《计算机原理》课件第4章.ppt

上传人(卖家):momomo 文档编号:7944908 上传时间:2024-09-07 格式:PPT 页数:213 大小:2.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原理》课件第4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3页
《计算机原理》课件第4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3页
《计算机原理》课件第4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3页
《计算机原理》课件第4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3页
《计算机原理》课件第4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4章 存储器系统第第4章章 存存储储器器系系统统4.1 存储器概述4.2 半导体存储器4.3 高速缓冲存储器4.4 虚拟存储器关联习题 第4章 存储器系统4.1 存存储储器器概概述述4.1.1 存储器分类存储器分类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存储器进步较快,种类繁多,其分类方法也有多种。1按存储器在系统中的作用进行分类按存储器在系统中的作用进行分类1)主存储器主存储器用来存放当前运行的程序和数据,是可以被CPU直接访问的半导体存储器。它位于主机内部,又称内存储器,简称内存或主存。第4章 存储器系统2)辅助存储器辅助存储器是为解决主存容量不足而设置的存储器,用来存放CPU暂不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它可以是硬

2、盘、U盘、光盘等,其特点是存储容量大。辅助存储器又称外存储器,简称外存或辅存。辅存是不能被CPU直接访问的,当需要运行存放在辅存中的程序时,必须将辅存中的程序调入内存,然后再由CPU去执行。近年来,大容量半导体存储器如FLASH存储器的价格迅速下降,用闪存制成的“优盘”成为了一种很受欢迎的外存。第4章 存储器系统3)高速缓冲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是介于CPU与主存之间,用来解决CPU与主存之间的速度匹配问题而设置的高速小容量的存储器,简称Cache。它可位于CPU内部,称内部Cache,也可位于CPU之外,称为外部Cache。第4章 存储器系统2按存取方式进行分类按存取方式进行分类1)随机存储器

3、随机存储器简称RAM(Random Access Memory),是指存储单元既能被CPU读,又能被CPU写,CPU对存储单元的读、写都是随机的,且读、写时间与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无关。一般主存主要由RAM组成。第4章 存储器系统2)只读存储器只读存储器简称ROM(Read Only Memory),是指存储单元只能被CPU随机地进行读,而不能进行写。只读存储器可以作为主存的一部分,用来存放不变的程序和数据,例如计算机的加电诊断程序、系统引导程序等。3)顺序存储器顺序存储器(Sequential Access Memory,SAM)是指存储器的内部信息排列有序,CPU对存储器的读或写是按顺序进行

4、的,并且CPU对存储器读或写的时间与信息在存储器中的物理位置有关。第4章 存储器系统3按存储介质进行分类按存储介质进行分类1)半导体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是一种利用半导体器件来存储二进制信息的存储器。计算机的内存一般是由半导体存储器组成的。根据半导体存储器的制造工艺不同,可以将半导体存储器分为双极型和MOS型。2)磁表面存储器磁表面存储器是利用涂在基体表面上的一层磁性材料来存储二进制信息的存储器,例如磁盘等。3)光存储器光存储器是采用光学原理制成的存储器,它是通过能量高度集中的激光束照在基体表面而引起的物理或化学的变化来记忆二进制信息的。第4章 存储器系统4.1.2 存储器系统结构存储器系统结构不

5、管计算机的主存容量有多大,总是无法满足人们的期望。为了解决存储器的容量大、速度快、价格低三方面的矛盾,计算机往往采用多级存储体系结构,如图4-1所示。最上层(即第一层)是CPU的内部寄存器,数量是有限的,其访问时间是几纳秒;第二层是Cache,存储容量在32KB至几十兆字节,其访问时间是十几纳秒;第三层是主存,存储容量几十兆字节至几吉字节,其访问时间是几十纳秒;第四层是辅存,存储容量在几吉字节至几十吉字节,其访问时间是10ms以上,如果是光盘,其驱动时间加上访问时间就需要用秒来衡量了。第4章 存储器系统图4-1 多级存储体系结构第4章 存储器系统4.1.3 主存储器的技术指标主存储器的技术指标

6、主存储器一般是半导体存储器,主存储器的技术指标也是指半导体存储器的技术指标。半导体存储器的组成结构如图4-2所示。存储体是存储二进制信息的主体,由很多存储单元组成。为了区别不同的存储单元,就需要对存储体中的每一个存储单元进行统一编号,这个编号我们称之为存储单元的地址。于是,存储单元与其地址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一旦给出一个单元的地址就能唯一确定一个存储单元。存储单元所存储的二进制信息称之为存储单元的内容,由此可见,存储单元的地址与存储单元的内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又存在一定的关系,即存储单元的内容可以用存储单元的地址来表示。第4章 存储器系统图4-2 半导体存储器的组成结构第4章 存储

7、器系统1存储容量存储容量存储容量是存储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存储容量越大,所能存储的信息量就越多。存储容量的大小常用B、KB、MB、GB和TB为单位表示。其中,1KB=210B=1024B;1MB=1024KB=220B;1GB=1024MB=230B;1TB=1024GB=240B。2存取时间存取时间存取时间是指从启动一次存储器操作到完成该操作所经历的时间。例如,读出时间是指从CPU向存储器发出有效地址和读命令开始,直到将被选单元的内容读出为止所用的时间。显然,存取时间越小,存取速度越快。第4章 存储器系统3存储周期存储周期连续启动两次独立的存储器操作(如连续两次读操作)所需要的最短间隔时间称为

8、存储周期。它是衡量主存储器工作速度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存储周期略大于存取时间。4存储器带宽存储器带宽存储器带宽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从存储器中所存取的信息量,是衡量数据传输速率的重要技术指标,通常以位/秒或字节/秒作度量单位。第4章 存储器系统5可靠性可靠性可靠性一般指存储器对外界电磁场及温度等变化的抗干扰能力。存储器的可靠性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MTBF)来衡量。MTBF可以理解为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时间间隔,MTBF越长,可靠性越高,存储器正常工作能力越强。6性能性能/价格比价格比性能/价格比(简称性价比)是衡量存储器经济性能好坏的综合指标,

9、它关系到存储器的实用价值。性能包括前述的各项指标,其中存取时间、存储周期、存储器带宽都反映了主存速度的指标,而价格是指存储单元本身和外围电路的总价格。第4章 存储器系统4.2 半导体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4.2.1 半导体存储器分类半导体存储器分类半导体存储器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主存的一种存储器,按其读写性能可分为随机读写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两大类,如图4-3所示。第4章 存储器系统图4-3 半导体存储器分类第4章 存储器系统1RAM RAM是可读、可写的存储器,又称为读/写存储器,其特点是:系统断电后会自动丢失其中存储的信息。根据制造工艺,RAM可分为双极型和MOS型两种,其中M

10、OS型RAM按信息存放方式不同,可分为静态RAM(Static RAM,SRAM)和动态RAM(Dynamic RAM,DRAM)。第4章 存储器系统2ROM只读存储器ROM是非易失性存储器,其特点是:系统断电后其中所存储的信息不会丢失。只读存储器种类繁多,在此仅对以下几种作一简单介绍。1)PROMPROM(Programmable ROM)称为可编程ROM,是由用户把要写入的信息“烧”入PROM中。对PROM的“烧”入操作,需要一个ROM编程器的特殊设备。2)EPROMEPROM(Erasable PROM)称为紫外线擦除PROM,用紫外光照射EPROM,可实现对EPROM中信息的擦除,所有

11、EPROM芯片都有一个窗口用于接收照射它的紫外线。第4章 存储器系统3)E2PROME2PROM(Electrically EPROM)称为电擦除PROM。与EPROM相比,它存在很多优势:其一,它是采用电擦除,可以实现瞬间擦除,而EPROM需要20分钟左右的擦除时间;其二,用户可以对E2PROM进行有选择的擦除,而EPROM是对整个芯片所有内容进行擦除;其三,用户可以直接在电路板上对E2PROM进行擦除和编程,而不需要额外的设备。4)FE2PROMFE2PROM(Flash EEPROM)称为闪烁可编程可擦除ROM,简称闪存,也是半导体存储器,它既吸收了EPROM结构简单、编程可靠的优点,又

12、保留了E2PROM用隧道效应擦除快捷的特性,而且集成度可以做得很高。第4章 存储器系统4.2.2 存储元电路存储元电路存储元电路是指存储一位二进制信息“1”或“0”的电路,又称存储细胞或基本单元电路。结合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下面分别介绍几种存储元电路。第4章 存储器系统1六管静态存储元六管静态存储元六管静态存储元是由六只NMOS管(T1T6)组成,如图4-4所示。其中T1与T2构成一个反相器,T3与T4构成另一个反相器,两个反相器的输入与输出交叉连接构成双稳态触发器,利用稳态来存储一位二进制信息“1”或“0”。当T1导通、T3截止时为0状态;当T3导通、T1截止时为1状态。在不掉电的情况下,存

13、储元所存储的一位二进制信息是不会改变的。T5、T6是门控管(行选通管),由Xi线控制其导通或截止。当Xi=1时,T5、T6导通;当Xi=0时,T5、T6截止。T7、T8也是门控管(列选通管),其导通与截止受Yi线控制。当Yj=1时,T7、T8导通;当Yj=0时,T7、T8截止。T7、T8是用来控制位线与数据线之间连接状态的,并不是每个存储元都需要这两只管子,所以称为六管NMOS静态存储元。第4章 存储器系统图4-4 六管静态存储元第4章 存储器系统只有当存储元所在的行、列对应的Xi、Yj线均为1时,该存储元才与数据线接通,才能对它进行读或写,这种状态称为选中状态。第4章 存储器系统2单管动态存

14、储元单管动态存储元单管动态存储元只由一个电容和一个MOS管组成,如图4-5所示。一位二进制信息存储依靠的是MOS管栅极与源极之间的极间电容。若极间电容有电荷,表示所储存的信息为“1”;否则,表示所储存的信息为“0”。在保持状态下,行选择信号线为低电平,V管截止,电容C不存在充放电回路(当然还有一定的泄漏),其上的电荷状态将保持不变(有电荷表示存“1”,无电荷表示存“0”)。第4章 存储器系统图4-5 单管动态存储元第4章 存储器系统1)读操作在对存储元进行读操作时,行选择线为高电平,使V管导通,于是刷新放大器读取对应电容C上的电压值,只有当列选择信号有效时,存储元才可以输出信息。刷新放大器的灵

15、敏度很高,放大倍数很大,并且能将读取电容上的电压值转换为逻辑“0”或者逻辑“1”。因此在读出的过程中,存储元中的电容将会受到影响,为了在读出信息之后存储元仍能保持原有的信息,刷新放大器在读取电容上的电压值之后又立即进行重写,使每次读出后电容C上的电荷保持不变,这就是所谓的“再生”或“刷新”。第4章 存储器系统2)写操作在对存储元进行写操作时,行选择线为高电平,使V管导通,如果列选择信号也为高电平,则存储元被选中,于是由数据输入/输出线送来的信息通过刷新放大器和T管送到电容C。3)刷新由于晶体管V存在漏电流,平时电容C上的电荷将逐渐泄漏掉,不能长期保存,将使存入的信息消失。为此,需要周期性地对电

16、容进行充电,以补充泄漏的电荷,通常把这种补充电荷的过程叫做刷新或再生。随着器件工作温度的增高,放电速度会变快。刷新时间间隔一般要求在1100 ms。工作温度为70时,典型的刷新时间间隔为2 ms,因此,2 ms内必须对存储的信息刷新一遍。第4章 存储器系统3只读存储器存储元只读存储器存储元1)EPROM存储元初期的EPROM存储元是浮栅雪崩注入MOS,记为FAMOS。它的集成度低,用户使用不方便,速度慢,因此很快被性能和结构更好的叠栅注入MOS(SIMOS)取代。SIMOS管结构如图4-6(a)所示。它属于NMOS,与普通NMOS不同的是:它有两个栅极,一个是控制栅CG,另一个是浮栅FG。FG

17、在CG的下面,被SiO2所包围,与四周绝缘。单个SIMOS管构成一个EPROM存储元,如图4-6(b)所示。第4章 存储器系统图4-6 SIMOS型EPROM第4章 存储器系统与CG连接的线W称为字线,读出和编程时作选址用。漏极与位线D相连接,读出或编程时输出、输入信息。源极接VSS(接地)。当FG上没有电子驻留时,CG开启电压为正常值VCC,若W线上加高电平,源、漏间也加高电平,SIMOS形成沟道并导通,称此状态为“1”;当FG上有电子驻留,CG开启电压升高并超过VCC,这时若W线加高电平,源、漏极间仍加高电平,SIMOS不导通,称此状态为“0”。人们就是利用SIMOS管FG上有无电子驻留来

18、存储二进制信息“1”或“0”。因FG上电子被绝缘材料包围,如果不获得足够能量就很难跑掉,所以可以长期保存信息,即使断电也不丢失。第4章 存储器系统SIMOS EPROM芯片出厂时FG上是没有电子的,即都是“1”信息。对它编程就是在CG和漏极都加高电压,向某些元件的FG注入一定数量的电子,把它们写为“0”。EPROM封装方法与一般集成电路不同,需要有一个能通过紫外线的石英窗口,擦除时将芯片放入擦除器的小盒中,用紫外灯照射约20分钟。若读出各单元内容均为FFH,说明原信息已被全部擦除,恢复到出厂状态。写好信息的EPROM为了防止光线长期照射而引起的信息破坏,常用遮光胶纸贴于石英窗口上。EPROM的

19、擦除是对整个芯片进行的,不能只擦除个别单元或个别位,擦除时间较长,且擦和写均需离线操作,使用起来不方便,因此,能够在线擦写的E2PROM芯片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第4章 存储器系统2)FE2PROM存储元闪存是新一代电信号擦除的可编程ROM,它既吸收了EPROM结构简单、编程可靠的优点,又保留了E2PROM用隧道效应擦除快捷的特性,而且集成度可以做得很高。图4-7(a)是闪存采用的叠栅MOS管示意图。其结构与EPROM中的SIMOS管相似,两者区别在于浮栅与衬底间氧化层的厚度不同。在EPROM中氧化层的厚度一般为3040nm,在闪存中仅为1014nm,而且浮栅和源区重叠的部分是源区的横向扩散形

20、成的,面积极小,因而浮栅与源区之间的电容很小。当Gc和S之间加电压时,大部分电压将降在浮栅与源区之间的电容上,闪存的存储元就是用这样一只单管组成的,如图4-7(b)所示。第4章 存储器系统图4-7 快闪存储器第4章 存储器系统闪存存储元的写入方法和EPROM相同,即利用雪崩注入的方法使浮栅充电。在读出状态下,字线加上+5V。若浮栅上没有电荷,则叠栅MOS管导通,位线输出低电平;如果浮栅上充有电荷,则叠栅管截止,位线输出高电平。擦除方法是利用隧道效应进行的,类似于E2PROM的写0操作。在擦除状态下,控制栅处等于0电平,同时在源极加入幅度为12V左右、宽度为100ms的正脉冲,在浮栅和源区间极小

21、的重叠部分产生隧道效应,使浮栅上的电荷经隧道释放,但由于片内所有叠栅MOS管的源极连在一起,所以擦除时是将全部存储单元同时擦除,这是不同于E2PROM的一个特点。第4章 存储器系统4.2.3 存储器芯片存储器芯片1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的组成与结构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的组成与结构每一个存储器芯片都具有一定的存储容量,通常表示为Nm(bit),其中N是存储器芯片的字数,一般为2的n次幂(N=2n),m是存储器芯片的位数,一般为1、4、8等。由此可见,一个存储器芯片内部包含Nm个存储元电路,将Nm个存储元电路排列成矩阵,即构成存储矩阵,也称之为存储体。第4章 存储器系统存储体是存储器芯片的核心,它与外围电路

22、(地址译码电路、读/写控制电路、输入/输出控制电路等)集成在一块硅片上,称为存储器组件。存储器组件经过各种形式的封装,引出地址线、数据线、控制线和电源与地线等,即制成了半导体存储器芯片。半导体存储器芯片基本结构如图4-8所示。半导体存储器芯片根据位数m的不同,可以将存储器芯片分为字片式结构(m1)和位片式结构(m=1)。第4章 存储器系统图4-8 半导体存储器芯片基本结构第4章 存储器系统1)字片式结构半导体存储器芯片图4-9所示是168位的字片式结构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结构图。图中每一个小方块表示一个存储元电路,存储矩阵的每一行由8个存储元电路组成一个存储单元,存放一个8位的存储字。一行中所有存

23、储元电路的字线连在一起,与地址译码器的某一个输出端相连;所有存储单元相同的位组成一列,一列中所有存储元电路的两条位线分别连在一起,并使用同一个读写放大电路,读写放大电路与双向数据线相连。若存储器芯片接到的地址信息为A3A2A1A0=1111时,A3A2A1A0经地址译码器译码后字线15有效,即选中15号字线相应的存储单元,从而实现对该单元中所有的存储元电路同时进行读/写。第4章 存储器系统这种对地址仅进行一个方向上的译码方式称为单译码方式或一维译码方式。由于字片式结构半导体存储器芯片采用单译码方式,芯片内有多少个存储单元就需要多少个译码驱动电路,所需译码驱动电路较多,电路复杂,因此大多数存储器

24、芯片都采用双译码方式,即位片式结构。第4章 存储器系统图4-9 字片式结构存储器芯片第4章 存储器系统2)位片式半导体存储器芯片图4-10所示是1K1位的位片式结构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结构图。采用多字1位结构,即1024个字排列成3232的矩阵,中间的每一个小方块代表一个存储元电路。第4章 存储器系统图4-10 位片式结构存储器芯片第4章 存储器系统为了方便存取,可以给它们编号,32行的编号为X0、X1、X31,32列的编号为Y0、Y1、Y31。这样每一个存储元电路便组成一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唯一的固定编号(Xi行、Yj列),这个编号称为存储单元的地址。地址译码器是将地址信息转换成有效的行选信号(

25、Xi)和列选信号(Yj),从而选中某一存储单元。第4章 存储器系统对于图4-10所示的双译码方式的存储器芯片,行地址译码器采用5 32译码器,即5条地址线A0、A1、A4作为译码器的输入,译码器的输出为X0、X1、X31;列地址译码器也采用5 32译码器,地址线A5、A6、A9作为译码器的输入,译码器输出为Y0、Y1、Y31,这样共有10条地址线用来寻址1K字(210B=1K)。例如,输入地址为A9A8A7A6A5A4A3A2A1A0=0000000001,则行选信号X1=1和列选信号Y0=1,所以选中第X1行、第Y0列存储单元中的1个存储元电路,从而实现对该单元中的这个存储元电路的读/写。第

26、4章 存储器系统2半导体存储器芯片工作原理半导体存储器芯片工作原理1)半导体存储器芯片内部控制电路(1)读/写控制。对于被选中的存储单元,究竟是进行读操作还是写操作,是由读/写控制逻辑电路进行控制的。如果是读操作,则被选中存储单元中的数据经数据线、输入/输出线传送出去;如果是写操作,则将数据经过输入/输出线、数据线存入被选中单元中的各个存储元电路。第4章 存储器系统(2)输入/输出控制。被选中的存储单元通过输入/输出端进行交换数据,读出时它是输出端,写入时它是输入端,即一线二用,由读/写控制信号控制。图4-11给出了一个简单的输入/输出控制电路。当选片信号CS=1时,G5、G4输出为0,三态门

27、G1、G2、G3均处于高阻状态,输入/输出(I/O)端与存储器内部完全隔离,存储器禁止读/写操作,即不工作。第4章 存储器系统图4-11 输入/输出控制电路第4章 存储器系统当选片信号CS=0时,芯片被选通,当R/W=1时,G5输出高电平,G3被打开,于是被选中单元中所存储的数据出现在I/O端,存储器执行读操作;当R/W=0时,G4输出高电平,G1、G2被打开,此时加在I/O端的数据以互补的形式出现在内部数据线上,并被存入到所选中的存储单元中,存储器执行写操作。第4章 存储器系统输入/输出端数据线的条数与被选中存储单元所存储的位数相同,例如10241位的位片式结构半导体存储器芯片,一个地址只能

28、选中由1个存储元电路组成的存储单元,因此只有1条输入/输出线;对于2564位的半导体存储器芯片,一个地址只能选中由4个存储元电路组成的存储单元,所以有4条输入/输出线。但也有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的数据输入线和输出线是分开的。第4章 存储器系统(3)片选控制。一个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的存储容量总是有限的,计算机的主存往往是由一定数量的半导体存储器芯片按某种方式进行连接组合而成的。当访问存储器时,一次只能访问主存中的某一片(或几片)半导体存储器芯片,为了方便实现对存储器芯片选择的控制,半导体存储器芯片往往设置有一条或几条片选信号(CS或CE)线。当芯片的片选信号有效时,该芯片被选中;当芯片的片选信号无效时

29、,该芯片未被选中。存储器芯片的片选信号通常是由地址译码器的输出信号与一些控制信号(读写命令)来形成。第4章 存储器系统2)半导体存储器芯片工作时序(1)读操作时序。存储器读操作时序如图4-12所示。具体过程如下:欲读出单元的地址送地址总线AB;待地址稳定后形成有效的选片信号CS;在R/线上加高电平,经过一段延时后,所选择单元的内容出现在I/O端;使选片信号CS无效,I/O端呈高阻态,本次读出过程结束。第4章 存储器系统图4-12 存储器读操作时序第4章 存储器系统由于地址缓冲器、译码器及输入/输出电路存在延时,所以在地址信号加到存储器上之后,必须等待一段时间,数据才能稳定地传输到数据输出端,这

30、段时间称为地址存取时间,记为tAA。如果在存储器芯片的地址输入端已经有稳定地址的条件下,加入选片信号,从选片信号有效到数据稳定输出,这段时间间隔记为tACS。显然在进行存储器读操作时,只有在地址和选片信号加入,且分别等待tAA和tACS后,被读单元的内容才能稳定地出现在数据输出端。图中tRC为读周期,它表示该芯片连续进行两次读操作必需的时间间隔。第4章 存储器系统(2)写操作时序。存储器写操作时序如图4-13所示。具体过程如下:将欲写入单元的地址送地址总线AB;在选片信号CS端加上有效电平,选中SRAM芯片;将待写入的数据加到数据输入端;在R/W线上加入低电平,进入写工作状态;使选片信号无效,

31、数据输入线回到高阻状态。第4章 存储器系统图4-13 存储器写操作时序第4章 存储器系统当地址改变时,新地址的稳定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加入写控制信号(即R/W变低),就可能将数据错误地写入其他单元。为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在写控制信号有效前,地址必须稳定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称为地址建立时间,记为tAS。同时在写信号失效后,地址信号至少还要维持一段写恢复时间(tWR),为了保证速度最慢的存储器芯片的写入,写信号的有效时间不得小于写脉冲宽度(tWP)。第4章 存储器系统此外,对于写入的数据,应在写信号的tDW时间内保持稳定,且在写信号失效后继续保持tDH时间。在时序图中还给出了写周期tWC

32、,它反映了连续进行两次写操作所需要的最小时间间隔。对大多数静态半导体存储器来说,读周期和写周期是相等的,一般为十几到几十纳秒。第4章 存储器系统3半导体存储器芯片实例半导体存储器芯片实例1)静态存储器芯片(SRAM)Intel 2114 SRAM芯片的容量为1K4位,芯片内部结构如图4-14所示。该芯片采用18脚封装,5V电源,芯片的实际引脚图和逻辑符号如图4-15所示。第4章 存储器系统图4-14 Intel 2114内部结构第4章 存储器系统图4-15 Intel 2114引脚及逻辑符号第4章 存储器系统由于1K44096,所以Intel 2114 SRAM芯片有4096个基本存储电路,将

33、4096个基本存储电路排成64行、64列的存储矩阵,每根列选择线同时连接4位列线,对应于并行的4位(位于同一行的4位应作为同一单元的内容被同时选中),从而构成了64行16列=1K个存储单元,每个单元存储4位二进制信息。由于有1K个存储单元(210=1K),所以Intel 2114 SRAM芯片应有10条地址输入信号线A0A9。由于芯片采用双译码方式,6条地址A3A8作为行地址译码输入,经行译码后产生64条行选择线,其余4条A0、A1、A2和A9 用于列地址译码输入,经过列译码产生16条列选择线。第4章 存储器系统10条地址线A0A9送来的地址信号分别送到行、列地址译码器,经译码后选中一个存储单

34、元(有4个存储元电路)。当片选信号CS=0,WE=0时,数据输入三态门打开,I/O电路对被选中单元的4个存储元电路进行写入操作;当CS=0,WE=1时,数据输入三态门关闭,而数据输出三态门打开,I/O电路将被选中单元内的4个存储元电路所存储的4位信息读出并送数据线;当CS=1,即CS无效时,不论为何种状态,各三态门均为高阻状态,芯片不工作。第4章 存储器系统2)动态存储器芯片(DRAM)DRAM芯片的结构大体与SRAM芯片相似,是由存储矩阵和外围电路构成的。不过DRAM芯片集成度高、存储容量大,导致芯片的地址引脚多,给制造芯片带来较大的难度。为此,DRAM芯片的地址采用分时复用技术,即地址分两

35、次送的方法,从而将地址线减少一半;另外DRAM芯片还需要刷新电路。第4章 存储器系统(1)Intel 2164A DRAM芯片。DRAM芯片Intel 2164A芯片的存储容量为64K1位,采用单管动态存储元电路,每个存储单元只有一个存储元电路,即一个存储单元只能存储1位数据,其内部结构如图4-16所示。Intel 2164A芯片的存储体本应构成一个256256的存储矩阵,为提高工作速度(需减少行列线上的分布电容),将存储矩阵分为4个128128矩阵,每个128128矩阵配有128个读出放大器,各有一套I/O控制(读/写控制)电路。64K字(216=64K)容量本需16条地址线,由于采用分时复

36、用技术,芯片的地址线只需8条A7A0,其引脚如图4-17所示。在行地址选通信号控制下,先将8位行地址A7A0送入行地址锁存器,经译码后产生 第4章 存储器系统图4-16 Intel 2164A芯片内部结构第4章 存储器系统两组行选择线,每组128根。然后在列地址选通信号控制下,将8位列地址A7A0送入列地址锁存器,经译码后产生两组列选择线,每组128根。行地址与列地址选择4个128128矩阵之一,因此,16位地址是分成两次送入芯片的,对于某一地址码,只有一个128128矩阵和它的I/O控制电路被选中。A7A0这8根地址线还用于在刷新时提供行地址,因为刷新是一行一行进行的。第4章 存储器系统图4

37、-17 Intel 2164A引脚与逻辑符号第4章 存储器系统Intel 2164A读/写操作由WE信号来控制。读操作时,WE为高电平,选中单元的内容经三态输出缓冲器从DOUT引脚输出;写操作时,WE为低电平,DIN引脚上的信息经数据输入缓冲器写入选中单元。Intel 2164A没有片选信号,实际上用行地址和列地址选通信号RAS和CAS作为片选信号,可见,片选信号已分解为行选信号与列选信号两部分。第4章 存储器系统(2)动态存储器刷新方式。动态存储器的刷新方式有集中式、分散式和异步式三种,如图4-18所示。第4章 存储器系统图4-18 动态存储器刷新时间分配图第4章 存储器系统 集中式刷新。所

38、谓集中式刷新,是指在允许的最大刷新周期内,根据存储容量的大小和存取周期的长短,集中安排一段刷新时间,在刷新时间内停止读写操作。例如,某一动态RAM由128128存储矩阵组成,存取周期为0.5s,连续刷新128行,共需128个读周期,即一次刷新的总时间为64s。若刷新周期为2ms,那么,2ms内有4000个读写操作。在这4000个读写操作内,前面3872个周期用来进行读写或维持信息,后面128个周期用来刷新。第4章 存储器系统集中式刷新时间分配图如图4-18(a)所示,可以看出,在读写操作时,不进行刷新操作,因此读写操作不受刷新操作影响,读写速度较高。但在刷新时,必须停止读写操作。这段不能进行读

39、写操作的时间称为“死区”。在本例中,这段“死区”占4000个周期中的128个,故死时间率为3.2%。“死区”随存储矩阵行数的增加而增加,对于256256存储矩阵来说,死时间率增加一倍。为了减少“死区”的时间,对于大容量的动态RAM芯片,可以采用在一个刷新周期内同时刷新多行的方法,以减少刷新周期数。第4章 存储器系统 分散式刷新。分散式刷新是指把每行存储单元的刷新分散到每个读写周期内进行,即把系统对存储器的访问周期分为两段,前一段用来读写数据或使存储器处于保持状态,后一段用来对存储矩阵的一行进行刷新。分散式刷新时间分配图如图4-18(b)所示。这种刷新方式增加了系统对存储器的存储时间,如动态存储

40、器芯片的存储时间为0.5s,则系统对存储器的存储时间为1s。对于前述128128存储矩阵的芯片来说,这个存储器刷新一遍需要128s,就是以128s作为间隔时间。这种刷新方法避免了“死区”,但加长了存储器的存储时间,降低了整机的处理速度。而且刷新时间过于频繁,没有充分利用所允许的最大刷新间隔时间。这种方式不适用于高速存储器。第4章 存储器系统 异步式刷新。异步式刷新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它充分利用最大间隔时间并使“死区”缩短。对于128128存储矩阵的芯片,每行的刷新间隔时间是2ms/128,即每隔15.6s刷新一行。在2ms内分散地对128行轮流刷新一遍,刷新一行时只停止一次读写操作时间。分散

41、式刷新时间分配图如图4-18(c)所示。这样,对每一行来说,刷新时间仍为2ms,而“死区”的长度则缩短为0.5s。消除“死区”的方法,还可以采用不定期的刷新方法,即可以把刷新时间安排在CPU不访问内存的时间内进行。这种刷新方法没有单独占用CPU的时间,也没有“死区”,效率最高,但是刷新的控制线路较复杂。第4章 存储器系统(3)DRAM芯片的存取模式。标准模式的DRAM芯片。由Intel 2164A DRAM芯片可知,标准模式DRAM芯片的访问步骤为:先给出所要访问存储单元的行地址并保持稳定,然后给出有效的行地址选通信号RAS,将行地址锁存到行地址译码器,此后再给出所要访问存储单元的列地址并保持

42、稳定,然后给出有效的列地址选通信号CAS,将列地址锁存到列地址译码器,通过行、列地址译码器的译码,找到相应的存储单元,在读/写控制信号R/W作用下,实现对该存储单元的读或写操作。第4章 存储器系统标准模式DRAM芯片的访问时间是指从芯片地址引脚上给出行地址开始,到可以使用出现在芯片数据引脚上的数据为止所需的时间。由于RAS信号失效后DRAM芯片尚需一个预充时间tRP,以便为下次访问做准备,所以DRAM芯片存取周期比访问时间要长至少tRP时间,这也是DRAM芯片与SRAM芯片的不同之处。为了消除DRAM芯片的预充时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采用交错内存连接方法,即将两个内存条安排在一起使用,交替地访问

43、两个内存条。当访问一个内存条的同时,另一个内存条执行预充操作,从而将预充时间隐藏在访问时间之中。第4章 存储器系统 页模式DRAM芯片。芯片内存储元电路组成的存储矩阵是芯片的核心,存储矩阵中的一行所包含的存储元电路的个数称为一页。由于绝大多数情况下对存储器的访问是连续的,所以没有必要像对标准模式DRAM芯片的访问时每次都要给出行地址和列地址。对页模式DRAM芯片的访问,如果所访问的存储元电路与上次访问的存储元电路在同一页中,只需给出列地址,行地址保持不变,便可以选中并访问该存储元电路。与标准模式DRAM芯片比较,可以看出,第二次访问时间要比第一次访问时间短许多。第4章 存储器系统 静态列模式D

44、RAM芯片。静态列模式DRAM芯片与页模式DRAM芯片相似,访问某一行的第一个存储元电路所需要的时间是标准的RAS访问时间。当给出所要访问存储单元的行地址并保持稳定,然后给出有效的行地址选通信号RAS,将行地址锁存到行地址译码器,行地址在访问本行中存储元电路的过程中保持不变,接着给出列地址,并给出有效的片选信号CS,然后,列地址在存储器芯片之外的一个增量寄存器中不断增量,并将每次增量后的地址信号送往存储器芯片。作为列地址译码器的输入,列地址译码器不断译码以确定要访问的存储单元。第4章 存储器系统 这样,只要RAS和CS始终保持低电平,同一行中各个存储元电路所存储的数据就连续地出现在静态列模式D

45、RAM芯片的数据输出端,直到这一行中的最后一个存储元电路所存储的数据出现在数据输出端为止。第4章 存储器系统 半字节模式DRAM芯片。在访问半字节模式DRAM芯片时,首先给出行地址,并辅以有效的RAS信号,将行地址锁存,再给出列地址,同时CAS信号有效,将第一个列地址锁存。然后,RAS信号保持有效,行地址不再变化,CAS信号在有效和无效之间不停地切换,从而连续读出一行中的四位。可见半字节模式DRAM芯片类似于页模式DRAM芯片,只是页模式DRAM芯片一次要连续读出一行中的所有位,而半字节模式DRAM芯片只读出一行中连续的4位。除此之外,半字节模式DRAM芯片与页模式DRAM芯片和静态列模式DR

46、AM芯片的不同之处是:半字节模式DRAM芯片不需要设置列地址计数器电路。第4章 存储器系统 EDO DRAM芯片。EDO DRAM芯片是后期研发的一种高速存储器芯片,EDO DRAM(Extended Data-Out DRAM)称为扩展数据输出DRAM,也称为超级页模式DRAM。它是页模式DRAM的超级版本,是为解决页模式DRAM芯片的局限性而研制开发的。第4章 存储器系统 同步DRAM芯片(SDRAM)。当CPU总线速度超过75Hz时,即使是EDO DRAM芯片也不能满足CPU速度的要求,所以人们开发了同步DRAM。在所有传统DRAM芯片中(包括页模式DRAM芯片、EDO DRAM芯片),

47、DRAM的时序与CPU的时序是不同步的,即CPU和DRAM芯片间没有一个公共的参考时钟。当CPU访问DRAM时,DRAM不能及时给出数据,它会发出NOT READY信号告知CPU,CPU通过在总线时序中插入等待周期来响应NOT READY信号。第4章 存储器系统而CPU与SDRAM芯片间存在一个公共时钟信号,任何操作都与公共时钟信号同步,CPU无需等待,从而实现了突发模式操作。突发模式既用于读操作,也用于写操作,为简便起见,在此只讨论突发模式的读操作。在突发读模式中,CPU像正常情况一样提供第一个欲访问单元的地址,先给出信号,接着给出信号。由于CPU读SDRAM的内容用于填充Cache,因此要

48、一次读几个连续的单元(所读单元的个数取决于Cache的结构)。因此,CPU在给出第一个单元的地址后,后续单元的地址就无需再给出了,从而节省了建立地址和保持信息的时间。只需要简单地通过编程把SDRAM设置为突发模式,告诉它一次要连续读的单元个数就可以了。第4章 存储器系统每次突发读出的单元个数称为突发长度(Burst Length),可以是1、2、4、8、16、256(整页)。为了进一步提高性能,SDRAM芯片内部采用交错连接,即存储元电路的安排遵循交错方式,从而实现了在访问一组存储元电路的同时刷新另一组存储元电路。如果SDRAM芯片融合了突发模式和交错连接两种技术,那么由SDRAM芯片构成的内

49、存可用于总线频率高达124MHz的情况,若总线频率超过125MHz,SDRAM则不能满足性能要求,只能采用速度更高的DDR SDRAM(Double Data Rate SDRAM)。由于篇幅的限制,在此不再讨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相关书籍。第4章 存储器系统3)只读存储器芯片半导体只读存储器芯片种类较多,就EPROM芯片而言,即存在多种型号,常用的有2716(2K8)、2732(4K8)、2764(8K8)、27128(16K8)、27246(32K8)等。(1)Intel 2716 EPROM芯片。Intel 2716芯片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引脚。Intel 2716 EPROM芯片采用NM

50、OS工艺制造,双列直插式24引脚封装,其引脚、逻辑符号及内部结构如图4-19所示。它有11条地址输入线A10A0,其中7条用于行译码,4条用于列译码。第4章 存储器系统图4-19 Intel 2716的引脚、逻辑符与及内部结构第4章 存储器系统O7O0:8位数据线。编程写入时是输入线,正常读出时是输出线。CS:片选信号。当CS=0时,允许2716读出。PD/PGM:待机/编程控制信号,输入。VPP:编程电源。在编程写入时,VPP=+25V;正常读出时,VPP=+5V。VCC:工作电源,+5V。第4章 存储器系统 Intel 2716芯片的工作方式。Intel 2716芯片的工作方式如表4-1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计算机原理》课件第4章.ppt)为本站会员(momomo)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