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文档编号:795910 上传时间:2020-10-16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6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根据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制定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全部教案 学校: 姓名: 日期: 1 第第 1 1 单元单元 克、千克、吨克、千克、吨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认识克和千克认识克和千克 【教学内容】 教材第 12 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 在实践活动中感知 1 克和 1 千克物品的重量,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2 . 理解并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 . 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知 1 克和 1 千克物品的重量,建立“克”与“千克”的 概念。 难点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教

2、学过程】 一、课前生活实践,感受生活中的质量单位 在家观察各种食物或器具的包装盒,或者在家长的带领下逛超市,通过调查完 成下表: 二、交流课前收获,分享生活经验 1. 教师谈话:课前同学们在家长的帮助下走进生活,进行了一次有趣的数学小 调查活动,不知道完成情况如何呢?下面就请大家看自己的调查表,与其他同学分 享一下自己的收获。 2.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机把学生说的物品质量写在黑板上,如食盐 350 克一 包,味精 100 克一包,大米 20 千克一袋 3. 揭示课题:克、千克是国际通用的质量计量单位,也是我国法定的公制质量 单位。今天,我们就要研究克与千克的相关内容。 (板书:认识克和千克)

3、 三、课中探索,认识“克”与“千克” 1.认识计量工具。 教师:刚才同学们分享了这么多的收获,知道了每种物体都有自己的重量,那 么有哪些工具能帮助我们称出物体的重量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看看你 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教师用课件出示各种秤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当学生辨认不出时,教师直接告 诉他们名称,并作简单介绍。 2 . 认识“克”。 教师:我们用天平来称出 1 克糖,大家看看这 1 克糖多吗? 学生:很少。 教师:你们觉得“1 克”的重量怎样? 2 学生:很轻! 教师:“1 克”到底有多重呢?一枚1 角的硬币大约重 1 克,请每个同学拿出一 枚 1 角的硬币,闭上眼睛,掂一掂,然后互相

4、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教师:再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 1 克。 学生 1:一颗药丸。 学生 2:3 粒花生米。 学生 3:一颗纽扣。 教师:从大家列举的物品来看,克是一个很小的质量单位,所以计量较轻的物 品,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 3 . 认识“千克”。 教师:虽然“1 克”很轻,但是很多个 1 克积累起来也会变得很重。请大家拿 出 10 枚 1 角的硬币,掂一掂,说说有什么感受。 学生 1:变重了。 学生 2:因为 1 枚 1 角的硬币重 1 克,所以 10 枚硬币大约重 10 克。 教师:很好,我这里有一个苹果,谁来掂一掂,猜猜它有多少克,然后我们再 把它放到盘秤上称一称,看你是否

5、能才对。 学生踊跃举手,教师选择两个同学上来掂一掂,再猜一猜。 学生 1: 150 克 学生 2: 200 克。 教师用盘秤称出苹果的重量,让学生读出指针所指刻度。 学生:200 克。 教师:大家想想,5 个这样的苹果它们大约重多少克? 学生:1000 克。 教师: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重量是 1000 克? 学生:一袋洗衣粉、两瓶矿泉水 教师:大家看看这袋食盐上写着重 500 克,那么两袋这样的盐就重 学生:1000 克。 教师:大家再看看这袋洗衣粉上标着净重 1 千克,我们把刚才的两袋盐和这袋 洗衣粉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教师操作,学生观察后回答。 学生:天平平衡了。 教师:这

6、说明天平两端物品的重量是 学生(齐答) :相等的! 3 教师:因此我们就发现了 1 千克和 1000 克之间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 1:相等的。 学生 2:1 千克=1000 克。 学生 3:1000 个 1 克就是 1000 克,也就是 1 千克。 教师:大家说得很好,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也叫公斤)作单 位,千克用字母kg 表示。 教师:下面我把这袋洗衣粉和两袋盐依次传下去,每个同学都感受一下1 千克 到底有多重。 学生依次传递物品,并掂一掂,感受 1 千克的重量。 教师:说一说对 1 千克的感受。 学生 1:比 1 克重多了。 学生 2:掂的时候感觉有点吃力了。 学生 3

7、 :千克是比克更大的质量单位。1 千克是 1 克的 1000 倍。 四、课外拓展,趣味延伸 教师: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大约只有 2 克重,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 约有 100 千克重,它的一只蛋就有 1500 克 。 (出示蜂鸟和鸵鸟的视频)课后请大家 调查一下:世界上最小的动物是什么?有多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有多 重? 【教学后记】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认识吨认识吨 【教学内容】 教材第 35 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 在实践、观察与推算的活动中,认识 1 吨物品有多重,建立吨的概念。 2 . 掌握千克与吨的进率,能进行简单换算。 3 .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实际应用能力

8、 。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并感知质量单位吨,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难点感知 1 吨的质量。 4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如下内容:象群在草原上奔跑,鲸鱼在海里捕食,火车在运 载货物,汽车在公路上载货行驶 提问:看完这些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学生回答:大象和鲸鱼都很大,火车、汽车都能运很多货物。 教师用下面的话引入新课: 大象、鲸鱼的体重,火车、汽车的准载量一般都是用吨作单位的。其实生活中 用吨计量物品质量的地方也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吨。 二、探究新知 教师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的体重,教师与学生共同计算全班学生的体重和。如 果这个班的体重和约等于1000 千克,就告诉

9、学生全班的体重和约等于1 吨,并板书: 1000 千克=1 吨。 教师让学生互相背或抱,感受 25 千克左右的物品质量。 教师出示一袋重 50 千克的大米,让学生提一提。先一个学生提,再请两个学生 一起提,然后请三个学生一起提,并说出感受。 教师出示一桶 25 千克的水,让学生提一提,并说出感受。 学生提水桶得出提 25 千克的水与抱 25 千克的人或其他物品的感受是一样的。 教师让学生计算出多少桶水的质量是 1 吨。 学生讨论计算出 40 桶水的质量是 1 吨。 教师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地方。 学生回答:大象、鲸鱼的体重用吨作单位,建房子时运来的沙子用吨作单位, 自己家每月的用水量用

10、吨作单位 教师总结:计量很重的物品时,往往用吨作单位。 三、巩固练习 教师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口令游戏。其中一人以吨作单位,另一人以千克作 单位。 教师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 3 页“填一填”,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 3 页例题 4,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说出自己总结 出的规律。 学生独立解决后,观察思考得出:计算时,若单位不同应先换算单位。 四、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 5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 9 页内容。 【教学目标】

11、 1. 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2. 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和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算理。 3. 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 出示教材第 8 页情境图,说一说在这个动物乐园里发生了什么事? (指名汇报观察到的信息:小猫与小兔议论吃害虫的事;小猴与小鸡讨论有多 少个鸡蛋的事;小熊、小象在买玩具) 2 . 提问:对于图中提出的这些问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解答? (1) 学生独立思考。 (2) 小组内合作交流,说

12、说怎样列式解决自己所提出的问题。 (3) 指名汇报。(有的学生提出用连加的方法解答,也有的学生根据乘法的意 义列出乘法算式但不会计算。) 二、探究新知 1. 学习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1) 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教师:(课件出示教材例 1)说一说从题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有 3 箱鸡蛋,每箱 20 个,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教师:你能列式解答吗?把你列出的算式和计算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在答题纸上列出算式。 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全班交流,说说你的算法。 学生可能说出的方法有: 学生 1:20+20+20=60。 学生 2:203=60,想:3 个 20 的和,也就是 20+20+

13、20=60。 学生 3:203=60,想:2 个十乘 3 是 6 个十,就是 60。 学生 4:203=60,想:因为 23=6(二三得六) ,所以 203=60(在乘得的 6 积的末尾再添上 1 个 0)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性地板书) (2) 动手摆摆,理解算法。 教师:你能根据算式的意义用小棒摆一摆,并说说口算方法吗? 小组内讨论、交流。 选出代表上台边演示,边讲解。 (3)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归纳:一个整十数乘一位数,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 计算出结果后,然后在乘得的积的末尾再添上 1 个 0。 2. 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

14、算。 教师:(课件出示教材例 2)仔细看图说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指名回答。(已知两只小狗各摆了一堆,每堆有 13 个。求一共有多少个?) 提问:我们该怎样列式?又该如何计算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 学生独立在答题纸上列出算式,并试着口算出结果。 (2) 小组内交流,并说一说口算方法。 (3) 集体交流。 学生 1:13+13=26。 学生 2:13=10+3,102=20,32=6,20+6=26。 (4) 摆小棒掌握算法。 想一想 132 的意义是什么?(2 个 13 相加) 根据 132 的意义,让学生独立用小棒摆出来。 小组互相说一说口算顺序。学生边说,边动手操作。 (

15、先拿出表示 102=20,2 个 10 的小棒是 20,再拿出表示 32=6,2 个 3 的 小棒是 6,合起来是 26,20+ 6=26。 ) 教师板书:132=26,想:13=10+3,102=20, 32=6,20+6=26。 归纳总结: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时,可以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进行口 算。 三、巩固练习 1 . 完成教材第 9 页例 1 的“试一试”。 (1) 学生先独立完成。 (2)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 观察计算结果,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师强调:一个整十数乘一位数,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 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 1 个 0。 7 2

16、. 让学生完成第 9 页例 2 的“试一试”。 (1)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2) 集体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1. 提问:这节课我们讨论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 1: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发现了一位数乘整十数和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 位)的口算方法。 学生 2:一位数乘整十数,可以把几十看作几个与这个一位数相乘,然后在乘 得的积的末尾再添上 1 个 0。 学生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知道了一个一位数乘整十数,先用整十数“0” 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1 个 0。 学生 4: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时,可以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进行口算。 2.

17、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学会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知 道一般采用转化成表内乘法或用数的组成进行口算的方法。 【教学后记】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 10 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3. 应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正确地进行估算。 难点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18、 .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 3 情境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自由发言。 8 2 . 问:爸爸摘的这 6 筐梨共有多少千克?你会怎样做? 学生各自发表意见(。把每筐梨都称一称,然后把每筐的重量加起来得出总重量; 6 筐梨的重量可以不是精确的数字,用估算的方法即可。 ) 3 . 教师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二、探究新知 1. 探究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 (1) 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课件出示教材例 3 问题(1) : “ 6 筐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问:你能列式解答吗?把你列出的算

19、式和计算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在答题纸上列出算式。 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全班交流,说说你的算法。 学生可能说出的方法有: 学生 1:326180(kg) ,把 32 看作 30 来计算。 学生2:因为32 接近30,把32 看作30 来计算,即30+30+30+30+30+30=18(0 kg) 。 学生 3:根据题意可以列式为 326,因为只需要知道这 6 筐梨大概的重量,所 以将 32 看成 30,计算 306=180(kg)就可以了 (2) 引导学生对比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第三种方法较为简便、快速。问:这 里应该用“=”还是用“”?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因为 180 是 306 的精确

20、值,应该用“=”。 教师追问:180 对于这道题来说是精确值吗? 学生讨论,思考得出 180 是这道题的估算结果。 (3) 问:为什么把 32 看作 30,而不看成 40 呢? 小组内讨论,并集体交流。 (因为 30 千克和 32 千克相差 2 千克,而 40 千克和 32 千克相差 8 千克, 所以 32 最接近 30,把 32 看成 30 的计算结果更接近于实际重量,即越接近于 32, 误差便越小。) 2. 迁移类推,发现规律。 教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上面的估算方法解决问 题(2)? (1)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推算出估算方法及结果。 (2) 指名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3) 让学生完成教

21、材第 10 页例 3 的填空。 3.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归纳估算方法。 9 估算步骤:找出两位数最接近的整十数,然后用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计 算出结果。注意如果是所列算式的精确值要用“=”,实际是原题的近似值。 三、巩固练习 1 . 完成教材第 10 页“课堂活动”第 1 题。 (1) 学生先独立完成。 (2) 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 . 一个打字员 1 分钟能打 89 个字,一份文件他打了 8 分钟。这份文件大约有多 少个字? (1)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2) 集体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讨论了哪些问

22、题?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 1:这节课我们讨论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学生 2: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在估算时,把两位数看成一个与它最接近的整 十数来计算。 学生 3:采用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进行计算。 学生 4:计算结果虽然是原题的估算值,但仍然用“=”。 教师总结: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在估算时,把两位数看成一个和它最接近的 整十数来计算。计算结果虽然是原题的估算值,但仍然 用“=” 。 【教学后记】 第第 3 3 课时课时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 13 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意义

23、。 2. 理解并掌握不进位的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 培养学生简单归纳、类比和有条理地思考的数学能力。 【重点难点】 10 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1 ) 提 问 : (课件出示教材例 4 情境图) 仔细观察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自由发言。 ( 2 ) 质疑: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茶杯? 2.口述列式。 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茶杯,会列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24=) 3.尝试计算。 提问:“124”该如何

24、计算呢? (1)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2) 小组内交流算法,找出自己喜欢的方法,将其写或画在答题纸上。 (3) 请几名代表汇报交流,学生讲解各自的思路。 (教师收集并展示,有选择 性地板书) 二、探究新知 1. 讨论比较算法。 讨论:以上哪种算法比较简便?说明原因。 (1) 小组内讨论。 (2) 集体交流,并说明理由。 (方法三和方法四都好理解,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一般用计算的方法来算。 方法一如果因数的个数多了,算起来会比较麻烦。方法二不管因数是几都能计算。 ) 2. 合作学习,探索竖式。 教师:从刚才讨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合的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 我们可以将这三个算式组合起来写

25、成一个竖式。请同学们试试看。 (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写在答题纸上。教师巡视并 适当指导。 (2) 教师指定学生板书讨论结果。 (3) 让板书的两位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思路。 学生 1:先用 2 和 4 相乘得 8,再用 10 和 4 相乘得 40,40 加 8 得 48。 学生 2:先用个位上的2 和 4 相乘得 8,把8 写在个位上,再用十位上的1 和 4 相乘得 4,表示 4 个十,也就是 40,这个 0 可以省略不写,把 4 直接写在十位上。 11 (4) 评一评,哪种方法更简便。 学生评论:用乘法竖式计算更简便。 3.规范格式,归纳方法。 ( 1 ) 教师:(课件

26、演示) 教师边用课件演示,边讲解:第二个因数要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从个位 乘起,先用4 乘 2 得 8,表示8 个一,写在个位上;再用4 去乘十位上的 1 得 4,表 示 4 个十,把4 写在十位上(用虚线在个位上写一个0) ,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就得 48。因为积的十位上的4 表示 4 个十,所以这个0 可以省略不写,把4 直接写 在十位上。 ( 2 ) 同桌互相说一说 124 笔算竖式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 13 页“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订正,并说一说竖式计算的顺序。 教师强调: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

27、的数相乘,就把积对着那一位写,最后把所得的积相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在计算时要注意: 先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 就把积对着那一位写,最后把所得的积相加。 2.列竖式的时候,一般要把两位数写在上面,一位数写在下面。 【教学后记】 第第 4 4 课时课时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连续进位)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 14 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意义。 2. 理解并掌握进位的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 培

28、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12 重点进一步掌握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时乘的顺序。 难点掌握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时进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问:(课件出示教材例 5 情境图)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 1:每盒装了 20 个玩具。 学生 2:每盒的外面还有 4 个玩具。 学生 3:每一份有 1 盒和 4 个玩具,也就是每份一共有 24 个玩具。 提问: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个玩具?) 二、自主探究 1. 由图解题。 (1)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玩具?实际上是求什么?(3 个 24 是多少?)如何列 式呢?(

29、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243) (2) 教师: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板书: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 探讨算理算法。 (1) 学生独立探索。 请学生在练习纸上算一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相互讨论。 (鼓励学生试着运用多 种方法计算出结果。) (2) 学生完成后,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3) 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师有选择性 地板书) (4) 课件演示,借助摆小棒的过程,说明用3 乘 24 个位上的 4 得 12,然后再 用 3 乘 24 十位上的 2 得 60,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即为了书写简便,把

30、竖 式简化为 教师演示时,要着重强调进位:为了避免漏加 1,我们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 的“1” (教师在竖式上用彩色粉笔标出) 。 (5) 讨论以上计算方法哪种好,并说明理由。 (6) 让学生在答题纸上边列竖式计算,边说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 怎样写? (从个位乘起,先用 3 乘 4 得 12,把 2 写在个位上,1 表示 1 个十,向十位进 1;再用 3 乘十位上的 2 得 6 个十,再加上进上来的 1 个十是 7 个十,把 7 写在积的 十位上。) 13 3. 明确算法。 讨论:为什么要从个位乘起,而不先从十位乘起? (1) 小组内讨论。 (2) 小组代表发言。 (如果先从十位乘

31、起,十位乘完后得 6,当个位乘完向十位进 1 时,十位上的 6 还要再加上 1,就需要把 6 变成 7,这样计算既麻烦,又容易出错。 ) 三、巩固练习 1 . 完成教材第 14 页“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教师强调:十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积,要加 上进位的数。 2 . 列式并用竖式计算。 (1)14 的 6 倍是多少? (2)3 个 28 相加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上前板演,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列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的积满几十 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计算时相 同数位对齐,从

32、个位乘起,哪一位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教学后记】 第第 5 5 课时课时 一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一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 14 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能用一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 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 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14 重点掌握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提高一位数乘两位数的速度和正确率,解决进位叠加乘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外出参观吗?你最想到什么地方去参观?(学生交 流)今天,某学校组织同学

33、们到科技馆去参观(课件出示:教材例 6 的情境图)请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已知:有 9 辆这样的客车,每辆车准载客 35 人。问题:最多可以载客多少人?) 2. 学生思考:求“最多可以载客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为什么? 指名回答:359,也就是求9 个 35 是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35 9=) 二、自主探究 1.估一估。 提问:你能估计这 9 辆车最多可以载客多少人吗? (1) 小组讨论估算方法。 (2) 集体交流估算方法。 学生 1:1 辆车载客 35 人,10 辆车载客是 350 人,9 辆车载客的人数一定比 350 人少。 学生

34、2:309=270,409=360,因为 35 比 30 大,比 40 小,所以 359 的得 数在 270 和 360 之间。 2.算一算。 思考:真的像我们估计的那样吗?请同学们计算出它准确的结果进行对比。 (1) 请学生们独立思考,并动笔在答题纸上做一做。 (2) 小组内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3) 全班交流。 学生 1:3510-35=315(人) 教师追问学生 1:你为什么要这样算? 学生 1:先口算出 10 辆车载客的人数,再从 10 辆车载客的人数里减去 1 辆车 载客的人数就是 9 辆车载客的人数。 (选出两名用竖式做,而结果不相同的同学,分别到黑板上板演自己的竖式。 ) 3.

35、议一议。 讨论:请同学们说说,为什么都是竖式计算,结果却不同呢? (1) 小组讨论。 (2) 班内交流,并分析错误的原因,纠正错误。 (学生 2 乘完十位后,忘记加个位进上来的数了。 ) 15 4.说一说。 (1)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整个计算过程。 (个位上 59=45,向十位进 4 后,十位上 39=27,表示 27 个十,27 个十还 要加上刚才进上来的 4 个十,就是 31 个十,3 应该写在积的百位上,1 应该写在积 的十位上。) (2) 教师小结:9 与 3 乘得 27,加上个位的进位数 4 得 31,要向百位进 3 十 位写 1,由于第一个因数没有百位,所以向百位进的 3 不必进到横

36、线上,可直接写 在百位上。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 15 页“课堂活动”第 2 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一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 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教师强调:不要忘记加进位数。 2. (课件出示)找出错因,并改正。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集体改正,并说明错因。 教师强调错因:(1)只注意第一次进位,忘记加后面进上来的数。(2)进位加 错 。 (3)错用进上来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刚才的练习,大家来说一说在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应注意什 么。 学生 1:计算时应注意:不要忘记进位,也不要忘记加进位数。 学生 2:不要误把

37、进位数当作因数去乘另一个因数。 学生 3:如果某一位的乘积正好是整十数,在向前进位的同时,不要忘记在末 位添“0” 。 教师总结:在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乘起, 用一位数分别去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教学后记】 16 第第 6 6 课时课时 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口算和估算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口算和估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 1820 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掌握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口算、估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理解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算理。 3. 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一

38、位数乘整百数的口算方法;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方法。 难点理解一位数乘整百数和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 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例 1 情境图。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 1:有 4 筐松果。 学生 2:每筐有 300 颗松果。 2 . 提问:根据以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学生举手回答。(一共有多少颗松果?3004) 3 . 教师:3004 如何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位数乘整百数的口算方 法。教师板书课题:一位数乘三位数(口算) 二、自主探究 1. 学习一位数乘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1) 合作学

39、习,探讨算法。 教师:你能计算出 3004 的结果吗?试试看。 学生先独立思考算法,然后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的方法有: 学生 1:300+300+300+300=1200。 学生 2:3004=1200,想:4 个 300 的和,也就是 300+300+300+300=1200。 学生 3:3004=1200,想:3 个百乘 4 得 12 个百,就是 1200。 学生 4:3004=1200,想:因为34=12(三四十二) ,所以 3004=1200(在 乘得的积的末尾再添上 2 个 0。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性地板书) (2) 动手做一做。 教师:完成

40、例 1 下面的“试一试”,并讲讲口算方法。 17 小组内讨论、交流。 小组选出代表说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3)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归纳:一个一位数乘整百数,先用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 计算出结果后,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再添上 2 个 0。 2. 探究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方法。 (1) 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教师:课件出示教材例 2 情境图和问题:小东 3 分大约能跑多少米? 提问:你能列式解答吗?把你列出的算式和计算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提 示:根据所学的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 学生在答题纸上列出算式。 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展示学生

41、解答过程。 296300 3003=900(米) (2) 提问:这里为什么用“=”,而不用“”?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因为 900 是 3003 的精确值,所以应该用“=”。 教师追问:900 对于这道题来说是精确值吗? 学生讨论思考得出 900 是这道题的估算结果。 3.迁移类推,发现规律。 教师:同学们运用上面的估算方法算一算:小兰 3 分大约能跑多少米? (1)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推算出估算方法及结果。 (2) 指名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3) 让学生完成教材例 2 下面的“试一试” 。 师生共同明确:204200 2003=600(米) 4.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你从中发现

42、了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归纳估算方法。 估算步骤: (1)找出和三位数接近的整百数; (2)然后用一位数乘整百数的口 算方法计算出结果。注意如果是所列算式的精确值要用“=”,实际是原题的近似值。 三、巩固练习 1 . 完成教材第 19 页“课堂活动”第 1 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大转盘,教师点击转动转盘,学生叫停。以小组抢答 比赛的形式说出结果及口算方法。 教师强调:一个一位数乘整百数的乘法,先用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 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 2 个 0。 2 . 完成教材第 19 页“课堂活动”第 2 题。 18 (1) 学生独立完成。 (2) 集体交流、订正,并说说

43、发现了什么。 3.完成教材第 19 页“课堂活动”第 3 题。 (1) 学生独立完成。 (2) 小组内互相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了一个一位数乘整百数,先用整百数 “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 2 个 0。在估算时, 把三位数看成一个和它接近的整百数来计算。 【教学后记】 第第 7 7 课时课时 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 2122 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准确熟练地计算。 2. 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 根据实际情况灵

44、活地选择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三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提高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的速度和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 提问: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商场里的一些信息(课件出示:教材例3 的 情境图)请仔细观察,说说老师带给大家的是什么信息?(已知:微波炉 758 元/ 个;电饭煲 368 元/个。问题:买 3 个微波炉要用多少元?) 2 . 学生思考:求“买 3 个微波炉要用多少元?”应该怎样列式?为什么? 指名回答:7583,也就是求 3 个 758 是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7583=) 二、自主探究 19 1. 估

45、一估。 提问:你能估计一下买 3 个微波炉要用多少元吗? (1) 小组讨论估算方法。 (2) 集体交流估算方法。 学生:买 1 个微波炉要用 758 元,可以看作 800 元,3 个微波炉要用 2400 元, 3 个微波炉要用的钱一定比 2400 元少。 2. 算一算。 思考:真的像我们估计的那样吗?请同学们计算出它精确的结果看一看。 (1) 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在答题纸上做一做。 (2) 小组内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3) 全班交流。 (选出两名用竖式做,而结果不相同的同学,分别到黑板上板演竖式。 ) 3.议一议。 讨论:请同学们说说为什么都是竖式计算,结果却不同呢? (1) 小组讨论。 (

46、2) 班内交流,并分析错误的原因,纠正错误。 (学生 1 乘完百位后,忘记加十位进上来的数了。 ) 4.说一说。 (1)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整个计算过程。 (个位上 38=24,向十位进 2 后,个位写 4;十位上 35=15,表示 15 个十, 15 个十还要加上刚才进上来的 2 个十,就是17 个十,向百位进1 后,十位写7;百 位上 37=21,表示 21 个百,21 个百还要加上十位进上来的 1 个百,就是 22 个百, 千位和百位上都写 2。 ) (2) 教师:3 与 7 乘得 21,加上十位的进位数1 得 22,要向千位进2,由于第 一个因数没有千位,所以向千位进的 2 不必进到横线

47、上,可直接写在千位上。 5.归纳算法。 教师:根据所学知识,你能仿照加、减法计算法则说说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的计算方法吗? (1) 一名学生试着归纳,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 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 (2) 同桌互相说一说一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 21 页“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板演并竖式计算,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一位数 20 乘三位数的方法是什么,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教师强调:不要忘记加进位数。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来说一说在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 1:计算时应注意,不要忘记进位,也不要忘记加进位数。 学生 2:不要误把进位数当作因数去乘另一个因数。 学生 3:如果某一位的乘积正好是整十数,在向前进位的同时,不要忘记在本 位添“0” 。 教师小结:笔算一位数乘三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 去乘三位数(或两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教学后记】 第第 8 8 课时课时 中间、末尾有中间、末尾有 0 0 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西师大版(2024) > 三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