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第一框第一框 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第二框第二框 坚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两个毫不动摇”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框第一框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第二框第二框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第一框第一框 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新发展理念第二框第二框 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一框第一框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第二框第二框 我国
2、的社会保障我国的社会保障课本目录(必修2经济与社会)课标要求1.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2.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3.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考情分析年份省份试题类型考查考点20242024全国新课标全国新课标选择题选择题个人收入分配个人收入分配20242024湖北湖北选择题选择题居民收入结构居民收入结构20242024山东山东选择题选择题社会社会保障形式与范围保障形式与范围20242024湖南湖南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个人收入分配个人收入分配2
3、0242024广东广东选择题选择题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基金20242024江西江西选择题选择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0242024浙江浙江1 1月月选择题选择题社会保障的基本形式社会保障的基本形式20232023全国新课标全国新课标选择题选择题2 2题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居民收入与支出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居民收入与支出结构20232023海南海南选择题选择题居民收入途径居民收入途径20232023广东广东选择题选择题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养老保险20232023山东山东选择题选择题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医疗保险2022023 3湖南湖南选择题选择题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生育支持生育
4、支持20232023河北河北选择题选择题第三次分配第三次分配20232023福建福建选择题选择题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20232023重庆重庆选择题选择题社会保障的基本形式社会保障的基本形式20232023浙江浙江1 1月月选择题选择题个人收入分配个人收入分配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性质、地位、适用范围、基本内容和要求原因、意义:(必要性重要性)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原因: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劳动的性质和特点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意
5、义:一切要素活力迸发,优化资源配置一切要素活力迸发,优化资源配置原因: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最直接的方式措施:根本措施、制度基础、理顺关系、两个同步、初次分配、再分根本措施、制度基础、理顺关系、两个同步、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配、第三次分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消除贫困消除贫困收入途径: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怎么做社会保险:核心社会保险:核心;社会救助
6、:最后一道防线社会救助:最后一道防线;社会福利:最高层次社会福利:最高层次;社会优抚:特殊的社会保障社会优抚:特殊的社会保障含义:内容:是什么为什么措施:公平对待、量力而行、权责统一公平对待、量力而行、权责统一体系构建我国的个人分配制度:内容、地位、原因、意义内容、地位、原因、意义意义:稳定功能、调节功能、互助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互助功能是什么为什么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根本原因: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直接原因:由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性质范围地位基本内容和要求必要性意义(1)前提:
7、生产资料公有制(2)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1)提高效率: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2)促进公平: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1)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2)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注意: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在我
8、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及公有制经济控股的股份制经济中,其形式是工资、津贴、奖金。包括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二、按劳分配三、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因地位范围种类(形式)意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直接原因)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包括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提高效率: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注意:单纯按生产要素分配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如不加以调节会出现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特别是通过再分配调节的机制来实现
9、收入分配公平。类别表现形式适用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国有和集体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农民承包土地劳动经营收入公有制按要素分配劳动要素非公经济中的劳动收入:私营、外资企业中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非公有制资本要素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广泛存在于包括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中土地要素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农民转让土地经营权所得的收入技术要素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等的收入管理要素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等获得的收入数据要素 数字经济下,数据的收集、使用和转移产生的价值其他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和捐赠、继
10、承等(1)(1)按劳分配的形式:公务员、公有制公务员、公有制企事业单位的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等。国有控股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农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中:中:农村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农民、农民承包本村土地承包本村土地获得的收入。获得的收入。特别注意:(3)(3)不能认为“公有制范围内只有按劳分配,不存在其他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劳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中中除除了了按劳分配
11、,按劳分配,还存在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4)(4)不能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既可既可以以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也可也可以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以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5)(5)我国农村的所有制形式是集体所有制,因此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土地要素分配。(2)(2)不能认为“按劳分配意味着等量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与本企业的
12、经济效益密切相关。途径含义举例备注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经营性收入是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转移性收入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公有制:按劳分配;非公有制:按劳动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或按劳动要素分配银行存款利息,房屋出租租金,转让专利获得收入,股票债券等投资收益等等一般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经营餐馆、服装店等获得的收入属于初次分配范畴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种粮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属于再分配的范畴四、我国居民收入的来源转移支付P48(
13、1)含义:是指政府或企业无偿地支付给个人以增加其收入和购买力的费用。(2)主要形式:u 政府的转移支付:大都具有福利支出的性质,如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以及各种补助费等;农产品价格补贴也是政府的转移支付。u 企业的转移支付:通常指企业对非营利组织的赠款或捐款,以及非企业雇员的人身伤害赔偿等等。u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一般是上一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解读时政热点何为数据?何为数据?数据作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融入生产
14、、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数据要素是指那些以电子形式存在的、通过计算的方式参与到生产经数据要素是指那些以电子形式存在的、通过计算的方式参与到生产经营活动并发挥重要价值的数据资源。在数字经济中,数据要素的角色可营活动并发挥重要价值的数据资源。在数字经济中,数据要素的角色可与传统的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相提并论。与传统的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相提并论。数据要素是推数据要素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是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重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是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
15、化升级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要支撑,也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构建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对数据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能激发人们开发和利用数据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推动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拓宽人们的收入渠道,
16、增加居民收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小吕爸爸在一家国企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还有奖金。小吕的妈妈是一家私人控股企业的管理人员,除工资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红。家庭投资理财由妈妈负责,银行存款和国债都有收益。小吕的爸爸和妈妈周六和周日都休息,趁着双休日来到小吕乡下的姑姑家探望,姑姑和姑夫是农民,转让了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一心一意经营“农家乐”,收入增加了很多。姑夫业余时间喜欢搞小发明,通过转让自己的发明专利、获得一笔收入。姑夫的爸爸退休在家,每月都有养老金,姑夫的妈妈是个残疾人,每月政府都有发放残疾人补贴。思考:小吕一家获得收入的途径及分配方式 。小吕一家的故事项目分配方式收入途
17、径爸爸在一家国企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还有奖金。妈妈是一家私人控股企业的管理人员,除工资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红。家庭投资理财由妈妈负责,银行存款和国债都有收益。姑姑和姑夫是农民,转让了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一心一意经营“农家乐”,收入增加了很多姑夫业余时间喜欢搞小发明,通过转让自己的发明专利、获得一笔收入姑夫的爸爸退休在家,每月都有养老金姑夫的妈妈是个残疾人,每月政府都有发放残疾人补贴。小吕一家的故事注意区分按劳分配劳动性收入劳动要素资本要素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资本要素财产性收入土地要素劳动要素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技术要素财产性收入福利性分配转移性收入福利性分配(保障性分配,不是按劳分配)转
18、移性收入正确认识“三权分置”下农民收入的分配方式和途径项目分配方式收入途径农民自己经营所承包土地获得的收入农民以土地入股民营企业分红所得收入农民流转土地所得收入农民到流转后获得经营权的公司去打工的工资(非股份合作制企业)农民的种粮补贴收入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劳动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按劳分配土地要素土地要素劳动要素(再分配)(2020全国1卷、4)信息时代。数据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数据与劳动、资本、土地等并列,将其列为生产要素。数据被列为生产
19、要素是因为()数据广泛融入生产过程,具有独特创造力数据是最具流动性的基础性资源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分离数据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日益凸显A.B.C.D.(2024,湖北)下表反映了2023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来源结构情况。统计指标 收入主体人均可支配收入按收入来源分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收入绝对量(元)城镇居民5182131321590353929205农村居民21691916374315404557收入较上年名义增速城镇居民5.1%5.9%5.7%2.9%3.6%农村居民7.7%8.4%6.6%6.0%8.4%据此可以推断出()经营净收入是农村居民最大的收入来
20、源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较上年有所上升经济回升向好,农民外出务工形势好转 与农村居民相比,城镇居民的财产净收入占比更高A.B.C.D.D D五、完善个人收入分配(一)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为什么)(为什么)1.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收人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收人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2.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贯彻协调、共享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有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3.有利于调节收入差距,维护社会稳定,
21、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促进公平正义;有利于提高效率,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共同富裕(共同富裕(P48P48相关链接)相关链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说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怎么做)根本途径(做大蛋糕)制度保证(分好蛋糕)两个同步(
22、分好蛋糕)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和居民收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两个同步对应准确(2)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红色字体为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或强调的内容)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1)提高居民收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
23、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公平)(3)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人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效率)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红色字体为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或强调的内容)(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怎么做)(怎么做)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1.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和居民收入。2.制
24、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总的原则: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4.两个同步: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5.初次分配:(1)提高居民收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公平)(3)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人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
25、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效率)6.再分配: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主要是推进协调发展)。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7.第三次分配: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补:加强宏观调控,发挥财政在收入分配公平中的作用;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社会保障在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中的积极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共享发展等新发展理念;区别 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分配领域分配主体分配手段分配目的举例物质生产部门全社会企业(市场)国家(政府)社会(企业
26、或者个人)全社会市场机制政府调控机制个人自愿捐赠(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提高效率、体现公平更加体现公平更体现公平知识拓展:区分三次分配企业职工工资、奖金、津贴;企业向国家交的“增值税”、“关税”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租金、股息、利息、红利等收入。最低工资标准税收(如:提高个税起征点、财产税)社会保障(如: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转移支付(如:补贴)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方法总结关键词法区分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初次分配(主体是企业):工资、劳动报酬、生产要素等。再分配(主体是国家):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国家财政用于经济建设、科教文卫事业和社会保障的支出等。第三次分配:民间捐赠、
27、慈善事业、志愿者行动等。必要性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实现要大力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归根结底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分配体系七、实现共同富裕(综合探究P62)(2024,湖南,T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82022年中国农村
2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转移净收入情况材料一 (注:数据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人均可支注:数据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人均可支配转移净收入增长为名义增长配转移净收入增长为名义增长)(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农村居民转移净收入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并说明其政策启示。关系:农村居民的转移净收入是构成其可支配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转移净收入的增加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创造动力,对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政策启示:实施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增加财政转移支出,提高农村居民的转移净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增强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