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第2课时课时统编版统编版语文语文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 CONTENTS 教学目录教学目录学情回顾学情回顾01精读课文精读课文02课堂小结课堂小结03积累拓展积累拓展04教材课后习题教材课后习题05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重点了分析了百草园的生活,感受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又将如何?让我们一起走进本堂课的学习。学情回顾学情回顾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试用一个词语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依据。品味第二部分精读课文精读课文分析讨论
2、分析讨论书屋内的陈设(第10段)对先生的印象(第11段)询问怪哉虫(第12-16段)后园拾趣(第17-20段)师生读书(第21-23段)做戏、画画(第24段)三味书屋 生活三味书屋的生活快乐课文中写了读书时偷跑进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折蜡梅花、寻蝉蜕和捉苍蝇喂蚂蚁;写了被先生发现,回书屋,“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听先生一个人大声入迷地朗读;又有趁先生读书入迷,“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等课堂生活的细节描写。作者对早年读书生活的回忆传递的更多的是一种儿童的快乐。2.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寿镜吾先生的语句,思考: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
3、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外貌描写,简单几笔勾勒出一位高瘦、博学、和蔼的老先生形象。概括先生的为人“微笑”的神态和“仰”“摇”“拗”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先生读书时的入神、陶醉,刻画了一位热爱读书、陶醉于读书的老先生形象。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不常用”“也不常用”“总不过”体现了先生和蔼可亲的一面,先生的宽容、淳朴、亲切跃然纸上。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由不常用戒尺可以看出先生很少体罚学生,说明先生是一个和蔼、严而
4、不厉的老师。由“我”问“怪哉”虫可看出他的方正、质朴,由远近的人都送孩子到他的私塾来读书,可见他是学识渊博的人。去后园玩,去的多了不可以,一同回来也不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对孩子教育有方的人。由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个教学认真的老师。3.文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返回返回示例: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串全文的是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它们在叙述格调上是浑然一体的,都是为了表现作者对儿童时代生活的回忆和留念。4.你认为百草园之“乐”和三味书屋之“乐”有什么异同?返回返回相同:都是儿童之乐,都表现了
5、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感受、对有本事的人(如老和尚、先生)的单纯崇拜、对自由欢乐的追求(如不愿离开百草园、溜到书屋后园玩、上课画画儿)等。不同:(1)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园,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2)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恩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的追求;(3)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只有后园玩乐和课上画画儿的片刻逍遥;(4)百草园里有朴素的自然情趣,三味书屋里有于平淡中开掘出的美好情调。这篇回忆性散文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知识的心理及天真幼稚、自由欢乐的特点。课堂小结课堂小结课文主旨课文主旨1.结构
6、明朗,脉络清晰文章紧扣标题“从到”格式行文,先写百草园,再写三味书屋,两部分之间用第9段自然过渡,时间顺序与空间的变换是一致的。写童年的玩乐生活与学习生活,形成对照,表现童年生活的变化。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写作特色写作特色2.写景状物,绘声绘色文章调动多种感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有声有色,鲜活生动。从视觉角度写颜色如“碧绿”“紫红”,写形状如“高大”“肥胖”“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从听觉角度写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们“弹琴”;从味觉角度写覆盆子“又酸又甜”。3.景物描写,层次井然第2段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先从整体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
7、带”,使描写内容既丰富,又条理分明。整体部分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部分由动物写到植物。其中“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态景物,“也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态景物。陈设、行礼提问受斥读书生活园中玩耍偷偷画画有趣的景色神秘的传说捕鸟的乐趣百草园三味书屋汲取知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甜美的回忆成长的乐园自由快乐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寿镜吾(18491930),名怀鉴,字镜吾,绍兴城内都昌坊人。1869年,寿镜吾考上秀才。后来对晚清的黑暗深表失望,发誓不再涉途官场,于是继承了祖父和父亲的职业,也做起了教书先生。寿镜吾一生教书,直到80岁高寿去世,前后教书60年,教授的学生、弟子无数,桃李满天下。鲁迅的塾师寿
8、镜吾鲁迅的塾师寿镜吾积累拓展积累拓展三味书屋只收8个学生,从不多招。这也是寿镜吾的规矩,在招学生时,他要亲自到家里去过目,孩子是否听话,是否为家里做家务,是否娇生惯养等,这些都是他考察的重点。寿镜吾与鲁迅雕塑他对学生的上课很严格,严禁迟到、早退、旷课,如果有学生三天不来上课,他就会去家访。每次放学他都会将学生送到路口,站在石桥上看到学生走远了才离去。鲁迅书桌鲁迅对寿镜吾有着极深厚的感情,鲁迅离开三味书屋去南京水师学堂学习、甚至后来去了日本留学后,每次回绍兴都要去拜访寿镜吾。从1898年开始,鲁迅在外总会给寿镜吾写信,鲁迅与寿镜吾的通信一直没有间断,多达数百封之多。更多内容见更多内容见教材帮教材
9、帮语文语文RJRJ七上七上第第9 9课课“阅读帮阅读帮拓展阅读拓展阅读”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3.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4.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5.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的名言鲁迅的名言一、默读课文,讨论问题。1.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想一想,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从文章开头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通过第9段这一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连接起来。教材课后习题教材课
10、后习题2.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乐园”之“乐”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百草园里抓虫子、拔野草的乐趣;听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的乐趣;在大雪天里跟闰土父亲学捕鸟的乐趣。3.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依据。答案见本课时答案见本课时 精读课文精读课文答案见第答案见第1 1课时课时 精读课文精读课文二、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是赘笔,没必要写。你是否同意?简要说明理由。三、文中的“先生”是一位“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却不予回答;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先生还有哪些看似矛盾的表现?你怎样评价这位先
11、生?看似矛盾的表现事例:先生对学生很严厉,但学生去后园玩,只有人太多,太久,他才会大叫起来;先生读书入神时,“我们”可以“做戏”“画画儿”。评价示例:那时的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对书外的问题是不予回答的,这种教学思想是不可取的,它挫伤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用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的规则但不常用,写出了先生严而不厉的形象;上课的时候可以“做戏”“画画儿”,这些都表现了先生在管理学生方面的开明思想,因此先生实际上是可亲、可敬的。四、朗读并背诵第2段描写百草园的文字,完成练习。1.这一段描写景物,有近景,有远景;有静态,有动态;有视觉、听觉,还有味觉。百草园的
12、一切,在少年鲁迅的心目中显得那样生机勃勃,情趣盎然。试据此对这一段景物描写的方法。文章第2段的景物描写,形、声、色、味俱全。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高大”“肥胖”“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是从视觉上写的;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的;覆盆子的“又酸又甜”,是从味觉上写的。2.“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答案见第1课时精读课文3.仿照这段文字,描写一处景物,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200字左右。示例:不必说蓝蓝的海水,柔和的日光,金黄的沙滩,嬉闹的人群,也不必说海浪拍击岩石的哗哗声,海滨沐浴的惬意,海上冲浪的快感,单是在海滩上捕捉小海蟹,就有无穷的乐趣。光着脚走在松软平整的海滩上,突然一只螃蟹从小洞里钻出来,我们赶紧去抓,哪知螃蟹跑得很快,转眼就不见了五、文中那个活泼可爱、尽情玩耍的小鲁迅宛在眼前,你看到文字后面那个拿笔写作的“大”鲁迅了吗?你觉得这个“大”鲁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来写本文和朝花夕拾中其他文章的?请结合本单元后的“整本书阅读”栏目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认识。开放性题目,因为文章主题具有多义性,能结合文本及相关资科说出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