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辽宁省大连市 2015-2016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试题、答题纸和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涂准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 2.第 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 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第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商周时期的异族婚姻 王进锋 商周时期 ,在今天的中国境内生活着很多不同族群。人们用华夏族与蛮、
2、夷、戎、狄来区分他们。异族婚姻就是华夏族与蛮、夷、戎、狄之间的通婚。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通过与戎狄的有莘氏通婚,取得了 “ 有莘氏媵臣 ” 伊尹的辅佐,从而实现了灭夏的大业。实际上,早在商族始祖契的时候,就已经与戎狄女子通婚。根据史记 ?殷本纪, “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 ” 。 末代商纣王屡次与外族女子婚配。商纣曾以 “ 西伯昌、九侯、鄂侯 ” 担任商朝的三个重要官职,九侯就是鬼侯,为蛮狄之人。鬼侯为了讨好商纣,将自已的女儿进献给他,然而这位女士 “ 不喜淫 ” ,纣非常生气,就把她杀害了。汉晋学者皇甫谧在其著作帝王世纪中也记载了此事。 商朝末年,周族的首领姬昌遵祖宗之法,各
3、方贤能之士都前往投靠。看到这点,商朝另外一位方国首领崇侯虎甚是紧张,担心周族强大后会危及自己的方国利益,就对商纣说到姬昌将不利于商朝的统治。商纣果然听信谗言,把西伯囚禁了起来,关押在羑里。周族人十分担忧,千方百计营救,大臣闳夭多方搜求美女奇珍,终于得到 “ 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 ” ,通过商朝宠臣费仲进献给商王。商纣看到后非常高兴,就把西伯释放了。可以想见,周族进献的有莘氏美女 ,应与商纣结成了婚姻。 - 2 - 商王之子也与异族女子通婚。商王武丁时期有这样一条甲骨卜辞,内容为 “ 己亥卜,王:子白羌毓,不其白 ” 。这条卜辞是占问商王之子宠幸的白皮肤羌族女子将要生育,所
4、生之子的皮肤是否为白色。 在西周君王和他们的祖先中,有多人与夷狄女子结婚。根据诗经 ?鲁颂 ?閟宫,周族始祖后稷是姜螈所生,而 “ 西羌之本, ? 姜姓之别也 ” ,所以姜塬是羌族女子。另外,周人祖先古公亶父娶的太姜、太王娶的周姜、周武王娶的邑姜也都是羌族女子。 西周时期的申国,姜姓,在典籍中屡次被称为 “ 申戎 ” 、 “ 姜氏之戎 ” 。西周末年,周幽王新 娶了褒姒,甚是宠爱,并生子伯服;幽王立他为太子,还驱逐王后申后所生的太子宜臼。 宜臼逃亡到母亲的娘家申国,周幽王向申国索要,申国联合鄫国、西戎攻打周国,并杀周幽王于戏地。这里周幽王的王后 申后就娶自戎狄的申国。 一些西周诸侯还将女亲属嫁
5、给戎族。公元前 777 年,秦襄公 “ 以女弟缪嬴为丰王妻 ” 。这里的丰王为戎族的君王。所以,秦襄公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戎族的君王。 商周时期的异族婚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为华夏族的发展和内涵的丰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另一方面,异族通婚诞生了很多卓越的个体, 如契、后稷、晋文公、赵盾、赵襄子等,他们的进取精神和开拓能力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同时,为后来历史时期和亲政策的提出和执行提供了切实的历史借鉴。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文所论的商周时期异族婚姻的一项是( ) A. 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采取与戎狄的有莘氏通婚的方式,赢得了 “ 有莘氏媵
6、臣 ” 伊尹的辅佐,从而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B. 商王武丁时期有一条甲骨卜辞,占问商王之子宠幸的羌女生的孩子皮肤是否白色,说明商王武丁的儿子与羌族女子缔结了异族婚姻。 C. 据史书记载,秦襄公 曾 “ 以女弟缪嬴为丰王妻 ” ,这里的丰王便是戎族的君王,说明一些西周诸侯还将女亲属嫁给戎族结成异族婚姻。 D. 西周末年,周幽王与美女褒姒结为异族婚姻,并把他和褒姒所生的儿子伯服立为太子,还驱逐了王后申后所生的太子宜臼。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今天的中国境内,早在商周时期,华夏族就已经与蛮、夷、戎、狄等很多不同族群共同生活,并且华夏族与这些异族之间还有婚姻相通。
7、 - 3 - B. 作为蛮狄之人的鬼侯,曾经担任商纣王时商朝的三个重要官职之一,他曾将自己的女儿进献给商纣王,想通过缔结婚姻来讨好 商纣王。 C. 周族始祖后稷的母亲是姜嫄,周人祖先古公亶父娶的是太姜,其后的太王娶的是周姜,姬昌遵祖宗之法娶的也是羌族女子。 D. 商周时期的异族婚姻,加强了华夏族与蛮、夷、戎、狄这些异族之间的融合,促进了华夏族的进一步发展,并丰富了华夏族的内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可见作为有娀氏之女,商族始祖殷契的母亲简狄和帝喾之间缔结了异族婚姻,简狄还被帝喾封为了次妃。 B. 周幽王宠爱褒姒,并立其子伯服为太子
8、,直接导致王后所生的太子宜臼出逃申国 ,后联合鄫国、西戎,在戏地把周幽王杀死。 C. 商纣时,方国首领崇侯虎担心以姬昌为首领的周族强大起来,危及自己方国的利益,就向纣王进谗言,导致姬昌被囚禁在羑里。 D. 契、后稷、晋文公、赵盾、赵襄子等,这些都是异族通婚诞生出的卓越的人物,他们在推动历史前进方面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答案】 1. D 2. C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 “ 周幽王与美女褒姒结为异族婚姻 ” ,文中无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技巧点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往往要 对原文信息进行综合梳理。从文章中辨别、筛选并整合
9、重要的信息,划定答题区间,在此区间内整合信息。文章第 6 段 “ 周幽王新娶了褒姒,甚是宠爱,并生子伯服 ” ,并没有说褒姒是异族。 2. 试题分析: “ 姬昌遵祖宗之法娶的也是羌族女子 ” , “ 祖宗之法 ” 指的不是 “ 羌族女子 ”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技巧点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往往要对原文信息进行综合梳理。从文章中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的信息,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在文章重要内容上。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包括:文章的基本概念和 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文章第 3 段 “
10、 商朝末年,周族的首领姬昌遵祖宗之法,各方贤能之士都前往投靠。 ” 文章没有说到姬昌尊祖宗之法娶羌族女子。 - 4 - 3. 试题分析: “ 直接导致王后所生的太子宜臼出逃 ” 错, “ 直接导致 ” 宜臼出逃的原因周幽王的 “ 驱逐 ” ,而非宜臼主动。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概括、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 C 【技巧点拨】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分析理解。此题考查推断力和想象力,是对人的潜在能力的测试。读文章不仅要会读而且要思考,探究文章以外的知 识,为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所谓推断,是命题人要求考生根据文中的信息从已知到未知,由条件到结论,由原因到结果地得出结论,它侧重于考
11、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 周幽王新娶了褒姒,甚是宠爱,并生子伯服;幽王立他为太子,还驱逐王后申后所生的太子宜臼。 ” 宜臼出逃是被驱逐的。 二、古诗文阅读( 43 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晏,徐州滕人,家世力田。晏少壮勇无赖,尝率君冠行攻劫。梁末,徐方大乱,属邑皆为他盗所剽,惟晏乡里恃晏获全。 后唐同光中,应募隶禁军,寻累迁奉国小校。 晋开运末,与本 军都校赵晖、忠卫都校侯章等戍陕州。会契丹至汴,遣其将刘愿据陕,恣行暴虐,晏与晖等谋曰: “ 今契丹南侵,天下汹汹,英雄豪杰固当乘时自奋。且闻太原刘公威德远被,人心归服,若杀愿送款河东,为天下唱首,则取富贵如反
12、掌耳。 ” 晖等然之。晏乃率敢死士数人夜逾城,入府署,劫库兵给其徒,迟明,斩愿首级府门外。时汉祖虽建号威声未振得晏等来归甚喜即日以晖为保平军节度章为镇国军节度晏为降州防御使仍领旧职。既而晖等表晏始谋功为第一,迁建雄军节度。 周祖即位,加兼侍中。广顺元年,刘崇侵晋州,晏闭关不出,设伏城上。并人以为怯,竞攀堞而登, 晏麾伏兵击之,颠死者甚众,遂桥遁。遣汉伦追北数埂,斩首百余级,八月来朝,周祖以家彭城,授武宁军节度,俾荣其乡里。三年,周祖征兖州,次张康镇,晏来朝,献马七匹,赐袭衣、金带。亲 初,晏至镇,悉召故时同为盗者遗以金帛,从容置酒语之曰: “ 吾乡素多盗,我与诸君昔尝为之。后来者固当出诸君之下
13、,为我告谕,令不复为,若不能改,吾必尽灭其族。 ” 由是境内安静,吏民诣阙举留,请为晏立衣锦碑。世宗初,复请立德政碑。世宗命比部郎中、知制诰张正撰文赐之,诏改其乡里为使相乡勋德时,私门立戟。 - 5 - 太祖即位,进封赵国公。从征李筠,师还,改安 远军节度。乾德元年,进封韩国公,上章请老,拜太子太师致仕。每朝会,令缀中书门下班。俄归洛阳别墅。四年冬,卒,年七十七。废朝三日,赠中书令。 (选自宋史 .王晏传有删改)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汉祖虽建 号威声未振 得晏等来归 甚喜 即日以晖为保平军节度章为镇国军节度晏为降州防御使仍领旧职 B. 时汉祖虽建号 威声未振 得晏等来 归 甚喜 即日以晖为保平军节度 章为镇国军节度 晏为降州防御使 仍领旧职 C. 时汉祖虽建 号威声未振 得晏等来 归 甚喜 即日以晖 为保平军节度 章为镇国军节度 晏为降州防御使 仍领旧职 D. 时汉祖虽建号 威声未振 得晏等来归 甚喜 即日以晖为保平军节度 章为镇国军节度 晏为降州防御使 仍领旧职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