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部编)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单元质检卷(A卷).docx

上传人(卖家):QXX 文档编号:7991309 上传时间:2024-10-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3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新部编)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单元质检卷(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4新部编)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单元质检卷(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4新部编)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单元质检卷(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4新部编)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单元质检卷(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4新部编)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单元质检卷(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一、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毛泽东评价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曹操打败对手袁绍,奠定其“统一中国北方”基础的著名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下边示意图可以反映(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C.三国经济发展状况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3.周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材料描述的是( &n

2、bsp; )A.阪泉之战B.桂陵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4.下图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的形势图。它是(   )A.西汉形势图B.三国鼎立形势图C.元朝形势图D.明朝形势图5.据三国志吴书记载,公元231年(黄龙三年)春,孙权将卫温、诸葛直皆以违诏无功,下狱诛。而就在一年前,这两个人刚刚在世界航海史上创造了奇迹,完成了中国人最早远航何处的壮举(   )A.夷州B.日本C.朝鲜D.越南6.“统治因面临严重的危机而不巩固;内有持续十几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和大规模的流民起义,外有内迁的少数民族上层掀起的反晋斗争,故统一局面并没维持多久。”此材料反映了西晋朝代的特征是(  

3、)A.政权分裂,大权旁落B.休养生息,稳定民心C.纷争不断,短暂而亡D.文化交流,民族交融7.晋书记载:“自惠皇失政,难起萧墙(内乱),骨肉相残,黎元涂炭戎兵接而宗庙隳,支属肇其祸端,戎羯乘其间隙,悲夫!”材料反映了(   )A.晋惠帝大封诸侯王导致内乱B.内外交困冲击了西晋王朝的统治C.北方各族内迁促进民族交融D.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8.探究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匈奴左贤王刘宣与将领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材料中“司马氏骨肉相残”指的是(   )A.八王之乱B.七国之乱C.牧野之战D.国人暴动9.“

4、晋初,宗室诸王以将军、刺史等身份分镇地方,自行选取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租税,既有了行政权又有了数量可观的军队。”这种现象(   )A.埋下八王之乱的隐患B.掀起胡汉移民的狂潮C.加剧统治阶层的腐败D.激起少数民族的反抗10.如下为同学们整理的相关学习资源,据此判断促使下列历史现象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学习资源胡床椅子方凳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A.人口迁徙B.江南开发C.外贸繁荣D.孝文帝改革11.南朝(420589年)上承

5、东晋,下启隋朝,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最短的仅有23年。由此可知南朝时期(   )A.政权更迭频繁B.疆域面积扩大C.政权并立形成D.商品经济发达12.我国历史上合称为南朝的四个朝代,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宋、齐、梁、陈B.陈、梁、宋、齐C.齐、宋、陈、梁D.梁、陈、宋、齐13.王导是琅琊郡临沂县人,他曾上书说:“教化万民的根本在于正人伦,正人伦的关键措施在于兴办学校。学校兴办起来了,人们才得以明晓五教之礼,成教化,定风俗,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司马睿览奏后,听从了王导的建议。该上书反映了(   )A.王导主张健全法

6、制B.东晋王朝重视发展教育C.东晋朝廷重文轻武D.司马睿善于向平民纳谏14.“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汉人,他们从黄河流域历经几次大迁徙,到达南方的广东、福建等地。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客家人”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地区战乱频繁B.北方自然环境恶劣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D.南方政权更迭频繁15.公元383年,东晋的弱势军队出人意料地打败了前秦苻坚所率领的占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次战役(   )A.消灭了六国残余势力B.激化了南北方之间的矛盾C.奠定了楚汉之争的结局D.稳定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16.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

7、民族是(   )A.匈奴族B.鲜卑族C.氐族D.满族17.成书于6世纪的洛阳伽蓝记我,“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股富”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A.北魏迁都洛阳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B.隋朝洛阳商业盛极一时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发展D.士族在中原得到发展18.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各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步形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下列选项中,使用和平方式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是(   )A.齐国的管仲改革B.秦国商鞅变法C.北魏孝文帝改革D.西汉北击匈奴19.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

8、数民族英勇顽强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说明了(   )A.民族的交融B.江南的开发C.文治的出现D.科技的进步20.与下表知识卡片信息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及著作是(   )知识卡片作者:曾任太守,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著作内容:强调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著作地位: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A.贾思勰齐民要术B.宋应星天工开物C.李时珍本草纲目D.徐光启农政全书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60分。21.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完成。(15分)【三国归一,享短暂繁华】材料一 三国实力比较表户数人口兵力

9、魏国103万443万60万蜀汉28万94万10.2万吴国52.3万230万23万(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三国中哪一国的实力最强?哪一国的实力最弱?最终是哪一国完成统一?标志性事件是什么?(4分)【八王之乱,叹国之飘摇】材料二 西晋时,世家大族用斗富的方式炫耀自己的财富。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达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做出50里更华丽的步障。材料三 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分封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八王

10、之乱”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影响。(6分)【短暂统一,哀西晋之殇】材料四(3)以史为鉴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西晋会成为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从中得到怎样的历史教训?(5分)22.农业是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九月,汉文帝特别下诏,重中农业是天下之根本,为减轻农民负担,规定当年田租减半。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文帝再次下诏:免除农民当年租税之半。摘编自王立群读史记之文景之治曹魏时期,为了军事和经济的需要,在今河北地区开凿了为数众多的沟渠,自南而北,重要的有白沟、利漕渠、泉州渠

11、、新河、戾陵堰、车箱渠等。摘编自中华文明史材料二:早在汉代,西域传入的苜蓿、胡葱和胡蒜等就已成为中原农家菜园里的新成员;魏晋以后,来自异国的菜种更不断增添,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胡瓜(黄瓜)、胡荽(香菜)、菠菜等,至今仍是华北人民的家常菜。摘编自中古华北饮食文化的变迁材料三:随着中原人口的南迁,北方旱地农耕的先进技术也逐渐传入南方,旧有的耕作方式发生变化,连种制和复种制开始推行。东晋时,益州已有一年两熟的水稻,而闽广地区更出现了一年三熟的情况,土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因此而明显增加。(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和曹魏时期发展农业的措施及其共同作用。(6分)(2)材料二中,汉代以来华北蔬菜种类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12、什么?(3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东晋后期江南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原因。(6分)(4)综上所述,归纳促进古代农业发展的共同因素。(3分)2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某校历史课以学习小组形式开展关于“文旅融合民族交融”跨学科主题项目化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海报宣传小组】史料1:华夏诸侯经过激烈的兼并、分化、吸收,到战国时期只剩下齐、燕、韩等几个大国和在它们夹缝中的几个小国了。地区性的局部统一,为华夏统一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华夏族为核心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大交融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舞台。摘编自管彦波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

13、融合问题史料2: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南方汉越在矛盾与冲突中交流和融合,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民族的分化、重组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动力并注入了新鲜血液。摘编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五动述论【文旅策划小组】(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民族关系的社会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秦汉时期民族交融的史实。(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择一幅图片(写出序号即可),撰写一段导游讲解词。(4分)(3)通过本次探究活动,谈谈你对民族关系的认识。(3分)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下面是中国古

14、代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影响简表(部分)。时间历史事件影响春秋后期儒家学派创立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战国末年庄子提出顺应自然和民心的治国理念对后世各朝代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具有指导作用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使统一成为以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229年三国鼎立形成实现了局部的统一约480年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完善了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约533544年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编制阅读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湖史

15、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根据“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和所学可知,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军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故B项正确。2.答案:B解析:示意图展示了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了局部统一,最后由西晋完成了全国统一的变化过程,说明示意图反映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B项正确;示意图涉及的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三国鼎立和西晋统一,不仅仅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排除A项;示意图反映的是政局的变化,反映不出三国经济发展状况,排除C项;示意图涉及的西晋是统一王朝,不是政权分立的状态,且示意图还展示了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

16、,排除D项。故选B项。3.答案:D解析:据材料“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火烧赤壁,即著名的赤壁之战,D项正确;阪泉之战是黄帝统一华夏的过程中,与炎帝两部落联盟在阪泉进行的一次战争,排除A项;桂陵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排除B项;淝水之战是东晋与前秦之间的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4.答案:B解析:根据“魏、蜀、吴”和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三国鼎立形势图。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9年,孙权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B项正确;西汉、元

17、朝、明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与“魏、蜀、吴”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海外贸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时期,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孙权派卫温等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故答案为A。6.答案:C解析:根据“内有持续十几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和大规模的流民起义,外有内迁的少数民族上层掀起的反晋斗争,故统一局面并没维持多久”和所学可知,西晋朝代的特征是纷争不断,短暂而亡。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西晋的灭亡。根据“难起萧墙(内乱)”“戎羯乘其间隙”可知,内外交困冲击了西晋王朝的统治。故选B。8.答案:A解析:

18、本题考查八王之乱。依据题干材料“司马氏”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述的内容与西晋有关。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所以“司马氏骨肉相残”指的是八王之乱。故选A。9.答案:A解析:由材料“晋初,宗室诸王以将军、刺史等身份分镇地方,自行选取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租税,既有了行政礼又有了数量可观的军队”可知,这种现象使得地方上诸王的权力过大,埋下八王之乱的隐患,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夺取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故选:A。10.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胡床、椅子、方凳”“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内

19、地”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民内迁,加强了民族融合,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内地。根据题干“(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覆衣天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因此共同原因是人口迁移,A项正确;“江南开发”是这一时期出现的历史现象之一,并非因素,排除B项;“外贸繁荣”与材料“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内地”无关,排除C项;孝文帝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改革,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

20、1.答案:A解析:根据“南朝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最短的仅有23年”可知,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12.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了东晋的统治,此后南方经历了四个朝代宋、齐、梁、陈的更替,总称为“南朝”。589年隋朝灭亡陈朝,统一全国。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13.答案:B解析:根据“正人伦的关键措施在于兴办学校。学校兴办起来了,人们才得以明晓五教之礼,成教化,定风俗,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可知,该上书反映了东晋王朝重视发展教育。14.答案:A解析:“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汉人,他们从黄河流域历经儿次大迁徙,福建等

21、地,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大量南迁;北方自然环境恶劣,排除B,南方经济没有超过北方;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排除D。故选:A。15.答案:D解析:“公元383年,东晋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的打败了前秦所率领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次战役是淝水之战,它稳定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陷混战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故选:D。16.答案:B解析: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后来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东魏、西魏和北齐、北周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故选:B

22、。17.答案:A18.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积极推行汉化措施,使得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使用的是和平方式进行的,也增强了北魏实力,C项正确;齐国的管仲改革,使齐国国力增加,通过战争,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排除A项;秦国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增强,军队战斗力提高,为秦国通过战争统一奠定了基础,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西汉时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进行过三次战役,使其无力与西汉对抗,不是和平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19.答案:A解析:根据“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英勇顽强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

23、和中原汉族出现民族交融,故A项正确。20.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A项正确;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汉族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排除B项;李时珍本草纲目属于医学类的书籍,排除C项;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属于农业类型的,基本上囊括了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排除D项,故选A项。21.答案:(1)实力最强:魏国。实力最弱:蜀汉。完成统一:西晋。标志性事件:280年,西晋灭吴。(2)原因

24、:西晋统治阶级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西晋实行分封制,使宗室诸王势力强大。影响: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往南方,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3)原因: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之风盛行,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内乱一八王之乱,使西晋走向衰落;民族矛盾激化,内迁各族受到欺压,起兵反晋。历史教训:统治者应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勤俭治国;统治阶级应团结,不应争权夺利,进行内斗;要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缓和民族矛盾;等。解析:(1)第一、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三国实力比较表”中的“户数”“人口”“兵力

25、”,可以分析出三国中实力最强的是魏国,实力最弱的是蜀汉。第三、四小问,结合所学可知,280年,西晋灭吴,最终完成统一。(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西晋时,世家大族用斗富的方式炫耀自己的财富”可知,“八王之乱”出现的原因是西晋统治阶级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根据材料三“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分封诸王”并结合所学可知,“八王之乱”出现的原因是西晋实行分封制,使宗室诸王势力强大。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回答;第二小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22.答案:(1)措施西汉时期: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徭役。曹魏时期:兴修水利工程。共同作用:有利于发展

26、农业生产: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提升了国家的治理能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张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丝绸之路开辟后,西域的黄瓜、香菜、菠菜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3)表现: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农作物品种增加;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兴修了水利工程。原因:北民南迁,带来先进工具,提供大量劳动力;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的重视;民族交融,共同开发;自然地理条件优越。(4)统治者正确的经济措施;执政者的重视;生产工具的进步;安定的社会环境:适宜的自然环境:有效的社会改革;物种的引进;兴修水利,治理水患。23.答案:(

27、1)社会变化:地区性的局部统一。史实:秦筑长城抵御匈奴:秦派兵征服越族: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张骞通西域:班超经营西域。(2)选择“西晋北方各族内迁分布图”:导游词:西晋时期,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各民族错居杂处,加强了相互交流,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交融历史现象。(或政治制度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君主专制制度;或社会习俗及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学习)选择北魏帝王出御图:导游词:北魏帝王出御图出自龙门石窟石刻画,图中的帝王和大臣身着汉服样式服装,充分印证了北魏孝文帝改革过程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的汉化措施。选择敦煌莫高窟壁画:导游词:敦煌莫高窟壁画所描绘的胡床、方凳等说明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

28、北方民族交流程度的日益加深,胡床等少数民族用品引入内地,使胡汉相互交融进一步加深,体现出北魏时期各民族生活方式的交融。(3)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相互依存;民族平等,和谐共处;民族交流,友好交往:互通互融,共同发展。24.答案:观点:杰出人物为我国古代科技进步作出重大贡献。论述:南朝的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他还擅长机械制造,制造出了指南车、千里船、水碓磨等。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贾思勰写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思想,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综上所述,我国古代先民聪明智慧,其中杰出人物为我国古代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历史 > (部)统编版 > 七年级上册(2024)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4新部编)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单元质检卷(A卷).docx)为本站会员(QXX)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