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西宁市 2016 17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高 二 语 文 第 I 卷 (阅读题,共 70 分 ) 一、现代文阅读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现代的思想家们常常说,语言文字构建了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可以呈现一个民族深层的思维和意识结构。那么从汉字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呢? 汉字是现在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是由图画抽象、规范、滋生而成的。古代的汉字表明,古人不习惯于抽象而习惯于具象,比如 “ 牛 ” ,各种字形始终突出地显现着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又如食物,有 “ 米 ”“ 稻 ”“ 禾 ”“ 黍 ” 等等,但并没有一个总的类名,如庄稼、
2、粮食之类。反过来看,汉字的这种象形性也对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产生极大影响,使中国人的思想世界始终不曾与事实世界的具体形象分离,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 汉字的衍生和分类也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汉字的衍生是一个树形滋生的过程,以造字时代独立产生的象形 “ 初文 ” (章太炎语)为根,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几种造字的方法,滋蘖出 “ 字 ” 。从每个 “ 初文 ” 中产生的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字,在后来被视为同属于某一个 “ 部首 ” ,它们所表示的现象或 事物,在古人看来就是事实世界的一个 “ 类 ” 。这种分类方式与近代西方有所不同,古代中国
3、人特别注意一个现象、一个事物可以感知的表象,以此作为分类的依据。因此那些以类相从的字,无论以什么“ 初文 ” 为义符, “ 初文 ” 的象征性总是使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使人们一看就可以体会它的大体意思。这种归类的思路,以事物可以感知的特征为依据,通过感觉与联想,甚至隐喻的方式进行系联。例如 “ 木 ” 作为 “ 初文 ” ,是植物的抽象名称,那么以 “ 木 ” 为义符的字应该都表示树木,如梅、李、桃、桂等等,但实际上, “ 木 ” 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它 可以是树木的一部分,如 “ 本 ”“ 末 ” ,可以是与树木有关的某些性质与特征,如 “ 柔 ”“ 枯 ” ,甚至还可以是
4、与树木并不直接相关,却可以从树木引申的其他现象,如 “ 杲 ” (日在木上,明也)、 “ 杳 ” (日在木下,冥也)再如 “ 彳 ” 字,本来是象形的通衢大道,殷商时代的卜辞中,不少字就与它有关,而 “ 役 ” 字,在甲骨文中本不从 “ 彳 ” ,但当它在后世以 “ 彳 ” 为义符后,就使人觉得从役之人好像真的总是在路上奔波当汉字作为2 一种不言而喻的思想运算的符号被接受时,人自己创造的文字就反过来影响、制约和规范了人对世界的认识。 汉字的象形性也影响了汉语的 句式,独立呈意性使汉字在任何场合均无需严密的句法即可表现意义。这就使得古代中国人的思维世界似乎不那么注意逻辑、次序和规则,话语发出者和
5、接受者凭着共同的文化习惯,就能够表述和理解很复杂的意义。 我们除了能从汉字本身大体了解古人 “ 怎么想 ” ,还可以从中了解他们 “ 想什么 ” ,此如能从汉字的字形中探寻某种思想和制度的起源,从汉字的分类中理解古人生活的重心和兴趣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把古老的汉字置于思想史的视野之中,考察其中的思想史意义。 (摘编自葛兆光作为思想史的汉字)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语言文字建构了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因此从汉字中,我们能读出古代中国人深层思维和意识结构中的一些东西。 B. 汉字以象形为基础,由具体图画演变而成,它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方式衍生滋蘗,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符号
6、体系。 C. 古代中国人创造了许多表具体事物的文字,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如指食物时有 “ 米 ”“ 黍 ” 等字,却无表 “ 庄稼 ”“ 粮食 ” 这类抽象意义的字。 D. 在古代汉字中, “ 牛 ” 的各种字形都突显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这体现了古代中国人习惯于具象而不习惯于抽象的思维特征。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 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汉字的分类中包含着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分类的依据是现象与事物的表象,这种分类方式不同于近代西方的分类方式。 B. 象形的 “ 初文 ” 是汉字衍生的根基,作为义符,每个初文都能提示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汉字的大体意思,后来又被视为该类汉
7、字的 “ 部首 ” 。 C. “ 役 ” 字原不从 “ 彳 ” ,后来才以 “ 彳 ” 为义符,因为 “ 彳 ” 是通衢大道的象形,所以人们看到 “ 役 ” 字就会产生从役之人奔波于路的联想。 D. 由 “ 木 ” 引申出 “ 梅 ”“ 李 ” ,进而引申出 “ 本 ”“ 末 ” ,再引申出 “ 杲 ”“ 杳 ” ,体现了汉字归类通过感觉、联想 、隐喻等方式进行系联的特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字既留下了创造者思维方式的烙印,反过来又会影响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古代中国人旳思维始终与具体形象相联系,就与汉字的象形性大有关系。 3 B. 古代中国人主要通过表象来感知世
8、界,无需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这种感知世界的方式使汉字具备了强烈的象形性。 C. 象形性使汉字能独立呈现意义,因而说话者在缀词成句表达某个意思时,无需严密的句法,听话者就能借助共同的文化习惯顺畅理解话语的意思。 D. 古老的汉字能让我们感知古人的思维务式 初知识观念,因此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应当被作为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答案】 1. C 2. D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表意绝对, “ 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 ” 不当根据第三段 “ 例如, 木 作为 初文 ,是植物的抽象名称 ”“ 木 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 ” 两处文句可知, “ 木 ” 便是表抽象意思
9、的总的类名 。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 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混淆范围。 2. 试题分析:曲解原文, “ 进而引申出 ? 再引申出 ?” 不当原文第三段所说的几种引申情况彼此之间是并列关系,而非选项所说的一脉串连式的关系 。 3. 试题分析: “ 无需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 ” 理解有误原文第二段只是说中国人 “ 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 ” ,并不表明不需要 “ 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 ” 。 (
10、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梁思礼:可上九天揽月 梁思礼,梁启超之子,中共党员,我国著名火箭系统控制专家。 1924 年 出生的梁思礼,很受父亲的宠爱。梁启超给远在海外的大女儿梁思顺的信中这样写道: “ 老白鼻一天天越得人爱,非常聪明,又非常听话,每天总要逗我笑几场。他读了十几首唐诗,天天教老郭(保姆)念,刚才他来告诉我说: 老郭真笨,我教她少小离家,她不会念,念成乡音无改把猫摔。 他一面念说一面抱着小猫就把那猫摔地下,惹得哄堂大笑。 ” 信中的 “ 老白鼻 ” 就是梁启超最小的儿子梁思礼。就是这个 “ 老白鼻 ” ,后来成了中国航天 CAD 技术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在
11、梁思礼小时候听过的故事、背过的古诗中,留给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首 “ 少小离家4 老大回,乡音 无改鬓毛衰 ” 。现在想来,好像父亲从他很小的时候就在以这种方式熏陶他的爱国思想。 除了言传,父亲的身教是 “ 爱国 ” 最真实的样本。 “ 爱国救国 ” 几乎是梁家九子女的胎记。 “ 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 ” ,梁启超生前的话语,指引了梁家九子女未来的路。 1949 年 9 月,刚刚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获得自动控制专业博士学位的梁思礼便回到了新生的祖国。 1956 年,国家制定 12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以后,决定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事导弹方面的研制,并从其他单位抽调了梁思礼等 30
12、 多位专家和 143 名大学生,白手起家。梁思礼回忆: “ 当时既无资料,也无仪器和导弹实物,除了钱学森外,谁都没有见过导弹和火箭,简直是两手空空,一张白纸。但这是一颗生机勃勃的种子。 ” 从 “ 两弹一星 ” 到 “ 神舟 ” 工程,梁思礼倾注了太多心血。虽然赢得过许多荣誉,但每每被他提及的,却是 “ 东风二号 ” 的失败。 “1960 年 11 月 5 日 1059 发射成功,也就是后来被命名的 东风一号 它不仅是我国制造的第一枚导弹,是军事装备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帮助我们建立起自己的材料和电子元器件协作网,直接支持了航天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进步。 ” 在梁思礼的回忆中, “
13、 东风一号 ” 的成功被简单带过, “ 东风二号 ” 的失败却历历在目:“1960 年,我们以 初生牛犊不怕虎 的劲头开始自行设计我国的第一个中近程地地导弹,射程比 1059 远一倍。 ” 1962 年 3 月 21 日 9 时 5 分, “ 东风二号 ” 点火发射,起飞几秒钟后, “ 导弹像喝醉了酒似的摇摇晃晃,头部还冒白烟,最后落在了发射阵地前 300 米的地方,因为里面的推进剂装得满满的,导弹落地后炸起了一个蘑菇云,地面砸出了一个直径 20 多米的大坑。 ” 这次失败对大家打击很大。 “ 但是我认为,从个人历练来说,失败比成功更有启发。正因为失败后做了大量工作,才使我们 把坏事变成好事,
14、才真正懂得怎样自行设计。 ” 也是这次失败,成就了之后的长征二号系列火箭工作,更成就了梁思礼开创的 “ 可靠性工程学 ” 。 不难查到这样一组数字: 2006 年 9 月 9 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第 25 次发射成功,创造了 25 次发射全部成功的纪录。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 90 次飞行,也是 1996 年 10 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 48 次获得成功。 梁思礼自始至终参与了研制 “ 长征二号 ” 系列火箭的工作,他开创的 “ 航天可靠性工程5 学 ” 成为长征火箭安全飞行的坚实保障。 1983 年,梁思礼开始进军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他常说他最喜欢 萧伯纳的一句话: “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