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育才学校 2017-2018 学年 第二学期(实验班)第三次月考 高二语文 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第 I 卷( 90 分 )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流传至今的儒家 “ 十三经 ” 中有三部礼学经典,习称“ 三礼 ” ,一部是仪礼,记述周代冠、婚、丧、祭诸礼的仪式;另一部是周礼,记载理想国的官制体系;还有一部就是礼记,是孔门七十子后学阐发礼义的文集,凡四十九篇,虽以思想隽永、说理宏通见长,但亦不乏细节描述。礼 记全书主要有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内容贴
2、近生活,文字相对浅近。 今人读礼记,至少可以收获礼仪规范。礼在社会生活层面属于行为规范,因而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的特点。礼记记载了许多言谈举止方面的细节,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其中不少内容依然可以继承。例如礼记提到礼仪场合中的仪容仪态时说, “ 足容重 ” ,步履要稳重; “ 手容恭 ” ,拱手要高而端正; “ 目容端 ” ,目光不可睇视; “ 口容止 ” ,嘴形静止不妄动; “ 声容静 ” ,不咳嗽、打喷嚏,哕咳; “ 头容直 ” ,头部正直,不左右倾斜; “ 气容肃 ” ,不喘大气; “ 色容庄 ” ,神色庄重。礼 记还提及各种礼仪禁忌,如 ” 毋嗷应 ” ,不要用号呼之声回应对方的呼唤; “
3、毋怠荒 ” ,体态要整肃,不可懈怠; “ 坐毋箕 ” ,坐着,不可将双腿向两侧张开; “ 暑毋褰裳 ” ,即使是暑天,也不要将裳的下摆向上撩起。这些都是文明时代民众必备的知识。 如何得体地访客、与尊长相处,也是礼记多次谈到的内容。礼记说: “ 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 拜访他人,即将上堂时,要抬高说话声,旨在使室内的主人知道客人已到,而有所准备。如果房门口有两双鞋,房内的说话声清晰可闻,就可以进去;如果说话声听不到,说明他们的 谈论比较私密,此时不可贸然进入。札记还说 “ 毋侧听 ” ,就是不要耳朵贴墙偷听别人谈话,这样做很不道德,可见古人把尊重他人隐私作为做人
4、的原则。 礼记还屡屡谈及在尊长身旁陪坐时的注意事项,如: “ 长者不及,毋傀言 ” ,长者还没有谈及的话题,不要插嘴; “ 正尔容,听必恭 ” ,听长者说话,要端正容貌,虚心恭听; “ 毋- 2 - 剿说,毋雷同 ” ,自己发言时,要表达主见,不要总是袭用别人的说法,处处与人雷同。礼记还说,在先生身旁陪坐, “ 先生问焉,终则对 ” ,先生有所询问,要等先生说完后再回话,抢答是失礼的行为。 “ 请业则起,请益则起 ” , 向先生请教学业,或者没听懂,希望先生再说一遍(请益),都要起身,不能坐着,以示尊师重道。 礼记中有许多格言,立意深刻,堪称人生准则,是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的指南,而又朗
5、朗上口,读之令人眼睛一亮,足以铭之左右,终身拳拳服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 礼 ” 是内涵最大的概念,相当于西方人所说的 “ 文化 ” ,体系相当庞大,许多人对此不能理解,如果你读过礼记,就不会再有疑虑。若逐篇细读,如在纲, 有条不紊,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礼记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 思的一项是( ) A.礼记是流传至今的儒家 “ 十三经 ” 中的三部礼学经典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仪礼和周礼。 B.礼记是一部阐发礼义的文集,总共有四十九篇,并非一人创作,而是孔门七十子后学的集体创作。 C.礼记一书思想内容隽永,说理宏通但不都是抽象枯燥空洞的
6、议论,其中亦不乏具体的细节描述。 D.礼记全书都采用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相对浅近。 2.严格的要求,要求人们在礼仪场合要做到言行举止端庄文明。 B.按礼记的要求,拜访客人要有礼貌,不能贸然进 屋,不能偷听别人的谈话,要尊重他人的隐私,这些做人的原则在当今仍有指导意义。 C.礼记鼓励人们发言要有主见, “ 毋剿说,毋雷同 ” ,意即不要袭用别人的说法,观点不能与人雷同,提倡独立思考,发扬创新精神。 D.礼记要求对尊长要谦恭尊重,听师长讲话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插话,而且还要神态恭敬,请教尊长问题要起身,以示尊师重道。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7、是( ) A.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读礼记仍可学到一些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 B.读礼记我们可学到许多为 人处世之道,以及待人接物应注意的事项,例如怎样在尊长- 3 - 旁陪坐,如何得体访客等。 C.读礼记可以学到许多让人受益终生的格言,这些格言立意深刻,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堪称人生准则。 D.读过礼记,就会发现 “ 礼 ”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内涵最大的概念,就能够从源头上把握庞大的中国文化体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这里不要叫我妈妈 曾 颖 这个关于母爱的故事,是一个保安小兄弟讲的: 我是到帝豪小
8、区当保安的第三天认识阿兰的。准确地说,应该是她主动来和我搭讪并请 我吃苹果的。这是我在这个富人住的小区中受到的最高礼遇。这里的其他住户,通常是车进车出,像害怕掉出冰箱的冰激凌一样地小心呵护自己,而保姆们,也因为忙或别的什么原因,不怎么爱搭理人。 从相貌和装束上看,阿兰也是保姆,但也许是来城里很久了,她的举止言谈和衣着,并不像其他小保姆那样,浑身上下要么是未谙世事的青涩感,要么就是急于摆脱以往的形象而用力过猛的装扮。她始终穿着一件洁白干净的衣服,套一双价格低廉但样式还算好看的皮鞋,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香气,不是栀子花,便是黄桷兰或茉莉。她每次出现,都带着一个小男孩。小 家伙白白胖胖一脸营养
9、过剩的样子,他的衣着,永远是最新最时尚的衣裤。 我的工作,是看护小区的花园。花园占地几十亩,是小区的配套工程,里面有健身房、游泳池、网球场,还有休闲娱乐广场和儿童游艺设施。我主要负责看门,及时将那些妄图混进去的刷鞋匠破烂王小商小贩和非小区住户阻挡在门外。 每天下午六七点,阿兰就会带着小胖胖准时来公园。阿兰永远穿着一身浅淡的衣服,而小胖胖,则像一个变身小精灵,身上的衣物和手中的玩具一天一个花样。小胖胖一来,就和孩子们一起去滑滑板车或玩游戏,阿兰就站在一旁,远远地看着孩子,像看一幕精彩的电影 ,随着他的表现而变换着表情。 我问阿兰:你的工资一定很高吧?看把孩子带得多好! 阿兰对此,总是含笑不答。
10、几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和阿兰也混成了熟人,小胖胖每次见面,隔很远就会喊叔叔,有时还会将口袋里的糖,掏一块送给我。我们已将彼此的碰面作为一种习惯,如果偶有下雨- 4 - 或别的原因没看到他们,就会有种怪怪的感觉。 有一天,保安队长对我说:最近有业主反映,外面时不时有非业主混入花园,极有可能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或小偷团伙的卧底。一定要加强警惕性,将这些不安全因素清除出去。 领令之后,我睁大眼睛努力寻找队长所说的可 疑人物,但几天下来,一无所获。 有一天,一个中年妇女来向我举报线索,说有个女人,老是带个娃娃来和她孙子套近乎,她在小区里没见过这女人,深度怀疑其动机不纯。她指的女人是阿兰。 这是我
11、不愿认可的事情,但为了不让那个中年妇女继续向队长投诉,我决定悄悄查一查。 这天夜里,我换上便衣,跟在从花园里出来的阿兰身后,远远听见孩子叫阿兰妈妈。阿兰赶紧制止住他,说:小声点,我给你说过多少遍,在这里不要叫妈妈,要是被别人听到了,你就不能来这玩了。 我悄悄跟着他们,左拐右拐走了几里路,来到一处城中村,这里是外来人口聚居地,我刚进城的时候,也住过类似的地方。 我跟着他们,从狭窄而杂乱的巷里穿过。突然觉得前方夜色中一大一小两个身影,与周遭的环境是那样的不协调,像两朵花落入垃圾筒。 在一处小杂货店,他们停下,店里一位明显比阿兰大的男人没好气地说:又跑哪去了?你不嫌折腾?这孩子每月折腾的钱,够我们吃
12、半年了! 阿兰进店,很快换了件蓝布衫,端着一个盛满碗的大锅,蹲在街边,一面洗一面说:折腾?你忍心让娃娃像咱这样混一辈子?我就是要让孩子去好一点的环境,和素质高的孩子玩!总不能让他跟咱们周围这些野孩子去交流怎么捡垃圾刨沙土,那样就永远完了!我不能 给他好的环境,但我一定要让他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男人没言语了,空气中只有小胖胖轻声哼着从别的孩子那里学来的英语儿歌。 我没有把所看到的情况向队长汇报。每天仍努力以平静的神态,继续和阿兰母子打着招呼。直到半年后,我被调去守会所,我还给后任的小徐招呼,请他好好照顾阿兰,我依稀记得,我的前任老吴,在交接工作时,也对我说过类似的话。 故事讲完,有人在这里
13、面听出了辛酸,有人在里面听出了感动,有人在里面听出了无奈与伤感。不知道你从中能听出点什么,反正我听完之后,接连两宿都没睡好觉,眼前,总闪着两母子的身影,耳朵里 ,冷不丁会回响起那声让人心碎的声音:在这里,你不要叫我妈妈! (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阿兰自己省吃俭用,却要给自己的孩子穿最时尚的衣裤,玩最好的玩具,并每天带他到富人区玩,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融入到富人区中,接受良好环境的熏陶。 - 5 - B.保安眼中的阿兰的形象,从相貌和装束上看,质朴整洁,像是保姆,这是她为了能够顺利进入小区而刻意打扮的。 C.阿兰的丈夫并没有阻拦阿兰的做法,但他对阿兰的那些没好气的话语,说明他并不真正关心孩子的成长,只是考虑如何赚钱、攒钱。 D.保安和 阿兰聊天的时候夸她把孩子带得很好,并猜测她工资很高的时候,阿兰对此总是含笑不答,表现了阿兰质朴、不善言谈的个性。 E.这篇小说通过保安的讲述,塑造了一个想要让孩子接受良好环境影响的母亲形象,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发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