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

上传人(卖家):mrliu 文档编号:79969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定远重点中学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第 I 卷(选择题)答案用 2B 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第 II 卷(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 第 I 卷( 70 分) 一、 现代文阅读 ( 35 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 “ 文化的陈迹 ” ,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 “ 文化既成之物 ” 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 。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

2、、永远正在形成的 “ 将成之物 ” 。显然,先秦、汉魏、盛唐、宋明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定。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透。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 “ 寻根 ” ,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 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 要交流,首先要有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要有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正如一根

3、筷子在水中折射变形一样,当中国文化进入外国时,中国文化必然经过外国文化的过滤而发生变形,包括误读、过度诠释等;外国文化进入中国也同样如此。常听人说唯有中国人才能真正了解中国,言下之意似乎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全都不值一提。事实上,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尼兹都曾从中国文化受到极大的启发,但他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只能通过传教士的折射,早已发生了变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伏尔泰和莱布尼兹,却又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别样的理解。这样,就在各自的话语中完成了一种自由的文化对话。这里所用的话语既是自己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 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

4、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就可以是这样一种中介,如文学中的 “ 死亡意识 ”“ 生态环境 ”“ 乌托邦现2 象 ” 等,不同文化体系的人对于这些不能不面对的共同问题,都会根据他们不同的历史经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做出自己的回答。只有通过这样的对话,才能得到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在这种寻求解答的平等对话中,新的话语就会逐渐形 成,这种新的话语既是过去的,也是现代的;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在这种话语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世界各民族就会达到相互的真诚理解。 (摘编自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 ( 1)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 “ 文化 ” 和 “ 中国文化 ”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

5、思的一项是( ) A.文化并不是历史上已经形成并且固化了的一种 “ 陈迹 ” ,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用当代意识赋予这种 “ 陈迹 ” 以新的解释和含义。 B.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在形成之中的 “ 将成之物 ” ,所以先秦、汉魏时代的人们看到的中国文化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并不相同。 C.唐宋 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的影响,所以唐宋时代的文化也不可能再像先秦两汉文化一样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 D.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意识中不可能没有外来的成分,我们用来跟世界交流的,正是经过这种意识诠释的中国文化。 ( 2)下列关于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当中

6、国文化进入外国时就会发生过滤和变形,当外国文化进入中国时也是这样,其表现形式有误读、过度诠释等。 B.只有既是属于自己文化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话语,才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中唯一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 C.在文化交流中,实际上并不需要外国人像中国人那样了解中国;否则,我们就难以对自己的文化作出别样的理解。 D.解决不同文化体系的人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例如文学中的 “ 死亡意识 ”“ 生态环境 ” 等,这可以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中介。 ( 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伏尔泰、莱布尼兹利用已经折射了的中国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可见有的时候中国人并不真正了解

7、中国。 B.从文化交流和比较看,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既是不可能也无益处的,因此,研究历史上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也是没有必要的。 C.对于人 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不同文化体系的人会有不同的问答,而平等的对话正是获得我3 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的唯一途径。 D.从 “ 相互沟通的话语 ”“ 各自的话语 ” 等说法来看,文中所谓的 “ 话语 ” 应该是指文化交流双方的立场观点、思想意识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江平:法学家的思与痛 江平在人生 80 岁时,相信胡适的话:不降志,不辱身,不追赶时髦,也不回避危险。他说,中国知识分子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下,能够做到这样也就

8、可以了。这 “ 四不 ” 他可以说是做到了。 1996 年,江平在中国政法大学执教 40 周年, 写过一篇终生不悔 四十年执教有感的文章。其中这样说:原先不明白为什么传统美德 “ 礼仪廉耻 ” 中不写 “ 勇 ” 而写 “ 耻 ” ,后来知道,得耻者,不足也。勇有匹夫之勇,知耻之勇是最大的勇。 他在沉浮与枯荣 八十自述中说,只服从真理,只向真理低头。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不能说无产阶级必然掌握真理;下级可以服从上级,但并不能说真理必然掌握在上级手中;少数服从多数,也不等于真理必然在多数人一边。 树在划痕处生长出新芽,人的受伤处生长出思想 这些话语源于他的切肤之痛。江平一生中最难以磨灭的记忆是 1

9、957 年被划为右派。那种撕 心裂肺的精神疼痛,如一把钝刀磨砺于皮肉包裹的内心深部,并且前后折腾了 20 年。 在 1957 年他被派去苏联学习之前,他自以为戴着桂冠回国,就可以步步高升、万事如意了。但是回国后等待他的却是一顶冰冷而沉重的右派帽子。在 27 岁风华正茂之年,他从天堂跌入地狱。 接着,感情甚笃的新婚妻子,迫于政治压力与之离婚。更令他不能接受的是,没过多少天,她又结婚了。 “ 我正被过去的恩爱所折磨,她却表现得如此无情无义。 ” 1960 年,他和一个朋友为了弄个护碾子的铁栏,去铁路上偷钢丝,却意外地被火车卷到车轮底下,轧断一条腿,几乎丧命,最 终落下残疾。这三件致命打击,连续发生

10、在两三年内。 他是这样评价 “ 反右 ” 的:可以说是 “ 知不敢言,言不敢尽,言者有罪,闻者动怒 ” 。他曾经在反右 20 年后的 1977 年写下反右 20 年感言,深感 “ 强闭喉舌 ” 和 “ 欲诉无门 ” 就是 20 年心情的写照。他意味深长地说: “ 好在两年后,终于圣朝出现并给予了彻底平反。 ” 大起大落,跌宕起伏。历史的玩笑开得精准和过分,并且总是与愿望恰恰相反,无法预料,也避之不及。 这不仅是个人的命运故事。经过岁月和时局,当大历史的潮涌终究回归于正常的轨道,作为4 个人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30 50 岁,他 把一个法律工作者人生最好的 20 年,当做历史的牺牲。而他的牺牲

11、,与隐匿于历史布景中的无数牺牲者相比,又显得微不足道。 他在序言中说: “ 我近 30 年来的学术成就与两人有密切关系。 ” 一位是李慎之先生。一次李慎之先生对他说:你们搞法制的,最终会发现法制的困惑在于政治。法制离不开政治,中国现有的政治制度,你们是绕不开的。 “ 这句话促使我关心宪政,关心国家的政治制度改革。政治制度的改革,是中国改革的核心之核心。 ” 另一位是吴敬琏先生,他赞同 “ 对私权的侵犯,主要来自公权力的滥用 ” 。江平说: “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两 个品质:一个是独立的精神,不屈服于任何政治压力,敢于独立思考;一个是批判的精神,以自己的学术良心,敢于批判现实。

12、” 他努力超越无法改变的宿命,总记得灾难经验中的美好部分。他的学生贺卫方留政法大学任教,有机会听江平聊起过去。 “ 他语气平缓,反而是一些体现人性美好的细节让他刻骨铭心。 ” 他没有被摧毁,或者被磨圆。相反,愈挫愈奋,常语出惊人,刀刀见血。 “ 文革 ” 结束后几年,被誉为 “ 政法二才子 ” 之一的江平成为稀缺资源。他突破法律禁区,一上来就讲罗马法和西方国家民商法两门课,把私权利的观念引入了国内,让禁锢多年的 思想和国际潮流接轨。 这期间,他主持制定新中国第一部民事法律民法通则,这部划时代意义的法律首次肯定中国人的私权,被国外誉为 “ 中国民事权利宣言 ” 。 这是一个讲求利益和娱乐的时代。

13、在利益面前,理想主义者的初衷渐渐迷失。在利益面前牺牲品质和原则,似乎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但他知道,在理性的层面,只有把被颠倒的颠倒回来,他的命运悲剧才可能被彻底释怀。他相信那些浮沫和喧嚣是一种外部装饰,终归会归于沉寂,而他的使命是直抵社会问题的核心。 他要在刀尖上工作。 (有删改) 【相关链接】 我最近两本书都用了 “ 呐喊 ” 这个词,我为什 么选择了 “ 呐喊 ” 这个词?我觉得选择 “ 呐喊 ” ,很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形势越来越严迫,也就是说外面的环境越来越恶劣了。我想用 “ 呐喊 ” 这个词,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我觉得在现今中国法治建设的情况下,要把这两个东西很好地结合起来。(江平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 江平教授不但弟子满门,且学术名气蜚声海内外。古有 “ 以天下为己任 ” 、特立独行的 “ 国士 ” ,今之江平教授,亦堪称敢于秉持正气、坚持真理的 “ 公共知识分子 ” 。(郭道晖只向真理低头的法学家) (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平与李慎之、吴敬琏两位先生关系密切,从他俩身上继承了不屈服于任何政治压力、敢5 于批判现实的可贵品格。 B.江平教授有宝贵的人生历练,他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为本站会员(mrliu)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