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第一课 开启物联网之门 教案第一单元 从感知到物联网第一课 开启物联网之门 教案一、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物联网的应用,如智能家居、智能手环等,但对于物联网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场景缺乏系统的认识。学生对新技术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和操作能力,但在理解抽象的技术概念和进行综合分析方面还需要引导。二、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的开篇,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物联网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激发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兴趣。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物联网的初步认识,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三、核心素养教育目标1.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物联网对信息
2、获取和处理的重要影响,提高对信息价值的敏感度。2. 计算思维:通过分析物联网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 信息社会责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物联网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了解物联网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场景。 认识物联网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2. 教学难点 理解物联网中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信息社会责任意识。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物联网设备演示道具、课堂活动材料等。2. 学生准备:
3、预习课本内容,收集物联网应用案例。六、教法学法1. 教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演示法。2.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七、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一些物联网设备的图片或视频,如智能门锁、智能摄像头、智能音箱等,提问学生:“这些设备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是如何工作的?”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或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物联网的主题。2. 新课讲授(20 分钟) 物联网的概念和特点(8 分钟) 教师活动:讲解物联网的定义,即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
4、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同时,分析物联网的特点,如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等。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理解物联网的概念和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物联网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12 分钟) 教师活动:通过图片、动画等方式讲解物联网的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采集数据、网络传输数据、服务器处理数据等环节。同时,介绍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如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等。 学生活
5、动:观看演示,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物联网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3. 小组讨论(10 分钟)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如“物联网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物联网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活动:小组内积极讨论,记录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物联网的应用和影响。4. 成果展示(8 分钟) 教师活动:邀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 学生活动:小组代表上台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5. 总结归纳(5 分钟) 教师活动:总结物联网的概念、特点、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强调物联网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同时,提醒学生关注物联网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回顾所学内容。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明确学习目标。6. 布置作业(2 分钟) 教师活动:布置作业,如“查找一个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并写一篇短文介绍。” 学生活动:记录作业要求。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加深对物联网的理解。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