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简易物联系统实践第十六课模块功能先划分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信息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对于物联网系统的概念和实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同时,学生在这个阶段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二、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围绕简易物联系统实践展开,第十六课是关键内容之一。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物联系统的工作原理,确定物联系统的功能需求,并学会对模块功能进行划分,为后续的物联系统设计和搭建奠定基础。三、核心素养教育目标1.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物联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其重要性。2. 计算思维
2、:学会分析物联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功能需求确定和模块功能划分。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4. 信息社会责任: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物联系统,关注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了解物联系统的工作原理。 确定物联系统的功能需求。 进行模块功能划分。2. 教学难点: 对复杂物联系统进行准确的功能需求确定和模块划分。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展示物联系统的实例和工作原理。2. 一些简单的物联系统模型,如智能家居模型等,供学生观察和实践。六、教法学法1.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2. 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七
3、、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智能家居的视频,展示物联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问学生:“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物联设备?它们是如何工作的?”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主题。2. 了解物联系统的工作原理(10 分钟) 教师活动:通过课件讲解物联系统的组成部分(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以及工作原理。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物联系统,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物联系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3. 确定物联系统的功能需求(15 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一个具体的物联系
4、统场景,如智能教室。提出问题:“在这个智能教室中,我们需要哪些功能?”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列出智能教室的功能需求,如自动调节灯光、温度,智能考勤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确定物联系统的功能需求。4. 模块功能划分(15 分钟) 教师活动:以智能教室为例,讲解如何将功能需求进行模块功能划分。如将自动调节灯光功能划分为传感器模块(检测光照强度)、控制器模块(判断光照强度并发出控制信号)、执行器模块(调节灯光亮度)。 学生活动:根据自己小组确定的物联系统功能需求,进行模块功能划分,并画出模块功能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将复杂的物联系统分解为多个模块,便于设计和实现。5. 总结与拓展(5 分钟) 教师活动: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物联系统的工作原理、功能需求确定和模块功能划分的重要性。提出拓展问题:“除了我们今天讨论的物联系统,你还能想到哪些应用场景?” 学生活动:回顾本课内容,思考拓展问题并回答。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