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遂宁市高中2024届三诊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填空题和解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答题卡上作答。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卷 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
2、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基于多学科汇聚交叉研究,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推出阶段性科研成果文化遗产数字演绎剧场。该剧场借助尖端影像建模、数据交互大屏、三维沉浸投影、XR虚拟叙事等数字设备,融合人文历史、信息管理、文学艺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方法和技术,构建了“数字孵化虚实融合协同演绎沉浸体验智慧服务”五位一体的完整创新链条,以支撑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研究与实践。在文化遗产数字演绎剧场内,借助数据交互大屏,国内外著名博物馆精品馆藏的3D模型在记者的指尖触碰下被放大、翻转,甚至还能打开一些器物的盖子察看器物内部的铭文。戴上VR眼镜,可以瞬间置身于敦煌石窟的虚拟空间中,佛像雕塑、壁画尽收眼底。文
3、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与形式。数字时代,数字采集记录技术可以处理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多种形式的数字文献。这些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通过抽取、分类、标引等数据化处理,形成结构化的主数据和元数据资源;经过语义建模、关联标注、集成整合,进一步对文化遗产数字资源中蕴含的概念实体、知识单元和文化基因进行细粒度编码表示和跨域链接,并借助知识图谱、区块链等技术构建形成可信的、跨模态的、富语义的、可追溯和再利用的智慧数据资源集合,最终完成文化遗产的数据态转型。在运用现有技术、设备的基础上,研究团队还在努力进行技术创新。由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副主任黄先锋自主研发的超大规模实景三维集群建模软件“重
4、建大师”,突破了实景三维构建过程中数据量庞大、渲染缓慢的技术瓶颈,构建了高质、高效、智能语义的智能三维重建引擎。该软件打破了国外实景建模软件Context Capture的长期垄断。在“珞珈三号01星”发射升空后,该软件可以通过卫星数据对世界各地的大型城市场景和文化遗产地进行快速精准建模。“重建大师”已应用于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等国家大型活动,以及长城保护和上百个城市三维数字底座建设中。以京郊怀柔区八道河乡境内的箭扣长城为例,该长城坐落于海拔千余米的险峰断崖上。部分城墙、烽火台、楼梯在岁月侵蚀下破损严重,亟待保护和修缮。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双鱼倾斜摄影机和倾斜摄影测量技术,采集多角度影像150
5、00余张,对箭扣长城进行了实时三维重建。通过地面补拍实现局部毫米级精度,砖瓦缺失、墙面裂痕等破损细节得以精准呈现。黄先锋向记者介绍称,三维建模完成后,他们发现表面破损的细节可以在模型中更细致地放大并呈现出来。通过深度学习网络和模型对多形态数据进行一系列级联神经网络处理,他们检测出箭扣长城的破损部分及其结构缺陷,监测判断出需要修缮的墙面裂痕和砖瓦缺失,并生成相应的3D形状和砖墙。这让箭扣长城的修缮工作得以更快、更准确、更高效地进行。针对建模过程中出现的纹理与模型错位问题,以及图像色差、纹理分块映射带来的几何与色彩接缝问题,黄先锋团队研发了可一站式解决三维模型纹理贴图的专业软件贴图大师。该软件实现
6、了从二维影像到三维几何模型的精准映射。先扫描再贴附的技术目前已应用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山西窦大夫祠、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几十家文博单位的数字化项目。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教授张帆牵头的数字文化遗产内容与质量持续增强技术,能实现低质量二维图像分辨率提升2倍,三维模型重建精度提升20%,低质量三维模型纹理信息分辨率提升2倍。这一技术可帮助实现数字文化遗产数据质量持续增强,提升对文化遗产本体的数字化时空关联感知能力,为数字文化遗产数据内容与质量持续增强提供保障,已在云冈石窟得到应用推广。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向数字空间迁移过程中,形成了对社会、文化和地理跨时代演变的映射
7、,拓宽了人文研究的时空跨度与研究尺度。为进一步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实验室主任王晓光提出了“文化遗产智能计算”概念。文化遗产智能计算是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智能信息技术对文化遗产蕴含的信息与知识进行采集、记录、分析、组织、挖掘、表达、关联、传播、展示活动的总称。他希望通过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现文化遗产的数智化活化再造,探索文化遗产大数据驱动的数字人文研究范式,以促进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现实世界向数字空间迁移,推动传统文化在数字空间赓续和全景化展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摘编自明海英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创新链条支撑文化遗产活化)1.
8、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借助数据交互大屏,可以瞬间置身于虚拟空间中,将敦煌石窟的佛像雕塑、壁画尽收眼底。B. 为了支撑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深入研究与实践,基于跨学科交叉研究的文化遗产数字演绎剧场隆重登场。C. 通过语义建模、关联标注、集成整合,并借助知识图谱、区块链技术等,可以形成结构化的主数据和元数据资源。D. 超大规模实景三维集群建模软件“重建大师”研制出来后,就可以对世界各地的大型城市场景进行快速精准建模。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与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说明文化遗产数据态转型的过程,文章第二段按照逻辑顺序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一般详尽地
9、介绍了转型过程。B.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涉及文理多学科领域知识和技术,数字化技术生成的文物三维模型能做到精准映射。C. 王晓光提出的“文化遗产智能计算”概念实现了文化遗产的数智化活化再造,推动传统文化在数字空间赓续。D. 文章列举重建大师、贴图大师、内容与质量持续增强技术,主要说明将实体文物转化为智慧数据需要多种设备和技术的支持。3. 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文化遗产借用数字技术得以活化”观点的一项是( )A. 杭州亚运会以“数实融合”的形式完成主火炬点燃,打造亚运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B. 故宫博物院与腾讯地图携手研发,共同推出“玩转故宫”小程序,以轻应用玩转“大故宫”。C. “数字敦煌”通过“
10、互联网+”实现30个经典洞窟整窟高清数字化图像及全景漫游的全球共享。D. 你好!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深度权威讲解三星堆考古挖掘近百年的前世今生。【答案】1. B 2. B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人们借助数据交互大屏,可以瞬间置身于虚拟空间中”错误。由“戴上VR眼镜,可以瞬间置身于敦煌石窟的虚拟空间中,佛像雕塑、壁画尽收眼底”可知,要将敦煌石窟的佛像雕塑、壁画尽收眼底,在借助数据交互大屏之外,还要“戴上VR眼镜”。C.“通过语义建模、关联标注、集成整合,并借助知识图谱、区块链技术等”错误,张冠李戴。由“数字时代,数字采集记录技术可以处理各类
11、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多种形式的数字文献。这些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通过抽取、分类、标引等数据化处理,形成结构化的主数据和元数据资源”可知,原文是“这些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通过抽取、分类、标引等数据化处理”,而不是“通过语义建模、关联标注、集成整合,并借助知识图谱、区块链技术等”。D.“就可以对世界各地大型城市场景进行快速精准建模”错误,“就可以”绝对化。由原文“在珞珈三号01星发射升空后,该软件可以通过卫星数据对世界各地的大型城市场景和文化遗产地进行快速精准建模”可知,缺少条件在“珞珈三号01星”发射升空后。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文章第二段按
12、照逻辑顺序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一般详尽地介绍了转型过程”错误。根据内容,可知先用数字采集记录技术“形成多种形式的数据文献”,再通过数据化处理“形成结构化的主数据和元数据资源”,然后“形成可信的、跨模态的、富语义的、可追溯和再利用的智慧数据资源集合”,最终完成文化遗产的数据态转型,文中是按照先后顺序说明的。C.“实现了文化遗产的数智化活化再造”错误,时态混淆,未然变已然。由最后一段“他希望通过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现文化遗产的数智化活化再造”可知,是“希望实现”,还没有实现。D.“主要说明将实体文物转化为智慧数据需要多种设备和技术的支持”错误,曲解文意。文章列举的这些技术主要是说明研究团队的技术创
13、新。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杭州亚运会数字点火仪式”不是文化遗产,是现代社会体育运动的现代数字化技术。故选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与北京首钢朗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月30日联合宣布,经多年联合攻关,全球首次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一步合成,并已形成万吨级工业产能。首钢朗泽突破了乙醇梭菌蛋白制备核心关键技术,大幅度提高反应速度(22秒合成),创造了工业化条件下一步生物合成蛋白质获得率最高85的世界纪录,并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该项研究以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工业尾气
14、和氨水为主要原料,“无中生有”制造新型饲料蛋白资源,将无机的氮和碳转化为有机的氮和碳,实现了从0到1的自主创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摘编自瞿剑全球首次实现规模化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材料二: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来源于饲料所与首钢朗泽的偶然结合。数年前,首钢朗泽专注于气体生物发酵合成乙醇工艺研发。研究人员发现,在乙醇分离蒸馏过程中还有一种“麻烦的黏稠的物质”,于是就把它分离出来想要弄清楚其成分,把样品送到饲料所后,饲料所赫然发现,这些黏稠物居然主要是蛋白质(乙醇梭菌蛋白)。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有什么重大意义呢?以工业化生产1000万吨乙醇梭菌蛋白(蛋白含量83)计,相当于2800万吨进口大豆当
15、量,即我国大豆年进口量的1/3,同时,人工合成蛋白还开辟了一条“低成本非传统动植物资源生产优质饲料蛋白质”的新途径,每生产1000万吨该蛋白,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亿吨。(摘编自郑琳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工业尾气竟变成饲料)材料三:饲料研究所所长戴小枫告诉中国科学报,一步生物合成饲料蛋白实现工业化生产有助于我国摆脱“大豆进口依赖综合征”和实现“碳中和”。据测算,中国每年至少可产生1.2万亿立方米富含一氧化碳的工业尾气,如将这些工业尾气采用生物发酵技术进行高效清洁利用,可年产乙醇梭菌蛋白1000万吨,替代鱼粉和大豆蛋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爱科认为,该成果最大的亮点在于
16、“以微生物蛋白生产来破解蛋白质短缺难题”。他介绍说,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将“微生物蛋白生产”列为研究课题,但进步较缓;国际上也长期在研究从碳化合物合成蛋白的问题,但一直都没能实现产业化,而联合研发团队让这一构想变为现实。他说,如果能实现生物合成蛋白更大规模的产业化,对我国饲料蛋白供应、粮食安全等意义重大。(摘编自赵广立乙醇梭菌蛋白何以成了“香饽饽”)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首钢朗泽本是研发气体生物发酵合成乙醇工艺的,结果却制造出了乙醇梭菌蛋白,正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
17、。B. 首钢朗泽通过多年努力攻关,终于掌握了一氧化碳到蛋白质(乙醇梭菌蛋白)的一步合成技术,并将其合成速度提高到了22秒。C. 我国对国外大豆的依赖性强,每年进口约8400万吨,但目前我国乙醇梭菌蛋白年产量已达千万吨,可以大量减少大豆进口。D. 中国每年产生至少1.2万亿立方米富含一氧化碳的工业尾气,在现有条件下,它们能全都用于乙醇梭菌蛋白的合成。6. 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技术的形成,给科研工作带来哪些启示?【答案】4. C 5. B 6. (1)进行科学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不懈攻关。(2)要善于合作,形成优势互补。(3)要善于发现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
18、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独有技术”错,首钢朗泽只是“创造了工业化条件下一步生物合成蛋白质获得率最高85的世界纪录”,未必只有它自己有这门技术。B.条件没有说完,缺少内容,原文说“该项研究以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工业尾气和氨水为主要原料”,可见还需要其他东西。D.结合材料三“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将微生物蛋白生产列为研究课题”“国际上也长期在研究从碳化合物合成蛋白的问题,但一直都没能实现产业化,而联合研发团队让这一构想变为现实”可知,“生物合成蛋白产业化”不是“微生物蛋白生产”研究课题的构想。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有心栽花
19、花不开”于文无据,文中没有说首钢朗泽在研发气体生物发酵合成乙醇工艺方面失败了。C.“目前我国乙醇梭菌蛋白年产量已达千万吨”错,“1000万吨乙醇梭菌蛋白”在材料中是假设内容,不是现实。D.“它们能全都用于乙醇梭菌蛋白的合成”错,原文是“它们还难能全都用于乙醇梭菌蛋白的合成”。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启示:结合“经多年联合攻关”可知,进行科学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不懈攻关。结合“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来源于饲料所与首钢朗泽的偶然结合”“联合研发团队让这一构想变为现实”可知,要善于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结合“研究人员发现于是就把它分离出来想要弄清楚其成分
20、,把样品送到饲料所后,饲料所赫然发现,这些黏稠物居然主要是蛋白质(乙醇梭菌蛋白)”可知,要善于发现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鞋说我曾把鞋子说成是“臭脚的容器”,这看来是不对的。应该说,它是“人生的容器”。要知道除开睡眠时间,人剩下的时间大多是在鞋上度过的。随着昼夜交替,人交替着把自己搁在床上,装进鞋里。鞋子因脚与土地的长期较量而出现,与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鞋”这个汉字造得有点意思,右边两个“土”相叠,鞋底是“土”。鞋面也是“土”。它真正是一路风尘。帽子虽高高地戴在头上,但它的重要性远不及鞋子。人可以不要帽子,
21、却不可不穿鞋子。漫漫人生路上,会踏上多少刺脚的荆棘、硌脚的石块、烂脚的秽物?没有鞋子,人就是有一双铁打的脚板,也受不了刺、硌、蚀的摧残。鞋以自我牺牲为代价,帮助易伤的脚征服了路的漫长和崎岖。鞋子因实用而存在,但它的存在已不仅仅具有形而下的意义。对一个生命的祝福,往往少不了鞋子。乡村至今还有这样的风俗:凡小孩做满月、做周岁、做十岁,或是成人做寿等,进礼的至少要备一双鞋。那意思是祝福人家顺利、健康地走向新的人生里程。十岁那年的生日,我收到很多的礼物,但最中意的还是二娘送的一双黑帆布胶鞋。它是那么合脚、那么软和,穿着它走路,欢喜得让人连蹦带跳的。这让我今天想起来,还感到有一股生命祝福的深意在涌动。过
22、去的女性精于女工,但只有与你最亲密的女性才会为你做鞋。她大多是母亲、妻子或情人。常忆起儿时的冬夜,母亲在油灯下纳鞋底。她用顶针使劲地将针顶过厚鞋底,再用钳子夹住那露出的针尖将它拔出来,随后用手拉着针眼后的白线不停地抽。抽一截刺啦一声响。我在这断断续续的响声中渐渐睡去。次日一早,枕畔或许就卧着一双新鞋。鞋里装满了母爱的温暖。“文革”时期,在村前那条碎石铺成的公路上,经常有所谓的黑帮分子被游斗。造反派不让他们穿鞋,让他们把两只鞋用绳子系了,挂在脖子上,扎脚的石粒刺得他们直蹦高,路上留下一串鲜红的血迹。那些造反派还一个劲地在身后推搡。那是一种怎样的人间折磨!德国曾经有一个展览,里面有幅黑人抱着流血的
23、赤脚痛苦万状的照片。一个叫弗里茨的人当众流下了眼泪,他办起修鞋店,建了捐鞋台带动德国人逐年向非洲捐鞋。从对裸足受难人的不同态度,我们可以检测出这个人的善恶。要知道,鞋的有无关乎幸福与痛苦,鞋的予夺见出大爱与大恶。鞋与脚还有一个合与不合的问题。鞋子最重要的品质不在美观,不在耐穿,而在合脚。鞋子合脚,人才能在人生路上迈开大步,不合脚的鞋则会挤压、捆缚脚。跟脚,养脚,才算得合脚。脚与鞋要经过一个磨合过程,才能达到“合”的极致。乡下人常言,三天穿不上是一双好鞋,三天穿得上是双草鞋。鞋子开始是要紧一些的,需用鞋拔子帮忙,才能勉强把人的脚装进鞋子里去,三天不舒服过后,就很跟脚、养脚了。现在不少人只讲时髦、
24、漂亮,不讲跟脚、养脚,彻底违背了人类穿鞋子的初衷,结果往往自虐如受刑,这真令人叹息。鞋子是否合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人穿有形的鞋,也穿无形的鞋,人与鞋的关系可以上升到哲学层次。当第一双鞋子穿在远古初民的脚上,人类就再也离不开鞋子了。从襁褓中那种底部塞满棉花的软鞋到能让人穿着行走的草鞋、布鞋、胶鞋、塑料鞋、皮鞋等样式的鞋,早已形成一个完整系列。鞋陪伴人的一生。陪伴每个人走过或平坦或泥泞的征程,走过希望的田野,也走过失败的麦城。各式各样的鞋负载着我们的生命,如同接力一般,把我们送抵一个个的人生驿站。“人生能著几两屐”是谢灵运说的话,意在劝导人们寄情山水。我们何尝不能把这句话视为对人生的警诫?流
25、光不驻,生年有限,我们不能辜负了那些珍惜我们生命的鞋。(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08年10月19日第4版,有删改)文本二:我为什么写散文?当心里萌生出一种对自己的激情,对自己有了感觉,写虚构小说或其他文体无法表达这种情感时,便写散文。散文凭借真诚感知生命的诗意,让自己艺术的情弦充满智慧和饱满的感情。散文的美是融合了心灵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而创造出来的。不能指望一个虚伪的灵魂、一个没有真情实感的人会创造出真实的美,写出感人的散文。散文是作者“心灵的告白”,可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个人独有的感受,因而是值得珍视的。看散文如同欣赏一个人的精神收藏品。有了真情,再把它提升到文学的层面,表达得美,这美就
26、是活的,充满生命力。否则,只有美,没有真,再精致也只是工艺品,没有活趣。正是这份真情,使散文虽很少大红大紫,却也从未被冷落过,香若幽兰。(摘编自王必胜读写他们(二)一本散文和一组作家书信)7.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文章开篇指出自己曾把鞋子说成是“臭脚的容器”,是为了对此表达否定,以表达自己对鞋新的认识,体现思想上的自我革新。B. 文章结尾处引用谢灵运的诗句,是由鞋负载着我们的生命引发的诗意联想,转向警诫我们在有限的生年不辜负鞋履所至的山水。C. 文章对“鞋”字的造字技巧进行了思考,既表达了鞋与土地的不解之缘,又彰显了汉字与现实生活的密
27、切联系。D. 文章寓象征于写实,负载着我们的生命的鞋关乎实用也关乎我们的生命与精神体验,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8. 画线句中“无形的鞋”指的是什么?我们应当怎样处理与“无形的鞋”的关系?9. 文本二谈到散文应具有“活趣”,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本一的“活趣”之美。【答案】7. B 8. (1)“无形的鞋”:喻指人生中的束缚(可引申为限制、规矩等)和人生中的庇护。(2)处理方法:选择“合脚的鞋”:选择适合自己的规矩、制度等来约束人生。需要磨合、适应:正如脚与鞋要经过一个磨合过程,才能达到“合”的极致,我们要给自己一个适应“无形的鞋”的时间。不辜负生命中的保护和陪伴,珍惜时间,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28、。 9. 注重在生活的真实(真人真事)中表达自己的思考:乡村进礼送鞋的传统民俗、“我”十岁生日收到二娘送的鞋的真实经历、儿时母亲为“我”纳鞋底的回忆。文章的写作源自心灵的真实:包蕴着作者对自己过去错误看法的真诚省思,对母爱亲情的感激怀念,对鞋哲学意义的思考,以及珍惜时光,走好人生之路的愿望。在文学层面表达优美:文章以“鞋”统摄全文,结构紧凑;旁征博引“文革”旧事、乡村俗语、败走麦城等内容,表达生动准确。【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内容的能力。B.“不辜负鞋履所至的山水”错误,结合文本一“流光不驻,生年有限,我们不能辜负了那些珍惜我们生命的鞋”分析可知,应用意在表达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29、,走好人生之路的愿望。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含义:不合脚的鞋“挤压、捆缚着脚”,穿起来“自虐如受刑”,因此“无形的鞋”喻指人生中的束缚、限制、规矩等;合脚的鞋跟脚、养脚,能保护我们的脚,陪伴我们走完人生长路,“无形的鞋”也喻指人生中的庇护。处理方法:结合“现在不少城里女性只讲时髦、漂亮,不讲跟脚、养脚,彻底违背了人类穿鞋子的初衷,结果往往自虐如受刑,这真令人叹息”可知,我们不能选择“不合脚的鞋”,应该选择“合脚的鞋”,选择适合自己的规矩、制度等来约束人生。结合“脚与鞋要经过一个磨合过程,才能达到合的极致”可知,鞋需要磨合、适应:正如脚与
30、鞋要经过一个磨合过程,才能达到“合”的极致,我们要给自己一个适应“无形的鞋”的时间。结合“流光不驻,生年有限,我们不能辜负了那些珍惜我们生命的鞋”可知,我们应不辜负生命中的保护和陪伴我们的鞋,要珍惜时间,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文本一选取“乡村至今还有这样的风俗”“常忆起儿时的冬夜,母亲在油灯下纳鞋底。她用顶针使劲地将针顶过厚鞋底,再用钳子夹住那露出的针尖将它拔出来,随后用手拉着针眼后的白线不停地抽,抽一截刺啦一声响”等真人真事来写,在叙事中表达自己的思考。文本一选取生活中与我们密切相关的“鞋”来写,表达作者对生活的内心思考。如对自己曾经
31、把鞋说成是“臭脚的容器”错误看法的真诚省思,得出它是“人生的容器”的深刻认识;通过写深夜母亲认真的为自己做布鞋,表达内心对母爱亲情的感激怀念;通过生活中选择鞋的标准,表达对鞋哲学意义的思考;以对鞋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顺境和逆境,表达对珍惜时光,走好人生之路的愿望。这些内心反思,都源自作者心灵的真实。从文本一的外在层面来看,本文文学层面表达优美。文章以鞋为线索,统摄全文,结构紧凑,这是散文的结构完整之美;文本一内容丰富,以对鞋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为主要内容,选择了乡村习俗、母亲为自己做鞋、“文革”旧事、败走麦城等内容来写,旁征博引,表达生动准确,这是散文的内容丰富之美,体现了散文的“活趣”。二、古代诗
32、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涉险畏之途,干祸难之事,贪欲以伤生,谗慝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自乱离已来,吾见名臣贤士,临难求生,终为不救,徒取窘辱,令人愤懑。侯景之乱,王公将相,多被戮辱,妃主姬妾,略无全者。唯吴郡太守张嵊,建义不捷,为贼所害,辞色不挠;及鄱阳王世子谢夫人,登屋诟怒,见射而毙。夫人,谢遵女也。何贤智操行若此之难?婢妾引决若此之易?悲夫!(节选自颜氏家训养生)材料二: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
33、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亡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
34、。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节选自汉书,有删改)【注】谗慝(t):为奸作恶。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天子诛A匈奴B愚以为贤者C宜死节D有财者E宜输之F如此G匈奴可灭也。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咎,责怪,怪罪。与游褒禅山记中“咎其欲出者”的“咎”意思相同。B. 见,表被动,译为“被”。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徒见欺”的“见”用法不相同。C. 输,交出,献纳。如观刈麦“家田输税尽,拾此充
35、饥肠。”另有成语“输财助边”,指捐献财物作巩固边防的费用。D. 无以,没有(办法)。与劝学中“无以至千里”的意思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颜之推认为应当爱惜生命,但要选择正当手段,不能因满足欲望、为奸作恶而遭致死亡,但可以为忠孝仁义、全家济国而献出自己的生命。B. 乱世中,许多名臣贤士苟且求生却遭受侮辱,而吴郡太守张嵊和世子夫人皆为义而死,保持了气节,颜之推借两者鲜明的对比阐明了生死观。C. 丞相认为付出后要求回报是人之常情,卜式为国家无私付出,不求回报,这不合“人情”。但皇帝还是在讨伐匈奴时接受了卜式的家财。D. 皇帝对卜式的认识有个变化过程:开始不太
36、了解卜式的为人,接着认识到他是忠厚的长者,最后发现他有治国才能,任命他为齐相。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何贤智操行若此之难?婢妾引决若此之易?(2)臣生与人亡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何故见冤?【答案】10. BDF 11. B 12. C 13. (1)为什么那些贤明智能之士坚守操行如此困难?而婢妾之辈(为义)自杀(舍身就义)反而如此容易?(2)我生来与人无争,贫穷的同乡人,我给予他(物品),品行不好的,我劝导他,我有什么会被人冤屈的!【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为大节而死,有钱的人应该捐出来,这样的话匈奴就可以
37、灭掉了。“天子诛匈奴”句意完整,“天子”作主语,“诛”作谓语,“匈奴”作宾语,B后断开;“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为结构相同、句式一致的对偶句,作“愚以为”的宾语,应分别在DF后断开;“如此匈奴可灭也”句意完整,“如此”作状语,“匈奴”作主语,“可灭”作谓语,“也”句尾语气词,中间不断句。故应在BDF处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君子是不会怪罪的。/责怪那些想要出来的人。B.“用法不相同”错误。都是表被动,译为“被”。句意:被射而死。/白白地被欺骗。C.正确。句意:愿意交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
38、拾些麦穗充填饥肠。/捐献财物作巩固边防的费用。D.正确。句意:朝廷没有完全供给的办法。/没有达到千里之外的办法。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接受了卜式的家财”错。材料二说“于是上不报式”,意思是皇上没有接受卜式捐赠家财的请求。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何”,为什么;“贤智”,贤智之人;“操行”,坚守操行;“引决”,自杀。(2)“亡”,无,没有;“邑人贫者”,定语后置;“贷”,施予,给予;“见”,表被动,被。参考译文: 材料一: 生命不能不珍惜,也不能以不正当手段来爱惜。走上邪恶危险的道路时,卷入招致祸难的事情,追求
39、欲望的满足而丧生,为奸作恶而致死,在这些方面,君子(认为)应该珍惜生命;做忠孝之事而被害,做仁义之事而获罪,舍弃自己的生命而保全家族,捐躯救国,在这些事情上舍弃生命,君子是不会怪罪的。自从梁朝乱离以来,我看到一些有名望的官吏和贤能的文士,面临危难,苟且求生,最终求生不得,还白白遭受窘迫和侮辱,真叫人愤懑。侯景作乱的时候,朝廷的王公将相,大部分都遭到杀戮侮辱,妃嫔姬妾,几乎没有幸存的。只有吴郡太守张嵊,组织义军反抗侯景失败,被逆贼所杀,他的言辞和神色至死都不屈服;还有鄱阳王世子萧嗣的夫人谢氏,她曾经登上房顶怒骂逆贼,被射而死。谢夫人,是谢遵的女儿。为什么那些贤明智能之士坚守操行如此困难?而婢妾之
40、辈舍身就义反而如此容易?这真叫人觉得悲哀啊! 材料二: 卜式,是河南人。以耕种畜牧为业。当时汉正在抵抗匈奴入侵,卜式上书,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皇帝派人问卜式:“想当官吗?”卜式说:“从小牧羊,不熟悉怎样当官,不愿意做官。”使者说:“家里难道没有冤家仇人,想讲出来吗?”卜式说:“我生来与人无争,贫穷的同乡的人,我救济他;品行不好的,我劝导他,我有什么会被人冤屈的!”使者说:“如果是这样,想要什么呢?”卜式说:“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为大节而死,有钱的人应该捐出来,这样的话匈奴就可以灭掉了。”使者报告了朝廷。丞相弘说:“这不是人之常情,希望陛下不要允许。”于是,皇上没有接受卜式的
41、请求。卜式回家,又到田里牧羊了。 一年多后,恰逢匈奴浑邪王等人投降,朝廷开支很大,国库空虚,贫民大迁徙,所有费用都靠朝廷补给,朝廷没有完全供给的办法。卜式又拿出了20万给河南太守,用来发给迁徙的民众。河南上报富人救济贫民的名单,皇帝认出了卜式的名字,说:“这是以前希望捐出一半家产帮助边疆的人!”皇帝于是把卜式尊为长者,召见卜式,任命他为中郎。 起初,卜式不愿意做官,皇帝说:“我有羊在上林苑里,想让先生去牧养它们。”卜式做了郎官后,穿着布衣草鞋去牧羊。一年多后,羊肥壮又繁殖很多。皇上经过他牧羊的地方,对这很满意。卜式说:“不仅仅是羊,治理人民也是这样。按时起居,凶恶的立即除去,不要让他败坏整个群
42、体。”皇帝对他的话很惊奇,让他管理人民,有政治声誉。皇帝认为卜式朴实忠厚,任命他为齐相。(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沁园春戴复古一曲狂歌,有百余言,说尽一生。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空余豪气峥嵘。安得良田二顷耕。向临邛涤器,可怜司马,成都卖卜,谁识君平。分则宜然,吾何敢怨,蝼蚁逍遥戴粒行。开怀抱,有青梅荐酒,绿树啼莺。【注】蹭蹬(cng dng):比喻失意、潦倒。侬:古时吴人自称之辞。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阕追溯了作者早年为名为
43、利奔走的辛苦和晚年归来的凄清,令人同情和叹惋。B. 下阕抒发了一腔峥嵘豪气无处释放的感慨和几经蹉跎后寄意自然的无奈选择。C. 词人借司马相如和严君实的经历遭遇自我慰藉,从而表明即使贫穷落魄都不能陷入沉沦之中。D. 这首词文字浅显,直抒胸臆,工于典故,它是作者语言风格较有代表性的一篇。15. 戴复古曾在望江南中说自己的诗词创作“诗律变成长庆体,歌词渐有稼轩风,最会说穷通”。这首词中哪些地方印证了这一观点?请结合本词,任选两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4. D 15. 诗律变成长庆体:语言上直白浅近,有元稹、白居易“长庆体”的风格。“说尽一生”“费十年灯火”“四方奔走”“可怜”“吾何敢怨”等语言浅近
44、直白,都为口语,通俗易懂。歌词渐有稼轩风:情感上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有辛弃疾豪放沉郁的特点。词人十年苦读,也曾“四方奔走”,但只能“蹭蹬归来”,除了诗,一无所有。他连求田问舍也不可得,徒然如司马相如、严君平沦落至此。“空馀豪气”,报国无门,徒能饮酒听莺,看似安闲,却充满了壮志难酬得苦闷。最会说穷通:手法上采用对比“说穷通”。少年时“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年老时“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愁叹之声”,两者形成对比,表现词人报国无门、空余豪气的感慨。【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工于典故”错,这首词文字浅显,直抒
45、胸臆,应是“不工于典故”。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情感、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律变成长庆体”,指的是语言上直白浅近,有元稹白居易“长庆体”的风格。本词中“说尽一生”“费十年灯火”“四方奔走”“可怜”“吾何敢怨”等语言浅近直白,多用口语,通俗易懂,有元稹白居易“长庆体”的风格。“歌词渐有稼轩风”指的是情感上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有辛弃疾豪放沉郁的特点。这首词写诗人十年苦读,也曾“四方奔走”,但只能“蹭蹬归来”,除了诗,一无所有。而诗也唯“愁叹之声”。他连求田问舍也不可得,徒然如司马相如,严君平一样干些低贱活计以谋生。“空馀豪气”报国无门,徒能饮酒听莺,看似安闲,可充满了
46、苦涩,与辛弃疾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词风一致。“最会说穷通”指的是手法(或内容)上采用对比“说穷通”。本词中少年时“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与年老时“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愁叹之声”形成对比,凸显诗人报国无门、空余豪气的的感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2小题,9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写激流飞瀑,冲击山崖,更显蜀道之艰险。(2)庄子善于用形象的比喻句来描摹事物,逍遥游中描写大鹏奋起而飞时翅膀的状态的比喻句是“ _,_ ”。(3)“龙行龘龘。”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我国汉族的民族图腾。“龙”在古诗文
47、中更是俯拾即是,如“_,_”。【答案】 . 飞湍瀑流争喧豗 . 砯崖转石万壑雷 . 怒而飞 . 其翼若垂天之云 . 水不在深 . 有龙则灵(积水成渊,蛟龙生焉/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喧豗、砯、壑、蛟、逆折。第II卷 表达题(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列关于“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论题的一辩辩词,完成下面小题。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这是我方的观点,理由如下:第一,从本体论上看,过程指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它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也就是说, ,难道我们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吗?祥林嫂置身封闭保守的鲁镇,饱经磨难和压迫,虽“捐门槛”来救赎自己而不得,最终惨死于祝福之夜。如果我们读这篇小说只关注祥林嫂“死”的结果而漠视事件发展过程,不领会祥林嫂“死”的结果只是她生命过程中的组成,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深意也读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