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24 寓言四则.docx

上传人(卖家):风feng866 文档编号:8012210 上传时间:2024-10-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8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 24 寓言四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六单元 24 寓言四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六单元 24 寓言四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六单元 24 寓言四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六单元 24 寓言四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4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2.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3.品味文本中的细节,理解并感受文本的讽刺效果。【情境导入】在遥远的古希腊,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智慧之树,据说只要认真地品尝了它果子的人,都会学得一份聪明。你们想尝一尝它的果实吗?(学生回答)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棵树,走进伊索寓言,品尝它的智慧之果。(板书课题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这则寓言以什么描写为主?明确:对话描写。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之间有几次问答?明确:三问三答。3.雕像者的三次回答,有何不同?为什么?明确:第一次

2、用确数;第二次比较而言,只说概数;第三次不用数词,贬低得一文不值。三次问答,构成鲜明的对比。赫耳墨斯心想雕像者对他的雕像会更尊重些,不料雕像者竟然把他的雕像算作添头,白送,无异于当头一瓢冷水。两层铺垫,一个对比,揭示了寓意。篇末水到渠成地点出了寓意,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赫耳墨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小组讨论,明确: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表现出他爱慕虚荣的性格。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值一个银元,又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他以为宙斯的雕像只值一个银元,赫拉的雕像也一定不值多少钱,表现

3、出他自以为是的性格。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表现了他自命不凡的性格。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合作探究,展示成果,明确: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3.这篇寓言在结构和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明确:(1)在结构上,第1段讲故事,第2段议论点出寓意。(2)在表达方式上,以叙述为主,兼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三、拓展延伸1.如果把这则寓言的情节做如下改动,寓言的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

4、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明确: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默不作声,悄然离去了?他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讽刺那些缺少自知之明、爱慕虚荣的人的寓意也改变了。2.你能说说这则寓言的写作特色吗?明确:短小精悍,主题突出。全文用白描手法,以叙述为主,间或缀以描写。如赫耳墨斯听到雕像者说宙斯雕像只值一个银元后,作者插入他“笑”的细节描写;在赫耳墨斯看到自己的雕像后,又写了他的心理活动,使这个自命不凡的天神,神情毕肖。由于叙中有描,描叙结合,增强了寓言的形象性和文学性。四、本课小结赫耳墨

5、斯和雕像者通过赫耳墨斯对宙斯雕像、赫拉雕像、自己雕像的三次问价,辛辣地嘲讽了那些爱慕虚荣、鄙视别人、自命不凡的人。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谦虚做人,踏实做事。附板书设计:受多大尊重宙斯雕像一个银元赫拉雕像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雕像添头,白送爱慕虚荣 自讨没趣蚊子和狮子【教学目标】1.熟悉文章内容,整体感知蚊子、狮子和蜘蛛的形象。2.深入理解寓言寓意,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不骄不躁的良好作风。【情境导入】伊索寓言中的每一个故事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寄托着教训和哲理。它是古希腊人民留给世界的一笔精神财富。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伊索寓言中的另一篇蚊子和狮子。【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分

6、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蚊子”的语气语调。思考以下问题:1.蚊子和狮子之间的较量,谁取得了胜利?为什么?明确:蚊子取得了胜利,因为它做到了“知己知彼”。2.蚊子最后败在谁的手里?为什么?明确:蜘蛛。因为蚊子得意忘形。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蚊子和狮子是怎样运用对比刻画形象来表现哲理的?明确:2.蚊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小组讨论,明确:蚊子向狮子挑战时说的那一番话,表明它对敌我双方的长短看得很清楚,并相信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从而战胜对方,所以它很自信地“吹着喇叭冲过去”。“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一句,表现出蚊子得意忘形、目空一切的性格特点。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合作探究

7、,展示成果,明确: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4.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文中有何妙用?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抓住蚊子和狮子的特征,拟得逼真神似,生动有趣。如写蚊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十分新鲜、贴切,把蚊子得意忘形的神态充分地展示了出来。完全符合自然事物的特点,用来概括社会现象,毫不牵强,充分体现了动物寓言的特点。三、拓展延伸1.如果把这则寓言的情节做如下改动,寓言的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蚊子和狮子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

8、。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明确: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使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不复存在。2.自编寓言故事,注意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参考题目:嘴和眼的对话;树和斧子。四、本课小结蚊子战胜狮子与其说是胜在小巧敏捷的特点,倒不如说是蚊子正确地认识、合理地利用了自己小巧敏捷的优势。而“骄傲自大”和“恼羞成怒”这对孪生兄弟,则让“蚊子和狮子”各自丧失了这种宝贵的能力认识自我,也就忽略了自己的弱点。所以,认识自我者,才是真的强者!附板书设计:穿井得一人【教学目标】1.

9、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2.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来理解文意。3.学习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提倡个性化解读文章。【情境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听到很多的传闻,你是如何对待的呢?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穿井得一人,它会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参考课下注释,了解作家及作品。吕不韦(?前235),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人。先为阳翟大商人,后被秦庄襄王任为秦相。秦王嬴政幼年即位,令其继任相国,尊称为“仲父”,掌秦国实权。秦王嬴政亲理政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家仆万人。他曾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二十六卷,内计十二纪、八览、六论

10、,共一百六十篇,为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内容以道家思想为主,兼采儒、名、法、墨、农及阴阳各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2.听课文录音,注意停顿和语气节奏,要求学生在听读过程中标出疑难字词。3.学生自由诵读。(1)可用默读、轻读、放声读等多种形式。(2)结合课文注释,利用手中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释义,梳理文意。(3)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读出情节内容的意味,注意把握语气。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提示:用轻松喜悦的语调来告诉别人打井的好处。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提示:此处是告诉别人一件奇闻,应用故作神秘的语调读出,挖井竟然挖出一个人可不是怪事?丁

11、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提示:此处是纠正不实传闻,告诉他人事实真相。强调“不是挖出一个人而是得到一个人的劳力。”4.掌握下面的重点字词。(1)重点词语释义。宋之丁氏:丁氏,姓丁的人家。常一人居外:居外,住在外面。告人曰:告,告诉。国人道之:道之,互相讲述。(2)重点句子翻译。闻而传之:听到(这件事)后去传播这件事。闻,听到。而,表顺承。国人道之: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议论这件事。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闻之于宋君:向宋国的国君报告这件事。于,被。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5.通读全文,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译文:宋国有一姓丁的人家,因为家中无井,需外出打水

12、浇田,所以常有一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好井后,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一个人。”有人听说以后就传给其他的人,说:“丁家打井,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议论这件事,并传到宋国国君那儿。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姓丁的人说:“(我说的是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不是说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啊。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穿井得一人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全文可分三层。第一层: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第二层: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直传到国君那里。第三层:丁

13、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并揭示寓意。2.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明确:我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3.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明确: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4.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明确:(1)道听途说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2)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证。(3)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三、拓展延伸探究本文的写作手法。明确:穿井得一人幽默风趣。故事中,因对话中有一个多义词(指人也可指劳动力)而被人误解,结果越传越远,居然传到国君耳朵里去了。最后道出真相,事实与传言相差

14、太大,不禁令人发笑。文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了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四、课堂小结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瞎传,一定要详查的道理。引申到做学问既要注意“经典”的原意,又要躬身实践。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总之,这则喜剧带给我们的不应该仅仅是笑声,还应该有笑过之后的理性思考。附板书设计:穿井得一人穿井得一人有闻传之者闻之于宋君得一人之使深入调查研究获得真正答案杞人忧天【教学目标】1.了解列子及列子一书。2.积累“亡”“晓”“奈何”等文言词语,疏通文意。3.理解寓言故事蕴涵的深刻寓意,正确认识客

15、观事物。【情境导入】“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由这句俗语,我们可以想到古时候的一则成语故事杞人忧天。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这个故事。【新课解读】一、顺畅诵读,初步感知1.读准下列字音。杞(q)人星宿(xi)舍(sh)然躇步跐(c)蹈2.熟读课文,参考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3.文学常识。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人,与郑穆公同时。今郑州市东圃田乡圃田村北有列子祠。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虚无为。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是道家重要典籍之一。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记载民间故

16、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4.补充注释。(1)杞人忧天:杞国的一个人担心天塌下来,吃饭睡觉都感到不安。比喻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忧(前者),为忧。忧(后者),忧愁。二、品读赏析,理解内容1.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明确: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2.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是无根据地瞎担心。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你是如何看待杞人的行为的?“晓之者”的

17、话你赞成吗?明确:结合生活实际来深入评析杞人的行为。今天看来,杞人的行为似乎并不能看成傻子行为,从新的宇宙观、环保的观点来说,还是有理由的。“晓之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四、拓展延伸杞人尚且知道忧天,作为现实中的你,将对我们目前的环境做点什么呢?谈谈你的看法。调查你周围的环境状况,看看有哪些环境污染的现象,对此提出点合理性的建议。五、本课小结文中那位热心人以及杞人忧天的行为,是当时的社会认知条件下的产物。今天社会科技进步很大,对此我们应该有更加科学的认知和判断。附板书设计:杞人忧天起因:杞人担心天地崩坠发展:有人去开导他结局:杞人恍然大悟-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七年级上册(2024新)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六单元 24 寓言四则.docx)为本站会员(风feng866)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