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三政治与法治2025高考备考答题术语汇总一、课标要求1.引述宪法序言,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2.引述党章规定,明确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3.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意义,阐述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依法执政的道理、方式和表现。4.列举宪法有关人民主体地位的规定,说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5.列举宪法有关人民主体地位的规定,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6.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7.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释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
2、由的含义。8.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9.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0.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1.列举事例,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12.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二、主观题答题术语:(一)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命题执政地位、作用(执政党、领导核心、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最本质特征、最大优势;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性质、宗旨、执政理念;初心使命、根本立场、奋斗目标、出发点落脚点; 人民性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
3、本遵循,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法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先进性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完善党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我国政党制度(各民主党派、人民政协);民主集中制做某事的具体意义/具体措施;(二)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命题 三全、三最、五民主、协商民主、三有机统一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
4、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我国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五个环节扩大了人民有序政治参与,集中反映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形式。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其在政党协商、人大协商等各个方面的统筹推进和制度化发展,保证了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享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民主权利。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有党的领导这一根本政治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健全人民当家作
5、主制度体系,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三)关于“人大、人大代表”的命题1.人大代表为什么要做某事、怎样做某事? 地位权利义务人民法律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积极行使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自觉履行义务(来自人民,肩负人民的重托,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意见和要求,回答询问,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增强履职意识,提高履职能力(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创新工作方法);2.人大为什么要做某事、怎样做某事? 国家性质地位权力义务民主集中制其他主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
6、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法律地位: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人大权力:这是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的体现和要求。人大行使立法权,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解决某问题提供法律保证。 人大行使决定权,制定相关政策,为解决某问题提供政策支持。 人大行使监督权,加强人大的执法监督,确保相关部门把工作落到实处。人大义务:人大必须广泛听取人民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其他涉及中国共产党、政府、公民、政协的关系的角度。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地位民主集中制基本功能优越性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组织和活动原
7、则: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人大与人民的关系、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基本功能:就是把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照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并使之成为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优越性: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坚定制度自信,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四)关于“人民政协为什么能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的命题 政
8、党制度政协性质、主题、职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 (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有利于推动和改进党的执政方式,促进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能,有利于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改革举措、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人民
9、政协优势:汇聚了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具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人才优势。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维护社会团结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关于“基层群众自治”的命题 含义、途径、发展基层民主意义、地位、多元共治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是指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性
10、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基层群众自治的途径: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选举:村委会、居委会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 民主协商:有序参与,让居民或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促进基层社会的和谐。民主决策:重大事务召开村民会议或居民会议集体决定。民主管理: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民主监督:为了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应采取公开、评议等方式进行民主监督。发展基层民主,是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
11、的有效途径; 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有利于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基层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也能够有效提高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基层群众自治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构建自治、法治、德治(政治、智治)等有机融合的基层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六)关于民族问题如何做思考角度国家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巩固民族关系提供政治保证
12、;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坚持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国家政策扶持、发达地区对口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其它:具体国家机关的职权角度:人大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为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切实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统筹区域发展。政协: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为民族地区发展建言献策。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应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实
13、际行动共同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个优越性P52-53)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主集中制:发扬民主、有效集中,动员团结一切力量,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从根本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协商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凝聚社会共识。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4、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依靠人民,(群众路线)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多元共治格局;(八)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答题要点 法的基本特征全面依法治国原因、总目标、原则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
15、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九)关于“科学立法”的命题(1)科学立法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我国
16、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2)科学立法要符合国情和实际。(3)科学立法要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实现立法过程科学化。(4)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按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5)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6)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十)关于“法治政府”的命题 法治政府的内涵、做法、意义建设法治政府要求政府做到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
17、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基本职能,(坚持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创新管理方式,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人民监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求真务实。(十一)关于“依法治国”的命题(1)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要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2)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4)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5)推进全民守法,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建设法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