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岛二中2023-2024学年第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题注意:1.答卷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号、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4.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Cu:64 Zn:65 Ag:108第卷(共40
2、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实验室中金属钠通常保存煤油里,实验过程中当有金属钠剩余时应放回原试剂瓶B. 新制氯水应保存在带玻璃塞的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凉处C. 酒精、钠等着火,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D. 如果发生氯气泄漏,应向上风口或地势高的地方躲避【答案】C【解析】【详解】A实验室中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由于金属钠性质非常活泼,很容易与水、氧气反应引发实验安全事故,故实验中有少量金属钠剩余时必须放回原试剂瓶,A正确;B新制氯水光照易分解,故应保存在带玻璃塞的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凉处,B正确;C金
3、属钠着火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而干冰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都生成二氧化碳,只能用干燥沙土盖灭,C错误;D如果发生氯气泄漏,向上风口躲避,氯气密度大于空气,故向地势高地方躲避,D正确;故答案为:C。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可以用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B. 漂白粉完全失效后。剩余固体为C. 氯气有漂白性,所以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D. 光照新制氯水有气体逸出,该气体是氧气【答案】D【解析】【详解】A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漂白试纸,不能用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A错误;B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钙、次氯酸钙,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漂
4、白粉,有效成分Ca(ClO)2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漂白粉完全失效后。剩余固体为氯化钙和碳酸钙,B错误;C氯气没有漂白性,氯气之所以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次氯酸,次氯酸有漂白性,C错误;D新制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光照下次氯酸分解生成氧气,所以光照新制氯水有气体逸出,该气体是氧气,D正确;故选D。3. 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3g Zn与足量稀完全反应,生成的所含原子数目为B. 0.5mol/L溶液中含有和总物质的量为1molC. 将标准状况下体积为0.224L的通入水中制成氯水,该氯水中含有数等于D. 标
5、准状况下,22.4L葡萄糖所含分子数【答案】A【解析】【详解】A13g Zn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13g Zn与足量稀完全反应,生成的的物质的量为0.2mol,其中所含原子数目为,A正确;B没有给出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B错误;C氯气和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无法计算产物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C 错误;D标准状况下,葡萄糖为固体,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D错误;故选A。4. 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A. :饱和溶液B. 固体():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C. 粉末():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加热D. :饱和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A饱和Na2CO3溶液不仅能吸收HCl,而
6、且能吸收CO2,不符合除杂的原则,应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气体中的HCl, A项错误;B加热时Na2CO3固体不反应,NaHCO3固体加热分解成Na2CO3、H2O和CO2,不符合除杂原则,B项错误;C在O2中加热发生反应2Na2O+O22Na2O2,杂质Na2O转化成Na2O2,C项正确;D氯气和氯化氢都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应该用饱和氯化钠溶液除杂,D项错误;答案选C。5. 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验证Na和水反应为放热反应检验与反应有生成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比较、的稳定性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钠与水反应放热,试管中温度升高,导致气体压强增大,
7、使U形管中红墨水左低右高,图中可验证为放热反应,故能达到实验目的;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且放热,则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验证有氧气生成,故能达到实验目的;将饱和氯化铁滴入沸水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大试管中温度高于小试管,应该将稳定性较强的碳酸钠放在大试管中,则小试管中应为碳酸氢钠,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综合以上分析,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故答案选D。6. 将Na与Na2O的混合物29.4g投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生成40gNaOH,则原混合物中Na 与Na2O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 1:2B. 1:1C. 1:3D. 2:3【答案】A【解析】【详解】由于Na、Na2O质量为29
8、.4 g,结合反应2Na+2H2O=2NaOH+H2、Na2O+H2O=2NaOH,设Na、Na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23x+62y=29.4、x+2y=,解得:x=0.2、y=0.4,Na 与Na2O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故A正确;故选:A。7. 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的是A. 加足量的溶液中:、B. 无色溶液中:、C.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D. 次氯酸钠溶液中:、【答案】D【解析】【详解】A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其中氢氧化钠可以和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共存,A错误;B三价铁是黄绿色的,不能共存,B错误;C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显红
9、色的溶液显酸性,此时氢离子可以和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C错误;D、相互之间不反应,且和次氯酸根离子不反应,可以共存,D正确;故选D。8. 下列描述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利用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B. 用溶液吸收少量:C. 溶于水:D. 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入过量碳酸氢钠溶液:【答案】B【解析】【详解】A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3+=Cu2+2Fe2+,A项错误;BCl2具有氧化性,具有还原性,用亚硫酸钠溶液吸收少量Cl2的离子方程式为3+Cl2+H2O=2+2Cl-+,B项正确;CNa2O2应以化学式保留,过氧化钠溶于水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
10、=4Na+4OH-+O2,C项错误;D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入过量碳酸氢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OH-+2=CaCO3+2H2O+,D项错误;答案选B。9. 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4RO+20H+=4R3+3O2+10H2O。在中元素R的化合价为A. +4价B. +5价C. +6价D. +7价【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电荷守恒,-4n+20=12,n=2,则 R的化合价为+6;故答案为:C。10. 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能跟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IBr是双原子分子B. IBr能与NaOH溶液反应C. I
11、Br中I显+1价,Br显1价D. 与水反应时,IBr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答案】D【解析】【详解】A1个IBr分子由1个I原子和1个Br原子构成,是双原子分子,故A正确;B由IBr与水的反应可知,IBr跟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NaBr和NaIO,故B正确;C由于I的非金属性弱于Br,IBr中I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Br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C正确;D由于I的非金属性弱于Br,IBr中I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Br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IBr与水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IBr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故D错误;故答案选D。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
12、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1. 下列与胶体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能发生丁达尔效应B. 向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足量稀盐酸的现象是:先沉淀,后沉淀溶解C. 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因此滤纸的孔径不小于100nmD. 碘化银胶粒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定向移动,证明碘化银胶体带电荷【答案】BC【解析】【详解】A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nm之间,故A错误;B向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足量稀盐酸首先胶体发生聚沉,然后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现象是先沉淀,后沉淀溶解,故B正确;C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1
13、00nm之间,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因此滤纸的孔径不小于100nm,故C正确;D胶体不带电,胶粒带电,故D错误;故选BC。12.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一定体积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并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MN段溶液中、的数目在减少B. P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只有1种C. N点时恰好反应完全D. 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答案】B【解析】【分析】MN发生反应,NQ发生反应,Q点Ba(OH)2和NaHSO4溶液恰好完全反应,Q点以后NaHSO4过量,以此分析;【详解】A根据分析,MN生成BaSO4和H2O,Ba2+、OH-的数目在减少,A正确;
14、B根据分析,P点后NaHSO4过量,溶质为NaHSO4和Na2SO4, B错误;C根据分析,N点Ba2+恰好完全反应,C正确;D为强酸的酸式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D正确;故选B。13. 配制450mL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验中需用的玻璃仪器除一定规格的容量瓶以外,还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B. 需称量NaCl固体2.6gC. 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对配成的溶液浓度无影响D. 定容时,仰视容量瓶颈部的刻度线,会使配成的溶液浓度偏低【答案】AD【解析】【详解】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
15、瓶等,用到的仪器: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容量瓶,配制450mL溶液,应选择500mL容量瓶,选择500mL容量瓶,故A正确;B配制450mL 0.1mol/LNaCl溶液,实际配制500mL溶液,需要氯化钠质量m=0.5mol/L0.5L58.5g/mol=14.6g,故B错误;C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物质的量偏小,可能导致结果偏低,故C错误;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D正确。答案选AD。14. “类比”是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类比”对物质性质的推测错误的是A. 是酸性氧化物,也是酸性
16、氧化物B. 溶液显酸性,溶液也显酸性C. 溶于水生成NaOH,CaO溶于水生成D. 溶解度大于,的溶解度也大于【答案】BD【解析】【详解】ACO2和SO2均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CO2是酸性氧化物,SO2也是酸性氧化物,A正确;BNaHCO3是弱酸的酸式盐,水溶液碱性,B错误;C和水反应生成NaOH,CaO和水反应生成,C正确;D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D错误;故选BD。15. 已知有下列四个反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反应中的氧化产物分别是、B. 根据可以得到还原性:C. 可以发生反应D. 在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体现还原性的HCl个数比为12【答案】C【解析】【详解】A在氧化
17、还原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所以反应的氧化产物分别为、,故A正确;B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则根据反应可知,还原性顺序为,故B正确;C由B项分析可知,还原性:Fe2+>Br,故当Cl2和FeBr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Cl2先氧化Fe2+,故C错误;D在反应中,若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为6mol,则只有2molHCl化合价升高转化为氯气,体现还原性,所以在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体现还原性的HCl个数比为12,故D正确;故选C。第卷(共60分)三、填空题16. 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列空白。(1)在标准状况下,3.4g氨
18、气与同条件下_mol含有相同的质子数。(2)在标准状况下,由CO和组成的混合气体体积为6.72L,质量为12g,此混合物中CO和物质的量之比是_。(3)在溶质仅含、和的混合溶液中,则此溶液中为_。(4)0.2g、8.8g组成的混合气体,其密度是同样条件下的密度的_倍。(5)某元素X的一种含氧酸化学式为,属于二元酸,则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产物为和_(写化学式)。(6)某密闭容器,中间有一可自由滑动的隔板(厚度忽略不计)将容器分成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左、右两侧温度相同)。左侧充入1mol氦气;右侧充入CO和NO的混合气体,原子总数为1.6mol。则左右两室体积比为_。【答案】(1)0.2
19、(2)13(3)0.9(4)15(5)(6)54【解析】【小问1详解】在标准状况下,3.4g氨气分子的物质的量为,它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与相同条件下0.2mol H2O含有相同的氢原子数;【小问2详解】在标准状况下,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6.72L,混合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3mol,质量为12g,设CO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解得x=0.075mol,y=0.225mol,CO和CO2物质的量之比是0.075mol: 0.225mol=1:3;【小问3详解】现有含、和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根据电荷守恒有:2c(Mg2+)+c(Na+)=2c()+c(),则此溶
20、液中为20.8mol/L+0.5mol/L-20.6mol/L=0.9mol/L;【小问4详解】混合气体的质量是m=0.2 g+8.8 g=9.0 g,0.2 g H2物质的量n(H2)=;8.8 g CO2的物质的量n(C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0.1 mol+0.2 mol=0.3 mol,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0,根据密度=,可知在相同体积下混合气体的密度比等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故该混合气体是同样条件下H2的密度的;【小问5详解】属于二元酸,则当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产物为和;【小问6详解】两室的压强和温度相等,体积之比等与气体物质的
21、量之比,右边充入CO和NO的混合气体,原子总数为共1.6mol,CO和NO都是双原子分子,则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8mol,左右两室体积之比为1:0.8=5:4。17. 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镁粉、炭粉、氧化铜、氢氧化钠、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常温下,镁粉不与冷水反应;滤液d的颜色为蓝色。回答下列问题:(1)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2)镁粉在氮气中燃烧生成,该物质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沉淀与气体,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发生变化,写出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由滤液a溶液b可知,该固体中一定不含_(填化学式)。(4)白色滤渣为_(填名称)。
22、能否据此判断该固体中含有氯化钾?_(填“能”或“不能”)。(5)某金属氯化物的摩尔质量为,取该金属氯化物26.7g配成水汽液,与足量溶液完全反应,生成86.1g白色沉淀。则金属M的摩尔质量为_。【答案】(1)炭粉(2)(3)NaOH(4) . 氯化银 . 不能(5)【解析】【分析】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镁粉、炭粉、氧化铜、氢氧化钠、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氧化铜、镁粉、碳粉都不溶于水,故滤渣I中可能含有这三种物质,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则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碳粉不与稀盐酸反应,过滤后滤渣III在空中充分灼烧生成气
23、体I,则滤渣中含有碳粉,气体I是二氧化碳;溶液a加入过量氯化铜溶液,得到滤液b没有沉淀生成,说明固体中没有氢氧化钠,在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得到白色沉淀,该沉淀为AgCl,但前面加入了氯化铜溶液,引入了氯离子,不能说明该固体中含有氯化钾,以此解答。【小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滤渣III的主要成分为炭粉;【小问2详解】Mg3N2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Mg3N2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小问3详解】由滤液a溶液b可知,该固体中一定不含NaOH。【小问4详解】由分析可知,白色滤渣为氯化银,不能判断该固体中含有氯化钾,判断的理由为:
24、滤液a中加入了过量的氯化铜溶液,引入了氯离子。【小问5详解】26.7g的物质的量为=0.2mol,与足量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的物质的量为=0.6mol,则x=3。26.7g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3.5g/mol,故M的摩尔质量为27g/mol。18. 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已变质的过氧化钠样品中,的质量分数,称取ag样品,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是_,装置B的作用是_。(2)甲同学想在装置B和装置C之间加入一个气体干燥装置,则可选用_作为干燥剂。(3)写出装置C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装置D中盛装的试剂为_。(5)实验结束后,在读取生成气体
25、的体积时,以下行为合理的是_(填字母)。a冷却到室温后再读取体积 b移动量筒使E、F内液面高度相同c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6)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后,折算成20。101kPa下气体的体积为VmL,已知该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 g/L,则该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用含a、V、的代数式表示)。(7)乙同学发现实验开始时装置E和装置F之间的导管中没有水,实验结束后导管充满水,则实验测得的过氧化钠质量分数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答案】(1) . 分液漏斗 . 除去中的HCl杂质(2)浓硫酸(氯化钙、五氧化
26、二磷均可)(3)(4)氢氧化钠溶液(5)abc(6)(7)偏小【解析】【分析】盐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中含有易挥发的HCl杂质,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掉HCl,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杂质,用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二氧化碳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利用排除水的体积等于氧气的体积。【小问1详解】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由分析可知,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HCl;【小问2详解】通过装置B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可用浓硫酸(氯化钙、五氧化二磷均可)干燥;【小问3详解】装置C中是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的反应,反应的化学
27、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小问4详解】由分析可知,装置D中盛装的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小问5详解】a读取气体体积前,需冷却到室温,避免温度高使气体膨胀,读数偏大而产生误差,故a正确;b调整量筒使E、F内液面高度相同,使装置内压强和外界压强相同,避免读取体积产生误差,故b正确;c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时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避免读数误差,故c正确;故选abc;【小问6详解】测定出量筒内水的体积后,折算成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VmL,则m(O2)=V10-3g,由于n(O2)=0.5n(Na2O2),则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小问7详解】本题是用排水法测量气
28、体的体积,则实验开始时装置E和装置F之间的导管中没有水,实验结束后导管充满水,测量的气体的气体偏小,则实验测得的过氧化钠质量分数偏小。19.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该装置能制取,并进行相关性质实验,且可利用装置G储存多余的氯气。(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实验开始时,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和活塞K。先点燃_(填“A”或“E”)处酒精灯。在装置D中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由C中出现的现象可以判断两种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强弱为_。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装置F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_。(4)储气瓶b内盛放的试剂是_。【答案】(1)(2) . A
29、 . 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 . (3)防倒吸(4)饱和食盐水【解析】【分析】依据题意可知实验目的:制取氯气讲进行氯性质实验,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氯气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氯化亚铁生成氯化铁,能够氧化碘化钾溶液生成单质碘,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具有酸性,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遇到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E中碳与氯气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氯气有毒,氯气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通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过量的氯气,据此解答。【小问1详解】A中
30、发生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2详解】实验开始,先点燃A中的酒精灯。氯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先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溶液显酸性,变红,次氯酸有强氧化性,会将石蕊氧化所以会褪色。氯气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能够氧化碘化钾溶液生成单质碘,故氧化性。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故离子方程式为。【小问3详解】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剧烈反应,因此容易发生倒吸,球形干燥管提供缓冲,防倒吸;【小问4详解】此种方法制取的氯气含有氯化氢杂质,b中饱和食盐水可以除去HCl。20. 气体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常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工业上常将制备成固体以便运输和贮存,具体流
31、程如图:(1)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吸收器中反应时有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产生,则的作用为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3)为了测定获得产品中的纯度,进行如下实验:准确称取2.000g上述产品,溶于水配成250.00mL的溶液。取25.00mL待测液,加入过量的KI溶液和溶液发生如下反应:,杂质不与KI反应。以淀粉作指示剂,再加入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溶液的体积为40.00mL。已知:)。计算该样品中的纯度_。(4)以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其原理如下:。当有1mol发生上述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若盐酸浓度过大,则在上述过程中会发生副反应产生。写出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32、。(5)“有效氯”的定义为:每克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克的氧化能力。则的“有效氯”为_(保留两位小数)。【答案】(1)(2)还原剂(3)90.50%(4) . . (5)2.63【解析】【分析】由制备流程可知,NaClO3和SO2在H2SO4酸化条件下生成ClO2,其中NaClO3是氧化剂,回收产物为NaHSO4,说明生成硫酸氢钠,且产生ClO2,根据电子守恒可知,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然后电解中NaClO3得电子生成,含过氧化氢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lO2,产物为,最后NaClO2溶液结晶、干燥得到产品,以此解答该题。【小问1详解】NaClO3和SO2在H2SO4酸化条件下生成ClO2,化学方程式为。【小问2详解】在吸收器中,与、反应制备,故的作用为还原剂。【小问3详解】根据反应和得到关系式:,的纯度为;【小问4详解】根据反应转移4mol电子,当有1mol发生上述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8NA。盐酸浓度过大,则在上述过程中会发生副反应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小问5详解】1gClO2的物质的量,依据电子转移数目相等, ClO2Cl-5e-,Cl22Cl-2e-,可知氯气的物质的量为,则氯气的质量为=2.6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