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广安市友实学校、邻水正大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自红楼梦“程高本”出版以来,争议未曾断过,主要是对后四十回的质疑批评。争论分两方面,一是质疑后四十回的作者。长期以来,几个世代的红学专家都认定后四十回乃高鹗所续,并非曹雪芹的原稿。因此也就引起一连串的争论:后四十回的一些情节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后四十回的文采风格远不如前八十回,等等。我对后四十回一向不是这样的看法。我还是完全以小说创作、小说艺术的观点来评论后四十回。我一直认为后四十回不太可能是另一位作者的续作。红楼梦人物情节发展千头万绪,后四十回如果换一个作者,
2、怎么可能把这些无数根长长短短的线索一一理清接榫,前后成为一体?红楼梦是曹雪芹带有自传性的小说,是他的“追忆似水年华”,全书充满了对过去繁华的追念,尤其后半部写贾府的衰落,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哀悯之情跃然纸上,不能自已。高鹗与曹雪芹的家世大不相同,个人遭遇亦迥异,似乎很难由他写出如此真挚的个人情感来。近年来红学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相信高鹗不是后四十回的续书者,后四十回本来就是曹雪芹的原稿,只是经过高鹗与程伟元整理罢了。至于不少人认为后四十回文字功夫、艺术成就远不如前八十回,这点我绝不敢苟同。后四十回的文字风采、艺术价值绝对不输前八十回,有几处可能还有过之。红楼梦前大半部是写贾府之盛,文字当然应该华
3、丽,后四十回是写贾府之衰,文字自然比较萧疏,这是应情节的需要,而非功力不逮。其实后四十回写得精彩异常的场景真还不少。试举一两个例子:宝玉出家、黛玉之死。这两场是全书的关键,可以说是红楼梦的两根柱子,把像一座大厦的整本书牢牢撑住。如果两根柱子折断,红楼梦就会像座大厦轰然倾颓。第一百二十回宝玉出家,那几个片段的描写是中国文学中的一座峨峨高峰。宝玉光头赤足,身披大红斗篷,在雪地里向父亲贾政辞别,合十四拜,然后随着一僧一道飘然而去,一声禅唱,归彼大荒,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红楼梦这个画龙点睛式的结尾,恰恰将整本小说撑了起来,其意境之高、其意象之美,是中国抒情文字的极致。我们似乎听到禅唱声充满了整个宇
4、宙,天地为之久久低昂。宝玉出家,并不好写,而后四十回中的宝玉出家,必然出自大家手笔。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及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这两回写黛玉之死又是另一座高峰,是作者精心设计、仔细描写的一幕摧人心肝的悲剧。黛玉夭寿、泪尽人亡的命运,作者明示暗示,早有铺排,可是真正写到苦绛珠临终一刻,作者须煞费苦心,将前面铺排累积的能量一股脑儿全部释放出来,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作者十分聪明地用黛玉焚稿比喻自焚,林黛玉本来就是“诗魂”,焚诗稿等于毁灭自我,尤其黛玉将宝玉所赠的手帕(上面题有黛玉的情诗)一并掷入火中,手帕是宝玉用过的旧物,是宝玉的一部分,手帕上斑斑点点还有黛玉的泪痕,这是两个人最
5、亲密的结合,是两人爱情的信物。如今黛玉如此决绝将手帕扔进火里,霎时间,弱不禁风的林黛玉形象突然暴涨成为一个刚烈如火的殉情女子。手帕的再度出现,体现了曹雪芹善用草蛇灰线、伏笔千里的高妙手法。张爱玲极不喜欢后四十回,她曾说一生中最感遗憾的事就是曹雪芹写红楼梦只写到八十回没有写完。而我感到这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情之一,就是能够读到程伟元和高鹗整理出来的一百二十回全本红楼梦,这部震古烁今的文学经典巨作。(摘编自白先勇细说红楼梦)材料二:1983年,我尝试运用计算机,开始了对红楼梦语言的统计工作。经过一遍又一遍的筛查,我对作品的语言风格也越来越熟悉,这时有些念头会突然在脑海中闪过,提醒自己应做深究。这些念头
6、怎么会冒出来的,我至今没弄明白,也许是筛查得多了,自然产生了语感的缘故。譬如对“索性”这个意思的表达,我突然感到前八十回是用“越性”这个词,只有后四十回才用“索性”。又如前八十回喜欢用“越发”一词,但在后四十回里,同样意思的表达却是用“更加”一词;前八十回一般用“才刚”一词,而后四十回里却是用“刚才”。甚至脏字的使用,前后两部分也有明显差异,在前八十回里,就连尊贵的王夫人或清雅的林黛玉也难免有时要说个“屁”字,而那些婆子或丫鬟开口时,一些很不文雅的脏字有时就会直闯读者的眼帘。后四十回的作者似乎很不屑于使用脏字,在那二十多万字里只出现过两次,而且相对来说还较文雅。一次是贾政在气急之中骂了声“放屁
7、”,一次是贾琏引用了“大萝卜还用尿浇”这俗语。诸如此类的用词差异发现了27种,而对每次的发现我都需要将红楼梦查阅一遍以证实。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利用计算机对红楼梦也查检了百余遍,根据获取的约2万个数据,可以对作品的语言风格做数理定位。最后的结论:将作品前八十回均分为A、B两组,它们的语言风格完全一致,确为一人所写,后四十回定义为C组,它的语言风格与A、B两组有明显差异,应非出自曹雪芹之手。若将后四十回按顺序均分为C1与C2两组,那么C1组的数据有向A、B两组靠拢的趋势,而C2组的数据则是更为远离,这表明在第八十一回到第一百回之间,当含有少量的曹雪芹的残稿。不过运用数理语言学做统计分析,只能指出
8、残稿的所在区间,却无法确定究竟哪些内容属于残稿。(摘编自陈大康荣国府的经济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质疑批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它是高鹗所续,二是认为它的情节不符合曹雪芹原意、文采风格不如前八十回。B白先勇认为,高鹗与曹雪芹两人无论是家世还是个人遭遇都大不相同,高鹗要是续写红楼梦的话,想要写出如此真挚的个人的情感来似不太可能。C不少人认为后四十回在文字和艺术上远不如前八十回,白先勇对此并不认同,他反而认为后四十回的文字风采、艺术价值甚至还超过了前八十回。D陈大康发现,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不喜欢使用脏字,二十多万字里面只出现过两次,一次是贾
9、政骂人,另一次是贾琏引用俗语。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后半部写贾府的衰落,寄托着作者的哀悯之情,此书是带有自传性的小说,充满了作者对过去繁华的追念。B如果说红楼梦像一座大厦,那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就是撑起全书的两根柱子,缺一不可。C红楼梦后四十回中写黛玉将题情诗的手帕掷入火中,用手帕勾连起前文,体现了作者伏笔千里的高妙手法。D陈大康用了一年多时间,将红楼梦查检了百余遍,获取了约2万个数据,对作品的语言风格做了数理定位。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的一项是()A红楼梦第八十二回写黛玉劝贾宝玉读书道:“(四书八股文)也有清微淡远的况且你要取功名,这个也清贵些
10、。”前八十回有交代宝玉说黛玉“不说这样混帐话”(读书取功名)B红楼梦第一百零三回写薛蟠妻子夏金桂害人不成反害己,误服毒药身死,饱受折磨的香菱熬出了头,成了薛蟠的正室。(前八十回写香菱的判词中有“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之语)C红楼梦)第八十三回王太医来为黛玉看病:“一时,贾琏陪着大夫进来了,便说道:“这位老爷是常来的,姑娘们不用回避。”(前八十回写贾母生病“一时只见贾珍、贾琏、贾蓉三个人将王太医领来”)D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写贾府道:“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前八十回写贾府最后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11、。5对于红楼梦的后四十回,白先勇和陈大康两人的观点主要分歧是什么?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论证的?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穷苦人【俄】列夫托尔斯泰在一间渔民住的茅屋里,渔夫的妻子冉娜坐在灯下缝补旧渔帆。风在院子里呼啸、哀嚎,浪涛冲击着海岸,发出哗啦啦的声响天气又黑又冷,但渔夫的茅屋里却温暖如春,炉火还没有熄灭。挂着白蚊帐的床上有五个小孩在大海的咆哮声中熟睡。冉娜的丈夫,一大早就出海了。现在还没有回来。她倾听着波涛的喧嚣和狂风的呼啸,心里忐忑不安。旧式的木制钟嘶哑地敲过了10点、11点丈夫还是没有回来。冉娜直嘀咕。丈夫从不顾自己的身体,时常冒着严寒在风浪中打鱼。她从早到晚忙着
12、干活,又怎样呢?一家人勉强糊口而已。孩子们连鞋都穿不上,不管夏天还是冬天都光着脚跑路。吃的不是白面包,要是黑面包够吃,就算不错了。下饭的只有鱼。“咳,总算命好,孩子们没灾没病,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冉娜这样想道,又留心听着风暴的呼啸。“他在哪儿呢?上帝保佑他,救救他,可怜他吧!”她一边说,一边画着十字。睡觉还嫌太早。冉娜站了起来,往头上披了一块厚头巾,点着提灯,走出门外,看看大海是不是平静一些了,灯塔上的灯是不是还亮着,能不能看得见丈夫的小船。但是,海上什么也看不见,风使劲地刮着她的头巾,一块掉下来的什么东西叩打着街坊小屋的门,于是冉娜突然想起来,从傍晚起她就想去看望生病的街坊。“还没有人去照料
13、过她呢!”冉娜想道,敲了敲房门仔细听着没有人应声。“寡妇的处境真难啊!”冉娜站在门口想道,“孩子虽然并不多,只有两个,可是一切都得她一个人操心。而她自己又有病!唉,寡妇的处境真艰难啊!我进去看看她。”冉娜又敲了敲门,还是没有人应声。“哎,街坊!”冉娜喊了一声。“出了什么事情了?”她想道,推了一下门。门开了,冉娜走进了屋。小木屋又潮又冷,冉娜提起灯,看看病人在哪儿。首先映入她眼帘的是正对着门的一张床,床上躺着她的街坊。她如此安静地、一动也不动地仰卧着,好像刚刚咽气一样。冉娜把提灯再靠近一些,不错,她脑袋向后仰着,在那张冰凉发青的脸上呈现出死的安详。死者一只苍白的手仿佛要去拿什么东西,落了下来,垂
14、在草垫上,而就在死去母亲的旁边,睡着两个胖脸蛋、卷头发的娃娃,身上盖着件破衣裳,蜷着腿,两个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靠在一起。看来,母亲在临终前还曾来得及用旧头巾裹住他们的小腿,用自己的衣服把他们盖上。他们呼吸得匀称而平静,睡得香甜而酣畅。冉娜取下摇篮,用头巾把他们裹好,抱回家来。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不知道,她怎么会这样做,又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知道,她不能不做她已经做了的事。回到家,她把没醒的孩子放在床上自己孩子的旁边,急忙把帐子拉好。她激动得脸色发白,好像受到良心的折磨。“他会说些什么呢?”她自言自语道,“养活五个孩子可不是闹着玩的事,还不够他操心的是他回来了?不是,他还没有回来,为什么要
15、把这两个孩子领回来呢他会揍我一顿!那也活该,我该挨揍。他回来了!不是唉,不回来更好。”门吱呀响了一下,仿佛有人进来了,冉娜颤抖了一下,从椅子上欠起身子。“没人,还是一个人也没有!上帝啊!我干吗要做这件事?我现在怎么还敢看他的眼睛?”冉娜心事重重,久久坐在床边,默不作声。雨停了,天亮了,但是风还在呼啸,海仍在咆哮。突然大门开了,一股新鲜的海上空气冲了进来,一个身材高大面色黝黑的渔夫拖着湿漉漉的剐破了的鱼网走进小屋,说道:“我回来了,冉娜!”“哎,是你!”冉娜说道,没有勇气抬头看丈夫。“嘿,夜真黑啊,可怕极了!”“是呀,多可怕的天气!咳,打了多少鱼?”“真是糟透了,糟透了,什么也没有打着,鱼网还剐
16、破了。情况很坏啊我告诉你,碰上了倒霉的天气。我好像从来没碰见过这样的黑夜。还说打什么鱼!能活着回来就算万幸了。得啦,我不在家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事?”渔夫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火炉旁。“我?”冉娜说,脸色苍白,“我干了什么事我在家缝缝补补大风呼叫得我都有点害怕了。我真为你担心。”“对,对,”丈夫低声说,“天气坏透了!有什么办法呢!”两人沉默了一会儿。“你知道吧,”冉娜说,“街坊西玛死了。”“真的?”“不知是什么时候死的,大概是昨天吧,看来死时很痛苦。想必是心疼孩子。两个孩子还都是小不点呢一个不会说话,而另一个刚刚会爬”冉娜沉默下来。渔夫皱起眉头,他的脸色变得严肃而忧虑。“是呀,这倒是件事!”他说道
17、,不时地搔搔后脑勺,“好吧,又有什么办法呢!得把他们抱过来,要不他们就醒了,孩子们怎能同死人在一起呢!好吧,就这么办吧,咱们总能熬得过去。快去领他们吧!”但冉娜没有动地方。“你是怎么啦?不愿意吗,冉娜?”“他们就在这儿。”冉娜说着,把蚊帐拉开了。(节选自外国微型小说名篇鉴赏,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在院子里呼啸、哀嚎,浪涛冲击着海岸”,体现出当时天气和环境的恶劣,烘托了冉娜丈夫出海时的凶险。B“丈夫从不顾自己的身体,时常冒着严寒在风浪中打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勤劳、不畏艰辛、勇于担当的人。C冉娜一家人勉强糊口,她也从早到晚都忙着干活,但她认为还算“命好”,没
18、什么可抱怨的,体现出她的乐观。D冉娜在街坊寡妇西玛去世以后将她遗留的两个孩子带回了家,可见这里民风淳朴和谐,居民平时也会互相帮助。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块掉下来的什么东西叩打着街坊小屋的门”这一细节设置巧妙,自然地引出下文冉娜去查看街坊的情况,使情节更连贯。B天气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构成了文章的一条线索,虽然波涛仍汹涌、风仍呼啸,但“雨停了,天亮了”,渔夫平安归来。C冉娜的丈夫主动提出收养邻居留下的两个孩子,这个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前文已经多处埋下相应的伏笔。D“渔夫皱起眉头,他的脸色变得严肃而忧虑”运用神态描写,渔夫听到街坊去世的消息后陷
19、入了深沉的思考,也符合现实逻辑。8将街坊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后,冉娜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请简要概括。9有学者认为本文体现了“富与穷的矛盾冲突”,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齐桓公北伐山戎氏,其道过燕,燕君逆而出境,桓公问管仲曰:“诸侯相逆固出境乎?”管仲曰:“非天子不出境。”桓公曰:“然则燕君畏而失礼也,寡人不道而使燕君失礼,乃割燕君所至之地以与燕君。”诸侯闻之,皆朝于齐。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
20、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孔子之楚,有渔者献鱼甚强,孔子不受,献鱼者曰:“天暑远市卖之不售,思欲弃之,不若献之君子。”孔子再拜受,使弟子扫除将祭之,弟子曰:“夫人将弃之,今吾子将祭之,何也?”孔子曰:“吾闻之,务施而不腐余财者,圣人也,今受圣人之赐,可无祭乎?”(节选自说苑贵德)材料二: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
21、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圣人之于天A下B百
22、姓也C其犹赤子D乎E饥者F则食之G寒者H则衣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不道”与“道芷阳间行”(鸿门宴)两句中的“道”含义不同。B“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与“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两句中的“而”用法相同。C鳏寡,在中国古代,男子老而无妻叫鳏,女子老而无夫叫寡,常有鳏夫、寡妇之称。D孝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善事父母称为“孝”,敬爱兄长称为“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桓公经过燕国,燕国国君畏而失礼,齐桓公认为是自己的原因,于是决定把燕国国君所到之地割让给燕国。B晏子劝谏齐景公按照等级,供养老弱鳏寡之人;孟子劝谏齐宣王
23、要做明君,以民为本;二人都有君子之德。C孔子拜了两拜,接受打渔人的献鱼并准备祭拜,这是因为孔子是一心施舍别人而不让多余财物腐烂的圣人。D孟子认为,普通百姓没有可以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就很难有不变的善心,而有礼义道德的读书人却能做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2)夫人将弃之,今吾子将祭之,何也?14“贵德”就是以德为贵,主要包括德政和德行两个方面。请根据材料二概括孟子劝谏齐宣王“保民而王”的德政举措。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苏轼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
24、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行歌,边行走边唱歌;野哭,哭于郊外。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除夕夜听到行歌和野哭时的感受,远处灯火、疏星渐趋暗淡,营造了除夕夜昏暗冷清的氛围。B颈联起句写盖着两层被子双脚依旧冰冷,既是写夜来霜重给身体带来的感受,也写出了特定场景下内心的悲凉。C尾联“谢”“嫌”“许”三字皆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深夜孤舟唯残灯相伴的情景,蕴含了作者的无奈之情。D全诗以悲情起句,“野哭”“病眼”“苦思”“霜重”“残灯”“孤舟”诸语,
25、无不充满冷寂愁郁的色调,望而生悲。16请结合诗歌前两联简要概括作者除夜“不眠”的原因。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的“ , ”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宫妃们梳洗时倒掉的胭脂香粉使渭河的水不再清澈的画面。(2)六国论中写齐、赵两国虽不赂秦也最终灭亡,但苏洵对齐国“ ”表达不满,对赵国“ ”表示可惜,态度是截然不同的。(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急忙回答问题,他想通过军事强国来达到“ , ”的目的。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国人对戏曲的认知,往往从幼年开始,大多与受上代人 的影响有关。传统生活中的广场、庙会、节庆场所,现代生活中的剧场、
26、电视、网络,都成为戏曲驻足心灵的起点,(),最终戏曲成了生活 的内容,成了中国人的生活趣味、审美形式,也成了中国人的生命体验、集体记忆。然而,文艺市场化与大众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使得传统戏曲的观众逐渐流失。由于当代新观念、新审美、新娱乐的映照,使得传统戏曲濒临生存困境与文化误解。不可否认的是,新一代青年人对传统戏曲缺乏足够理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的戏曲文化教育的缺失,是由于他们的现代生活方式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这种基于生活转型而出现的艺术认知落差,让偏见与误解相沿已久,直接造成了文化传承中对戏曲的不自信。戏曲职业队伍的不稳定,特别是戏曲人才 ;戏曲受众群体的边缘化,特别是青年观众的渐行渐
27、远,都成为戏曲发展不断趋于颓势的形象说明。伴随着城镇化的高速推进,戏曲在广大农村社区所依存的传统生态也已经发生 的变化,戏曲立足于传统农业社会的诸多环境已经不复从前,而戏曲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诸多条件亦不充分,这些都成为戏曲文化生态的现实挑战。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潜移默化价值连城难以为继面目一新B潜移默化不可或缺难以为继翻天覆地C言传身教不可或缺后继无人面目一新D言传身教价值连城后继无人翻天覆地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犹如一粒种子的开枝散叶、生花结果,伴随着人的成长与老去B犹如一粒种子,它在开枝散叶、生花结果中伴随着人的成长与老去C伴
28、随着人的成长与老去,犹如一粒种子的开枝散叶、生花结果D伴随着人的成长与老去,就像开枝散叶、生花结果的植物一样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每天喝八杯水(约2升)有利于身体健康,这真的科学吗?近日,一项发表于科学杂志的研究颠覆了以往人们对饮水的认知,认为上述饮水建议可能超过大多数人真正的需水量。人体每天的水周转量即水的总交换量,包括了我们摄入的水分和流失的水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需水量。研究发现2035岁男性每天的水周转量为4.2升,3060岁女性每天的水周转量为3.3升。此后 ,到了90多岁,下降到
29、2.5升左右。值得注意的是, 。例如,一名20多岁的男性每天水周转量为4.2升,但并不需要饮用4.2升水,因为人体代谢和体表水交换可提供其中的15,其余85的需水量来自食物和饮水,食物和饮水各半,因此该年龄段男性每日平均饮水量为1.51.8升。相比之下, 因为女性的非脂肪成分低于男性,例如一位20多岁的女性,每日的饮水量可能为1.31.4升。如果再考虑其它影响因素,那么每天喝2升水可以说是“超常发挥”了。虽说每天八杯水属于“国际民间传说”,但三天滴水不进人会有生命危险,是有科学依据的。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请根据材料内容,拟写一则宣传科学饮水的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个字。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民国才女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说:“作家在活着的时候成名是件坏事,我宁愿我的书在我死后才获得人们的认可。”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试卷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