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一.教材分析19世纪,欧洲殖民国家殖民地实施残酷的统治政策,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在拉丁美洲和亚洲爆发了波澜壮阔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的武装起义。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俄国废除农奴制,很快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美国发生内战,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清除了最大的障碍;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的积极性高,能主动学习,部分学生有上进心,但主动性不够,需要老师引导。三.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2)知道彼得一
2、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列出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四.单元重难点1.拉丁美洲和亚洲爆发的武装起义2.俄国废除农奴制,美国内战,日本的明治维新五.课时分配每课一课时,共四课时.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核心素养时空观念:通过“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 印度民族大起义形势图”,了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发展进程和涉及范围。史料实证:知道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起义大爆发的原因、进程、影响的基本史实。历史解释:分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起义的
3、意义,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唯物史观:通过比较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起义的异同,认识亚非拉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是历史的必然性。 家国情怀: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艰巨性和正义性,体会殖民地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英勇斗争的精神。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中世纪晚期,西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需要拓展市场,推销产品,寻找原料。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葡萄牙人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如巴西、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从而控制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并以殖民据点为基地在当地进行劫掠式的贸易。他们用葡萄牙的手
4、工业品,交换当地人手中的象牙、珍珠、宝石和香料,甚至抢劫当地人的黄金。 九上历史教材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设计意图】:以九上教材内容引入。导出课时主题的主要内容,殖民掠夺的时间、区域、表现。既有历史的连贯性,也做到了知识的回顾。(二)讲授新课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教师活动出示“独立前的拉丁美洲”的示意图,了解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由来。(2)学生活动拉丁美洲是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3)教师活动材料研读: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波及地区之广,卷入人口之多,斗争时间之长,在近代世界殖民地革命斗争史.上都是空前的。这个波澜壮阔的独立运动是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5、它沉重地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腐朽封建势力,同西欧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相配合,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崩溃出现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等17个独立国家,基本上形成今天拉丁美洲各国的政治布局。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4) 学生活动影响:加速欧洲封建主义崩溃,奠定今天拉丁美洲政治布局。【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和教材解读,了解拉丁美洲起义运动的背景和概况及其影响。(5) 教师活动合作探究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原因?(6) 学生活动正义性战争;拉美人民共同战斗; 玻利瓦尔、圣马丁等英雄人物的贡献;有利的时机(拿破仑横扫欧洲,西、葡遭重创)。2.印度民族大起义(1)教师活动材料研读:材料一:1
6、7 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九上历史教材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材料二:英国殖民者还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规定王公死后若无直系后嗣,其领地就归英国所有。随着在印度统治的稳固,英国殖民者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2)学生活动19世纪中期,英国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引起印度人民的强烈不满。【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和教材解读,了解印度起义运动的背景和概况及其影响。(3) 教师活动合作探究二: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
7、(4) 学生活动印度单靠一国力量。起义过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 ,被英军各个击破。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实力远超西班牙和葡萄牙。(5) 教师活动合作探究四:说一说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共同点有哪些?(6) 学生活动背景:都遭受西方殖民者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殖民统治。性质:都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领袖:都涌现出了一批民族英雄。意义:都沉重打击了欧洲殖民者。三、课堂总结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它们的目的都是反抗殖民者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争取民族独立。同时也介绍了玻利瓦尔、圣马丁和章西女王的英勇事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使拉丁美洲出现了一些独立国家;印度民
8、族大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四、板书设计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核心素养时空观念:了解俄国形成的大致过程。史料实证: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性质和历史影响。历史解释:知道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及局限性。唯物史观:通过俄国两次改革,认识到落后的制度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理解改革在俄国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家国情怀:改革是清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要手段,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社会前进和历史发展。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我们从这两个人的迷之巧合说起:二人都是小兵 开始当起,都是44岁达到权力最高峰拿破仑
9、称帝: 1815-1804=11年 希特勒任国家元首: 1945-1934=11年一个领导法国打败德国,一个领导德国打败法国,都以一已之力挑战整个欧洲,成为欧洲霸主人生转折:都在6月22日这一天进攻俄国,都战败于俄国之手。【设计意图】:从“历史名人小趣事”的相似点引入,增加课件的趣味性,抓住学生学习新课的眼球。(二)讲授新课1.彼得一世改革(1)教师活动了解俄国历史演变过程;根据材料,分析、概况俄国改革的(背景),面对这种情况,俄国该如何改变?和其改革的影响。材料研读:材料一:彼得一世改革,打破了俄国闭关自守的落后状态,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到1725年,俄国已建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
10、。尤其是冶金工业发展迅速,跃居世界前列。到彼得一世执政的晚年,俄国每年输出的商品额达420万卢布。 张宗华 彼得大帝改革的双重效应材料二: 1721年,彼得一世宣布俄罗斯为帝国,自称皇帝,沙皇绝对专制制度空前加强。李伟评价彼得一世改革材料三:“提高地主阶级、帮助新兴商人阶级和巩固这两个阶级的民族国家都是靠残酷地剥削农奴来进行的。” (2)学生活动改革的进步性: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改革的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3)教师活动合作探究一: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的
11、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请回答:你认为普京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4)学生活动彼得一世改革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推动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俄国文化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2.废除农奴制(1)教师活动通过材料和教材,分析,概括废除农奴制的背景,目的、性质及其影响。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2)学生活动使农奴摆脱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仍然保留着大量的封建
12、残余势力,农民生活依旧困苦。三、课堂总结17世纪以后,西欧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为了改变俄国的面貌,俄国沙皇彼得一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是,这次改革并不彻底,它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19世纪以后,西欧国家的发展速度加快,但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俄国废除了农奴制。四、板书设计第3课美国的内战一、核心素养时空观念:知道内战爆发的原因、过程、意义。史料实证:了解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重要文件主要内容及其在内战中的作用。历史解释:理解
13、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唯物史观:通过美国南北战争的学习,认识到统一对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维护祖国统一。 家国情怀:学习林肯总统为维护国家统一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优秀品质。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讲授新课1.南北矛盾的加剧(1)教师活动 阅读课文和教材内容,了解南北方经济类型之间的矛盾材料研读:材料一:国西部新增加的土地,南北方的态度也不相同。南方力图扩展奴隶制,建立新的蓄奴州;北方主张建立自由州,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材料二:在北方,反对奴隶制的民众组成了 2 000 多个废奴社,组织了帮助南方黑奴逃亡的“地下铁道”。北方的“乘务员”将南方的“乘客”,经过一
14、个个“车站”(废奴派的住地),秘密转送到北方。黑人妇女塔布曼先后 19 次只身潜入南方,救出了300 多名黑奴。 (2)学生活动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废奴运动的空前高涨。林肯当选美国总统。(导火索)2.内战爆发(1)教师活动(2)学生活动了解林肯的人生经历和成就。(3) 教师活动阅读课文,概况南北战争的经过。(4) 学生活动 开始标志: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 初期形势:由于南方蓄谋已久,早有军事准备,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利。3.北方的胜利(1)教师活动阅读课文,概况南北战争的经过。(2)学生活动转折: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结果: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
15、。(3) 教师活动合作探究:有人说,美国内战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4) 学生活动这种说法有道理,但不准确。内战爆发前,美国南方实行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奴隶主主要以农产品交换英国的工业品,主张降低关税。这于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相抵触。内战结束后,美国统一了国内市场,大量被解放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劳动力,国家采取保护性的关税政策,为美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美国社会内部仍然存在着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三、课堂总结19世纪中期,美国存在着南方的种植园经济和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两种类型。这两种经济类型之间的矛盾阻碍
16、了美国社会的发展,导致美国内战爆发。内战初期,北方失利,但联邦政府颁发的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美国农民和黑奴的战斗热情。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北方获胜。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四、板书设计第4课日本的明治维新一、核心素养时空观念:了解和掌握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史料实证:了解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历史解释:掌握明治维新对日本产生的巨大影响。唯物史观:通过明治政府进行改革,使日本逐渐摆脱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家国情怀:了解日本从闭关锁国到被迫打开国门,再到主动进行改革的转变,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17、。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1.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1)教师活动阅读材料,了解明治维新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材料研读:材料一:禁止除中国和荷兰以外的任何外国船只进入日本,精致本国人出国,甚至不准海外的日本人归国,违者将被处以死刑。材料二:1854年3月31日日本被迫与美国签订日美友好通商条约主要内容:日本对美开放下田、箱馆两港;供应美国船只水、燃料、粮食及其他必需品;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之后幕府又先后与荷、 俄、英、法签署了同样条约,史称“安政五国条约。(2)学生活动内忧: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阻碍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患:美国海军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2.倒幕运
18、动(1) 教师活动阅读材料和教材,知道倒幕运动发生的原因及其内容概况?(2)学生活动原因:19世纪中期,日本的武士阶层出现分化,农民、城市贫民和下级武士的处境不断恶化。3.明治维新(1)教师活动阅读材料,了解明治维新的内容有哪些?材料研读:材料一:1871年7月明治政府以武力为后盾,宣布“废藩置县”,把全国划分为3府72县,府、县知事由中央任命,取消大名世袭土地的权利。大名离开藩国,迁居东京。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二:1873年,明治政府颁布征兵令,强征大批青年,建立常备军。这支军队称为“皇军”,即天皇的军队。强调效忠于天皇,并贯彻“武士道”精神。材料三:1873年7月发布“地税改革法令”规定:
19、凡持有土地执照者,均要向政府缴纳地税,地税的税率应为地价的3%,不因年景的丰歉而有所增减。吴于廑主编世界史材料六:学制颁布第二年(1783年),小学入学率达28%;毛家多到1883 年就已超过50%;到1905年男生入学率增至97. 7%,女生增至93.3%;1907年小学义务教育的年限为六年。文天植谈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教育改革(2)学生活动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化经济;社会文化上:提倡“文明开化 ”,向西方学习, 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3)教师活动阅读材料,分析明治维新的影
20、响?材料研读:材料一:1881-1893年日本的工厂由1100个增至3340个1894-1898年其各类公司由2900家增至7000多家1883-1897年其日平均开动纱锭由2.87万支增至76.83万支1874-1890年日本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2.1%,而英国为1.7%,美国为5.2% .1910年日本已修建铁路8600多公里,对外贸易增长了几十倍。日本由原来一个贫穷落后的封建国家,一变而为富强文明的资本主义国家了。陈利今日本明治维新为什么会成功?材料二:建立“华族”制度以维护旧藩主、公卿的特殊地位,并把维新功臣、财阀列入“华族”,培植特权阶层宣扬神道、 皇道、儒学1882年发布军人敕谕,鼓
21、吹武士道。材料三:朝鲜江华岛事件;甲午中日战争。(4)学生活动积极: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消极: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三、课堂总结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矛盾重重,德川幕府无力解决危机。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蕃和朝廷公卿,发动倒幕运动,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为了全面改造日本,新成立的明治政府实行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推动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不仅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还成功地使日本实现了社会转型,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强
22、国。四、板书设计第 84 页 共 95 页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核心素养时空观念:了解和掌握内燃机的发明与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史解释:知道飞机的诞生;化学工业的产生。史料实证: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唯物史观: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家国情怀: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习科学家们的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用电话联络远方的亲朋好友,在电灯下学习,坐汽车去上班,乘飞机出国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越来越便利。你知道电话、电灯、汽车和飞机是何时出现的吗?(二)讲授新课(1)电的应用根据材料,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背景)有哪些?材料
23、一: 19世纪后半叶是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从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一个真正统一的美国出现;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打开了向西方学习、确立新体制的大门材料二:“蒸汽机的吼声使欧、 北美、亚三大洲发生变革,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2)学生活动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等国进一步巩固和扩展;经济上: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科技上: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24、(3)教师活动根据课本,概括电的产生及发展?(4)学生活动2.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教师活动根据课本,概括内燃机的产生及发展?(2)学生活动(3) 教师活动根据课本,了解汽车的发展?(4) 学生活动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5) 教师活动 合作探究一:观察汽车的主要零部件,想一想:制造汽车需要哪些基础工业部门的配合?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哪些行业的发展?(6) 学生活动制造汽车需要采矿业、制造业的配合。汽车行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汽车配件制造业、石油开采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7) 教师活
25、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飞机(8) 学生活动1903年12月17日上午,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带着他们的飞机来到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片沙滩上。1909年9月21日,中国人冯如刻苦钻研,制造出了更先进的飞机,并获得国际比赛大奖。冯如被誉为“中国始创飞行大家”。3.化学工业和新材料(1)教师活动根据课本,用表格归纳化学工业方面的成就?(2) 学生活动(3) 教师活动根据材料,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材料研读:材料一:19世纪最后30年间,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的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世界工业总产量增长了两倍以上。18701913年,世界贸易增长了3倍多。材料二:随着资本输出的增加和垄断组
26、织国外联系的扩大垄断资本的胃口更大,它不但继续要求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及原料供应地,而且也要求扩大资本输出地,因此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有更多的国家、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4) 学生活动积极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消极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5) 教师活动合作探究三: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格填写?(6) 学生活动三、课堂总结三部分内容都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的重大成就。电的
27、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化学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新的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四、板书设计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一、核心素养时空观念:了解工业革命后,英、法、德、美等国在人口数量和劳动力结构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史料实证:了解西方国家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历史解释:了解大众教育出现的背景。唯物史观:初步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 家国情怀: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西
28、方国家出现了哪些问题?(二)讲授新课1.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1)教师活动合作探究一:结合材料,分析推动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舒小昀著欧洲的历史与文明 (2)学生活动工业革命促进工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政局稳定。(3)教师活动下述材料反映了工业
29、革命以来就业结构的什么变化?(4)学生活动农业劳动力减少,工商业劳动者。妇女从业者增多。2.城市化(1)教师活动阅读材料,概括城市化表现。材料研读:材料一:资本主义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城市化,特别是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在英国,生活在2万人以,上城市中的人口( 英格兰和威尔士)在1801年是150万,占人口总数的17%,1851年是630万,占人口总数的35%; 1891年是1560万,占人口总数的54%。其他工业化国家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2)学生活动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人口增长。3.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1)教师活动合作探究二:结合材料,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认
30、为“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材料研读: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纯金。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英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2)学生活动一方面,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快速增长,大众文化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给自然界和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三、课堂总结本课内容的知识点比较零散,但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例如人口增长加快了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大量农
31、村人口进入城市,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广大工人创造的社会财富被资本家夺取。资本家越来越富有,工人却日益贫困,贫富化进一步加剧。四、板书设计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一、核心素养史料实证:了解各位科学家和文学家的成就。历史解释:知道各位科学家和文学家的个人简介。唯物史观: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中产生的积极作用。 家国情怀:学习近代科学家和文学巨匠、音乐美术大师的刻苦钻研的态度。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1.科学家(1)教师活动(2)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了解牛顿的著作及地位。(3) 教师活动(4)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了解达尔文的著作及地位。2.文学巨匠(1)教师活动(2)学生活动阅读
32、课本,了解巴尔扎克的著作及地位。(3) 教师活动(4)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著作及地位3.音乐美术大师(1) 教师活动(2)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了解贝多芬的著作及影响。(3)教师活动(4)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了解梵高的著作及影响。三、课堂总结一定的科学和文化艺术发展都根植于时代的变迁,都与当时政治经济生活状况紧密相连。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创作出经典作品,对当时社会状况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鞭挞。贝多芬和梵高创作出杰出的音乐美术作品,给人以思想启迪和艺术熏陶。四、板书设计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核
33、心素养时空观念: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史料实证:知道“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其后果。历史解释:概况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唯物史观: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的性质、 历史影响。 家国情怀: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进步的现代意识。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教师活动根据材料,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及导火索?材料研读:材料一:1871 年,四分五裂的德国完成统一,这为它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德国的工业本来落后于英、法两国,但后来居上。同英国一样,德国发展工业也需要从海外获得原材料和市场,但是德国占有的殖民
34、地相对较少,只有英国殖民地的 1/10。在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德国只能向英、法等国“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德国与英、法等国的冲突不断加剧。(2)学生活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后来居上的欧洲强国企图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政治资源;欧洲国家经济实力与政治资源的不平衡激化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促使它们根据自身利益组成了两大军事集团。(3)教师活动材料二: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的目标决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都把整个世界作争夺的自然边界。以英国和德国这两个主要对手为例,1903年普鲁士邦的内政大臣特曼霍尔维格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
35、。”而同年4月,英国首相在上院宣称:“我们必须把任何国家在波斯湾建立海军基地或设防的行为看作对英国利益的一种十分严重的威胁,而且我们必须毫无疑问地使用我们所的一切手段去抵抗它。”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现代卷(4)学生活动性质: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教师活动(2)学生活动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3) 教师活动 合作探究二:有人说,一战是一次偶然的灾难,假如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一战就不会爆发。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4) 学生活动不同意,萨拉热窝事件只是一战的导火线。一战的根本原因是战前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的
36、军备竞赛和矛盾积累,已经使战争一触即发,一战的爆发只是时间的问题。即使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之间也会因为其他的事件而爆发战争。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1)教师活动(2)学生活动通过图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过程。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3) 教师活动合作探究三:为什么美国在凡尔登战役后,加入协约国参加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美国保持中立,同交战双方做生意,大发战争财。1917 年,德国进行的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两国交恶。(4) 学生活动原因:德国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凡尔登战役后,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37、;目的:捞取战利品、争夺世界霸权;影响:使协约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加速一战结束。(5) 教师活动根据材料,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到哪些方面?材料研读:材料一:在这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双方军人死亡共1300万人,两倍于19101913年所有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受伤、失踪者超过2000万;群众因战乱死亡的人数远超于军队。其中俄国的人力损失最多,大约2800万人,占其总人口的18%。双方战费开支共达1800多亿美元,加上生产和财产等损失,全部经济损失合计27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各国财政经济一片混乱。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材料二: 各种枪炮朝自动化方向发展大
38、战期间,列强火炮总数由2.49万门增至8.48万门,火炮射程大大增加。1916年,英国研制的坦克开始使用,其防护力和冲击力很强海战武器中的主力舰吨位及潜艇数大增,水雷被广泛使用,并造出了海底水雷空战武器出现,飞机制造业发展加快。大战初期,德国开始使用飞艇轰炸协约国战略目标,从而使这次战争成为立体战材料三:在一战期间,英国失去了1/4的对外投资,法国失去了1/3的对外投资,德国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英国丧失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美国在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日本经济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这次大战使四大帝国-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先后土崩瓦解。在革命运动的冲击下
39、,在这几大帝国的废墟上,诞生了德意志、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芬兰和土耳其等资产阶级共和国俄国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材料四:在一战中,数以百万计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作为士兵或劳工加入战争,这使他们能够利用在战争中所熟习的军事装备和最新技术去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另一方面,由于战争供应的需要和忙于相互厮杀,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6) 学生活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 ,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损失,还给世界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因为战争的需要,科学技术得到发展,战争装备不断更新。削弱了英法,美日势力增强,欧洲在世
40、界的中兴地位动摇。也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场战争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三、课堂总结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这三部分内容勾勒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轮廓。两次工业革命,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提升了欧洲国家的整体实力。后来居上的欧洲强国企图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政治资源。为了争夺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它们要求重新划分殖民地。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20世纪初,欧洲出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战
41、争一触即发。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持续了4年多,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四、板书设计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一、核心素养时空观念:知道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理解、掌握十月革命的意义和影响。历史解释:了解苏维埃政府建立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家国情怀:认识革命领袖在革命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1.十月革命前的俄国(1)教师活动根据课本,概况二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和结果及其影响。1917 年 3 月,俄国首都彼得格勒 30 多万人举行了反战罢工和示威游行。示威游行发展为武装起义,得到士兵的支持。革命迅速扩及全国,各地相继成立苏维埃
42、,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成为全国革命的领导中心。正在前线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了全国政权。(2)学生活动结果:1917 年 3 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3)教师活动合作探究一:假设你是当时的俄国士兵或者是工人、农民,你会对当时的统治者提出怎样的控诉?(4)学生活动1.反对战争;2.要求社会变革。2.十月革命(1)教师活动阅读材料,了解十月革命的准备工作有哪些?材料研读:材料一:俄国当前的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度,第一阶段由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
43、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列宁选集(第三卷)材料二:1917年5月1日(依历4月18日),俄国劳动人民第一次公开地庆祝国际劳动节。布尔什维克党印发传单,召开群众大会,组织示成游行,号召无产阶级加强国际主义团结、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当天,列宁在练马场的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说,与全场听众一起高呼“打倒战争!”“和平与争取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斗争万岁!”( 1917年)9月,列宁从芬兰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连续写了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两封信,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成日程上来。张建华 主编:世界现代史( 1900 -2000)(2)学生活动布尔什维克党人在列宁的号召下认清资产阶
44、级临时政府的真实面目,决定要通过革命手段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俄国国内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形势十分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十月革命爆发。(3) 教师活动合作探究二: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4) 学生活动3.苏维埃政权的建立(1)教师活动十月革命爆发的结果(1917)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晚,工人、士兵、农民的代表聚聚集在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625名,其中布尔什维克代表390名、左派社会革命党代表179名、乌克兰社会革命党代表21名、孟什维克联合派国际主义分子代表35名会上通过了列宁起革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颁布了人民渴望已久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张建华 主编:世界现代史( 1900 -2000)(2)学生活动表明布尔什维克党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和控制力的政治力量。(3) 教师活动在掌握政权后,布尔什维克党带领无产阶级进行了保卫新政权的斗争,采取的措施包括哪些。(4) 学生活动(5) 教师活动阅读材料,概括十月革命爆发的意义和影响。材料研读:材料一: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