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第四章 生物分类的方法 10 / 10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本节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1. 下列关于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 )。A.有利于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B.有利于保护对人类有用的物种,消灭对人类有害的物种 C.有利于了解自然界中生物的特征及其分布情况D.有利于了解生物的进化并可推测其生物进化的原因2.某同学将向日葵、玉米、油松归为一类,把葫芦藓、水绵、肾蕨归为一类,他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种子的有无 B.果实的有无 C.陆生或水生 D.根、茎、叶的分化3.对被子植物进行分类时,其中最重要的分类依据是A.被子植物茎秆的质地 B.叶子的大小和形状C
2、.花、果实及种子的特征D.人类利用价值大小4某同学根据某一标准把鲫鱼、蜥蜴、金丝猴分为一类,把河蚌、蝗虫、蚯蚓分为一类,你推测他分类的依据是( )。A体温是否恒定B生活环境的不同C生殖方式不同D体内是否有脊柱5.下图是某同学建立的生物分类图,其中-各代表一种生物。下列各组生物中不能用该图来分类的是( )。(第5题图)A.香菇、银杏、葫芦藓、水绵B.木耳、水杉、大豆、衣藻C.蘑菇、油松、肾蕨、海带D.银耳、侧柏、墙藓、紫菜【拓展性作业】6. 完成调查活动:(1)利用所学植物分类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组调查的植物其进行分类。(2)利用老师提供的北京地区常见植物检索表,确定本小组调查时不确定的生物
3、种类,并按照检索表完善其特征,供后续植物挂牌使用。参考答案1.【答案】B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生物分类的意义”。通过本题使学生强化分类的意义,认同生物分类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研究、利用、保护生物资源。2.【答案】A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植物的分类”。向日葵、玉米、油松属于种子植物,靠种子繁殖;葫芦藓、水绵、肾蕨属于孢子植物靠孢子繁殖。学生需要掌握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并依据特征进行分类。学生需要掌握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并依据特征进行分类。3.【答案】C【设计意图】本题考查“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学生不仅需明确花、果实及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并且要能简要说明其原因。4.【答案】D【设计意
4、图】本题考查“动物的分类”。鲫鱼、蜥蜴、金丝猴属于脊椎动物,河蚌、蝗虫、蚯蚓属于无脊椎动物。学生需要掌握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和主要的生理功能,并依据特征和生理功能进行判断并分类。5.【答案】B【设计意图】本题综合考查了“植物、真菌的分类”,学生需要掌握真菌、裸子植物、苔藓、蕨类、藻类等不同生物类群的特征,并学会利用二分法对其进行分类。6.【评价要点】调查活动有可操作的实施计划,步骤合理,小组分工明确,效率高。【设计意图】巩固植物分类的知识,培养小组协作的能力,进行交流和分享,提升实践能力第二节 从种到界本节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1.从界到种的七个分类等级中,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A.界 B.纲 C
5、.科 D.种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李振声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水稻和小麦产量。在分类学上,水稻和小麦同科不同属,水稻和豌豆同门不同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分类叙述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科 B水稻与豌豆的亲缘关系比与小麦的近C水稻与小麦的共同特征比与豌豆的多 D小麦与豌豆之间没有共同特征3今年二一九公园成立了新的动物园,如图为来自巴西的“新朋友”松鼠猴的标识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3题图)A依据体内有无脊柱将其列为无脊椎动物B黑猩猩、三彩松鼠和松鼠猴相比,三彩松鼠与松鼠猴的亲缘关系最近C“属”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D卷尾猴科的动物不一定都属于松鼠猴属4.国槐是北京市的
6、市树之一,其学名为Sophora japonica,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学名是英文,用斜体字书写 B.该命名法是由达尔文提出的 C.学名世界通用,便于交流 D. “Sophora”表示国槐的种名【拓展性作业】5.根据所学的内容,对本章节开篇的鸟类进行鉴别,确立其分类地位,并查阅相关资料,调查其分布、生活习性、生存状况,根据调查情况提出保护鸟类多样性的建议。参考答案1.【答案】D【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分类的等级”。学生需要了解生物分类的等级,确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亲缘关系越远。2. 【答案】C【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植物分类的等级”。学生需要运用
7、分类等级及相互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渗透社会责任。3. 【答案】D【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动物分类的等级”。学生要在会读动物标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分类等级及相互关系确立松鼠猴的分类地位,并由此判断其与黑猩猩、三彩松鼠的亲缘关系,明确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同时渗透动物资源保护。4. 【答案】C【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双名法的命名规则”。学生需要明确双名法命名的基本规则,了解双名法是由林奈提出。5.【评价要点】分类准确,资料调查要详细,渠道丰富,可信度高。【设计意图】考查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单元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1.下列各项中,通常不能作为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的是(
8、 )A.植物体的形态特征 B.植物体的高矮、大小、重量 C.植物体各器官的结构异同点 D.被子植物花、果实、种子特征2.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动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 A.动物的生殖方式 B.动物的运动方式 C.动物的牙齿类型 D.动物的体重3.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A.种 B.科 C.门 D.界4.根据图表中的信息推测,下列哪种生物中与其他三种生物亲缘关系最远(第4题图)A.侧柏 B.油松 C.白皮松 D.银杏5.当我们对几种植物进行分类时,首先应( )。A.尽可能找出它们各自独有的特征,将它们分为多类
9、 B.尽可能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按相同点分类C.找出明显的差异,分成若干大类然后再逐层分类 D.找出它们与其它植物的不同之处6.张明将六种生物按照某一标准进行分类,结果如下: 水螅 蚯蚓 河蚌 燕子 青蛙 蛇请问他是按照什么进行分类的?( ) A.体温是否恒定 B.脊柱的有无 C.受精方式的不同 D.生殖方式的不同7.珙桐、银杏、银杉和金钱松都是我国的珍稀植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科比同属植物的相似程度更高 B.自然界中,被子植物门只有珙桐一种生物C.银杏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D.四种植物中,银杉与金钱松的亲缘关系最近【探究性作业】8.云南省具有我国50%以上的植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物种
10、,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下图为云南省的一些标志性生物。(1)请尝试将上述生物按下图进行分类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可将生物进行分类,据此上图处应填_;为_;将D和绿孔雀进行区分时,处可填_。(第8题图)图中A代表的生物为_,B种子营养物质贮存在_中; C的体表有_,D_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都可以防止水分散失。(2)我国还有许多珍稀濒危物种,你知道的有哪些?至少写出两个_。参考答案1. 【答案】B【设计意图】本题考查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同一植物、不同的生长阶段,植物体的高矮、大小、重量会发生明显变化,故不能作为分类的依据。2. 【答案】D【设计意图
11、】本题考查动物分类的重要依据。动物的生殖方式、运动方式和牙齿类型均属于动物的特征;同种动物的体重会随生长发育的变化而变化,故不能作为动物分类的依据。3. 【答案】A【设计意图】本题考查生物的分类等级,理解不同分类等级之间的联系,认同“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4. 【答案】D【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同分类等级的联系、以及不同分类等级中生物的亲缘关系、双名法的含义。学生需要根据分类等级、生物的学名判断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5. 【答案】C【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利用二分法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利用二分法对生物进行分类是根据生物之间的明显差异进行分类。6.
12、【答案】B 【设计意图】本题在具体的情景中考查动物的分类依据,学生需要掌握题目所给动物的所在类群,以及不同动物类群的重要特征。水螅、蚯蚓、河蚌属于无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燕子、青蛙、蛇属于脊椎动物有脊柱。只有“脊柱的有无”这一依据符合题目中的分类结果。7. 【答案】D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干获取信息的能力,认识到珙桐、银杏是裸子植物,种子没有果皮包被;学生需要掌握不同分类单位中动物的亲缘关系及相似度,同科比同属植物的相似度低;银杉和金钱松是同属植物,亲缘关系最近。8.【答案】(1)能制造有机物。分析题目图示可知I处包含的生物有“紫花雪山报春”,为绿色植物,则I处为“能够制造有机物”的生物
13、。孢子。在植物类群中,除用“种子”繁殖的植物外,还有用“孢子”进行繁殖的植物。故II为“孢子”。体温恒定。 题目中所给生物中包含“网蝽、贡山龙蜥和绿孔雀”三种动物,无脊柱的动物C是“网蝽”,故推断D是“贡山龙蜥”,为爬行动物,“绿孔雀”属于鸟类,爬行动物与鸟类的差异:体温是否恒定、是否有气囊、是否覆羽等,合理即可。 硬叶槲蕨。由图示可知,A植物用孢子繁殖、有根,符合这个特征的植物类群是蕨类。 胚乳。 由图示可知B植物种子中只含有一片子叶,B为单子叶植物,其种子中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外骨骼。由此前推断可知C是“网蝽”,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体外具有外骨骼。贡山龙蜥。由此前推断D是“贡山龙蜥”,为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化鳞片,可防止水分蒸发。(2)大熊猫、朱鹦、江豚、银杉、琪桐等(写出任意两个即可)。【设计意图】本题以云南省标志性生物为题目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动、植物的分类依据、分类方法等知识,同时考查学生从图示获取信息,根据信息进行推理的能力。学生需要掌握不同动、植物的主要特征,作为分类、推理的依据。同时引导学生认同我国物种资源丰富,形成保护多样性的意识和责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