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 2016 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学年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 3 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时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食,果实未熟,不 鬻 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载。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 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
2、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 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 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 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加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
3、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湿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 (袁氏示范 )。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牟取利润 。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大小,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 (都城纪胜 )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
4、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此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 2 - 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担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 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督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编自张玮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
5、问题。 B. 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C. 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 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 D. 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宋代政府注意到产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B.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 C.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政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
6、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 - 3 - 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 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 B.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C.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政府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D.对危害食品安全的 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
7、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人们的启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4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大学生村官 谢大立 大学生村官小胡还没有到村里,就被老村长直接由镇里领到了栗里村看醉石。那是块高七八尺,宽丈余的石头。讲解员说,陶渊明好酒,喝醉了就睡石头上。石头下面有溪流,讲解员说叫醒酒泉,陶渊明一觉醒来,喝一碗溪里的泉水,酒也就醒了。 看完了醉石,又看庐山的大林寺。正巧是农历四月初九,当初白居易来此探友的时日。这季节,山下的桃花早凋谢了,这里的却含苞欲放。白 居易因此写下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大林寺桃花,也借这诗句名满天
8、下。 旅游,是小胡梦寐以求的事。小胡出生在一个小山村,父母都是地里 刨食的。暑假、寒假同学们都结伴旅游,他则打工挣学费。同学们旅行回来,带回来和一些名胜古迹的合影,他就从那些图片里领略那里的风采,做梦去那些地方。 - 4 - 当好村官于小胡的仕途十分重要。能不能当好村官,小胡的心里是没底的。但老村长给了他底。乡亲们的热情,使他的心里更有底了。村委会与老村长的屋子毗邻,他们安排他住里面。被子虽是他带来的,但他们 给他洗了还晒了,他睡在上面,如同睡在阳光的香味里。醒来,桌子上变魔术般多了一碟鱼、一碟肉、一碟豆腐、一碟炒鸡蛋,还有许多瓶咸菜。村长夫人告诉他,都是村民们主动送来的,见他睡得香,就没有叫
9、醒他。 激情使小胡吃罢饭就找老村长要工作。老村长领着他村前、村后转,山下、山上转。转到太阳快落山时,他们跟着一条河流往下走。河流旁,是一条可以走车的土路,路上没有车,走着他们两个人。哗哗的流水声,在他们的脚下时断时续地响。 水声突然吼叫起来,是流水在他们的脚下变成了瀑布。阳光在瀑布里丝丝缕缕,小胡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壮观 ,太壮观了!”老村长说:“对岸那两个字也壮观。”小胡放眼对岸,石壁上写着“牛吼”两个字。小胡说:“牛吼,这水的吼叫声还真有点像牛吼。”老村长说:“像吧,要不,古人会在咱这儿留下墨宝?” 走着说着,河突然没了。让河没了的是一座山。山硬生生地把河挡住了,水却并没有形成堰塞湖。小胡
10、又是情不自禁:“奇特,水都到哪里去了?”老村长顺手拿起根木棍,一头顶住石壁,让小胡把耳朵顶住木棍的另一头听。哗啦哗啦的响声随即传进小胡的耳里。老村长问:“像不像人的肚子里有了空气的响声?”小胡说:“形象!”老村长指指石壁的上空说:“ 形象可是石壁上的字说的。”小胡朝上望去,看到石壁上雕刻着“响肠”两个大字。 老村长说:“到了现在,你应该明白了我领你去庐山的目的了吧?”小胡一怔,说:“到庐山的目的?”老村长说:“你是真不明白,还是装糊涂?”小胡说:“请老村长明示。”老村长一副胸有成竹的架势说:“把我们这些宝贵的资源利用起来,开发旅游。”小胡说:“开发旅游?”老村长斩钉截铁地说:“对,开发旅游!我
11、就不信我们的牛吼、响肠比不过栗里的一块石头、大林寺的几朵桃花!” 小胡不想顶撞老村长,又不想违心,想了想委婉地说:“人们看醉石看的是陶渊明,上大林寺,冲的是白居易?”老村长打断他的话说:“谁又能肯定那块石头上真的睡过陶渊明,还有那个大林寺桃花,肯定也不是白居易时的桃花。由于编得好,人们不是照样去??” 小胡语塞、发怔。老村长的语重心长又像魔咒一样地念响了:“只要编出了名堂,就有人来咱这儿旅游,游人来了要吃、要住、要玩,旅店、饭店、美容店就跟着搞起来了?到那时,我们俩就对上对下都有个好的交代了?” - 5 - 说完,老村长如完成了一项重大的任务,自顾自地走了,留下小胡一个人站在夕阳里 ,进退不得
12、。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 项是 (4 分 ) A.栗里村醉石、大林寺桃花是借名人典故打出了“文化牌”,迎来八方游客,这一现象反映了栗里村、大林寺旅游业发展急功近利的心态。 B.关于“乡亲们对小胡主动热情”的描写,一方面表现了乡亲们的淳朴善良,另一方面暗示此地经济落后,大学生村官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希望。 C.小胡出生在小山村,家境贫寒,假期里,需要打工挣学费,而他的同学却能够结伴游览各地的名胜古迹,可以说旅游是他梦寐以求的事。 D.作者通过对老村长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等描写,塑造了老村长淳朴善良、睿智老练、热心为家乡做贡献的人 物形象。 E.小说
13、详细地描写了村里“壮观的牛吼、形象的响肠”等景观,既给读者直观具体的印象,也暗示此地具有旅游开发的潜质。 5.开篇关于栗里村醉石、大林寺桃花的描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4 分 ) 6.小说为什么以“ 小胡一个人站在夕阳里,进退不得”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 分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 9 题 近代国立大学校长中的唯一女性:杨荫榆 汪春劼 1907 年,江苏省举办第一次公派赴日留学考试,全省只有五个指标。杨荫榆在大考中脱颖而出。同年 10 月, 23 岁的杨荫榆坐 上海轮,来到了她向往已久的日本,追求新知。回国后,杨荫榆就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涯 被聘为江苏省第二女子师范教务主任,教生物学课程。翌年,她到了北京,任国立女子高等师范 (简称“女高师” )的学监兼讲习科主任。此时的杨荫榆因其丰富的学识、精彩的讲课,受到学生的欢迎。命运之神再一次垂青了杨荫榆。 1918 年,北洋政府教育部第一次选派七位教授赴欧美留学,这七人中有:朱家骅、陈大齐、周作人、邓萃英、杨荫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