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B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C参加反应的甲、乙与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3:4D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三种2Fe2O3中Fe的化合价是A3B2C2D33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面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6个氧元素构成B维生素C中,C、H、O元素的质量比是6:8:6C它是一种氧化物D它是由C6H8
3、O6分子构成的4如果将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分类,如图中甲、乙、丙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连物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A当甲为氯化铵时,X可以为氢氧化钾B当甲、乙、丙分别为酸、碱、盐时,X一定不可能为碳酸钠C当X为氧气时,甲、乙、丙可以为氢气、红磷、葡萄糖D当X为稀盐酸时,甲、乙、丙可以为铜、氢氧化铜、硝酸银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电灯通电发光B煤制焦炭C干冰升华D石油制汽油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保护好绿水青山。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森林着火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林砍掉B我国森林覆盖广阔,可以随意砍伐林木制一次性筷子C进入林区,将塑料袋、
4、.矿泉水瓶等随手丢弃山林中D随身携帶打火机进入平天山森林公园生火野炊7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Mg(OH) 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DMgCO3比CaCO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8下图所示实验中,、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A变红,不变红B变红,不变红C、变红,、不变红D比先变红,、不变红9下列
5、有关水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硬水与软水可以用肥皂水鉴别B水的电解和水的蒸发是不同类型的变化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D用量筒取50mL水配制溶液,若俯视读数,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1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食用油加入水中,振荡后可形成溶液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C稀硫酸能够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D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少量氯化钠固体,固体不溶解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实验室常用过滤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过滤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
6、漏斗和_(填仪器名称)。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上方产生的是_气。甲和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t1的甲和乙饱和溶液各100g升温至t2,此时两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_乙(填“”、“”或“”)。乙物质中含有少量的甲,可采用_法将乙物质提纯。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利用图 装置将足量的盐酸加入到10g水垢中。随反应进行,装置C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1)B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2)若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水垢中含有其他成分,请根据图数据计
7、算:水垢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要求计算过程)(3)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第一次测量时没有通入N2,第二次测量时开始通入N2,结果发现第一次测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_;你认为向图装置A中不断通入N2的目的是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向AgNO3溶液中滴入Na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如图表示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写出“”表示的粒子的符号: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14用铝丝、洁净的铜丝、稀盐酸、AgNO3溶液,验证Al、CuAg的活动性顺序。(1)把打磨过的铝丝和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稀盐酸中,观察到铝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
8、由此判断出Al和Cu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_(H)_;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铝丝使用前需用砂纸打磨的原因是_;(2)为了达到实验目的,除(1)中实验外,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是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1)小明在帮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未密封的NaOH固体,对其成分提出以下假设,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NaOH暴露在空气中易变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NaOH变质的原因_Na2CO3溶液呈碱性,BaCl2溶液NaCl溶液呈中性:假设I:只含NaOH;假设:含NaOH和Na2CO3;假设:只含Na2CO3: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
9、泡产生假设_不正确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_假设正确取中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_(问题讨论):步骤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作用是_,如将中BaCl2溶液换成Ba(OH)2溶液,实验能否成功?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小红为了测定一瓶未密封保存已部分变质的NaOH固体中NaOH的质量分数,采用沉淀法进行如下操作:取15克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配成溶液;在样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待反应完全后,过滤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反应前反应后烧杯和样品溶液总质量/g加入氯化钡溶液质量/g过滤后烧杯和溶液总质量/g(滤液的损失忽略不计)9565
10、140.3请回答下列问题:在反应前后的溶液中,下列元素质量保持不变的是_A钠元素B碳元素C钡元素D氧元素原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_16化学老师演示了一个“黑面包”实验:往烧杯中倒入蔗糖和少量水,再注入一定量的浓硫酸,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可观察到蔗糖迅速变黑,并逐渐膨胀成“面包”状,同时烧杯壁明显发烫并有大量水雾。同学们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SO2有刺激性气味,与CO2一样能与NaOH溶液反应,也能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外,SO2还易被酸性KMnO4吸收,并能让品红(一种红色试剂)褪色。探究一:黑色物质(1)蔗糖(C12H22O11) 脱水的反应为C12H22O1
11、112X+11H2O,则黑色物质X为_。探究二:面包的成因(2)如图组装装置,滴入浓硫酸后气球膨胀,冷却至室温后,观察到气球_,甲同学据此认为膨胀不仅是由于放热造成的,还生成了气体。探究三:生成的气体(3)乙同学将气球摘去并将图甲、乙装置相连后,重新进行实验时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并能闻到刺激性的气味,他判断生成了SO2。为了确认是否还生成CO2,乙同学认为要避免干扰,先确保除尽SO2,再检验CO2,则需按气流由左向右流向: A-_、_、_、_-B连接好装置。能说明气体产物中有CO2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_澄清石灰水浑浊。由此说明面包膨胀的主要原因是黑色物质和浓硫酸反应产生了CO2和SO2,请将该反
12、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_+H2SO4_。(4)丙同学考虑到可能还会生成有毒气体CO,在参考乙同学的思路下设想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证明。则A、B中的试剂应分别为_(填标号)。A NaOH溶液、石灰水B 石灰水、NaOH溶液C 酸性KMnO4溶液、石灰水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根据反应的微观图示,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 ,分析该方程式进行解答。【详解】A、反应前后N、H、O原子种类不变,N2O4、N2H4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主,变成了N2、H2O,不符合题意;B、反应后有氮气生成,氮元素的单质的化合价为0,所以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C、
13、根据反应的方程式来看,参加反应的甲、乙与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3:4,不符合题意;D、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N2O4和H2O二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这种反应微观示意图的题目,解决方法是先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方程序式进行分析解决问题。2、D【解析】Fe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Fe的化合价为+3价,故选D。3、D【解析】A、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B、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6):(18):(166)=9:1:12,故选项说法错误。C、维生素C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
14、说法错误。D、维生素C是由C6H8O6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4、A【解析】A中,氯化铵可与氢氧化钾反应放出氨气,氢氧化钾属于碱,乙和丙可为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等)或酸(盐酸、硫酸等),故A正确;B中,三物质可分别为盐酸(或硫酸等)、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钙等)、氯化钙(或氯化钡、硝酸钙等),这些物质都可以与碳酸钠反应故X也可以是碳酸钠,B错误;C中,氢气和红磷都属于单质,不合题意,C错误;D中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故错误5、B【解析】A、电灯通电发光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煤制焦炭需要隔绝空气加强热,发生了化学变化,故B正确;C、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
15、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石油制汽油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B。【点睛】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6、A【解析】A. 森林着火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林砍掉,可因缺乏可燃物,使火焰熄灭,选项正确;B. 我国森林覆盖广阔,但不可随意砍伐林木制一次性筷子,否则会导致植被面积减少,空气的净化能力降低,不利于保护环境,选项错误;C. 进入林区,将塑料袋、矿泉水瓶等随手丢弃山林中,会导致白色污染,选项错误;D. 随身携帶打火机进入森林公园生
16、火野炊,易引发火灾,选项错误。故选A。7、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详解】A、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的属性,是不会改变的,只能改变可燃物的温度,故A错误;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B正确;C、Mg(OH)2分解的产物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故C正确;D、碳酸镁和碳酸钙都不具有可燃性,受热都会分解出二氧化碳,都可作阻燃剂,故D正确。故选A8、D【解析】二氧化碳能使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变红,不能使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变红
17、,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选D。9、C【解析】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溶液的特征、粒子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B、水的电解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水的蒸发没有新物质生产,是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溶液中各种粒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
18、说法错误;D、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变大的因素(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溶液的特征、粒子的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C【解析】试题分析:A、食用油不容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A错;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B错;C、稀硫酸能够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故C正确;D、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少量氯化钠固体,固体溶解,故D错。故选C。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
19、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玻璃棒氧气(O2)蒸发结晶【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用过滤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过滤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漏斗和玻璃棒。(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上方产生的是氧气。(3)甲和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均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比甲大,溶解度均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甲和乙饱和溶液各100g,甲溶液的溶剂比乙多,将t1的甲和乙饱和溶液各100g升温至t2,此时两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
20、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乙物质中含有少量的甲,可采用蒸发结晶法将乙物质提纯。点睛过滤常用到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漏斗和玻璃棒。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乙物质中含有少量的甲,可采用蒸发结晶法将乙物质提纯。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干燥二氧化碳 25% 偏小 反应前:排尽装置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后:使生成二氧化碳完全吸收 【解析】(1)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B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将二氧化碳吸收,所以装置C质量增加的量为吸收二氧
21、化碳的质量,也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由图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3g。设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是x x=7.5g水垢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是 (3)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第一次测量时没有通入N2,会导致生成的二氧化碳残留在锥形瓶内,不能被吸收,结果发现第一次测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小;向图装置A中不断通入N2的目的是反应前通氮气是排尽装置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后通氮气的目的是将生成二氧化碳完全吸收。【点睛】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计算,易错点是,由方程式求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查。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
22、小题,共8分)13、产生白色沉淀 Na+ NaCl+AgNO3NaNO3+AgCl 【解析】(1)硝酸银能与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会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故填:产生白色沉淀;(2)向AgNO3溶液中滴入Na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硝酸银能与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实质是银离子结合氯离子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则“”表示的粒子是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故填:Na+;(3)硝酸银能与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NaNO3+AgCl,故填:NaCl+AgNO3NaNO3+AgCl。14、 Al Cu(或铝铜) 置换
23、反应 除去铝表面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其影响反应(或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或除去铝表面的氧化物等,合理均可) 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只要用不超出所给四种试剂,就能得出正确结论的即可给分)【解析】(1)把打磨过的铝丝和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稀盐酸中,观察到铝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由此判断出Al和Cu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Al(H)Cu;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由于铝易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所以铝丝使用前需用砂纸打磨的原因是:除去铝表面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其影响反应;(2)通过上述实验还为比较出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是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
24、液中。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I产生白色沉淀酚酞溶液不变色除尽碳酸钠不能引入了氢氧根离子A29.3%【解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市场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详解】查阅资料:NaOH暴露在空气中易变质,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进行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假设I不正确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过
25、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有白色沉淀产生假设正确取中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问题讨论:步骤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作用是除尽碳酸钠,如将中BaCl2溶液换成Ba(OH)2溶液实验 不能成功,原因是引入了氢氧根离子。(2) 在反应前后的溶液中,元素质量保持不变的是钠元素,故选A。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碳酸钡质量为原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点睛】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市场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16、C 略有缩小,并未恢复原状 F E C D 不褪色 C CO2+2SO2+2H2O A 【解析】(1
26、)根据蔗糖(C12H22O11) 脱水的反应为C12H22O1112X+11H2O,反应前后氢、氧原子个数相等,则X只含碳原子,反应前碳原子个数为12,而X前的计量数为12,所以黑色物质X为C。(2)该反应放热且会生成气体,所以气球先膨胀,当温度冷却至室温,略有缩小,并未恢复原状,可能还有其他气体生成。(3)题中信息告知先确保除尽SO2,再检验CO2。验证二氧化碳,要先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扰,品红溶液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石灰水。则需按气流由左向右流向: A-F-E-C-D-B连接好装置。能说明气体产物中有CO2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已除尽二氧化硫气体,没有二氧化硫干扰;澄清石灰水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黑色物质为碳,和浓硫酸反应产生了CO2和SO2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要证明可能还会生成有毒气体CO,就要先把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除去,再检验是否除干净,则装置A中放氢氧化钠溶液,用于除去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B中放石灰水,用于检验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是否除干净。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