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北重三中 2017 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2018 年 5 月 10 日 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长: 150 分钟 第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从娱乐、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今年 7 月,国务 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
2、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同时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新挑战。在这些新挑战中,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 “ 人机关系 ” :高阶人工智能有没有失控风险?未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来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 人工智能会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影视、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 “ 人机关系 ” 的 焦虑。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 “ 二次元 ” 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
3、人类记忆高手, “ 阿尔法狗 ” 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 ?尤其是一些以 “ 人机对战 ” 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 “ 图灵测试 ” 概念下界定的 “ 智能 ” ,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 “ 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 ” 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
4、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存在的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 “ 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 ” 。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 会。这也是世界范 围 内的一项共识。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伦理委员会。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 “ 道德黑匣子 ” 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 2 - 行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
5、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面对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在这方面,相信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 “ 中 国智造 ” 。 人民日报( 2017 年 08 月 23 日 05 版,有删改) 1 下 列 关 于 原 文 内 容 的 理 解 和 分 析 ,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3 分) ( ) A中国的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它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B人工智能
6、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机器人专家对人工智能将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表示出了忧虑。 C人工智能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提。 D “ 人机对战 ” 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 智能的概念,使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对立起来。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文章以时下热门的人工智能为分析对象,借用现实例子,探讨未来发展走向,体现了时评文章及时性的基本特点。 B文章既肯定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发展和机遇,又深入地分析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风险的问题。 C对于人工智能,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提出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 D文章
7、引用相关的文件规定和 专家的观点,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 3 根 据 原 文 内 容 ,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3 分) ( ) A如果我们能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深刻探索自身存在的本质,将会更好地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 B “ 人机关系 ” 是人工智能时代最令普通人关注的问题,所以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必须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 - 3 - C我们应深入探讨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D只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人工智能,并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就能避
8、免未来人工智能失控的风险。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司马祠 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而对韩城心仪已久。在这次的游览的历程中。韩城的地势之高,城廓之阔,田园之丽,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与 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汉武帝喜得瑞药,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芝水了。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
9、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 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砺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古道始建于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了这条悬崖上的交通要道。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宫;隋朝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缘于不 易更改,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太史公之前之后,这里上演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中。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无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 “高山仰止”,是诗经里的名句,嵌在这头顶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谒者的心情。这时,你的脚步
10、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了。这条险峻的山脊,是后人垫沟筑起的,砖石砌成的九十九级台阶,用意取之于易经中的释义,九为数之极,九九则至高无上了。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衔不算高的太史令却有九十九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义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照后世。 攀至最高层的祠院,地势开阔了。殿内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块梦碑,说唐朝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自称司马迁之侍妾,叫随清娱,迁遇难后忧伤而死,褚遂作此墓志铭。是实录还是虚幻,莫衷一是。造于北宋的司马迁泥塑像,不是宫刑后无胡须的“
11、妇人像”,是据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太史公壮年线描画像塑造的,相传画像出自司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苏武和李陵吧?传说司马迁去世 后,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太史公的骨- 4 - 骸运回故地,掩埋在这高岗上的。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茔。这是谁的悲哀呢?我宁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宇轩昂,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寝宫后是司马迁圆形砖砌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八卦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属。墓顶一柏分为五指,人称五子登科,形若颤抖的五指,傲指苍穹。 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
12、。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一起歌舞。天空有雄鹰飞过, 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牌坊和山门,再读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汉武帝之所以与司马迁结缘,是因为在太史公的故乡挖到了投其所好的灵芝草。 B.作者在文章中叙写韩城的人文历史和地理风貌,凸显的是史圣家乡的人杰地灵。 C.在作者看来,受了宫刑的司马迁死后不能埋入祖茔,这构成了史圣最大的悲哀。 D.类似于褚遂良的梦 ,本文的行文也呈现出一种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的写作风格。 5.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 分) 6.文
13、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7 9 题。 材料一: 圆梦正当时 ,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 ,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国外媒体评价 ,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 “现在 ,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 ,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 ,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 5 - 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 ,一批又一批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 今天 ,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