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清单一(共47张PPT).ppt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810308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94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知识清单一(共47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中地理知识清单一(共47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中地理知识清单一(共47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高中地理知识清单一(共47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高中地理知识清单一(共47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判断正误(下面地理事象特征、规律、原理(原因)叙述,给出了 几个关键点,判定其正误。) 清单 1 地球 1太阳辐射波长分布规律与特征。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太阳 辐射所传递的能量,称太阳辐射能。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称 太阳辐射光谱。 0.40.76 m 为可见光区, 能量占 50%; 0.76_m 以上为紫外区,占 43%;红外区小于 0.4_m,占 7%。 错误代号: _。 改正: _ 答案: “紫外区”和“红外区”位置对换。 2太阳活动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平均以 11 年为周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

2、方面:(1)扰动地球上空对流层, 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2)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3)作用于两极高空大气,产生极光;(4)影响地球自然环境,产生 自然灾害。 太阳活动影响到海上航行之船、空中飞行之机、甚至信鸽的飞 翔。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对流层”改为“电离层”。 3地球运动(自转、公转)的基本规律和特征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 极点为 0。纬度相同线速度一 定相同。角速度:除两极点外 各地相等(15 /h) 近日点(每年

3、 1 月初), 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 7 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 直射点回归周期: 一个回归年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一定”改为“不一定”, 海拔越高, 线速度越大。 4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规律、原理及影响举例。 受地球偏向力的影响,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会偏向运 动方向的右方,在南半球会偏向运动方向的左方。地转偏向力的 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垂直。 速度越大,地转偏向力越小。仅有沿赤道方向的水平运动才 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南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不同,导致气流方向的不同。反 气旋在北半球顺时针而

4、南半球逆时针;气旋在北半球逆时针而南半 球顺时针。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越小”改为“越大”。 5时区划分原因及分布特征、地方时与区时换算规则。 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 比西边的早。 以 0 经线为中央经线, 向东、 向西各 7.5 为中时区。 每个时区跨经度 15 。中时区往东、往西各划分 12 个时区。东、西 十二区合占一个时区。 (1)知经度求所在时区: 时区范围是中央经线的度数向左右分别减加 7.5 度,即东西方 向跨越 15 度。用该地的经度除以 15 度,当余数小于 7.5 度时,商 数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当余数大于 7.5 度时,商数

5、减 1 即为该 地所在的时区数。 (2)计算区时 计算的区时已知区时(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 区),(注: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商数减 1”改为“商数加 1”。 6日界线、日期分布与变化规律。 判断新旧两天,要看两条线,一是人为日界线180 的国际日 期变更线,二是自然分界线当地时间为 0 点的经线。自然分界 线自西向东移动,随时变化。 地球上最早的一天出现在人为日界线西侧,然后新的一天范围自 东向西扩大。较晚的一天出现在 0 点经线西侧,其范围自东向西缩小 。 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应减 1 天,比如你在国际日 期变更线西侧,当地时间是

6、 20 日的 0030,当你自西向东越过国际 日期变更线后,你所在位置的当地时间是 19 日的 0030。如果是 自东向西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则应该加 1 天。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自西向东”改为“自东向西”。 7黄赤交角形成原理及其影响。 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 为黄赤交角。由于地球公转时斜着身子,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 (66 34)基本不变, 地轴的空间指向(指向北极星附近)基本不变, 故黄赤交角(目前 23 26)也基本不变。 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北界线是 23 26N, 即北回归线;最南界线到 23 26S,即南回归线,也就是太

7、阳直射 点在 23 26S23 26N 做周年往返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 回归线之间匀速移动,并同时引起地球上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 的周年变化。因此地表获得热量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匀速移动”中的“匀速”去掉。 8太阳直射点的时空变化规律。 3 月 21 日春分,太阳直射赤道;过后,直射点北移,到夏至 6 月 22 日,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此后直射点南移, 移动速度较快, 秋分(9 月 23 日)时又直射赤道。此后继续南移,冬至日(12 月 22 日)直射南回归线(23 26S),以后又北移,移动速度较快。 错误代号: _。 改正: _ 答案: “移动速

8、度较快”中的“快”改为“慢”。 9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 减, 且以直射点所在纬度为中心等距离对称。 春、 秋分日和冬至、 夏至的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如下图所示。 3 月 21 日和 9 月 23 日前后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南、 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均为 0 。 6 月 22 日前后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以北 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南半球达全年最小值。 12 月 22 日前后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极点正午 太阳高度为 23.5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正午太阳高度均为 0 )。 错误代号: _

9、。 改正: _ 答案: “均为 0 ”改为“均小于 0 ”。 10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在直射点南北移动的过程中,对于全球任何一个地点而言,直射 点移向该地点,则该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变大;反之,则逐日变 小。直射点与该地点间的纬度距离越近,该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 月 22 日12 月 22 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12 月 22 日次年 6 月 22 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12 月 22 日次年 6 月 22 日,正午太阳高度 变大;6 月 22 日12 月 22 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

10、度为 90 ;太 阳直射点位于另一半球的回归线上时取得全年最小值。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变大”和“变小”位置对换。 11晨昏线位置与昼夜长短时空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3 月 21 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过南北极点,晨昏线上纬度最高 点与极点重合);晨昏线与赤道互相垂直平分;所有纬线被分割成的昼 弧、夜弧等长。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3 月 21 日6 月 22 日,晨昏线与地轴夹角增大,晨昏线纬度最高 点纬度数逐渐减小为 66.5 ;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降低;北半球 白昼变长,昼长夜短,极昼范围扩大;6 月 22 日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11、。 6 月 22 日9 月 23 日,晨昏线与地轴夹角变小,晨昏线纬度最高 点纬度数逐渐增大为 90 ; 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升高; 北半球白昼 变短,昼长夜短,极昼范围缩小至消失。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去掉“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12太阳视运动规律。 二分日全球太阳东升西落 北半球夏半年时,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南半球夏半年时,全球太阳东南升西北落。 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正南升,正北/正南落。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最高时在正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 最高时在正北。 正午时太阳的位置取决于观察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相对位置。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西北落”改为“西南落

12、”。 清单 2 地球大气 1对流层大气基本特征和形成原理。 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升高呈现降低趋势,且受下垫面(陆地和海 洋、山地和平原、森林草原和荒漠等)性质影响。 近地面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一般来说,海拔越高, 获得太阳辐射越少,气温越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叫逆 温。 对流层大气由于下热上冷,对流运动旺盛。水汽、尘埃物质集 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获得太阳辐射越少”中“太阳”改为“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原理。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 化碳吸收红外线,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 能量最强的

13、红外线部分吸收很少,绝大部分的太阳辐射能量能够到 达地面。 大气中的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主要对可见光具有反射作用,这 种反射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高,就是这个原因。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具有选择题。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时天空仍是明亮的,都是大气 散射的结果。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红外线”改为“可见光”。 3城郊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等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 地区间冷热不均,导致气流在高温区垂直上升,近地面形成低 压(对应高空形成高压);较低温度地区垂直下降,近地面形成高压 (对应高空形成低压); 同一

14、水平高度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从而形成热力环流。气温越高,热力环流越旺盛。没有明显季风 活动的地区,城市气温高于郊区;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高 空相反。海滨地区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谷地地区,白天吹谷 风,夜晚吹山风。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气温越高”改为“区域间温差越大”。 4大气水平运动的特征,风与所受力的关系原理。 类型 成因 风向特点 力与风的关系 高空 大气 中的 风 水平气压梯度 力和地转偏向 力共同作用的 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 平行 近地 面的 风 水平气压梯度 力、 地转偏向力 和摩擦力作用 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 成一夹角; 距地 面越近, 夹角越 小 水平

15、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 线,指向低压,决定风力大小;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只改 变风向,不改变风速大小。摩 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与地转 偏向力一样,随风速增大而增 大。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夹角越小”改为“夹角越大”。 5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特征、形成原理及影响。 气压带 名称 分布 成因 气流运动 对气候的 影响 赤道低压带 0 附近 热力作用 受热膨胀上 升 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压带 南北纬 30 附近 动力作用 受空气重力 作用下沉 炎热干燥 副极地低压带 南北纬 60 附近 动力作用 冷暖气流相 遇, 暖气流抬 升 温和湿润 极地高压带 南北纬 90 附近 热力作用 冷

16、却下沉 寒冷干燥 风带 风向 名称 北半球 南半球 对气候的影响 低纬信风带 东北风 东南风 炎热干燥 中纬西风带 西南风 西北风 寒冷潮湿 极地东风带 东北风 东南风 寒冷干燥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寒冷潮湿”改为“温和湿润”。 6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规律与原理以及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导致气压带、 风带也随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而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范围不一致。 一般来说,热带草原气候是由于信风带和赤道低压带交替控制 而形成的;地中海气候是由于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而 形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是

17、由西风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交替控制而形 成的。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西风带和交替”改为“西风带”。 7据不同气候类型特征判断气候类型。 降水特点(以水定型) 判断气候类 型 气温特点 (以温定型) 夏雨型 年雨型 冬雨型 少雨型 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 温15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 气候 热带沙 漠气候 亚热带气候 (含温带海 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 温在 015 亚热带季风气 候 温带海洋 性气候 地中海 气候 温带气候 最冷月均 温0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 陆性气 候 表格中有 1 处错误,找出来并改正。_ 答案:20 改为 15 。 8冷、暖锋、准静止锋形成原理,影

18、响天气变化特征(举例)。 类型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运动 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 团 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 团 冷暖气团势力 相当 过境前 受暖气团控制,气压 低,气温高、湿度大, 天气温暖晴朗 受冷气团控制,气压 高,气温低、湿度小, 天气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强风、降温、 雨雪 大风、 连续性降水或雾 过境后 受冷气团控制,气压 升高,气温、湿度下 降,天气转晴 受暖气团控制, 气压下 降,气温、湿度升高, 天气转晴 连续性降水 降水位 置 锋后 锋前 天气实 例 北方夏季的暴雨,冬 春季节的寒潮、沙尘 暴 江南地区春雨连绵, 贵 阳冬季天无三日晴 长江中下游的 梅雨 表格中有 2 处错误,

19、找出来并改正。 _ _ 答案:“暖锋”一列中去掉“大风”。最后一行“贵阳冬季天 无三日晴”移到“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后。 9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基本特征及成因原理。 低压系统 高压系统 气压状况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气压梯度力方 向 从四周指向中心 从中心指向四周 北半球 逆时针辐合,中心上升,上空 气流向四周辐散 顺时针辐散,中心下沉,上 空气流向四周辐散 气流 流向 南半球 顺时针辐合,中心上升 逆时针辐散,中心下沉 天气状况 阴雨 晴朗干燥 我国的典型天 气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的台 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 “秋高气爽”天气 表格中有 1 处错误,找出

20、来并改正。_ 答案:最右一列中“气流向四周辐散”改为“气流由四周向中 心辐合”。 10锋面气旋成因原理、天气特征。 锋面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与槽线重合。锋面类型的 判断:以槽线为界,高纬来的是冷气团,低纬来的是暖气团。无论 南北半球,气旋西半部低压槽中出现冷锋,气旋东半部低压槽中出 现暖锋。南半球锋面气旋的气流逆时针移动,北半球顺时针移动 。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逆时针”和“顺时针”位置对换。 清单 3 地球上的水(水循环与洋流) 1水循环组成环节、形成原理及其意义。 水循环类 型 发生 区域 主要环节 作用 人类干预和控 制的环节 海陆间循 环(大循 环) 海陆 之间 最

21、重要的水循环, 使陆地水不断得到 补充,水资源得以 再生 陆地内循 环 陆地 内部 补充陆地水数量很 少 海上内循 环 海洋 内部 蒸发、水汽输送、 降水、下渗、形成 地表径流和地下径 流(其中内陆循环 包含植物的蒸腾作 用)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 循环 地下径流(人 类影响最大的 环节,影响方 式是植树造林 和修建水利工 程);蒸发、降 水、下渗 表格中有 1 处错误,找出来并改正。_ 答案:最后一列“地下径流”改为“地表径流”。 2河流的补给类型、特征及原理。 补给类 型 补给季节 补给特点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以我国为例) 雨水补 给 我国以夏秋 两季为主 水量变化 大时间集 中不连续 径流变

22、化与降水量变化一致,季 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不大 季节性 积雪融 水补给 春季 季节性 水量稳定 连续性 东北地区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 水补给形成的春汛和降水补给 形成的夏汛。冬季气温低,河流 封冻 冰川融 水补给 夏季 有明显的 季节、日变 化水量较 稳定 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 1、2 月份径流出现断流的原因: 气温低于 0 ,冰川无融水。径 流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小 湖泊水 补给 全年 较稳定 对径流有调 节作用 地下水 补给 全年 稳定一 般与河流有 互补作用 河流水与湖泊水的相互补给 关系: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 水,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 河流水、湖泊水与地下水间的相 互补给关系:当河

23、流、湖泊水位 高于地下水位时,河流水、湖泊 水补给地下水。反之,地下水补 给河流水、湖泊水。特例:黄河 下游为“地上悬河”,河水补给 地下水 表格中有 2 处错误,找出来并改正。 _ 答案:第二行第四列“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不大”中去掉 “不”。 第四行第四列“径流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小”改为“径流季节 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3洋流流向和性质的判读方法。 (1)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南北半球若某海区水温北低南高, 说明是北半球的海区;反之是南半球。 (2)判断寒暖流。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寒流 流经的海区, 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 (即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 方向相同)。 由低纬流向高纬

24、的是暖流, 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 暖流水温总是高于寒流水温。 错误代号: _。 改正: _ 答案: “总是”改为“不一定”。 4洋流的分布规律。 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 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顺南逆 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为暖流;大 陆西岸(即大洋东岸)为寒流 中高纬度以副极地为 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逆南无 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为寒流;大 陆西岸(即大洋东岸)为暖流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海水向西流,形成逆时 针流动的洋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向 东流,形成顺时针流动的洋流 表格中有 1 处错误,找出来并改正。 _ 答案:第三行“西北季风”改为“东北季风”。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

25、影响及原理。 (1)对气候的影响 类型 对地理环 境的影响 举例 暖流 增温增湿 北大西洋暖流使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 55 70 N 大陆西岸,呈现森林景观;北极圈内出现不冻 港,如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港 寒流 降温减湿 受秘鲁寒流影响,南美西海岸形成了狭长的热带荒漠 (2)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 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在海洋生物生存环 境方面(水温及海水流动性);二是在为海洋生物提供营养物质方 面,寒暖流交汇处,营养物质不丰富。 (3)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 威胁航海。 (4)对污染

26、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营养物质不丰富”改为“营养物质丰富”。 清单 4 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地壳物质的循环、三类岩石的转化规律、原理。 岩浆沿裂隙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出露于地表的岩浆岩、变质岩及沉积岩在水、冰、大气等各种 外力作用下,经表层地质作用(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及成岩作用) 可以重新形成沉积岩。地壳表层形成的沉积岩经构造运动的作用 可卷入或埋藏到地下深处,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当受到高温 作用以至熔融时,又可转变为岩浆岩或变质岩。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去掉“或变质岩”。 2板块构造学说的

27、理论与实践意义。 基本论点: 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 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板块碰撞 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 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 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碰撞”改为“张裂”。 3背斜、向斜的基本形态与成因原理,背斜谷、向斜山的成 因原理。 一般而言,水平岩层发生挤压形成系列褶曲。岩层受力向上拱 起的部分为背斜,向下弯曲的部分为向斜。背斜一般在地形上为 山岭, 向斜形成谷地。 但是在外力侵蚀作用下背斜

28、顶部受挤压力, 易被侵蚀成谷地,即背斜谷;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 侵蚀,两翼岩石被侵蚀掉而槽部岩石保留下来形成山地,即向斜山 。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挤压力”改为“张力”。 4风力作用与风成地貌的形成原理。 风力作用包括风力侵蚀、搬运和沉积等过程。形成风蚀地貌、 风积地貌。干旱地区、滨海地区风力作用强。干旱的沙漠地区 常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穴、风蚀沟谷等,如新疆著名的雅丹 地貌。风速降低时搬运作用减弱,沙尘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 漠边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去掉“华北平原”。 5流水作用和流水地貌发生过程原理、分布规律与特征

29、。 河流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作用类型 地貌类型 分布 成因 地貌特点 V 型谷 河流上游 向下和向源头 侵蚀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 峭 河流侵蚀 作用 U 型谷 河流上游 向河谷两岸侵 蚀 河谷宽而浅 洪积平 原 山前 水流流出山口, 由于地势趋缓, 流速减慢, 河流 搬运的物质堆 积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 形,冲积扇顶端到边 缘地势降低,堆积物 颗粒均匀分布 河漫滩 平原 中下游地 区 河流凸岸堆积 形成河漫滩, 河 流改道或继续 下蚀, 多个废弃 的河漫滩连接 地势平坦 河流堆积 作用 冲 积 平 原 三角洲 入海口处 河流携带大量 泥沙在入海处 堆积 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表格中有 2 处错误

30、,找出来并改正。 _ _ 答案:第三行“河流上游”改为“河流下游”。 第四行“颗粒均匀分布”改为“颗粒由大到小”。 清单 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例如我国西北 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了干旱的大陆 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地表水少,多为内流河,由 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风化作用强,形成了大片戈壁和沙 漠,气候变化会导致植被乔木死亡、灌丛发育。整体性还表现在 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例如,气候变 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最终会淹没城市和低地。 错误代号

31、:_。改正:_ 答案: “植被乔木死亡、灌丛发育”改为“植被死亡”。 2自然带形成原理与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定义 主要成因 主要分布地区 由赤道到两 极的地域分 异规律 地表景观和自然带与纬 线大体平行, 伸展成条带 状, 沿着经度变化作有规 律的更替,即南北更替 由赤道向两极地 区热量状况差异 大。以热量变化 为基础 低纬和高纬地 区 从沿海向内 陆的地域分 异规律 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致 与经线平行地伸展成条 带状, 沿着从沿海向内陆 的方向更替, 即东西更替 由沿海向内陆干 湿状况差异大。 以水分变化为基 础 高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 地域分异规 律 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体 沿等高线方向延伸

32、, 从山 麓向山顶更替 从山麓到山顶水 热状况差异大 低纬的高山地 区 表格中有 2 处错误,找出来并改正。 _ _ 答案:第二行“沿着经度变化”改为“沿着纬度变化”。 第三行“高纬度”改为“中纬度”。 3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陆地环境受海陆分布、地形起 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使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表现得很 不完整或很不鲜明,称为非地带性分布现象。例如,沙漠中的绿 洲;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缺失。 澳大利亚东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东南部热带雨林带 的形成属于非地带性现象。是由于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地形抬 升、暖流增温增湿等综合作用而形成的。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澳大利亚东南部”改为“澳大利亚东北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高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地理知识清单一(共47张PPT).ppt)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