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届云南省福贡县一中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现有纯种果蝇品系,其中品系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品系隐性性状残翅黑身紫红眼基因所在的染色体、若需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交配的品系组合为ABCD2用光学显
2、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能观察到部分细胞的染色体出现联会现象B能观察到部分细胞的染色体形态比较清晰C能观察到部分细胞的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D能观察到部分细胞中有两个成形的细胞核3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C用苏丹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4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植物发育程度不同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B不同浓度生长素对同种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不会相同C根的向地性
3、和茎的向光性都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高浓度的生长素通过对基因组表达的调控促进植物的生长5白花三叶草有两个品种:叶片内含较高水平氰(HCN)的品种和不含氰的品种,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其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两个不含氰的品种杂交,F1全部含有较高水平氰,F1自交获得F2,则( )A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或Ddhh)和ddHH(或ddHh)B氰产生后主要储存在叶肉细胞溶酶体中C向F2不含氰品种的叶片提取液中加入含氰葡萄糖苷,约有3/7类型能产生氰DF2中高含氰品种不含氰品种1516下图是探究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因素时获得的实验结果。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MN时期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无氧
4、呼吸B与M点相比,N点时酵母菌种内斗争更为激烈C酵母菌种群数量从P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外,还有酒精浓度过高,培养液的pH下降等D图示时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变化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7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都影响到人体内细胞的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者都受到严格的遗传机制控制B两者进行的速率都不受外界影响C两者的顺利进行都需要有关酶的催化D两者均能对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起作用8(10分)为了验证浓度为104mol/L的生长素对某植物茎的生理作用,应该选取的材料是完整幼苗 幼苗的b段 幼苗的a段 幼苗的c段 10mL浓度为104mol/L的生长素溶液10mL浓度为102mo
5、l/L的生长素溶液 10mL蒸馏水A甲组:,乙组:B甲组:,乙组:C甲组:,乙组:D甲组:,乙组: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甲表示某豆科植物叶肉细胞中C3的相对含量在夏季某天24h内(有一段时间乌云遮蔽)的变化趋势,图乙表示该豆科植物种子吸水萌发过程中CO2释放速率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以葡萄糖为底物)。据图回答问题:(1)该豆科植物生成C3的场所是_。图甲中AB段C3相对含量不变的原因是_,CD段C3相对含量增加的原因是_,FG段C3相对含量减少加快的原因是_,与G点相比,H点H含量较_(填“高”或“低”)。(2)图乙中,12h时O2的吸收速率:CO2的释放速率3:8,则此时有氧呼吸与
6、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值为_。(3)胚根长出后,CO2释放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_。10(14分)桑基鱼塘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水乡,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如图);表格数据表示有机物从桑树传到蚕的能量流动情况,试分析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流动途径,回答下列问题:项目能量(kJ)蚕吃掉的桑叶所含能量419蚕沙(粪便)含有的能量219蚕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14654(1)图中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单,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它的_能力较弱,其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2)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营养级所含的能量,蚕沙中的碳元素主要以_形式流向鱼,
7、鱼体内的碳元素主要以_形式流向桑树。(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蚕同化的总能量为_kJ,表中部分的能量用于蚕的_,储存在蚕的有机物中。11(14分)为增加油葵种子中的含油量,科学家尝试将花生中的酶A基因导入油葵细胞,获得转基因油葵新品种。(1)为获取目的基因,可从花生细胞中提取_,经逆转录形成cDNA。以此cDNA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2)构建重组DNA分子(如图所示)最好选用_限制酶,目的是可避免_。(3)普通大肠杆菌细胞中没有抗四环素基因和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将构建的重组DNA分子导入农杆菌中,将获得的农杆菌接种在含_的固体平板上培养得到含重组质粒的单菌落,再利用培养基震荡培养,可
8、以得到用于转化的浸染液。(4)剪取油葵的叶片放入浸染液中一段时间后,经过筛选获得转基因油菜细胞。最后经过_培育成转基因油葵植株。此种技术的原理是_。(5)研究发现,如果将该酶A的20位和24位氨基酸变为半胱氨酸,其催化能力将提高2倍。通过蛋白质工程对酶A进行改造,所需步骤有_。 a蛋白质的结构设计 b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分析c蛋白质结构的定向改造 d酶A基因的定向改造e将改造后的酶A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f将定向改造的酶A导入受体细胞(6)经过种植转基因油葵发现,虽然转基因油葵种子中含油量上升,但是抗灰霉菌的能力丢失,其原因是_。12科学工作者欲培育能产生含铁量较高的转基因花生新品种,Ti质粒中含有
9、潮霉素抗性基因,具体步骤如图:(1)完整的Ti质粒除了图示结构外,还应该包括启动子、终止子等,其中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段,它的作用是_。(2)若铁结合蛋白基因来自菜豆,获取该目的基因需要用到的工具酶的特点是_。(3)图中将目的基因(铁结合蛋白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为_;为确定转基因花生是否培育成功,首先应检测_,这是目的基因能否在受体细胞内稳定遗传的关键;其次,利用_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相应的mRNA;最后,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4)图中用到的植物细胞工程技术是_,培养基1中经过脱分化得到愈伤组织,培养基2中筛选的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_,培养基3的作用是_
10、。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验证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要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果蝇品系中只有品系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又控制翅形和体色的基因都位于号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号染色体上,所以选择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基因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个体所有基因都是显性纯合的,个体只有控制紫红眼的基因是隐性的,所以两个体杂交只产生一对基因杂合,只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不能验
11、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个体所有基因都是显性纯合的,个体只有控制残翅的基因是隐性的,所以两个体杂交只产生一对基因杂合,只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不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C.和分别含有残翅和黑身的隐性基因,但是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都都在号染色体上,不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要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必须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上,不能在同源染色体上;和分别含有残翅和紫红眼的隐性基因,且控制这两种性状的两基因分别在、号染色体上,杂交后两对基因都是杂合的,减数分裂过程中这两对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正确;故选D。2、A【解析】采
12、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为实验材料,目的是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实验需要制作临时装片,步骤为:解离(盐酸和酒精混合液)漂洗染色(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或醋酸洋红)制片,其中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该实验中不会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详解】A、用洋葱根尖制成装片不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因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而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发生在减数分裂,A错误;B、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可以选择分裂中期的细胞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B正确;C、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由于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两条子染色
13、体移向两极,可以选择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观察到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C正确;D、真核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核膜、核仁重建,一个细胞中存在两个细胞核,可以选择有丝分裂末期的细胞,能观察到细胞中有两个成形的细胞核,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观察有丝分裂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选取的材料、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3、A【解析】【分析】该题考查高中几个主要实验的材料选择、试剂选择、操作步骤等【详解】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葡萄汁液不能装满发酵装置,要留出1/3的空间,A错误;在DNA鉴定实验中,DNA遇
14、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B正确;用苏丹染液可以把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C正确;用龙胆紫染液能将细胞中的染色体染成深紫色,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清晰地观察到,D正确,所以选A。【点睛】注意题目中的“果酒”、“装满”4、A【解析】A、同一植物发育程度不同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老细胞则比较迟钝,A项正确;B、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效应表现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在促进效应从小变大再变小的过程中可能有两种浓度对生长的促进效应是相同的,B项错误;C、将植物平放后,根向地生长,是因为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
15、,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而茎的向光性中背光侧和向光侧均为促进作用,未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故C项错误;D、高浓度的生长素通过对基因组表达的调控抑制植物的生长,D项错误。故选A。5、C【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从图解中可以看出,D基因和H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能生成HCN,即D_H_表现为叶片内含较高水平氰(HCN)的品种,其余均为不含氰品种。【详解】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和ddHH,子代为DdHh,全部含有较高水平氰,而当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和ddHh时,子代会出现不含氰的品种,A错误;氰产生后主要储存在叶肉细胞液泡中,B错误;F2不
16、含氰的品种有3D_hh:3ddH_:1ddhh,其中品种ddH_不能产生葡萄糖苷,但是加入含氰葡萄糖苷能产生氰,所占比例为3/7,C正确;已知F1为DdHh,则F2为9D_H_:3D_hh:3ddH_:1ddhh,因此高含氰品种:不含氰品种=9:7,D错误。6、A【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M点之前没有酒精产生,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M点之后,开始有酒精生成,而且酵母菌的数量快速增加,说明MN时期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A项错误;N点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高于M点,说明N点时酵母菌种内斗争更为激烈,B项正确;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细胞代谢产物不断积
17、累,使培养液中酒精浓度过高,培养液的pH下降等,导致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从P点开始下降,C项正确;在发酵初期,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当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并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P点之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开始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种群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7、B【解析】细胞的增殖是细胞一个重要的生命
18、历程,也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详解】AB、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虽都受到内因的控制,但也会受外因的影响。如细胞在致癌因子的影响下,甚至可能出现恶性增殖、增殖速率变快,A正确,B错误;C、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都属于细胞的代谢过程,离不开酶的参与,C正确;D、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都离不开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B。8、B【解析】本题是生长素作用的实验,通过对实验题目的分析找出自变量并进行对照实验的设置。【详解】由于验证的是生长素对某植物茎的生理作用,所
19、以应选取幼苗的b段;该实验为验证浓度为10-4mol/L的生长素对某植物茎的生理作用,自变量为生长素的有无,故选B。【点睛】对照实验的设计要围绕实验题目进行,从题目中可以得出实验是探究实验还是验证实验以及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二、非选择题9、叶绿体基质 AB段没有光照,不进行光合作用 乌云遮蔽,光照减弱,H和ATP合成减少,C3还原减弱,而CO2固定正常进行 温度较高,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CO2固定减弱,而C3还原正常进行 低 1:5 胚根冲破种皮,O2供应增多,有氧呼吸速率加快(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图甲: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由于该图表示夏季的某
20、天,因此影响该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为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由于题干中提出“有一段时间乌云遮蔽”,这会导致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减弱,将抑制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而二氧化碳固定仍在进行,因此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将上升,对应曲线中的CD段。分析图乙:种子萌发过程中,当胚根未长出时,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行细胞呼吸作用,消耗细胞中的有机物,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和营养,有机物的总量下降。当胚根长出后,种子可以从土壤中获取营养物质。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量等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根据图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量的变化,可以判断12h24h,种子主要进行无氧呼吸,胚根长出后,
21、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明显增大。【详解】(1)CO2固定形成C3,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B段没有光照,不进行光合作用,没有C3合成与还原,故相对含量不变。CD段,上午8时左右,C3相对含量增加,可能是乌云遮蔽,光照减弱,H和ATP合成减少,C3还原减弱,而CO2固定正常进行,导致C3相对含量增加。FG段,13时左右,C3相对含量减少加快,可能是温度较高,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CO2固定减弱,而C3还原正常进行。与G点相比,H点气孔已打开,C3形成增多,还原C3时H消耗增加,且H点光照弱,光反应弱,H含量较低,所以与G点相比,H点H含量较低。(2)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对应关系:C6H1
22、2O66O26CO2,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对应关系:C6H12O62CO2,12h时O2的吸收速率CO2的释放速率38,可判断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为3/65/2=15。(3)胚根长出后,O2供应增加,有氧呼吸速率加快,CO2释放速率加快。【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及意义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能根据曲线图中信息准确判断相关问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自我调节 抵抗力 有机物 CO2 200 (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中,每个营养级固定的能量有四个去向
23、: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分解者分解利用、呼吸作用、未被利用,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能量的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表格中蚕吃掉的桑叶所含能量为蚕的摄入量,蚕沙(粪便)含有的能量为蚕未同化的能量,属于桑树同化的能量,则蚕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两=419-219=200KJ;蚕的同化量(200KJ)=蚕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146KJ)+蚕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54KJ),因此表格中的表示蚕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详解:(1)根据题意分析,图中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营养结构)简单,则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抵抗力稳定性也较低。(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蚕沙
24、含有的能量是蚕未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蚕沙中的碳元素主要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向鱼,鱼体内的碳元素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流向桑树。(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蚕同化的能量为200KJ,表格中的表示蚕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以及能量的几个去向,掌握能量流动过程中的相关公式,进而根据表格数据进行相关计算并判断的含义。11、mRNA BamH和 Pst 质粒自身的黏性末端连接或目的基因与质粒反向连接 氨苄青霉素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a、d、e 抗灰霉菌基因没有表达(或丢失等) 【解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
25、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
26、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逆转录过程需要从供体细胞内提取出的 mRNA 为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 cDNA。(2)构建重组 DNA 分子时选用的限制酶要不破坏目的基因,所以不能用 EcoR I,同时尽量防止质粒自身的黏性末端连接或目的基因与质粒反向连接,所以最好选用两种限制酶, 即 BamH和 Pst。(3)根据限制酶的切割位点,由于使用 BamH和 Pst会破坏抗四环素标记基因,但抗氨苄青霉素的标记基因是完整的所以只能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单菌落。(4)得到转基因细胞后,要培养转基因植株,需要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才能实现,其
27、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5)蛋白质工程的步骤是: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分析蛋白质的结构设计酶 A 基因的定向改造将改造后的酶 A 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获得所需蛋白质。(6)转基因油葵种子中含油量上升,但抗灰霉菌的能力丢失,原因可能是抗灰霉菌基因未表达或丢失。【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2、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的转录 能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农杆菌转化法 转
28、基因花生的DNA上是否插入目的基因 分子杂交法 植物组织培养 潮霉素 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 【解析】据图分析,重组Ti质粒中铁结合蛋白基因称为目的基因,潮霉素抗性基因为标记基因;将重组Ti质粒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将开花后未成熟的胚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作为受体细胞,最终培育形成转基因花生,过程中需要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进行调节。基因工程的一般操作步骤有: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三种: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人工合成(化学合成)。【详解】(1)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段,它是RNA聚合酶识别
29、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的转录。(2)若铁结合蛋白基因来自菜豆,获取该目的基因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酶,限制酶能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3)图中将目的基因(铁结合蛋白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为农杆菌转化法;为确定转基因花生是否培育成功,首先应检测转基因花生的DNA上是否插入目的基因;其次,利用分子杂交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相应的mRNA;最后,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4)图中用到的植物细胞工程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1中经过脱分化得到愈伤组织,培养基2中筛选的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潮霉素,培养基3的作用是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中培育转基因花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的知识要点、获取信息以及识图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