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移动通信理论及应用》课件第9章.pptx

上传人(卖家):momomo 文档编号:8115647 上传时间:2024-12-02 格式:PPTX 页数:71 大小:2.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3G移动通信理论及应用》课件第9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3G移动通信理论及应用》课件第9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3G移动通信理论及应用》课件第9章.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3G移动通信理论及应用》课件第9章.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3G移动通信理论及应用》课件第9章.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9章 TD SCDMA关键技术9.1 TDD技术技术9.2 智能天线智能天线技术技术9.3 联合检测联合检测技术技术9.4 动态信道分配动态信道分配技术技术9.5 接力切换接力切换技术技术9.6 功率控制功率控制9.1 TDD 技技 术术 对于数字移动通信而言,双向通信可以以频率或时间分开,前者称为 FDD(频分双工),后者称为 TDD(时分双工)。对于FDD,上、下行用不同的频带,一般上、下行的带宽是一致的;而对于 TDD,上、下行用相同的频带。在一个频带内,上、下行占用的时间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并且一般将上、下行占用的时间按固定的间隔分为若干个时间段,称之为时隙。TD SCDMA 系统采

2、用的双工方式是 TDD。TDD技术相对于 FDD方式来说,有如下优点:(1)易于使用非对称频段,无需特定双工间隔的成对频段。TDD技术不需要成对 的 频 谱,可 以 利 用 FDD 无 法 利 用 的 不 对 称 频 谱,结 合 TDSCDMA 低码片速率的特点,在频谱利用上可以做到“见缝插针”,只要有一个载波的频段就可以使用,从而能够灵活地利用现有的频率资源。目前,移动通信系统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频谱资源的极度紧张,在这种条件下,要找到符合要求的对称频段非常困难。因此,TDD模式在频率资源紧张的今天受到特别的重视。(2)适应用户业务需求,灵活配置时隙,优化频谱效率。TDD技术通过调整上、下

3、行切换点来自适应调整系统资源,从而增加系统下行容量,使系统更适于开展不对称业务。(3)上行和下行使用 相 同 载 频,故 无 线 传 播 是 对 称 的,有 利 于 智 能 天 线 技 术 的实现。时分双工(TDD)技术是指上、下行在相同的频带内传输,也就是说具有上、下行信道的互易性,即上、下行信道的传播特性一致。因此,可以利用通过上行信道估计的信道参数,使智能天线技术、联合检测技术更容易实现。通过上行信道估计的参数用于下行波束赋形,有利于智能天线技术的实现;通过信道估计得出的系统矩阵用于联合检测和区分不同用户的干扰。(4)无需笨重的射频双工器,基站小巧,成本低。由于 TDD技术上、下行的频带

4、相同,无需进行收发隔离,可以使用单片IC实现收发信机,降低了系统成本。9.2 智能天线智能天线技术技术9.2.1 概述概述智能天线的基本思想是:天线以多个高增益、窄波束动态地跟踪多个期望用户,在系统中实现空分多址(SDMA)。在接收模式下,来自窄波束之外的信号被抑制;在发射模式下,能使期望用户接收的信号功率最大,同时使窄波束照射范围以外的非期望用户受到的干扰最小。智能天线技术的核心是自适应天线波束赋形技术。自适应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其研究对象是雷达天线阵,目的是提高雷达的性能和电子对抗的能力。20世 纪 90 年 代 中 期,各 国 开 始 考 虑 将 智 能 天 线

5、技 术 应 用 于 无 线 通 信 系 统。美 国Arraycom 公司在时分多址的 PHS系统中使用了智能天线技术;1997年,由我国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控股的北京信威通信技术公司开发成功了使用智能天线技术的SCDMA 无线用户环路系统。另外,在国内外也开始有众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广泛地开展对智能天 线 的 波 束 赋 形 算 法 和 实 现 方 案 的 研 究。1998 年,我 国 向 国 际 电 联 提 交 的 TD-SCDMARTT 建议就是第一次提出以智能天线为核心技术的 CDMA 通信系统。移动通信传输环境比较恶劣,由于多径衰落、时延造成的符号间干扰(ISI,InterSymb

6、olInterference)、FDMA 和 TDMA 系统由于频率复用引入的共信道干扰(CCI,CoChannelInterference)、CDMA 系统中的多址干扰(MAI,MultipleAccessInterference)等都使链路性能变差、系统容量下降,而我们所熟知的技术如滤波、编码等都是为了对抗或减小这些干扰的影响。这些技术利用的都是时域、频域信息,但实际上有用的信号,其干扰信号在时域和频域存在差异的同时,在空域上也存在差异。分集天线,特别是扇区天线可看做是对这部分区域资源的初步利用,而要更充分地利用它,只有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图91 使用智能天线与不使用智能天线的比较9.2.2

7、 智能天线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智能天线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智能天线原名自适应天线阵列,它是由多个空间分隔的天线阵元组成的,不同天线阵元对信号施以不同的权值,然后相加,产生一个输出信号。每个天线的输出通过接收端的多输入接收机合并在一起,如图92所示。原来传统的天线是360全向角度,接收天线只能以固定的方式处理信号。天线阵列是空间到达角度的函数,接收机可以在这个角度的范围内对接收的信号进行检测处理,可以动态地调整一些接收机制来提高接收性能,这也是人们称之为“智能天线”的原因。图92 天线阵列示意图这里涉及到上行波束赋形(接收)和下行波束赋形(发射)两个概念。(1)上行波束赋形:借助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在入射

8、角度上的差异(DOA,Direction Of Arrival估计)选择恰当的合并权值(赋形权值计算),形成正确的天线接收模式,即将主瓣对准有用信号,低增益旁瓣对准干扰信号。(2)下行波束赋形:在 TDD方式作用的系统中,由于其上、下行电波传播条件相同,所以可以直接将上行波束赋形用于下行波束赋形,形成正确的天线发射模式,即将主瓣对准有用信号,低增益旁瓣对准干扰信号。9.2.3 智能天线实现示意图智能天线实现示意图智能天线实现示意图如图9-3所示。智能天线系统主要包含如下部分:智能天线阵列(圆阵、线阵)、多射频(RF,RadioFrequency)通道收/发信机子系统(每根天线对应一个 RF通道

9、)、基带智能天线算法(基带实现,各用户单独赋形)。对于采用智能天线的 TD SCDMA 系统来说,NodeB端的处理分为上行链路处理和下行链路处理。图93 智能天线实现示意图9.2.4 智能天线的分类智能天线的分类智能天线的天线阵是一列取向相同、同极化、低增益的天线,天线阵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和激励,利用波的干涉原理产生强方向性的方向图。天线阵的排列方式包括等距直线排列、等距圆周排列、等距平面排列。智能天线的分类有线阵、圆阵、全向阵、定向阵。9.2.5 天馈系统实物图天馈系统实物图图94 天馈系统线阵实物图图95 天馈系统圆阵实物图9.2.6 智能天线优势智能天线优势智能天线优势如下:(1)提高

10、了基站接收机的灵敏度。基站所接收到的信号为来自各天线单元和收信机所接收到的信号之和。如采用最大功率合成算法,在不计多径传播条件下,总的接收信号将增加10lgN(dB),其中,N 为天线单元的数量;存在多径时,此接收灵敏度的改善将随多径传播条件及上行波束赋形算法而变,其结果也在10lgN(dB)上下。(2)提高了基站发射机的等效发射功率。发射天线 阵 在 进 行 波 束 赋 形 后,该 用 户 终 端 所 接 收 到 的 等 效 发 射 功 率 可 能 增 加20lgN(dB)。其中,10lgN(dB)是 N 个发射机的效果,与波束成形算法无关,另外部分将和接收灵敏度的改善类似,随传播条件和下行

11、波束赋形算法而变。(3)降低了系统的干扰。基站的接收方向图形是有方向性的,对接收方向以外的干扰有强的抑制。(4)增加了 CDMA 系统的容量。CDMA 系统是一个自干扰系统,其容量的限制主要来自本系统的干扰。降低干扰对CDMA 系统极为重要,它可大大增加系统的容量。在 CDMA 系统中使用智能天线后,就提供了将所有扩频码所提供的资源全部利用的可能性。(5)改进了小区的覆盖。对使用普通天线的无线基站来说,其小区的覆盖完全由天线的辐射方向图形确定。当然,天线的辐射方向图形是可以根据需要而设计的。但在现场安装后除非更换天线,其辐射方向图形是不可能改变和很难调整的。而智能天线的辐射图形则完全可以用软件

12、控制,在网络覆盖需要调整或由于新的建筑物等原因使原覆盖改变等的情况下,均可以非常简单地通过软件来优化。(6)降低了无线基站的成本。在所有无线基站设备的成本中,最昂贵的部分是高功率放大器(HPA)。特别 是 在CDMA 系统中要求使用高线性的 HPA,更是其主要部分的成本。智能天线使等效发射功率增加,在同等覆盖要求下,每只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可能降低20lgN(dB)。这样,在智能天线系统中,使用 N 只低功率的放大器来代替单只高功率 HPA 可大大降低成本。此外,还带来了降低对电源的要求和增加可靠性等好处。9.3 联合检测联合检测技术技术9.3.1 联合检测的介绍联合检测的介绍CDMA 系统中的主

13、要干扰是同频干扰,它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小区内部干扰(IntracellInterference),指 的 是 同 小 区 内 部 其 他 用 户 信 号 造 成 的 干 扰,又 称 多 址 干 扰(MAI,MultipleAccessInterference);另一部分是小区间干扰(IntercellInterference),指的是其他同频小区信号造成的干扰,这部分干扰可以通过合理的小区配置来减小其影响。CDMA 系统中多个用户的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上是混叠的,接收时需要在数字域上用一定的信号分离方法把各个用户的信号分离开来。传统的 CDMA 系统信号分离方法是把多址干扰(MAI)看做热噪

14、声一样的干扰,当用户数量上升时,其他用户的干扰也会随着加重,导致检测到的信号刚刚大于 MAI,使信噪比恶化,系统容量也随之下降。这种将单个用户的信号 分 离 看 做 是 各 自 独 立 过 程 的 信 号 分 离 技 术 称 为 单 用 户 检 测(Single userDetection)。为了进一步提高 CDMA 系统容量,人们探索将其他用户的信息联合加以利用,也就是多个用户同时检测的技术,即多用户检测。多用户检测是利用 MAI中包含的许多先验信息,如确知的用户信道码、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等将所有用户信号统一分离的方法。联合检测技术是多用户检测(Multi-userDetection)技术的一

15、种。单用户检测和多用户检测比较如图96所示。图96 单用户检测和多用户检测比较9.3.2 联合检测的原理联合检测的原理一个 CDMA 系统的离散模型可以用下式来表示:图97 联合检测原理示意图9.3.3 联合检测联合检测+智能天线智能天线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两种技术相合,不等于将两者简单地相加。1.智能天线的主要作用智能天线的主要作用(1)降低多址干扰,提高 CDMA 系统容量。(2)增加基站接收机的灵敏度和基站发射机的等效发射功率。2.单独采用智能天线存在的问题单独采用智能天线存在的问题(1)组成智能天线的阵元数有限,所形成的指向用户的波束有一定的宽度(副瓣),对其他用户而言仍然是干扰。(2)

16、在 TDD模式下,上、下行波束赋形采用同样的空间参数,由于用户的移动,其传播环境是随机变化的,从而使波束赋形产生偏差,特别是在用户高速移动时更为显著。(3)当用户都在同一方向时,智能天线作用有限。(4)对时延超过一个码片宽度的多径干扰没有简单有效的办法。3.联合检测的主要作用联合检测的主要作用(1)基于训练序列的信道估值。(2)同时处理多码道的干扰抵消。4.单独采用联合检测会遇到的问题单独采用联合检测会遇到的问题(1)对小区间的干扰没有办法解决。(2)信道估计的不准确将影响到干扰消除的效果。(3)当用户增多或信道增多时,算法的计算量会非常大,难于实时实现。图98 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技术结合流程

17、示意图9.3.4 关键技术论证关键技术论证图99 智能天线+联合检测性能9.4 动态信道分配动态信道分配技术技术9.4.1 动态信道分配方法动态信道分配方法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信道数量有限,是极为珍贵的资源,要提高系统的容量,就要对信道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由此产生了信道分配技术。为了将给定的无线频谱分割成一组彼此分开或者互不干扰的无线信道,使用诸如频分、时分、码分、空分等技术来实现。对于无线通信系统来说,系统的资源包括频率、时隙、码道和空间方向四个方面,一条物理信道由频率、时隙、码道的组合来标志。根据信道分割的不同方式,信道分配技术可以分为固定信道分配(FCA)、动态信道分配(DCA)和混合

18、信道分配(HCA)。FCA 指根据预先估计的覆盖区域内的业务负荷将信道资源分给若干个小区,相同的信道集合在间隔一定距离的小区内可以再次利用。FCA 的主要优点是实现简单,缺点是频带利用率低,且不能很好地根据网络中存在的变化及时改变网络中的信道规划。为了克服FCA 的缺点,人们提出了 DCA。动态信道分配(DCA)是指信道资源不固定属于一个小区,所有的信道被集中分配,DCA 根据小区的业务负荷,通过信道的通信质量、使用率和复用距离等因素选择最佳的信道,动态地分配给接入的业务。HCA 是 FCA 和 DCA 的结合,在 HCA 中全部信道被分为固定和动态两个集合。动态信道分配(DCA)算法具有如下

19、优点:(1)能够较好地避免干扰,使信道重用距离最小化,从而高效率地利用有限的天线资源,提高系统容量。(2)适应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的需要,尤其是高速率的上、下行不对称的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采用 DCA 是 TDD 系统的优势所在,它能够灵活地分配时隙资源,动态地调整上、下行时隙的个数,从而可以灵活地支持对称及非对称的业务。因此,DCA 具有频带利用率高、无需信道预规划、可以自动适应网络中负载和干扰的变化等优点。其缺点是 DCA 算法相对于固定信道分配来说较为复杂,系统开销也比较大。信道分配过程一般包括呼叫接入控制、信道分配、信道调整三个步骤。不同的信道分配方案在这三个步骤中有所区别。动态信道分

20、配技术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资源分配到小区,也叫慢速 DCA;二是把资源分配给承载业务,也叫做快速 DCA。9.4.2 慢速慢速 DCA在 TD SCDMA 系统中,慢速 DCA 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由于每个小区的业务量情况不同,所以对于不同的小区,在不同的时间,对上、下行链路资源的需求不同;二是为了满足不对称数据业务的需求,不同的小区上、下行时隙的划分是不一样的,相邻小区间由于上、下行时隙划分不一致会带来交叉时隙干扰。所以,慢速 DCA 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将资源分配到小区,根据每个小区的业务量情况,动态分配和调整上、下行链路的资源。可以通过动态调整上、下行时隙转换点来实现。二是测

21、量网络端和用户端的干扰,并根据本地干扰情况为信道分配优先级,解决相邻小区间由于上、下行时隙划分不一致所带来的交叉时隙干扰。具体的实现方法是:在小区边界根据用户实测的上、下行干扰情况,然后决定该用户在该时隙进行哪个方向上的通信比较合适。慢速 DCA 完成呼叫接入控制。9.4.3 快速快速 DCA快速 DCA 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不同的业务对传输质量和上、下行资源的要求不同,如何选择最优的时隙、码道资源分配给不同的业务,从而达到系统性能要求,并尽可能地进行快速处理。快速 DCA 包括信道分配和信道调整两个过程。信道分配是根据其需要资源单元的多少为承载业务分配一条或多条物理信道。信道调整(信道重分配)

22、可以通过 RNC 对小区负荷情况、终端移动情况和信道质量的监测结果,动态地对资源单元(主要是时隙和码道)进行调配和切换。快速 DCA 信道分配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时域动态信道分配。因为 TD SCDMA 系统采用了 TDMA 技术,在一个 TDSCDMA 载频上,使用7个常规时隙,减少了每个时隙中同时处于激活状态的用户数量。每载频多时隙可以将受干扰最小的时隙动态分配给处于激活状态的用户。(2)频域动态信道分配。频域 DCA中每一小区使用多个无线信道(频道)。在给定频谱范围内,与5MHz的带宽相比,TD SCDMA的1.6MHz带宽使其具有3倍以上的无线信道数(频道数)。可以把激活用户分配在

23、不同的载波上,从而减小小区内用户之间的干扰。(3)空域动态信道分配。因为 TD SCDMA 系统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可以通过用户定位、波束赋形来减小小区内用户之间的干扰,增加系统容量。(4)码域动态信道分配。在同一个时隙中,通过改变分配的码道来避免偶然出现的码道质量恶化。9.4.4 快速快速 DCA之码之码资源分配资源分配1.OVSF码码在 TD SCDMA 系统中,用 OVSF码作为扩频码,下行链路可采用的扩频码长度为1或16,上行链路可采用的扩频码长度为1、2、4、8、16。OVSF码一般用码树来表示。对于OVSF码树的码分配需要进行专门管理和控制。分配码的前提是要保证其到树根路径上和其子树

24、上没有其他码被分配。信道化码分配策略如图910所示。图910 信道化码分配策略图911 码阻塞示例所谓码阻塞,是指当一个新的呼叫用户请求资源时,系统检测到此时的干扰很小,完全允许用户接入,而且对于 OVSF码树来说,剩余的可用码完全能满足申请呼叫的要求,但是由于 OVSF码的管理混乱,导致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码资源,从而造成用户的阻塞。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码阻塞和呼叫阻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由于 OVSF码树管理不当所致,而后者是由于系统容量和干扰受限所致。码分配准则考虑两个因素:(1)码表利用率高:分配掉的码字所阻塞掉的码字越少,说明码表利用率越高。(2)码表复杂度低:尽量用短码分配。比

25、如,一个单码(C4,1)承载能力与(C8,1,C8,3)双码的承载能力是相等的,用一个单码(C4,1)更好。多码传输增加复杂度,应尽量避免。另外,遵循紧挨原则,即在码的分配与管理时,尽量紧挨,以免利用率不高。图912 信道化码分配示例图2.训练序列码分配训练序列码分配训练序列码的作用主要包括信道估计、功率测量和上行同步。训练序列码有三种分配原则,目前采用第二种方式。(1)UE 特 定 Midamble 分 配。高 层 明 确 地 为 上 行 和 下 行 分 配 UE 一 个 特 定 的Midamble码。(2)默认的 Midamble码分配。上行和下行 Midamble码由层1根据相应的信道化

26、码来分配。(3)公共的 Midamble码分配。下行的 Midamble码由层1根据当前下行时隙中使用的信道化码的个数来分配。9.4.5 快速快速 DCA之信道调整之信道调整信道调整和整合的目的是通过资源调整,减少资源碎片以便接纳更多的用户。信道调整和整合的触发原因包括:(1)负荷控制:各时隙负荷不均衡时。(2)周期性触发:主要是为了防止分配在许多时隙槽中的物理信道碎片,在干扰容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将所有所分配的物理信道分配在一个时隙内。(3)动态码资源分配:为了接纳用户需求,当把某些业务调整到其他时隙和码道时对时域和码域的信道调整示例分别见图913和图914。图913图914 码域 DCA 信

27、道调整9.4.6 TD SCDMA对对 DCA的考虑的考虑(1)为了使组网规范,频率分配仍然采用 FCA 方式。(2)时隙分配必须先于码道分配。(3)在码道分配时,同一时隙内最好采用相同的扩频因子。(4)根据 DCA 信息,尽量把相同方向上的用户分散到不同时隙中,把同一时隙内的用户分布在不同的方向上,充分发挥智能天线的空分功效,使多址干扰降至最小。(5)在接纳控制时,首先搜索已接入用户数小于系统可形成波束数的时隙,然后针对该接入用户进行波束成形,使波束的最大功率点指向该用户。(6)系统测量最好以5ms子帧为周期进行。(7)在智能天线波束成形效果足够好的情况下,可以为不同方向上的用户分配相同的频

28、率、时隙、扩频码,将使系统容量成倍地增长。9.4.7 DCA小结小结DCA 充分体现了 TD SCDMA 系统频分、时分、码分、空分的特点,从频域、时域、码域、空域四维角度将用户彼此分隔,有效地降低了小区内用户间的干扰、小区与小区之间的干扰,提高整个系统的容量,使得 TD系统具备更高的频谱利用率。9.5 接力切换接力切换技术技术接力切换是 TD SCDMA 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分三个过程,即测量过程、判决过程和执行过程。同步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的接力切换基本过程如图915所示。图915同步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的接力切换基本过程接力切换的优点如下:与通常的硬切换相比,接力切换除了要进行硬切

29、换所进行的测量外,还要对符合切换条件的相邻小区的同步时间参数进行测量、计算和保持。接力切换使用上行预同步技术,在切换过程中,UE从源小区接收下行数据,向目标小区发送上行数据,即上、下行通信链路先后转移到目标小区。上行预同步的技术在移动台与源小区通信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与目标小区建立起开环同步关系,提前获取切换后的上行信道发送时间,从而达到减少切换时间、提高切换的成功率、降低切换掉话率的目的。接力切换是介于硬切换和软切换之间的一种新的切换方法。接力切换与软切换相比,两者都具有较高的切换成功率、较低的掉话率以及较小的上行干扰等优点。不同之处在于,接力切换不需要同时有多个基站为一个移动台提供服务,因而克

30、服了软切换占用的信道资源多、信令复杂、增加下行链路干扰等缺点。接力切换与硬切换相比,两者都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简单的算法以及较轻的信令负荷等优点。不同之处在于,接力切换断开源基站和与目标基站建立通信链路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因而克服了传统硬切换掉话率高、切换成功率低的缺点。传统的软切换、硬切换都是在不知道 UE准确位置的情况下进行的,因而需要对所有相邻小区进行测量,而接力切换只对 UE移动方向的少数小区进行测量。9.6 功功 率率 控控 制制功率控制是蜂窝系统中最重要的要求之一。TDSCDMA 系统是一个干扰受限系统,由于“远近效应”,它的系统容量主要受限于系统内各移动台和基站的干扰,因而,若每

31、个移动台的信号到达基站时都能达到保证通信质量所需的最小信噪比并且保持系统同步,TDSCDMA 系统的容量将会达到最大。功率控制是在对接收机端的接收信号强度或信噪比等指标进行评估的基础上,适时改变发射功率来补偿无线信道中的路径损耗和衰落,从而既维持了通信质量,又不会对同一无线资源中的其他用户产生额外干扰。另外,功率控制使得发射机功率减小,从而延长电池使用时间。TDSCDMA 的功率控制特性如表93所示。9.6.1 上行功率上行功率控制控制1.UpPCHUpPCH 的发射功率采用开环功率控制。所谓开环功率控制,是指由于 TD SCDMA采用 TDD模式,上行和下行链路使用相同的频段,因此上、下行链

32、路的平均路径损耗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一特点使得 UE在接入网络前,或者网络在建立无线链路时,能够根据计算下行链路的路径损耗来估计上行或下行链路的初始发射功率。开环功控只能在决定接入初期发射功率以及切换时决定切换后初期发射功率的时候使用。上行开环功率控制由 UE和 NodeB共同实现,NodeB需要在网络中广播一些控制参数,而 UE则负责测量 P CCPCH 的接收信号码功率,UE通过开环功率控制的计算,确定随机接入时 UpPCH、PRACH 和 DPCH 等信道的初始发射功率。2.PRACH在 TD SCDMA 中,FPACH 为 NodeB对 UE的SYNC_UL突发的响应。该响应为单突发的

33、消息,它除了携带有对收到的SYNC_UL突发的应答外,还要指示定时以及准备发射 PRACH 的功率等级等信息。PRACH 上的发射功率由下式计算得到:3.DPCH 和和PUSCH利用DPCH 上的 TPC符号进行闭环功率控制,功率控制步长取值为1、2、3dB,整个动态变化范围为80dB。上行专用物理信道的初始发射功率由 UTRAN 信令确定(一般上行 DPCH 的初始发射功率与上一次 PRACH 的发射功率相同)。TPC是基于信噪比(SIR,Signal-to-InterferenceRatio)的,其处理过程描述如下:(1)NodeB首先估计接收到的上行 DPCH 的信噪比 SIRest,然后根据以下规则生成TPC指令并 予 以 发 送:若 SIRestSIRtarget,则 TPC 发 射 指 令“down”;若 SIRestSIRtarget,则 TPC发射指令“down”;如果SIRestSIRtarget,则 TPC发射指令“up”。在 NodeB侧,根据 TPC位进行软控制。当指令为“down”时,NodeB将发射功率下调一个功率控制步长;当指令为“up”时,NodeB将发射功率上调一个功率控制步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3G移动通信理论及应用》课件第9章.pptx)为本站会员(momomo)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