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甘肃省陇南市第五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卖家):知识图书馆 文档编号:8118446 上传时间:2024-12-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甘肃省陇南市第五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4届甘肃省陇南市第五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4届甘肃省陇南市第五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4届甘肃省陇南市第五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4届甘肃省陇南市第五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4届甘肃省陇南市第五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

2、眼长翅果蝇交配,F1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Xr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C.F1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D.白眼残翅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2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 a、c 两点,c 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如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兴奋的产生与膜对 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B.被损伤部位 c 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C.兴奋传到 b 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不偏转D.实验结果可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3在做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

3、同学从对应106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产生A同学结果的原因可能有( )土样不同 培养基污染 操作失误 没有设置对照A.B.C.D.4研究表明,人体细胞中存在抑癌基因(53P基因),它能编码一种抑制肿瘤形成的蛋白质,而某些霉变食物中的黄曲霉素(AFB)能特异性诱导53P基因中碱基GT,从而引发肝癌,由此可见,该肝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环境引起的变异B.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D.染色体变异5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的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16B.乙图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该细胞有8条 染色单体C.

4、丙图家系所患遗传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丁图所示果蝇1个精原细胞一定产生AXw、aXw、AY、aY四种精子6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他们的双亲都有一个白化病患者。预计他们生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 )A.125%B.25%C.75%D.50%7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 )A.有丝分裂后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有丝分裂末期8(10分)下图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示意图,指出图中哪个箭头表示是错误的A.白细胞B.组织液C.水D.红细胞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甲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一

5、般性模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共有_条食物链,其中北极狐和雷鸟之间存在明显的种间关系是_。(2)假如北极狐的食物 1/2 来自雷鸟,1/8 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 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0%,如果一定时期内,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需要植物的能量是_kJ。(3)图乙中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在生态系统中它的作用是_。(4)下表表示图乙生态系统在一年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同化总量(106J)现存个体中的能量(106J)呼吸消耗量(106J)A900200700B1002575C15213D18612生态系

6、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的总能量是否增加?_。(5)对于湖泊生态系统,为有效地防止该淡水湖出现水华现象,生态学家建议在湖边浅水区适量种植挺水植物(如荷花等),请分析此建议的生态学论据_。10(14分)学习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896年,C.S.Sherrington把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机能接点命名为突触。在20世纪30年代,对于突触之间是电学传递还是化学传递曾发生过争论。Otto Loewi等科学家用实验证明突触之间存在化学传递。Furshpan和Potter在1

7、959年首先指出在螯坏的可兴奋细胞之间有电学传递。使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记录鳌虾腹神经节内神经纤维的膜电位(如图1),他们发现了神经元之间介导动物逃避反射的电突触。电突触普遍存在于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中,在动物的逃避反射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和视网膜中,电突触主要分布于需要高度同步化的神经元群内的细胞之间。形成电突触的两个相邻细胞间的距离特别小,两侧的神经元膜上都存在一些贯穿质膜的蛋白,称为连接子。突触前膜和后膜上的连接子相对形成缝隙连接(如图2)。连接子中间形成一个通道,允许小的水溶性分子通过。通过连接子,许多带电离子可以从一个细胞直接流入另一个细胞,形成局部电流和突触后电位。在

8、化学性突触,从冲动到达突触前膜至突触后细胞出现电位变化,有接近1ms的延迟(即突触延迟)。电突触没有延迟,电流瞬间从一个细胞传递到下一个细胞。在大多数情况下,电突触的传递是双向的。(1)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释放_(如乙酰胆碱等),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_的结合,从而在化学突触间传递信息。(2)填表比较电突触与化学突触传递兴奋的差异。化学突触电突触突触结构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由突触间隙分隔开_传递方向_(3)在图1所示实验中,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后,发现_,研究者据此提出“在螯虾的可兴奋细胞之间有电学传递”的假设。(4)十九世纪时,有些学者认为,神经元是独立的单元;另

9、一些学者认为,神经元由原生质桥相连形成一个整体。请结合文中信息,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评价:_。11(14分)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闲置数年后的草莓农田被柳树等木本植物覆盖,成片的草莓不见了。请回答:(1)草莓农田闲置后发生的演替类型是_。(2)该过程中,草莓被柳树代替的原因是_。(3)和草莓田相比,柳林中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原因是_。(4)若气候条件比较干旱,则闲置的草莓农田可能发展至_阶段。12科研工作者为研究罗浮山自然保护区的黑桫椤(木本蕨类植物)的生态发展及生态保护的相关问题展开了下列研究,在该保护区中黑桫椤主要分布于一条溪流的两侧。(1)研究人员选取了10m10m的20个样方,记录数据

10、如下:样带黑桫椤个体数平均值12345678910A7175106167415693B1961014811585490研究植物种群时,样方的选取应遵循_原则,样带A和B分别位于_,样方位置的选取采用_(填“五点”或“等距”)取样法。表中数据反映的是黑桫椤的_,测定结果为_株/m2。(2)在获得上述数据的同时研究者还对每株黑桫椤的高度进行了测定,并按高度划分为五组,具体划分方法及测定数据见下图。黑桫椤的生长主要体现在_增加方面,因而以上数据主要反映的是黑桫椤种群特征中的_,从结果可以预测该地黑桫椤种群密度将_。(3)为对黑桫椤的种群变化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研究人员还对样方中其他植物进行了调查。调

11、查结果如下:黑桫椤种群所在的森林群落中有蕨类植物14种,被子植物113种。以上结果是通过对样方中所有植物_(填“种类”或“数量”或“种类和数量”)的调查,获得了该植物群落的物种_数据。进一步调查发现,该群落中乔木层可分2个亚层,每层优势物种有十几种;黑桫椤是灌木层中的绝对优势种,其下还有种类丰富的草本层。此数据反映出黑桫椤所处群落在空间上有较为复杂的_。(4)桫椤树形美观,茎干可以药用食用,其化石还与恐龙化石并存,被用以研究恐龙兴衰,以上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的植物活化石,国家在其所在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措施属于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

12、题6分,共42分。)1、C【解析】亲本长翅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残翅果蝇,亲代长翅果蝇为杂合子,F1代雄性中残翅出现的概率为1/4。又根据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可知F1代白眼的概率为1/2,所以亲本中红眼长翅果蝇为雌性,基因型为BbXRXr 。亲本中白眼长翅果蝇为雄性,基因型为BbXrY 。【详解】A、由分析知,亲本中红眼长翅果蝇为雌性,基因型为BbXRXr ,亲本中白眼长翅果蝇为雄性,基因型为BbXrY ,A正确;B、由分析可知,双亲的基因型为BbXRXr和BbXrY,所以不论父本还是母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均占1/2,B正确;C、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

13、/8,C错误;D、白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但是由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因此可以形成基因型为bbXrXr的次级卵母细胞,D正确。故选C。2、C【解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详解】A、神经纤维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神经纤维受刺激后,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使Na+内流而产生的兴奋,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A正确;B、神经纤

14、维未受刺激时,膜外(a、c两点)为正电位,指针应不偏转,但从图中可以看出,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指针向右侧偏转,说明c点为负电位,由此推测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B正确;C、当在a点左侧给予刺激时,a点先发生电位变化,膜外由正变为负,当传至b点时,a点又恢复为正电位,而此时c点由于受损仍为负电位,故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右侧偏转,C错误;D、根据刺激前后记录仪指针的偏转情况可推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D正确。故选C。3、A【解析】在做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获得的菌落远大于其他同学,可能是由于其所取的土样不同,含有的细菌数较多,正确;也可能操作过程中没有保证

15、无菌操作,如培养基灭菌不彻底、被杂菌污染,导致获得的菌落数较多,正确;没有设置对照不会导致其获得的菌落数明显增加的,错误。综上所述,以上说法正确的有,故选A。4、C【解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详解】由于某些霉变食物中的黄曲霉素(AFB)能特异性诱导53P基因中碱基GT,使其基因结构改变,所以肝癌的产生根本原因是环境引起的基因突变。即C正确,ABD错误。故选C。5、C【解析】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1/21/4=1/8,A错误;B、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细胞有0条染色单体,B错误;C、男患者的女

16、儿正常,则该病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正确;D、1个精原细胞若不进行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则产生四个两种精子,D错误。故选C点睛】6、A【解析】假设白化基因为a,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他们的双亲中都有一个是白化患者,则该夫妇基因型都是Aa,子代为1AA:2Aa:1aa,子代患病概率为1/4,生育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 1/41/2=1/8,A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7、B【解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

17、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结合分析可知,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ACD错误。故选B。8、D【解析】A.中性白细胞可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A正确;B.组织液可渗入毛细血管形成血浆

18、,B正确;C.水可由组织液渗入淋巴管形成淋巴,C正确;D.正常情况下,红细胞不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D错误;故选D。【定位】内环境组成。二、非选择题9、 .5 .捕食和竞争 .3600 .分解者 .能将分解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出无机物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9108 .18% .增加 .由于挺水植物(荷花)较高,在竞争光能中占优势(争夺阳光、无机盐等),故能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防止水华现象(或使能量最大限度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解析】图甲中含有的食物链有:植物雪兔狼;植物雷鸟狼;植物雷鸟北极狐;植物北极狐;植物雪兔北极狐;图乙中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由此看出起点

19、为A的成分是生产者,所有箭头都指向C代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分解者,则BD为消费者。【详解】(1)数食物链时,每条食物链都是从生产者开始,一直到本食物链最高级结束,算作一条食物链。图甲中共有5条食物链;图甲由食物链:植物雷鸟北极狐,植物北极狐,可知中北极狐和雷鸟之间有明显的捕食和竞争关系。(2)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则3/8来自雪兔,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植物北极狐:801/810%=100kJ,植物雷鸟北极狐:801/220%10%=2000k

20、J,植物雪兔北极狐:803/820%10%=1500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需要植物的能量是3600kJ。(3)A 、B、D中都有能量流向C,其表示C能分解植物的残枝败叶和动物的遗体,所以C为分解者。(4)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分析表格可知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即植物的同化量,可判定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9108J。15106J为分解者的同化量,那么18106J即为第三营养同化量,能量传递效率是上下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之比(18106/100106)100%= 18%。流入生态系统总的能量900106J大于所有生物呼吸所消耗的能量(700+

21、75+13+12)106J,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总能量增加。(5)由于挺水植物(荷花)较高,在竞争光能中占优势(争夺阳光、无机盐等),故能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有效地防止该淡水湖出现水华现象。【点睛】本题结合食物网、能量流动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0、(1) .神经递质 .(特异性递质)受体(2) .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通过缝隙连接而连接起来 .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或单方向的)(3

22、)没有突触延迟(4)一些神经元之间形成化学突触,突触间隙将神经元分隔开;一些神经元之间形成电突触,原生质相连通。所以两种观点均有一定道理。(都有道理,化学突触支持“神经元是独立单元”的观点,电突触支持“神经元通过原生质桥连接为一个整体”的观点)【解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有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离子通透性改变,从而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由此可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之间的转变过程,需要的时间长,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速度

23、由突触的数目决定。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电信号、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的形式。【小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递质)受体结合,从而在化学突触间传递信息。【小问2详解】由题意可知:化学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兴奋在化学突触间传递时,要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之间的转变,由于有信号转变的过程,故兴奋在化学突触间传递需要的时间长,又由于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不能反向传递,故在化学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图中电突触结构显示,突触前膜与突触后

24、膜通过缝隙连接起来,由于电突触有结构上的联系,兴奋在该处传递时,没有信号的转变过程,故在电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是双向的,而且没有突触延搁,速度较快。故为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通过缝隙连接而连接起来;为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或单方向的)。【小问3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若为电学传递,则没有突触延搁。故在图1所示实验结果可知,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后,若发现没有突触延迟,可据此提出“在螯虾的可兴奋细胞之间有电学传递”的假设。【小问4详解】题意显示:一些神经元之间形成化学突触,突触间隙将神经元分隔开;一些神经元之间形成电突触,原生质相连通。故十九世纪时,有些学者认为,神经元是独立的单元;另一些学者认为,神经元由原生

25、质桥相连形成一个整体。这两种观点均有一定道理。即化学突触支持“神经元是独立单元”的观点,电突触支持“神经元通过原生质桥连接为一个整体”的观点。【点睛】认真读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利用题中有用信息并结合有关神经调节的基本知识综合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本题最后一问有开放性,学生回答起来较难。11、(1)次生演替(2)柳树与草莓在争夺阳光、空间等资源的种间竞争中处于优势(3)柳林中植物分层现象复杂(4)草本植物或(稀疏的)灌木【解析】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过程,可以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其中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

26、地方发生的演替。【小问1详解】草莓农田闲置后其土壤条件(或土壤中的植物种子、其他繁殖体)依然保留,因此发生的属于次生演替。【小问2详解】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的替换发生的原因是柳树林在阳光、空间等资源的竞争中处于优势,草莓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小问3详解】影响植被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阳光,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和草莓田相比,动物是以植物或者动物为食,柳林中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原因是柳林中植物分层现象复杂。【小问4详解】由于气候条件比较干旱,可能不利于植被的生长,群落可能向着草本植物或(稀疏的)灌木演替。【点睛】该题主要重点考察了演替的相关知识,演替的方向主要取决于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

27、影响,一般环境适宜时,演替的方向一般会向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发展,但当环境不适宜时,反而会向着简单结构演替。12、 (1).随机取样 (2).溪流两侧 (3).等距 (4).种群密度 (5).91510-2 (6).植株高度(茎高) (7).年龄结构 (8).增大 (9).种类 (10).丰富度 (11).垂直结构 (12).直接 (13).就地保护【解析】1.样方法: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m2、灌木16m2、草本1m2;样方数量不宜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种群

28、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详解】(1)研究植物种群时,样方的选取应遵循随机取样原则,由题意可知:该保护区中黑桫椤主要分布于一条溪流的两侧,两侧需要设置等量样方个数,因此上表中的样带A和B应分别位于溪流两侧,溪流两侧为狭长地带,故样方位置的选取采用等距取样。表中数据为单位面积内黑桫椤的个体数量,因

29、此反映的是黑桫椤的种群密度,由于样带A、B的平均密度分别是9.310-2株/m2、9.010-2株/m2,所以黑桫椤的种群密度为(9.310-2+9.010-2)2=9.1510-2株/m2。(2)分析柱形图可以看出,黑桫椤的生长主要体现在植株高度(茎高)增加方面,因而以上数据主要反映的是黑桫椤种群特征中的年龄结构,该种群年龄结构是年龄小的数量多,年龄大的数量少,因此属于增长型,种群数量将会增大。(3)因为黑桫椤种群所在的森林群落中有蕨类植物14种,被子植物113种,所以以上结果是通过对样方中所有植物种类的调查,从而获得了该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数据。进一步调查结果分析发现,该群落中乔木层可分2个亚层,每层优势物种有十几种;黑桫椤是灌木层中的绝对优势种,其下还有种类丰富的草本层,呈现出分层现象,此数据反映出黑桫椤所处群落在空间上有较为复杂的垂直结构。(4)桫椤树形美观,茎干可以药用食用,其化石还与恐龙化石并存,被用以研究恐龙兴衰,以上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的植物活化石,国家在其所在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该方法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点睛】熟知种群的特征及其与种群数量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群落丰富度的调查时本题的考查点之一,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以及保护措施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生物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4届甘肃省陇南市第五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知识图书馆)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