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浙江省百校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人进行体力劳动时,手掌、脚掌上常会磨出水疱。下列关于水疱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水疱的成分中蛋白质含量最高B.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C.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
2、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项()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的过程B.散失的热能不可以被生产者固定再次进入生态系统C.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D.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平衡的两种重要激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在胰岛A细胞中合成,胰高血糖素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B.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不是唯一升高血糖的激素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不同,作用的靶细胞也完全不
3、同D.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肌糖原,而胰高血糖素促进肌糖原分解成血糖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记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不利于标记个体的存活B.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C.探究培养液中活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时,没有用台盼蓝等试剂区分细胞是否存活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将正好在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统计在内5有关“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预实验中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空白对照组B.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之间形成相互对照C.处理时只能用
4、生长素类似物浸泡扦插条基部的方式D.用于扦插的枝条应带有一定数量的幼芽以利于更好地生根6下图甲、乙分别表示我国医学工作者自主研制SARS灭活疫苗过程中,某志愿者接种疫苗后两周内体温和抗体浓度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注射疫苗后,志愿者出现轻度发热现象,调节机体产热的激素主要是甲状腺激素B.注射疫苗后,志愿者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C.若该志愿者第15天感染SARS病毒,此时抗体迅速产生主要途径是记忆细胞抗体D.研究发现,SARS病毒的增殖需要逆转录酶,说明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下列各图表示某些真核生物的细胞,请根据下列条件判断:(
5、1)一定是单倍体的细胞是_图;某植株的基因型为Aaa,它可能是上述的_图;某植株茎秆粗壮但不能产生种子的是_图,原因是减数分裂时出现_紊乱,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2)体细胞为C图的植株,其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_个染色体组;(3)自然界中,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_倍体,其体细胞有_个染色体组。8(10分)新型冠状病毒(COVID-2019)引起的肺炎在世界多地发生,我国依靠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医务工作人员及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率先控制该传染病蔓延发展的势头。(1)COVID-2019侵入人体后,通常会引起人体明显发热的现象。人体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_,过高的体温通过影响_进而影响细胞代
6、谢。人体热觉中枢位于_。(2)用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的血清能有效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原因是_。(3)在接种新冠肺炎疫苗之后,人体内能获得较长时间对新冠病毒的抵抗能力,主要原因是_。(4)新冠病毒在进行灭活处理时,处理的关键是_。A.保持病毒的数量B.保持病毒的毒力C.保持病毒的侵染力D.保持病毒的抗原结构正确(5)目前针对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注射疫苗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最有效途径。若你参与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研发(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的血清治疗除外),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写出研制思路:_(答出一点即可)。9(10分)下图表示饥寒交迫时人体发生的一些生理变化(图中为激素,A、B表示器官、组织或细胞)。请回答
7、下列问题:(1)产生冷觉的部位A的名称是_。(2)下丘脑通过B_调控甲状腺分泌的调节方式称为分级调节。与炎热环境相比,寒冷环境中精力更充沛的原因可能是_。(3)寒冷刺激会导致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此过程中突触后膜发生的变化是_。(4)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电流沿导线的传导在形成机理方面的异同点是:都是因为存在_,但电流在导线中的传导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而神经冲动的传导主要是靠_形成的。10(10分)如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B.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C.刺激
8、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11(15分)农田中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未被利用的氮、磷等污染物汇入周边流域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研究人员以“稻鸭(杂食动物)虾(以浮游生物为食)”种养模式(RDS)和常规种植模式(CK)下的水稻田为研究 对象,探索两种模式下水稻生长各时期水体中氮、磷浓度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 水稻生长时期各处理区氮磷浓度变化注:TN表示水体的总氮量,TP表示水体的总磷量 (1)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往往以单一的农作物种植为主,虫害严重,从生态系统结构的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_,导致生态系统的_下降。 (2)RDS模
9、式对灌溉水至移栽期中TN、TP的去除率均_(填“大于”、“小于”或“无显著差异”)CK 模式,一是因为_而减少了化肥的使用;二是因为鸭的穿行与啄食而刺激了水稻根系的生长,促进了_ 。(3)研究人员又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期水稻田中的浮游藻类生物量,发现RDS组显著低于CK组,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_(写两个)。 (4)RDS模式通过鸭、虾的引人最终实现了稻鸭虾多丰收。请结合该模式中鸭、虾、水稻、浮游藻类、害虫之间的关系,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对上述结果进行解释: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
10、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详解】A、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疱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A错误;B、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B正确;C、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液体,即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正确;D、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内的物质是可以发生进行交换的,说明内环境中的物质是可以不断更新的, D正确。故选A。2、B【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1、。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详解】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A错误;B、散失的热能不可以被生产者固定再次进入生态系统,B正确;C、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在10%20%之间,但也可能会小于10%或大于20%,C错误;D、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会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故选B。3、B【解析】在机体的血糖调节中,胰岛素是已知的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其作用是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还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升高血糖水平
12、。【详解】A、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胰高血糖素在胰岛A细胞中合成,A错误;B、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是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B正确;C、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其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包括肝脏细胞,胰高血糖素能够升高血糖浓度,其靶细胞主要是肝脏细胞,C错误;D、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肌糖原,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血糖,肌糖原不能分解,D错误。故选B。4、B【解析】1、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即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多用于植物、某些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
13、蚜虫、跳蝻等种群。2、标志重捕法: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标志重捕法。也就是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计算方法:N表示种群数量,n表示重捕个体数,m表示重捕中标记数,M表示初次捕获标记数,N(nm)M。3、酵母菌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
14、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详解】A、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不利于标记个体的存活,将使调查结果偏大,A错误;B、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可能使调查的物种丰富度偏小,B正确;C、探究培养液中活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时,没有用台盼蓝等试剂区分细胞是否存活,将死酵母菌也计算在内,将使调查结果偏大,C错误;D、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对于样方线上的植株,一般采用“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计右”的原则,若将正好在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统计在内,将使调查结果偏大,D错误。故选B。5、C【解析】预实验是在正式实验之前,用标准物
15、质或只用少量样品进行实验,以便探索出最佳的实验条件,为正式实验打下基础;预实验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详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而在预实验时浓度梯度较大,需要蒸馏水这组作为空白对照,来确定范围,从而缩小范围,A正确;B、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形成相互对照,生根最多的为大致确定的最适浓度,B正确;C、处理时可以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或沾蘸插条的基部,C错误;D、幼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用于扦插的枝条应带有一定数量的幼芽以利于更好的生根,D正确。故选C。6、C【解析】疫苗是经过减毒处理的抗原,它不会使人体致病,但可使人体在未发病时产生抗体和记忆细
16、胞。当有相同抗原入侵时,这些抗体可立即与抗原结合发挥免疫作用,记忆细胞也可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再由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增强免疫功能。【详解】A、调节机体产热的激素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A正确;B、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所以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B正确;C、若该志愿者在注射SARS灭活疫苗后的第15天感染SARS病毒,此时抗体迅速产生的主要途径是记忆细胞浆细胞抗体,C错误;D、SARS病毒含有RNA和蛋白质,则SARS病毒的遗传物
17、质是RNA,D正确。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 .D .A .A .(同源染色体)联会 .4 .单 .1【解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的是某些植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A细胞含有3个染色体组,应为三倍体;B和C细胞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应为二倍体;D细胞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应为单倍体。【详解】(1)D图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肯定为单倍体,它是由二倍体的生殖细胞直接发育形成的;植物的基因型为Aaa,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如图A;茎秆较粗壮是多倍体的特点之一,染色体组数目为奇数的植株不育,不能产生种子,因此,茎秆较粗壮但不能产生种子的是染色体组数为奇数的多倍体植株,即A图所代表的植物;A图所代表的植物
18、是三倍体,其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生殖细胞,因此不能产生种子。(2)C图的植株含有2个染色体组,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组数也加倍为4个。(3)普通的蜜蜂属于二倍体,蜜蜂种群中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其体细胞内含有一个染色体组,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雄蜂是单倍体。【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1) .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大脑皮层 .酶的活性(2)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的血清中的抗体能与COVID-2019发生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消灭病毒(3)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寿命
19、长的记忆细胞(4)D(5)能够抑制新型冠状病毒RNA的复制,提高免疫细胞免疫功能的药物等【解析】1、疫学应用分为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等,主要包括:疫苗的应用,疾病的临床检测和科学研究,器官移植等。2、人体体温是身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产热小于散热,体温降低。3、体液免疫过程为: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小问1详解】体温是身体产热
20、和散热的平衡,所以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升高可以影响大酶的活性,进而调胞代谢;人体热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小问2详解】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的血清中含有抗体,能与COVID-2019发生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消灭病毒,所以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的血清能有效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小问3详解】接种新冠肺炎疫苗能有效预防感染COVID-2019而患病,原因是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体内产生了寿命长的记忆细胞。【小问4详解】新冠病毒灭活处理后形成疫苗,疫苗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所以灭活时需要保持病毒的抗原结构正确,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故选D。【小问5详解】新冠病毒是进行RNA自我复制的病毒
21、,所以可以研制能够抑制新型冠状病毒RNA的复制,提高免疫细胞免疫功能的药物等。【点睛】本题以新冠病毒为题材考查体温调节、免疫的知识,需要考生掌握体温的来源和去路,理解体液免疫的过程,掌握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基础知识。9、(1)大脑皮层(2) .垂体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提高了神经系统的兴奋性(3)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并产生动作电位(或“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4) .电位差 .细胞膜两侧带电离子的跨膜运输【解析】分析题图,器官A为大脑皮层,器官B为垂体。激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为甲状腺激素。饥寒交迫时人体发生的调节方式包括
2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小问1详解】产生感觉的高级中枢A是大脑皮层,冷觉、热觉、渴觉等均在大脑皮层形成。【小问2详解】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分级调节;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既能提高细胞代谢增加产热,还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与炎热环境相比,寒冷环境中更容易集中精力。【小问3详解】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
23、后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继而形成局部电流。【小问4详解】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电流沿导线的传导在形成机理方面,相同点:两者都是由于相邻两个区域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兴奋传导;不同点:电流在导线中的传导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而神经冲动的传导主要是靠细胞膜两侧带电粒子的跨膜运输形成的,二者机理不同。【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具体包括神经调节的机理、分级调节及相关激素的生理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10、D【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
24、传导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详解】A、甲电流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流表的两极均置于膜外。静息状态下,甲电流表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甲指针偏转,而乙电流表两极均为正电位,乙不发生偏转,A正确;B、刺激a处时,对于甲电流表,兴奋传到电极处,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甲指针偏转一次,对于乙电流表,兴奋先传到乙电流表的左边电极,然后传到右边电极,乙指针偏转两次,B正确;C、刺激b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左边神经元,因此甲指针维持原状,对于乙电流表,兴奋无法传到电流表左边电极,乙指针偏转一次,C正确;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
25、激a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右边神经元,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一次,D错误。故选D。11、 .营养结构简单 .稳定性(或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大于 .鸭虾粪便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为水稻提供无机盐(或鸭虾粪便提供有机肥) .水稻对N、P的吸收 .虾和鸭的捕食作用和N、P含量降低造成藻类减少 .鸭和虾取食浮游藻类,减少其与水稻的竞争,使水稻能获得更多光能;鸭捕食害虫,减少水稻流向害虫的能量,让更多能量留在水稻体内;浮游藻类的能量流入虾和鸭体内,害虫的能量流向鸭,最终实现水稻、鸭、虾同时增产【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营养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低。2、生态系统
26、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详解】(1)传统农业种植以单一农作物种植为主,物种丰富度低,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虫害严重。(2)据图分析,灌溉水中,RDS模式和CK模式下的TN浓度相等,RDS模式和CK模式下的TP浓度相等。至移栽期,RDS模式下的TN和TP浓度均低于CK模式,说明RDS模式对TN、TP的去除率均大于CK 模式。具体原因是RDS是以“稻鸭(杂食动物)虾(以浮游生物为食)”为种养模式,该模式下以鸭虾粪便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为水稻提供无机盐(或鸭虾粪便提供有机肥),从而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鸭的穿行与啄食刺激了水稻根系的生长,促进了水稻对N、P的吸收。(3)RDS是以“稻鸭(杂食动物)虾(以浮游生物为食)”为种养模式,该模式下虾和鸭取食浮游藻类,以及N、P含量降低影响了藻类的光合作用,从而导致RDS组浮游藻类生物量显著低于CK组。(4)RDS模式下,水稻和浮游藻类均可进行光合作用。其中鸭和虾取食浮游藻类,减少其与水稻的竞争,使水稻能获得更多光能;鸭捕食害虫,减少水稻流向害虫的能量,让更多能量留在水稻体内;从而使浮游藻类的能量流入虾和鸭体内,害虫的能量流向鸭,最终实现水稻、鸭、虾同时增产。【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及其稳定性。解题的关键是需要熟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