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时溶解度固体溶解度1.20 时,将18.6 g硝酸钠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全部溶解,则20 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 ()A.37.2 gB.18.6 gC.9.3 gD.无法计算2.在30 时,50 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5 g,在60 时,20 g水中最多能溶解B物质10 g,则 ()A.A的溶解度比B大B.B的溶解度比A大C.二者的溶解度相等D.无法比较3.将0.5 g某物质在20 时溶于10 g水中即达到饱和,则一般把这种物质的溶解性判定为()A.易溶物质B.可溶物质C.微溶物质D.难溶物质溶解度曲线4.根据KNO3、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t 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B.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KNO3大C.通过升温可使NaCl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KNO3中混有少量NaCl,可采用蒸发结晶提纯KNO35.已知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M点表示t1 时,(填字母)的溶解度相等。(2)在t2 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填字母)。(3)物质A中混有少量的物质B,若提纯物质A,可采取的方法是结晶。(4)若保持溶液的质量不变,将接近饱和的C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填“升高”或“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6.(科普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打开汽
3、水(或某些含有CO2气体的饮料)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材料二:海水、河水或湖水中,都溶解了一定量的O2,但气温高时,养鱼池中常常要设法增加水中的O2含量。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水中O2的溶解量。(1)材料一说明影响气体溶解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2)为增加水中O2的含量,你认为图中所示方法常常出现在(填“夏季”或“冬季”)。1.20 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7.4 g,它表示()A.20 时,100 g氯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氯酸钾7.4 gB.20 时,氯酸钾在水中溶解7.4 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C.100 g水溶解7.4 g氯酸钾达到饱和状态D.20 时,100 g水中最多
4、只能溶解7.4 g氯酸钾2.t3 时,将相同质量的a和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温度不变,现象如图1所示,图2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烧杯中的溶质为bB.甲烧杯中形成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若将温度降到t2 ,甲、乙两烧杯中溶液的质量相等D.t1 时,b的溶解度比a的大3.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P点的意义是。(2)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3)t1 时,将C物质的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任写一种)。(4)t2 时,将30 g A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
5、到t2 形成溶液的质量是 g。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t1 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是g。(2)t2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3)t3 时,将40 g甲物质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4)若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用(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5.(科学思维)神奇的“风暴瓶”能“预报天气,冷暖先知”。制作“风暴瓶”用到以下物质:樟脑、酒精、KNO3、NH4Cl水等。(1)将樟脑的酒精饱和溶液滴入水中,出现了明显的浑浊,说明樟脑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填“强于
6、”或“弱于”)其在酒精中的溶解能力。把樟脑的酒精饱和溶液降温,会出现晶体,除此之外,也能使樟脑从溶液中结晶。(2)如图1为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t3 时将等质量的KNO3、NH4Cl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 ,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大小关系为KNO3(填“”“”或“=”)NH4Cl。(3)已知X是KNO3或NH4Cl中的一种,小敏同学对该物质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据图回答问题。X是,和中的溶液分别达到饱和状态还需加入X的质量更大的是(填“”或“”)。【详解答案】课堂达标1.D2.D3.B4.A5.(1)A、C(2)C(3)降温(4)升高6.(1)压强(2)夏季课后提升1.D解析:
7、20 时,107.4 g氯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氯酸钾7.4 g,故A错误;20 时,氯酸钾在100 g水中溶解7.4 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故B错误;没有指明温度,故C错误;20 时,100 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7.4 g氯酸钾,说明在20 时,7.4 g氯酸钾溶解到100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所以20 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7.4 g ,故D正确。2.B解析:由图1可知乙烧杯中溶质的溶解度小于甲烧杯中溶质的溶解度,由图2可知t3 时,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所以乙烧杯中的溶质为b,故A说法正确;甲烧杯中没有固体不溶物,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B说法错误;t2 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8、,且溶剂质量相等,所以溶解的溶质质量也相等,所以将温度降到t2 ,甲、乙两烧杯中溶液的质量相等,故C说法正确;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 时,b的溶解度比a的大,故D说法正确。3.(1)t1 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2)CBA(3)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4)75解析:(1)P点的意义:t1 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2)从t2 向上作垂线,与曲线的交点在上边的,溶解度就大,所以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CB丙(3)饱和310(4)蒸发结晶解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t1 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是10 g。(2)t2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甲
9、=乙丙。(3)t3 时,甲的溶解度是30 g,将40 g甲物质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剩余甲物质40 g-30 g=10 g,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310。(4)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故固体乙中含有少量的甲,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5.(1)弱于恒温蒸发溶剂(2)氯化铵,溶剂质量关系为硝酸钾氯化铵;将t3 时等质量的KNO3、NH4Cl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 ,都有晶体析出,但溶剂质量不变,此时二者的溶解度相等,而溶剂质量关系为硝酸钾氯化铵,溶剂质量越大,能溶解的溶质质量也越大,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大小关系为KNO3NH4Cl。(3)已知X是KNO3或NH4Cl中的一种,小敏同学对该物质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由图可知,中100 g水能溶解55 g的X,则t3 时X的溶解度要大于55 g,由图1可知,t3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0 g,则X是硝酸钾;中是t1 时烧杯中有200 g水和55 g硝酸钾,中是t3 时烧杯中有100 g水和55 g硝酸钾,而t1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 g,要使它们都达到饱和状态,中需要加入30 g2-55 g=5 g硝酸钾,中需要加入80 g-55 g=25 g硝酸钾,则和中的溶液分别达到饱和状态还需加入硝酸钾的质量更大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