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5 2016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 语文试卷 (满分: 150 分,完卷时间: 150 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评卷人 第 I 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 9 分,毎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书指书体,即汉字。法指书写文字的方法和技巧。中国书法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文字书写的法则提高到一种艺术的境界,使之凭借汉字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发展成为一种积 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学思考和文化心理的艺术种类。 以韵为核心的书法艺术,并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
2、序为最高境界,相反,它崇尚的是那种言语不能传达的意味,它同时启示了其中所含蓄的类似于诗的余味,以及对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的重视。当思想感情和境界在自己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时,韵的意味也就从作品中显现出来了。崇尚韵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脱俗,使艺术家无论在人格形态还是在艺术形态上均要达到一种卓尔不群的境界。韵如橄榄,它需要慢慢地去体会、涵咏。如果说“不俗”是表示精神升进中的超越状态,那么“韵”则象征 着精神超越的极致。而“韵”的获取则是在一切艺术本体之外的,即就书法而言,学者型书家较之于工匠型书家更为人所推崇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书法家绝大多数都有超绝的风度才情,书法只不过是其
3、气质风采和神情心性的自然流露,是切断凡俗意识而垂直上升到超常的精神生活领域的一种标志。因而,书法只是文人“聊抒胸臆”的“余事”,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这种心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才是高级的、超俗的、儒雅的,各家不同风格的书法,都让人感觉到艺术品只不过是其真我本性、生命气息的折射。它不着痕迹,空灵蕴藉,以微 妙的暗示与含蓄,让人去感受突破一切人为的形式与法则的境界,在生硬、挺健、雄浑之外欣赏一种超然的清2 淡。“韵”作为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让艺术家如痴如狂如醉,它让我们在和古人典范作品交流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那流溢而出的令人神往的迷人气息。在瞬间的感悟中,让观者脱离现实的环境,沉浸在超越
4、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之中,这就是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的奥妙所在。古人在观赏作品时须净手、屏息,以让自己有如对至尊的敬畏感,让自己慢慢地进入到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之中,去体味、领悟和感受这种超越性的存在。“韵”虽然不是一种物 质,但是,在艺术家和观者共同创设的审美心理场中,它成了一种可感、可嗅、可触、可闻的物质实在。人在这种“参与”的过程中,达到顿悟,使审美的障碍得以消解,从而进入无碍的自由世界之中。 “ 韵”作为文化心理情结,使中国的艺术更为注重精神体现,表现出一种逍遥于天地之间的快活情绪,因而,艺术也就成了躲避世俗风雨的避风港。艺术家很少去参政议政,他们只是在放浪形骸、游心于天地之
5、间之中获得快慰和满足。这样,艺术也就很少具有批判性,因为,它与俗世生活的发展并不同步,它有着自身发展的轨道。 1下列对于“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韵”是书法艺术的核心,它指的是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那种无法用言语传达的、类似于诗的意味。 B“韵”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可是艺术家和欣赏者有共同的审美心理,可以感受到它和物质一样存在着。 C“韵”是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使艺术家对它痴迷癫狂地追求,它赋予古代经典之作令人神往的气息。 D“韵”的意味从作品中显现出来,需要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境界在他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 2下列对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
6、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 B中国书 法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使之成为一种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学思考和文化心理的艺术种类。 C 韵不注重书写的技巧,更注重类似于诗的余味、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期望达到最终目的 脱俗。 D中国书法是高级的、超俗的、儒雅的,是书法家真我本性、生命气息的折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学者型书法家着眼于获取书法本体之外的韵,工匠型书法家着眼于书法本体,所以前者比后者更为世人所推崇。 B古人先净手、屏息再欣赏作品,这样就可以在欣赏时,产生如对至尊的敬畏感,尽快进入“天 人合一”的境界。 C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可以让欣赏者
7、在瞬间的感悟中超脱世俗,得到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 D艺术家只是关心人生在世的快慰和满足,并不怎么关心政治,这就造成了他们创造的艺术很少具有批判性的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 (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 7 题。 唐恪, 字 钦叟,杭州钱塘人。四岁而孤,闻人言其父,辄悲泣。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 “否将为君累。 “恪曰: “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 ?“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
8、。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 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 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 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 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 “唐自 天宝 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
9、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 “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引苏轼所论,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 “今当以死守 社稷 。 “擢 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 其罪,谓: “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 “乃以栗代为相。 ( 选 自 宋 史 列 传 第 一 百 一 十4 一 )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 B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
10、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 C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 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 D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 /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字”是古人 20 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古人自称称字,称人称名,这是基本的礼貌。 B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年 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 名号 。后世常以年号作为 皇帝 的称呼,如永乐皇帝、 乾隆皇帝 、康熙皇帝等。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 言之,社
11、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D擢,提升官职,如陈情表中“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恪有孝心,有执政才能。靠祖上荫功登第,初为官吏时,恪尽职守,不怕牵累。处理人事,能审时度势。为朝廷做出了很大贡献。 B唐恪忠于职守,坚持己见。在沧州时,遇黄河决堤,亲自登城抢修,一心治水,保全了沧州城。 C唐恪缺少远谋,主张和议。因为主张割城降金,令勤王大军后退,所以跟从皇帝巡城时,被都城人拦住击打,骑马快跑才得脱身。 D唐恪智
12、谋不足,能力有限。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了开封尹何栗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免去相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 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5 (2) 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11 分) 临 江 仙 许庭 不见灞陵原上柳,往来过尽蹄轮。朝离南楚暮西秦,不成名利,赢得鬓毛新。 莫 怪枝条憔悴损,一生唯苦征尘。两三烟树倚孤村。夕阳影里,愁杀宦游人。 登宝意寺上方旧游【注】 韦应物 翠岭香台出半天,万家烟树
13、满晴川。诸僧近住不相识,坐听微钟记往年。 【注】宝意寺在武功,诗人曾居此寺。 8临江仙一词中,诗人为何而愁?请简要概括。( 5 分) 9两首诗都写到了“烟树”,这两处“烟树”所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 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并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是:“ , 。” ( 2 ) 孟 子 生 于 忧 患 , 死 于 安 乐 中 指 出 了 艰 苦 磨 炼 益 处 的 句 子 是 :“ , 。” ( 3)王湾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