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

上传人(卖家):mrliu 文档编号:81925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级中期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试卷自留,只交答题卡。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 3 题。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丽”的范畴处于较高位置,并在其自身的历史流变中积淀了 深厚的美学内涵,具体而言,可分为三个层面:文辞之丽、情思

2、之丽和生命之丽。 文辞之丽是“丽”范畴的最基本特征,它是“丽”的表层内涵,古典文论中的“丽”多取此义。如汉书 ?艺文志云:“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扬子云,竞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风谕之义。”此“丽”即文辞的华丽,但因西汉诸家之赋多缺乏真情实感,固其文侈丽,实为文病。情思之丽是“丽”范畴的深层内涵,它决定着文辞之丽的成败。文心雕龙 ?情采云:“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作家之文只有本乎真情,发乎性灵,其文才能美丽自然。故北宋范温的潜溪诗眼 云:“巧丽者发之于平淡,奇伟有余者行之于简易。”文辞的巧丽正是情感自然而然流露的结果,虽看似平淡却丽美无比。然而,无论是文辞之丽还是情思之丽,都是人的

3、生命之丽的外化。生命之丽才是文学艺术具有审美价值,并得以长久流传的内在根源。 中国古人因信奉“天人合一”,多注意从自由的生命活动的基点上考察文学,从而为自己建构起一个整体的、本体空灵的且先于逻辑的生命世界。“丽”正是这个生命世界的审美表征。易经云:“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虽然我们从词义的角度讲“丽”是附着、依附的意思,但如 果我们从审美形象上看,日月星辰悬挂于天,百谷草木植被于地,这不正是天地万物的生命状态之所在吗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云:“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人的体貌之丽不也正是人的生命力之充盈流溢的表现吗 ?当2 古人把“丽”引入文艺批评领域时,“丽”实

4、质上正是主体驰骤扬厉的生命精神的艺术显现。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丽”范畴会成为魏晋六朝美学的核心范畴。“丽”正是魏晋士人在自我觉醒后高扬的个体生命力的审美表现,是人的精神的艺术化。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中国文化中,生命之丽的状态是一种无拘无束的精神自由的状态, 它是古代士人阶层的理想人格的本质特征。这种自由状态可以从艺术和人生两个方面显现出来:就艺术而言,它表现为对一切艺术法则的摈弃,在情景交融、主客冥一的艺术意境中感受主体心灵的净化,体验宇宙生气之跃动,这也正是中国艺术之“丽”的中核;就人生而言,它表现为对一切名教伦理的解构,在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心灵世界中寻求个体精神的解放

5、,领悟万物生命之自由,这也正是中国文化之“丽”的内质。综合上述对“丽”的审美内涵的分析,一言以蔽之,“丽”正是生命力之自由的感性显现。 (节选自胡碟古典美学范畴中的“丽”, 2011 年 12 月版) 1. 下列关于“丽”的内涵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丽”的美学内涵包括文辞之丽、情思之丽和生命之丽三个层面。 B“丽”的美学内涵早已存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其范畴也一直处于较高位置。 C 从生命之丽到情思之丽,再到文辞之丽,是“丽”由内向外表现的一个过程。 D“丽”其实是人的生命力的一种无拘无束的精神自由的状态的感性显现。 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6、 3 分) A古人心中的生命之“丽”,是整体的本体空灵的且先于逻辑的生命世界的审美表征。 B中国古 人信奉“天人合一”,表现为在考察文学时注意人的自由的生命活动。 C引用易经中的“日月丽乎天”等句重在说明“丽”是附着、依附的意思。 D生命之丽的状态是一种无拘无束的精神自由状态,是人类理想人格的本质特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红楼梦最打动人的并不是它所用的艳美文辞,也并非它所写的真假人情,而是它高扬人性的觉醒。 B因为中国古人信奉“天人合一”,所以,在建构自己的生命世界时是不讲究逻辑的,却强调物我两忘。 C我们倡导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之意义,是 与

7、“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所展现的景象相符合的。 D“丽”是生命力之自由的感性显现,由此得知,可用一个词来概括中国文化之“丽”的内质,那就是“自由”。 3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生死之间 雷抒雁 一位墨西哥的作家曾说:“死亡不是截肢,而是彻底结束生命。”是的,即使一个人的手不慎失去了,残肢还会提醒他手曾经的存在。死亡,如雪的融化,雾的消散,云的飘移,永远没有了,没有了。 可是,记忆没有随着死亡消失,每天,一进房门,你 就寻找那张让你思念、惦记,你如此熟悉的面孔。如果没有找到,你会情不自禁地喊一声“妈妈”,然后,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去找,看她是

8、在休息还是在操劳 是在洗那些永远洗不完的衣物,是在为孩子们做晚饭,还是在专注地看电视?可是,这一回,你的声音没有得到回应。房子里空荡荡的,她不在。看着墙上那张照片,你知道她已永远离开了。那张一直带给你欢乐的母亲的照片,你突然发现其中竟有一缕忧伤。难道,照片也有灵性,将她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凝聚在目光中? 我不愿再走进母亲的房间,不愿触动她老人家遗留下的衣物,就让它原样留存着,任灰尘去封 存。唉,每一件遗物都是一把刀子,动一动就会刺伤那脆弱的神经。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不再流泪。谁不知道死是人生的归宿!生,让我们给生命打了一个结,死,便是一种解脱。妻子这样安慰我,儿子也这样安慰我。他们很快就从痛苦中

9、跳出来,忙忙碌碌,快快乐乐,去干他们自己的事,好像母亲的离世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母亲的死,给他们留下的只是短暂的痛苦,并没有留下伤口,而在我的心里,却留下了很深的伤口,有很多的血流出,我常常按着胸口,希望那伤口尽快愈合。可是很快我发现,愈合的只是皮肉,伤痕的深处无法愈合,时常会有疼痛蔓延开来。 我永 远不会忘记 2001 年 9 月 6 日下午 5 时,在中国作协的会议室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我以一种近乎失态的焦灼,希望会议早点结束,然后迫不及待地奔向母亲的住处。快到家时,我打电话给家里,想马上听到母亲的声音。铃声空响,我希望她是到楼下散步去了。 推开门,像往常一样,我喊了一声“妈妈”,无人应声。

10、我急忙走进里面的房间,看见妈妈躺在地上呻吟着。我扑过去,一把抱住她,想让她坐起来,问她怎么了。她只是含糊不清地说着:“我费尽了力气,可是坐不起来。”我看着床上被撕扯过的被单,看着母亲身上揉皱的衣服,知道她挣扎过。可是一切挣扎都没有 用,母亲左边的身子已经瘫痪了,无法坐住。她痛苦、无奈,无助得像个孩子。这个曾经十分坚强的生命,怎么突然变得如此脆弱! 可是,无论如何,我明白了那个下午失态的全部原因。一根无形的线 生命之线牵扯着我的心。我的心如紊乱的钟摆,失去了平衡。我以从未有过的急切,想回到妈妈的身边。也许,只要她的手抚摸一下我,或者,她的眼神注视一下我,我心中失控的大火就会熄灭。仅仅两天之后,当

11、妈妈咽下最后一口气,永远地离开了她生活了 81 年的这个世界的时候,我觉得,我生命的很大一部分被带走了,随着她走了。我猜想,一个人的理论生命也许很 长,它就是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被失去亲人、失去情感分割,生命最终变得短暂了。 4 医治心灵伤痛的唯一处方就是“忘记”。可是,对于亲人,要忘记又谈何容易!只好寻求书籍,寻求哲人,让理性的棉纱,一点一点吸干情感伤口上的鲜血。 我想起了一则关于死亡的宗教故事。有一位母亲,她抱着病逝的儿子去找佛,希望能救活她的儿子。佛说,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你的儿子死而复生,解除你的痛苦:你到城里去,向没有死过亲人的人家要一粒芥菜籽给我。那位被痛苦折磨得愚钝了的女人马上去找,

12、可是她找遍了全城,竟然没有带回一粒芥菜籽。因为,世上根本没有没有 失去过亲人的家庭。 (摘自名家散文集,有删改 )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叙述视角,偶尔插入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人称各尽其妙,形成了相互辉映之效。 B妻子和儿子很快就从痛苦中跳出来,并且劝慰“我”,可见他们对“母亲”的情感不深厚,无法切身感受为人子者的丧亲之痛。 C本文以抒情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记叙等多种表达方式,细腻地刻画了作者失去母亲后备受煎熬、悲伤无法排遣的内心世界。 D本文在生存与死亡、疼痛与 忘却、焦虑与平静的两极振荡之中,抒发了作者对亲情、

13、死亡等命题深刻而又独特的探讨和领悟。 5文章的标题叫“生死之间”,意蕴丰富。请结合你对标题的理解和文章内容,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情感。( 5 分) 6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一段的“宗教故事”可以删去,也有人认为必不可少,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 9 题。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又以浩大的声势占据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页面。在络高 度普及的今天,对于每一个离开了学生时代的人而言, “ 朗读 ” 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驿马。朗读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盖上了文化和美的薄纱,提醒着我们思念又回不去的过去。这大概是朗读者对于观众产生原始魅力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朗读者用了 “ 朗读 ” 作为外壳,内核依然是分享嘉宾的故事、传递回忆和温情。它更像一个精简的谈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为本站会员(mrliu)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