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2018 高考 高 三 语文 12 月月考试题 09 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诗学是国学吗? 什么是国学?照我的看法:国学就是“六艺”之学,就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所以一般的诗文写作,不应该包括在国学的范畴之内,那是另外的功夫。写诗,写文章,这不是国学。古文念得好,现代的文章就能写好。没有古文的功底,现代的文章也写不好。古诗文里边,有道,也有学。诗本身就是一种修养。但古人还会问他背后的“学”好不好,学问怎么样。 所以古人把诗看成学的别体,不看成学的本身。诗就
2、是你的“学”,对不对?不一定对。当然,学问好,诗的格调也会不同。所以,古今的大家,为什么诗好?是因为学问好。有人也会写诗,平仄韵律对仗,一点挑不出毛病,可是背后没有学问,没有德范的支撑,就索然无味。缺了这两条,诗的价值就降低了。我称赞范曾先生的诗,是因为他的学问根底好。我们两个讲得来,是因为他的诗背后的东西,能和我相通。为什么很多人的诗达不到这样的水准境界?是学问的限制。范先生的学问,有家学传统。他的诗,是直接从范伯子来的。 诗分唐宋。唐诗阔大,各种流派,边塞也 好,山水也好,写实也好,浪漫也好。可是,到了宋代,诗与唐代完全不同风格了。所以有人说,唐后无诗。这话对不对?唐后无唐诗,但是有宋诗。
3、宋代的诗开了中国诗学的新生面。苏东坡、黄庭坚的诗,也是前无古人。还有诗余做补充。宋代的词又开出另外的新局,各大家都出来了。苏东坡、欧阳修、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宋代的诗,与禅宗有相当的结合。无禅就无宋诗。唐那样的阔大,已经打开那样大的局面了,盛唐格局大得不得了。宋诗又开出这么一个新格局来,它跟思想结合得更好了,跟宋代思想最高的点、跟宋代理学相表里。 宋代理学根本的贡献,在于它不 单是对孔孟的继承,还吸收了佛教特别是禅宗的思想,也吸收了道家和道教的思想,成为宋代理学。陈寅格把宋代理学称作“新儒家”,因为它跟先秦,跟汉代不一样了。新在哪里?在于它吸收了各家的思想,形成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奇观,一个大
4、的思想汇流,所以不得了啊!朱子的学问,包括二程、周、张,都了不起。这是宋代思想的大格局。以诗来讲,宋诗的地位同样是很高的。讲中国诗的历史,唐了不起,宋也了不起。元代的诗其实也很了不起,像元遗山元好问,他的诗也了不起。明诗能轻视吗?明诗又是大家辈出。明诗有什么特点?明诗是返唐的,重新回到唐。明代 的诗有唐诗的余韵。清诗又开一新局,清诗是返宋的。从清诗可以看到宋诗的神韵,最典范的代表就是晚清同光体诸大家。他们不是一般的返宋,他们得宋诗的神韵和一些基本的规制,形成了一个流派。 判断诗的好坏,跟学连在一起。有学问的诗跟无学之诗,是完全不同的。有学问的诗,味道深远,有学问衬底,故深。所以陆游讲,功夫在诗
5、外,主要是学问。学问的累积如何,决定了诗的基本面貌。 诗经里的诗,和后来的文人诗歌写作,不能同日而语。诗经经过孔子的删订,温柔敦厚思无邪,有大公大德存在。中国过去的大学者的文集,一般都是把“学”,比如 解易,解语、孟,研究诗经的传注什么的,放在文集的前头,末编才是自己的诗文。过去很少有大学者不会写诗的,这是中国学问的一个传统。当然有的写得好,也有写得不够好。但是诗文和“学”的轻重不一样。他们一般都不把诗文看成“学”。 - 2 - 作为“六经”之一的诗经,跟后来文人雅士写的诗,是不同的概念。诗经是中国人文的源头,它的博大渊雅,是后来任何一个单独个人无法达到的。诗三百篇,已经成“经”了。它不仅是儒
6、家的基本经典,也是中国学术的基本经典。不管是李白和杜甫的诗,还是苏东坡和黄山谷的诗,它们都不能叫“ 经”。区别就在这里。诗经所以被称为“经”,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礼仪德范、精神价值在里面,是可以作为中国人修身的教材的。古人蒙学开始,一般先念诗经,绝不是先念唐诗、宋诗。即使到了明朝清朝,发蒙的时候,也是先念诗经,绝不是先念唐诗、宋诗。先念苏东坡的诗,是要挨打的。李白、杜甫、苏东坡,词曲,白话小说,是自己偷偷念的书。诗经进入了学校教育,李白、苏东坡不能。诗经与后来的学者文人写的诗,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彼此的地位价值不一样。诗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渊薮,是诗学的源头。我们不能说,杜甫、李白是中国文 化的渊薮。
7、他们都是中国文化的流裔。诸子百家、四部的学问,都是“六经”的流裔,诗文更是流裔的流裔了。 (摘自刘梦溪国学与诗学) 1.关于“学”与“诗”的表述与原文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A.国学念得好,诗歌文章就能写好。没有国学的功底,诗歌文章也写不好。 B.古人诗可以看成学的别体,但是不看成学的本身的见解有道理。诗就是“学”的说法 有道理但不一定对。 C.作者称赞范曾先生的诗,是因为范曾先生的学问根底好,还因为他的诗背后的东西, 能和作者相通。 D.古今的大家,诗好实质就是因为学问好。骨子里没有学问,也就 没有德范的支撑,当 然诗就索然无味。 2.下列有关唐宋明诗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有人说,唐后
8、无诗。这话是有道理的,但是不完全正确,唐后无唐诗但是有宋诗。 B.宋代的诗开了中国诗学的新生面,苏东坡、黄庭坚的诗,也是前无古人。宋代的词, 又开出另外的新局,出了很多大家。 C.宋诗开出这么一个新格局来,地位同样也是很高的。宋诗跟禅宗思想、宋代理学相表 里结合得很好了。 D.明诗是返唐的,重新回到唐。明代的诗虽不是唐诗但是有自己的特点,有唐诗的余韵。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三百篇之所以成为“经”,是因为它不仅是儒家的基本经典,也是中国学术的基 本经典。 B.诗经里的诗经过孔子的删订,温柔敦厚思无邪,有大公大德存在。和后来的文人 诗歌写作,不能同日而语。 C.
9、中国过去的大学者的文集,一般都是把“学”放在文集的前头,末编才是自己的诗文。 这表明过去的大学者们一般都不把诗文看成“学”。 D.不管是李白和杜甫的诗,还是苏东坡和黄山谷的诗,它们都不能叫“经”。区别就在于 他们的诗不是儒家的基本经典中国文学的经典。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 题。 柳庆,字更兴。幼聪敏有器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闲于占对。年十三,因暴书,父僧习试令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余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 - 3 - 大统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广陵王欣,魏之懿亲。其
10、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 趣 令就禁。 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 ?”欣亦遣使辨其无罪,盂氏由此益骄。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不敢侵暴。 又有胡家被劫,郡县 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作匿名书,多 榜 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牒。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羽。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 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 ” 太祖尝怒安定国臣王茂,将
11、杀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谏。庆乃进争之。太祖愈怒曰:“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乃执庆于前。庆辞气不挠,抗声日:“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 谨竭愚诚,实不敢 爱 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太祖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太祖黯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可赐茂家钱帛,以 旌 吾过。” (北史柳庆传,有删节 )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趣 令就禁 趣:立刻 B.多 榜 官门曰 榜:张贴 C.实不敢 爱 死 爱:吝惜 D.以 旌 吾过 旌:表彰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柳庆“守正明察”的一组是( 3分) 言毕,令笞杀
12、之 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 庆乃复施免罪之牒 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 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 庆辞气不挠,抗声曰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柳庆幼时聪慧大度,背书过目不忘。他 13岁时,趁着家里晒书,父亲让他从杂赋集中抽出一篇 1000多字的文章,他读了 3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 出来。 B.柳庆惩治王亲国戚,毫不畏惧权贵。广陵王的外甥孟氏依仗权势,凶横强暴,偷盗别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柳庆当众宣布了他的罪状,随即下令将孟氏打死。 C.柳庆机智破获劫案,罪犯尽数落网。在破获胡家劫案的过程中,他亲自写了匿名信,张贴在官府门前,说如果先来
13、自首的则可免罪,用这个方法捕获全部罪犯。 D.柳庆朝堂冒死进谏,终为王茂洗冤。王茂无罪却要被北周宇文泰处死,朝臣中只有柳庆上朝为王茂争辩,终使宇文泰醒悟赦免了王茂,但此时王茂已经被处死了。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 孟氏殊无惧容 ,乃谓庆曰: “ 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 ” ( 2) 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 9 题。 - 4 -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8.诗歌的中间两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列举其中一种加以分析。( 5 分) 9.元朝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清代沈德潜也说:“写人情物性,每在有意无意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