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江西省新余市 2018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十四次周练试题(零班) 第 卷 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戌:早期王权的象征 王者,一国之主。其形三横一竖,为何这样的构形?汉字早期在表达这个王字时,以器具 “ 戉 ” 的象形来指代 “ 王 ” ,表明了 “ 戉 ” 即 “ 王 ” 的含义。不过这个原初的字义,似乎很快就被淡忘了。两周到西汉时期对 “ 王 ” 字的解释,臆断成分很重。孔子曰: 一贯三为王 。 ” 董仲舒曰: “ 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 ” 孔子和董仲舒都没有将这个字解释准确。 甲骨文的发现,为推定 “ 王 ” 字的本初 意
2、义提供了证据。文史学家吴其昌说,戊、戉、戍、成、咸诸字皆由石斧的形状演化而来,其锋刃左右旁向者衍为上述各字,其锋刃向下时则衍为工、士、壬、王诸字。这个斧头的形状,居然造就了如此多的字形,斧头的方向判定了字的意义,让我们见识了古人造字的意趣。考古学家林沄有专文说王,论 “ 王 ” 字本像无柄且刃缘向下的斧钺之形,本表示军事统率权,后来这军事统率权的象征演变为王的权杖。 “ 戉 ” 的象形,是王字定形的基础,这已经成为古文字学家的共识。历史学家徐中舒也说戉的写法, “ 像刃部下向之斧形,以主刑杀之斧钺象征王者之权威 ” 。甲骨 文存在的商代,钺已经是青铜质,而戉字的出现却是更早时代的事,良渚文化陶
3、器上的刻画就是证据。良渚文化玉戉的背后,也许已经有了王权的定义吧。 戉这个字,可以给相关的字形字义更多的提示。有研究者论 “ 辛 ” ,说最早的甲骨文“ 辛 ” ,是一把执行最严厉刑法的割人肉用的锋利小刀,三面有刃,字的下尖或左偏或右偏,表示刀锋歪斜,类似雕刻刀。这样解释其实并不到位, “ 辛 ” 的字形其实是一柄刃部向上的戉,下面那个尖尖其实是柄,刃在上方,那些学者显然是将它认倒了。 再看看带有 “ 辛 ” 字根的 “ 辟 ” ,甲骨文写成用戉砍掉了一个人的头的样子,所以这 是一种极重的刑罚,砍头,古代谓之 “ 大辟 ” 。王是下达或者执行 “ 大辟 ” 的主体,所以王又有了 “ 辟 ” 这
4、样奇怪的代称,这与用戉代称王的意义是一样的。诗经中有辟王,如大雅 棫朴有 “ 济济辟王,左右趣之。济济辟王,左右奉璋 ” ,这里说的 “ 辟王 ” ,就是周天子。汉代贾谊新书 审微说到这样一个故事:卫侯要朝见于周天子,掌管接 见事务的周行人问他的名号,说是叫 “ 卫侯辟疆 ” 。周行人郑重地对卫侯说,辟为天子之号,诸侯是用不得的。卫侯不得已临时更改了自己的名字,如此天子才接受了他的朝见。 古人将天子、辟、璧相提并论。辟之名,可 以是天子,也可以就是璧。金文 “ 璧 ” 字恰恰是借用了辟字的字形,借形亦借义,只是在字下加了个 “ 玉 ” 。璧是献给天子的,璧因此有了天子- 2 - 的称名 “ 辟
5、 ” 。璧是由辟而来,辟即为戉。在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中,都发现过璧形戉,也许透露出了一个信息:璧与戉之间本来是可以画等号的,都是王权的体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 ” 字的构形是由器具 “ 戊 ” 的象征指代而来的, “ 戊 ” 像斧头之形,其锋刃向下,就衍生出了 “ 王 ” 的字形。 B “ 辛 ” 的字形是一柄刃部向 上的戊,用来执行割人肉的刑罚,但是一 些学者将它认倒了,把它当做一把三面有刃的小刀。 C “ 辟 ” 字的甲骨文写成了用戊砍掉一个人的头,而下达或执行砍头刑罚的主体是王,所以“ 辟 ” 字又可以用来代称王。 D “ 璧 ”
6、是献给天子的,所以古人造字时借用了代表天子的 “ 辟 ” 字,然后在字下加上了玉字,于是就是成了 “ 璧 ” 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和董仲舒采取臆测方法,没有将王字含义解释准确,所以汉字的造字研究不能有主观想象,而应依据材料 ,科学推断。 B古人造字仅从斧头锋刃的左右旁向和向下方向,就衍生出了不同的系列字形,形成 了字的意义,由此可见古人造字的童趣。 C卫侯参见周天子,更改了 “ 辟疆 ” 的名字,才得朝见,可见当时对 “ 辟 ” 字的用法,有明显限制,不可 以随便用这个字取名。 D判定文字的构形及意义,可以依据文字象形的特点,还可以用出土文物进行佐证,
7、甚至能在原始的刻画中找到蛛丝马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刃缘向下的斧钺之形,虽然学者林沄认为表示军事统率权,徐中舒认为主刑杀,但是他们都认为其象征王者权力。 B作为斧形的器物, “ 戊 ” 有石质、青铜质和玉质,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刻画证明 “ 戊 ” 字的出 现在商代青铜材质的钺之前。 C作者引用大雅 棫朴中 “ 辟王 ” 的例子,是为了证明 “ 辟 ” 可以作为王的代称,这一结构和 “ 戊 ” 代称王是一样的。 D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中,发现的璧形戊,证实了璧是王权的体现,所以璧和戊所代表的含意基本是等同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4 分) 阅读
8、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仲夏的莲 刘黎莹 - 3 - 月亮出来的时候,把莲家的天井照得像铺了满地的白霜。莲就是在这个时候走进自家大门的。她听见爸使劲咳了一下。 “ 疯。就知出去疯。 ” 爸朝地下重重地吐口痰。 “ 去秀儿家坐哩。 ” “ 坐哩坐 哩。养你这么大就知个坐? ” 爸又朝地下吐痰。 莲说: “ 缸里的水挑满了。灶里的柴也都抱好了。 ” 爸就埋头抽旱烟袋。爸抽了大半辈子旱烟,一到冬天就喘个不停。瘦骨嶙峋的胸膛拉风箱一样让人看着揪心。有一回莲的妈买回一条纸烟。妈说别再抽旱烟了,伤身哩。莲的爸一把夺过纸烟,连撕带踩,踩了一地的碎烟末子。 “ 败坏,就知败坏。有个金山银山也叫你给花空
9、了。你有多大个脸?就给男人买纸烟抽,你想把这个家抽毁了呀你! ” 莲的妈大气都不敢哼一声。 莲说: “ 妈你早晚叫爸打死。 ” 妈说: “ 你知?夫与天齐。有你爸的病身子撑着,咱就是头尾齐全的 一家子人哩。 ” 莲的眼里就有了泪。莲说: “ 等有了钱,我买一汽车纸烟,让爸踩个够。等爸踩累了,踩没劲了,就不踩了。 ” 妈说: “ 你当钱好挣?等你去捡哩,这是命。 ” 爸的烟袋锅像一个小火球在明晃晃的月亮地里一上一下地闪着红光,说: “ 南岭那边的亲事,定了。 ” 莲问: “ 定了? ” 爸说: “ 定了。 ” 莲的妈站在堂屋里扶着 门框,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妈才 40 多岁,头上就有了那么多的白头
10、发。 爸说: “ 无公无婆,无哥无嫂,进门就当家。今过晌钱都送过来了。 ” 莲说: “ 真? ” 爸说: “ 真。 ” 莲说我刚问过秀儿,这门亲事好就好在游手好 闲,又馋又懒。 爸的脸上结了一层冰霜,说: “ 你都知? ” 莲睃一眼爸又睃一眼妈。 莲的眼前晃动着跛着一条腿的哥。哥才不去管有月亮地还是没月亮地,饭碗一推,就跛着一条腿在天井里走过来又走过去。哥的脚步声总是一重一轻,像一把卷了刃的大锯把一家人锯得坐卧不宁,心事重重。这时候莲就会听见爸重重地咳一下,说: “ 我就不信,三只脚的蟾没处寻,两条腿的女人会找不来。 ” - 4 - 莲知爸的心思,爸在等莲回话哩,好定下婚期,买下做嫁衣用的料子
11、。她偏不开口,心说我才不会像妈那样看你脸色,让你拿捏哩。 莲的妈跌跌撞撞从屋里跑出来, “ 扑通 ” 一下 跪在莲跟前。妈说: “ 好娃儿,妈给你跪哩。妈给你说实情,人家送来的钱好厚一大卷子哩,够你哥娶媳妇盖房子用,只是苦了俺娃儿,妈对不住你。 ” 莲的爸一脚踹过来,妈的嘴角就溢着一缕缕的血丝。爸说: “ 山高遮不住太阳,她吃你的奶长大,你还给她跪。 ” 莲对爸说: “ 你敢再动 妈一手指头,我立马就去南岭退婚。 ” 妈嘴里的血丝把平领的月白褂子染红了一片。这是今年春上县里扶贫时发给莲家的,当时莲的妈还舍不得穿,怕人眼热,后来见左邻右舍都穿上分来的衣服,有的料子比她这件还好,她这才敢往外穿。
12、莲说: “ 妈,我应。这门亲事我应下就是。 ” 莲说完就一脚把天井里爸刚坐过的马扎子踢到大门外头。 莲小时候和哥一块儿上坡里割草,回村的路上有两条狗在红着眼打架。莲手里的小镰刀惹恼了狗,狗以为马上要受到伤害,就回过头来一齐咬莲。哥急了,把一筐子草砸过去,狗就又掉头去咬莲的哥。哥的镰刀在草筐子里,哥说莲你快砍你快砍呀莲。莲一镰刀砍过去,狗跑了,却砍在哥的腿上。 哥腿上的血汩汩地往外淌,按了好几把土,还是淌。后来,哥就跛了一条腿。 第二年的夏天,莲就嫁到了南岭。 莲极少回娘家。有一回娘家村的秀儿去找莲,一块儿红枣大的疤痕,就在莲的胭脂骨那里,很显眼。让男人 用砖头砸的。 又过了一年,秀儿去看莲。村
13、里人告诉秀儿,果品加工厂的厂长,一天到晚忙着哩。 村里人说她男人就在莲的手下听差。谁不知道她男人凶?末了还是得听莲的。这叫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秀长长嘘口气。 呱呱呱,一阵清脆的蛙呜传来,秀儿看见村头池塘的莲花正开得爽人眼睛。 (选自(小小说选刊)十五年获奖作品精选)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把夺过纸烟 ”“ 连撕带踩 ”“ 踩了一地的碎烟末子 ” 这些动作细节描写勾画出莲爸吝惜金钱、脾气暴躁的性格特 点。 B莲的丈夫是个好吃懒做、游手好闲、脾气粗暴的男人,塑造这个形象是为突出控诉现实社会大男主义思想这一主旨服务的。 C “ 莲一镰刀砍过去,狗跑了,却 砍在哥的腿上 ” ,这一句照应上文,交代了哥跛腿的原因;也为莲最终答应婚事补充说明。 - 5 - D小说开头与结尾分别写如霜的月色、清脆的蛙鸣、爽人的莲花等景物,简洁洗练,起到烘托人物形象、增强韵味的作用。 5、小说中的莲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5 分) 6、小说以 “ 仲夏的莲 ” 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探析。(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分) 阅读下面 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新华社北京 3 月 6 日新媒体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