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时作业-(2025新部编)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docx

上传人(卖家):qxx12356 文档编号:8225741 上传时间:2025-01-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时作业-(2025新部编)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4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时作业-(2025新部编)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4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时作业-(2025新部编)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4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时作业-(2025新部编)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4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时作业-(2025新部编)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1.唐朝国势由盛转向衰的转折点是( )A.藩镇割据局面形成B.唐玄宗天宝年间任用奸臣C.唐末农民战争爆发D.安史之乱2.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和诗歌创作高峰的时期之一,下列诗句反映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是( )A.“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C.“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D.“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3.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如表研究的主题是( )历史时期东周西汉东汉西晋唐朝政治现象诸侯争霸七国之乱州牧割据八王之乱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A.君主专制弊端丛生

2、B.地方建制的教训C.分裂违背历史潮流D.重文轻武的得失4.唐中后期,一些节度使擅自扩大自身权力,私自任命将领和官吏,甚至形成了父死子继或亲信相袭的局面。以上现象表明( )A.唐朝走向衰弱B.宦官干预朝政C.五代十国并立D.八旗制度形成5.“开元盛世”中也潜伏着危机,最终被“安史之乱”葬送了。从这一遗憾中得到的重要启示是( )A.统治者要爱惜民力B.统治者要严防腐败的发生C.地方官吏必须听命中央D.要防止农民的暴动6.“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情况,描述错误的是( )A.推翻了唐王朝统治B.最后被镇压C.攻入长安,建立了政权D.起义的根

3、本原因是统治者的腐朽7.“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黄巢起义( )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B.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C.导致五代十国的更迭D.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8.“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黄巢起义后,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材料反映了( )A.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B.黄巢起义推翻唐朝的统治C.唐朝灭亡后形成藩镇割据D.唐末五代社会危机的根源9.有关唐朝灭亡正确的内容是( )A.黄巢起义灭亡了唐朝B.安史之乱过程中唐灭亡C.唐朝灭亡时间是907年

4、D.唐朝灭亡时间是960年10.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B.五代政权在北方,而十国则都在南方C.这一时期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D.这一时期,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11.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关于这个时期的表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A.五代是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五个政权B.十国是指南方地区出现的九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C.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D.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分立,阻碍了国家的统一12.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混战,后梁军队三次掘开黄河堤防拒敌,造成连年水灾,人民流离死亡。农民被迫反

5、抗,要求消灭割据,建立统一国家。可见( )A.分封同姓酿成八王之乱B.社会危机下人民渴望统一C.政权频繁更迭民不聊生D.安史之乱造成了巨大破坏13.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黑暗的历史时期,本质上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但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因素在不断地增长,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民族以及文化思想诸方面,特别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起到了一种强烈的凝聚力作用。材料从整体上体现出该阶段的特点是( )A.藩镇割据的延续B.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凝聚力C.政权分立中孕育着统一D.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

6、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在用人方面,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安禄山为了讨好玄宗和杨贵妃,在得知玄宗要在华清宫新开浴池的时候,还有石莲花,置于池中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 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任命河西节度使开始,到玄宗天宝年间共有十镇节度使,不到边镇的1/6。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材料三 公元757年,李白入永王幕府,协助讨伐叛军。随军途中,其中一首这样写道: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1)据材料一,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的不同之处。(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藩

7、镇设立的隐患。(3)与材料三相关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与材料一、材料二有何关系?(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唐朝的兴衰对今天中国建设的启示。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部分年代的人口统计表年份726年742年755年760年821年总人口(约)4142万4531万5292万1690万1576万材料二:五日,贼陷京师。时巢众累年为盗,行伍不胜其富,遇穷民于路,争行施遗。十三日,贼巢僭位,国号大齐旧唐书材料三: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争频繁、列国分治的乱世,短短五十多年间,中原就更换了五个朝代,周边还先后出现十多个大小政权,把华夏大地撕得四分五裂。(1)材料一中755760年唐朝的人口呈现

8、怎样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材料二:记载的是什么事件?其影响是什么?(3)综上所述,概括唐朝衰亡的原因。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安史之乱相关知识。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使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边疆不断告急,唐朝国力大为削弱。D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2.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742756)的年号,共计使用15年,天宝十四年(755年),范阳等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联合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以诛杀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

9、,史称“安史之乱”,从此,唐帝国由盛转衰,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所以,“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反映了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A项正确;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杜甫的诗,描写了开元年间经济繁荣,国家鼎盛的景象,排除B项;“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体现了汉族学习少数民族音乐,体现了民族融合的景象,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歌颂了唐明皇忠贞不渝的爱情,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3.答案:B解析:A.君主专制弊端丛生,不符合题意;B.依据题干信息即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周、西汉、西晋、唐朝都发生了地方与中央抗衡的战乱

10、,其原因是地方势力过大造成割据势力,故选项B符合题意。C.分裂违背历史潮流,不符合题意;D.重文轻武的得失,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4.答案:A解析:据题干“唐中后期,一些节度使擅自扩大自身权力,私自任命将领和官吏,甚至形成了父死子继或亲信相袭的局面”和所学知识可知,唐中后期,节度使擅自扩大自身权力,形成了父死子继或亲信相袭的局面,说明唐朝中央集权受到削弱,唐朝走向衰弱,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宦官,无法得出宦官干预朝政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所述现象出现在唐朝中后期,而不是在五代十国,排除C项;八旗制度形成出现在清朝,排除D项。故选A项。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当时唐玄宗

11、不理朝政而导致政治腐败是关键所在,对此应严防腐败发生。6.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首诗是黄巢一生最鼎盛时期的作品,也是他流行最广的一首诗,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因为统治者的腐朽,他领导了农民起义,他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避实就虚,走遍今天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省广大地区,动摇了唐朝的统治,并且攻入长安,建立了政权,但由于长期流动作战,没有稳定的后方,缺乏经济上的保障和群众基础,故而很难持久下去,使起义军最后失败,BCD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黄巢领导的

12、农民起义没有推翻唐王朝统治,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7.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黄巢起义”和所学知识,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B项正确;黄巢起义最终被镇压下去,没有推翻唐朝统治,排除A项;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自立为帝后形成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排除C项;安史之乱后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B项。8.答案:D解析:依据题意,可知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局面逐渐形成,黄巢起义给唐朝造成重大伤亡,唐末各地藩镇自立,逐渐形成五代,意在阐述五代藩镇割据局面形成的根源,D项正确;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不是题干重点,排除A项;唐末的农民起义军在黄巢的

13、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黄巢起义动摇唐朝的统治并非推翻了,排除B项;唐朝灭亡后形成藩镇割据是对题干后半部分的概括,题意侧重于唐末五代社会危机的根源,排除C项。故选D项。9.答案:C10.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安史之乱后,华北地区由于受到割据藩镇和五代各朝长期混战的严重破坏,北方耕民大量南迁,使得北方农业生产无以为继,而在南方,虽也不免遭到战争的破坏,但在十国时期,相对华北而言,南方的重大战事较少,政局也比较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所以AC项表述正确;唐朝灭亡以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

14、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在南方和河东地区,则先后或同时并存着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十国不都是在南方,所以B项表述错误;五代十国时期尽管是一个动乱分裂的时期,但是统一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D项表述正确。故选B。11.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

15、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故“阻碍了国家的统一”说法错误,D项说法错误,选择D项;五代是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五个政权,说法正确,排除A项;十国是指南方地区出现的九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说法正确,排除B项;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排除C项。故选D项。12.答案:B解析:据题干“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混战,后梁军队三次掘开黄河堤防拒敌,造成连年水灾,人民流离死亡。农民被迫反抗,要求消灭割据,建立统一国家”可知,这说明当时军阀混战,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

16、难,人民渴望统一。故B符合题意;分封同姓酿成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时期,排除A;题干材料不能说明政权频繁更迭民不聊生,排除C;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排除D。故选:B。1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本质上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统一因素在不断地增长”等信息分别分析出五代十国时期是分裂的时期,同时又为北宋的局部统一奠定基础,政权分立中孕育着统一符合题意,C项正确;藩镇割据的延续,没有全面反映材料的意思,排除A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凝聚力,没有全面反映材料的意思,排除B项;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择C项。14.答案:(1)前期:节俭、反对浪费;励精图治,挥霍无度;沉迷酒

17、色。(2)隐患: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3)事件:安史之乱。关系:材料一。(4)启示:统治者要勤于政事,善用人才。解析:(1)根据材料一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天宝时则骄奢淫逸,唐玄宗统治前期注重节俭。”根据材料一在用人方面,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安禄山为了讨好玄宗和杨贵妃,立即在范阳以白玉石制成鱼龙凫雁,置于池中,唐玄宗统治后期骄奢淫逸,任人唯亲,贪图享乐等。(2)根据材料二“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任命河西节度使开始,到玄宗天宝年间共有十镇节度使,不到边镇的1/6”可知,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3)根据材料三“公元757年,李白入永王幕府。随军途中”可知与安史之乱有关

18、,材料二涉及的唐朝的外重内轻局面可知。(4)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唐玄宗统治后期出现的安史之乱和节度使设立造成的外重内轻局面,对当今中国建设的启示是统治者要勤于政事;注重经济的发展等。15.答案:(1)迅速下降;安史之乱。(2)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3)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的打击等。解析:(1)变化趋势:根据材料一“755760年唐朝的人口统计数据”可以得出,755760年唐朝的人口呈现的变化趋势是人口持续减少。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755760年唐朝的人口持续减少趋势出现的标志性事件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

19、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2)事件:根据材料二“五日,贼陷京师。时巢众累年为盗,行武不胜其富,遇穷民于路,争行施遣。十三日,贼巢僭位,国号大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记载的事件是黄巢起义。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模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齐”,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巢领导起义军导致唐末国力大衰,动摇了唐朝的统治,起义军最后失败。(3)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可知,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这些都是唐朝衰亡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历史 > (部)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2025)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1.4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时作业-(2025新部编)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docx)为本站会员(qxx12356)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