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课标要求:了解隋唐时期中原王朝与吐蕃、突厥、回纥等民族或地区之间的交往史事,概况总结隋唐时期民族交往交融的主要方式,认识各民族的交往交融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教学目标:1.了解隋唐时期中原王朝与吐蕃、突厥、回纥等民族或地区之间的交往史事及各民族分布的地理方位。2.了解隋唐时期民族交往交融的主要方式,理解民族友好交往的重要性。3.认识民族交往交融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养成主动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意识。【基础过关】一、文成公主入藏(1)背景: 时,吐蕃赞普 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 。他推广灌溉技术,创制文字,颁行法令,设置官职官阶
2、等,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和完善制度的措施。(2)概况: 年,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为了更好地 ,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还请求唐朝给予 ,派遣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工匠。(3)作用:唐蕃和亲,促进了 ,也增进了 关系。阎立本步辇图【名画赏析】以公元641年(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
3、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唐蕃会盟碑相关史事唐中宗时,唐蕃再度和亲,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迎娶了金城公主。金城公主带去大批丝绸、乐器等,以及各类工匠、艺人。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朝和吐“和同为一家”,他自称“甥”,称唐朝皇帝为“舅”。唐穆宗长庆年间,唐蕃订立友好盟约,刻立唐蕃会盟碑二、突厥(1)背景: 是6世纪中期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一个游牧部落。突厥汗国建立后,不断开拓疆土,控制了整个西域。隋朝时,突厥分裂为 和 ,分据阿尔泰山以东和以西。(2)过程: ,唐太宗击败 ,各酋长及子嗣继位者接受唐廷的册封。他实行 的 民族政策,得到西北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
4、 ”,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此后的唐朝皇帝, 都延续了天可汗称号。 时,唐朝灭 ,中央政权 西域。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 ,管辖西域的 。744年,唐朝联合 等出兵平定了后突厥汗国。随着汗国的消亡,突厥于 解体。突厥汗国消亡后,突厥后裔逐渐 与当地部族 。从此,突厥在我国北方退出历史舞台。材料研读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 如父母。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这句话反映了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怎样的主张?【答案】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三、回纥(1)背景: 是居住在漠北的游牧部落。(2)过程: 时,回纥首领 统一漠北,建立 ,成为大漠南北最强大的势力。他接受唐玄宗的册
5、封,号 。安史之乱爆发,回纥曾出兵助唐平叛。后来,回纥上表请求改名 (h),获得唐朝同意。唐朝后期,双方 频繁,唐朝多用绢帛换取回鹘的马匹。(3)结果: ,回鹘部众离散,汗国灭亡。余众一部分南下融入汉人等当地民众中,其他西迁到 和 。其中,大多数西迁到新疆地区,逐渐与当地民众融合,成为 先民的主体。四、渤海和南诏1.渤海靺鞨(Mh)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主要生活在 ,其中一个分支 靺鞨于7世纪基本统一各部,建立政权。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大祚(zu)荣为 ,以渤海为号。渤海与唐朝经贸往来频繁,多次派遣留学生到唐朝求学,经济文化发展很快,被称为“ ”。2.南诏隋唐时期,云南苍山洱海一带分布着六个
6、部落,称为 ,其中最南部的部落统一了其他五诏。唐玄宗册封其首领皮逻阁为 ,南诏政权建立。皮逻阁派孙子赴长安朝见唐玄宗。南诏 ,多次派遣贵族大臣和子弟到成都求学,就学者多达上千人。隋唐时期, 得到开发,中央王朝加强了对各族地区的统辖, 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3.疆域盛唐时的疆域东到 ,西到 ,西北到 以东、以南地区,北达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 一带,南及南海,超过了 鼎盛时期。五、课后活动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王建凉州行“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元稹法曲(1)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
7、什么?(2)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答案】(1)在这两首诗中,“蕃”和“胡”都指代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特指当时中国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如西域、四夷等。具体来说,“蕃”主要指中国西部少数民族,而“胡”指的是中国北部少数民族。(2)这些诗句反映了唐代社会中少数民族文化对汉族社会的影响,以及两个民族文化交融的情况。【重难释疑】1.唐朝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几种?唐朝为什么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非常融洽呢?方式:战争;和亲;册封;设机构管辖;会盟等原因:唐朝自身的先进和强大是根本原因;开明宽容的民族政策是直接原因。2.文成公主入藏与昭君出塞的异同?相同点:(1)都是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首领的和亲;(2
8、)都有利于中原与边疆少数的和平友好相处;(3)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不同点:背景不同。3.联姻和亲是我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之一。你知道那些汉族与少数民族联姻和亲的历史故事?这种联姻和亲的共同历史目的有哪些?产生了怎样的效果?故事: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等。目的:加强边防,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联系。效果: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随堂训练】一、选择题(共9小题)1.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各民族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唐朝统治者对边疆的军事行动十分慎重并通过与唐宗室联姻保持着密切政治关系。其中符合“与唐宗室联姻”的目的是( )A促进边
9、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B增强唐朝与边疆民族的联盟C导致唐朝中央集权的削弱 D引发唐朝与边疆民族的冲突2.剧作家田汉曾写过一部剧本,里面讲述了一位美丽端庄、智慧勇敢的唐朝女子,带着其父“利乐吐蕃人民”的宏愿,把文化作为嫁妆,克服了思亲念家之情,踏过迢迢万里险途,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故事。剧中女子人物形象的原型为()A王昭君 B文成公主 C武则天 D金城公主3.初唐画家阎立本擅长人物画,他画的人物形态各异、形神兼备。其中,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这幅画有助于我们了解的历史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C文成公主入藏 D唐朝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4.博物
10、馆见证历史风华。某博物馆计划推出唐代专题展览,根据下面展出的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民族交融 B对外交流 C经济繁盛 D多彩艺术5.“可汗”本是突厥、回纥、柔然等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贞观四年唐王朝击败东突厥以后,唐太宗接受诸蕃君长所奉“天可汗”称号。有关唐代的民族交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开明的民族政策开启了中国的民族交融 B“长庆会盟”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C北庭都护府的设置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D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间的友好关系6.东突厥灭亡后,唐太宗对于来降的部落首领,皆拜为中郎将,其中五品以上的官员有上百余人,他甚至不顾魏征反对把突厥安置在离“沐浴圣恩”较近的地方。这反
11、映出唐太宗( )A谨慎处理外交问题 B尊重边疆各部族传统习俗 C诚信处理民族问题 D推行开明怀柔的民族政策7.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 )A怀仁可汗 B吐蕃赞普 C渤海郡王D安西都护8.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期设置北庭都护府来管辖突厥故地;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结婚;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这体现了唐代( )A实行灵活务实民族政策 B消除了民族分裂的隐患C实现了各民族间的平等 D导致藩镇问题威胁中央9.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见唐太宗之所以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
12、汗”,最有可能是因为( )A强大的军事 B开明的民族政策 C唐太宗本人具备“天可汗”的素质 D唐朝是世界的中心二、选择题(共2小题)7 . 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不同时期的民族交往呈现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材料二: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平定了东突厥,北边威胁解除,他想修治在隋末已被毁坏了的洛阳宫殿,以便于巡幸。修治的诏书已经下达了,给事中(官名)张玄素认为不妥,上书指出:天下刚刚安定,百姓承隋末离乱之后,财力、物力都已凋尽,修建宫殿必然大动功役,这就会“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他要
13、求唐太宗停工,认为如果要营造下去,百姓对朝廷的怨恨恐怕会超过隋炀帝时。这话说得十分尖锐、激切。唐太宗听他言之有理,立即下诏罢役。 摘编自徐连达中国历史的205个细节(1)唐太宗被北方和西北各族首领尊奉为什么?实行什么民族政策?(2) 阅读材料二,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唐朝处理民族关系有多种措施,请就以下方式各举一例说明。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机构进行有效管理:_;与少数民族实行和亲政策:_。(4)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8. 阅读表格,回答问题。地区朝代机构新疆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
14、务,保护往来商旅唐朝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台湾三国卫温率船队去夷洲隋朝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西藏唐朝文成公主和亲元朝设立宣政院阅读表格,至少选择两个事件,自行拟定观点,撰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参考答案7.(1)尊奉为:“天可汗” 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2)示例1观点:帝王虚心纳谏才能有所作为。论述: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实行推恩令,解决了诸侯王国势力膨胀的问题;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大一统;唐太宗接受张玄素、魏征的建议,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政治清明,可见,帝王虚心纳谏才能有
15、所作为,才能推动社会进步。示例2观点:领导者只有关爱百姓才能长治久安论述:汉文帝汉景帝注重百姓,实行十五税一,甚至是三十税一的税率,与民休息,使汉朝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唐太宗爱惜民力,注重鼓励农桑,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最终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也关爱百姓,注重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使唐朝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可见,只有爱惜民力,关爱百姓,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3)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置北庭都护府。(任选一例即可)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任选一例即可)(4)主流:和平与友好往来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8.观点:有效的边疆治理能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论述:唐朝时期在西北边疆设置安西都护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促进了我国对西北边疆的管辖。元朝时期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设立的行政机构,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宣政院直接统辖,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这也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综上所述,我国历代政府对边疆地区采取的治理措施有效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