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断句断句”技巧技巧 一一 这些是这些是“捷径捷径”,但也不一定,但也不一定 1“语气词”一定是断句的标志吗?(乎、诸、夫 ) 2 这个名词到底属哪家? 3 这个“之”字较麻烦 4 这两字也要断开吗? 二二 设个小设个小“雷阵雷阵”,见见真本领,见见真本领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某之于牧焉不尽心力往昔初阳有民之货殖者二固父子之伦夫唯利是图而相经营蝇 利之爱孝友之弃相讼于曹衙不胜捶楚之鞫子逆天性诬其父以佐证其实故令了然乎委曲 特纳子贿而以为实据论以迁徙诸蛮荒之鄙人莫不之知也举郡喧沸竟如其论而惘闻余虽 不佞于黎庶丰足然工平正廉洽下车覆其疑狱
2、卒明其状再按其始末雪之 三三 一起想想想,释疑抓一起想想想,释疑抓“基本基本” 1“语气词”一定是断句的标志吗?(乎、诸、夫 ) -不一定,例如“乎”,它就只有语气词这种用法吗?非也,它还是个文言字词中的特 殊分子-可做介词“于”,位于动词谓语之后,其后还跟宾语-这时候,“见了乎,马 上断”岂不大错特错了?如师说一文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此一句之中 两个“乎”,均不可断开也;如上文“雷阵”中的“故令了然乎委曲”(上任县令对事情的 经过了然于心),此“乎”处不可断。 徒见其形而决然定论,有悖于实事求是之科学精神也。 2 这个名词到底属哪家? -往往遇到这种情况-一个名词,它到底是做前句
3、动词的宾语呢,还是后一句谓语动 词的主语呢?真是叫人纠结,怎么办?好办。联系上下文,理解清文意,就可以裁定 它是“谁家”的了。 如上文中“夫唯利是图而相经营蝇利之爱诚悫之弃”,“蝇利”是跟着“经营(这里是“算 计”义)”走呢,还是做“爱(这里是“吝惜”义)”的主语呢?联系上下文来看,应是后 者。 举个硬例子:举个硬例子:2020 年高考全国二卷断句题:年高考全国二卷断句题: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 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节选自宋史 王安中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
4、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 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B.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考掠之惨/遂诬服/ 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C.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 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D.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 安中康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试试看,蓝字那块:选 A,还是 B?关键有二:其一,“胜”何义?其二,上下文联系, 理解段
5、意。(附:(1)胜:承受,禁得住;(2)参考答案 A) 3 这个“之”字较麻烦 -“之”所以麻烦,因其多义多用,如果做代词,充当宾语,那在其后断开的几率很大; 但是,如果它表示“取独”呢?如上文“蝇利之爱孝友之弃”(吝惜蝇头小利,抛弃孝顺 之义) , 岂可断开?故只能这样断-蝇利之爱, 孝友之弃。 当然, “之”还可以做动词“到、 往”,那就更不能在其后直接断开了。 4 这两字也要断开吗? -这是个幼稚的问题,断句之断,与字数多少没有必然的关联,即使一个字,也可以 独立成句。例如:“王曰:诺,卿但说无妨。” 四四“基本基本”是大道,辅之以是大道,辅之以“技巧技巧” 基本大法:基本大法: 1 联
6、系上下文,理解是根本;联系上下文,理解是根本; 句意不理解,断句岂能成?句意不理解,断句岂能成? 先翻译,后断句;翻译不顺,断句无据。广积累,读懂文,乃断句之根本。 2 句子结构在,结构当完整;句子结构在,结构当完整; 常式结构是,完整主谓宾。常式结构是,完整主谓宾。 问题稍复杂,省略需补进(文言表达,句子主语、宾语多省略,根据上下文意思, 可推析而正确补充进去),如此,结构完整处,句子需断开。 3 主语换,句要断;谓宾一家,不得分家。主语换,句要断;谓宾一家,不得分家。 所谓“技巧”,如“语气词标志”“发语词标志”等,众所周知,不再赘述。 附:附:“雷阵雷阵”断句断句 某之于牧,焉不尽心力?往昔初阳,有民之货殖者二,固父子之伦。夫唯利是图 而相经营,蝇利之爱,孝友之弃,相讼于曹衙。不胜捶楚之鞫,子逆天性诬其父以佐 证。其实故令了然乎委曲,特纳子贿而以为实据,论以迁徙诸蛮荒之鄙。人莫不之知 也,举郡喧沸,竟如其论而惘闻。余虽不佞于黎庶丰足,然工平正廉洽。下车,覆其 疑狱,卒明其状,再按其始末,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