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统编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重点06诗歌鉴赏.doc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850307 上传时间:2020-11-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统编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重点06诗歌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年统编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重点06诗歌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年统编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重点06诗歌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年统编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重点06诗歌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年统编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重点06诗歌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2021 年年统编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重点统编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重点 06 06 诗歌鉴赏诗歌鉴赏 知识划重点知识划重点 一、古代诗歌的基本文体知识 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具有 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的文体。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三种,从形式上可分为: 1.古体诗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另外,“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也属 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它的发展轨迹为: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 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代表作有民歌陌上桑孔

2、雀东南飞迢 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王昌龄的出塞,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 琵琶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 的乐歌,简称为乐府诗。新乐府创于初唐,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还另 立新题,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但这一新诗体直到白居易才确定了名称。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1)绝句:五言或七言,全诗四句,绝句没有硬性对仗要求。 押韵:五绝首句一般不入韵,七绝首句入韵较多。 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五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等;七绝如李白的送孟

3、浩然之广陵、 杜牧的泊秦淮等。 (2)律诗:五言或七言,全诗八句。 押韵对仗。一般三、四句对仗,五、六句对仗; 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 明五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杜甫的春望等。七律如杜甫的登高、李商隐的锦瑟等, 均是律诗。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 3.词 (1)词的名称、起源、特点: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简称“词”, 如东坡乐府白石道人歌曲稼轩长短句等,都是词。词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其特点是调有定格, 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2)词的分段:词的一段叫一阕(“阕”是乐曲终了的意思)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

4、上片,第二 段叫后阕、阕、下片。 (3)词的一些分类:按字数分为小令(58 字以内)、中调(59 字到 20 字)、长调(91 字以上)。按段落分 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4)词的牌与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则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念 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题目揭示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 定有题目。 4.曲 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 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

5、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用同一宫调。它 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二、古代诗词阅读的基本方法 1.掌握近体诗和词的句法特点,读通诗句的意思古代诗歌是押韵的,而且语言比较精炼,这就使得诗歌 必然具有和散文不同的句法特点。但是,从诗经、楚辞到汉魏六朝的古诗,它们的句法结构与散文的差 别不是很大。近体诗和词因为字数限制,更由于要讲究平仄、对仗,因此就产生了一些与散文以及古诗都很 不相同的句法特点。这主要有四种情况:省略、活用、错位、紧缩。 省略,第一,省略主语,如:(我)与君 离别意,(我们)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第 二,省略副词后面的动词,如:映阶碧草自(显)春色

6、,隔叶黄鹂空(唱)好音。(杜甫蜀相)。第三,省略 动词谓语,只剩下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让读者去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渭北(看着)春天树,江东(望着)日 暮云。 (杜甫 春日忆李白 )。 第四,省略介词, 如: 明月(在)松间照,清泉(在)石上流。 (王维 山居秋暝 )。 第五,省略比喻句中的“如”“像”等,如:山河破碎(如)风飘絮,身世浮沉(像)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 洋)。 活用,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他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诗歌 中常见的活用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 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

7、法和意动用法。如“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赠)中,“春”是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形容万木茂盛,春意盎然,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中,“青”是形容词作名词,指青青的山色。 “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王维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 两句意为涧花很白,以为粉色不算白;山月很明,以为灯光不算明,形容词“轻”和“少”用作意动词。 错位.在近体诗和词中,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的位置都可以变动。如,“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杜 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应为“风折笋垂绿,雨肥梅绽红”.“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钱起谷口 书齐寄杨补阙)应为“新雨后怜竹,夕阳时爱山”,“永

8、忆江湖归白发”(李商隐安定城楼)应为“永 忆江湖白发归”,“多情应笑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应为“应笑我多情”,“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应为“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紧缩,指诗句可以看作由两个分句紧缩而成,用来表 示分句间关系的连词在句中没有出现,但我们在理 解时可以把它们加上去。如:国破(但)山河在,城春(故)草木深。(因)感时(而)花溅泪,(因)恨别(而)鸟惊 心.(杜甫春望) 当然,上面所说近体诗和词的句法特点不纯是因为音韵及对仗的需要,有时诗人为了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而刻意使用这些句法,特别是省略和活用,如“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

9、日忆李白)省略动词, 由名词意象构成。表面看来,这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 “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分开来看, 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有了一种奇妙的联系,也就是说,当 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唯见天边的云 彩,李白翘首北国,唯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两 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

10、种情 状,这当中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明确了近体诗和词的这些句法特点,我们才能更好地读通近体诗和词的句 子的意思,把握诗词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 2.理解掌握古代诗歌常用意象及典故的内涵,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 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意象来表达主旨及感情,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 内涵,理解掌握这些古代诗歌常见意象的内涵,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古典诗歌,特别是 咏史怀古诗,常常运用典故,在增强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

11、的阅读带来了一些障碍,甚至直接影响我们对 整个作品的鉴赏。因此,要想读懂诗歌,必须理解掌握一定数量典故的内涵。 3.认真“四读”,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大体把握诗歌的主旨及情感。“四读”指读诗题,读作者,读 背景,读注释。诗歌的标题,包含着诸多信息,借助标题有很多好处。第一,可以推测诗歌的类型,以事物作 题目的诗很可能就是咏物诗,诗题中出现了有关边塞事物的诗歌往往是边塞诗,标题中出现古迹名胜的诗往 往是咏史诗。第二,可以推测诗歌的基本内容。陆游的书愤,由题目可以知道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书写诗 人胸中的愤懑之情。诗人因何而愤?诗中有哪些诗句表现愤懑之情?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诗歌,很容易把握诗 歌的内容。

12、第三,可以推断诗歌的主旨、情感.诗题中的“寄某某”很可能表达对某某的怀念之情;“登高” 可能是思亲怀友;诗题中含有“送别”字样的,往往表现依恋、珍重、别愁等感情。第四,可以揣测诗歌的 表达技巧和思路。一类诗有一类诗的表达技巧,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黄 巢的 菊、杜甫的孤雁、 李商隐的流莺,都以某种事物为标题,属于咏物诗。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推测诗歌可能采用了托物言志、 象征的写法。而有些题目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路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望月怀远,应该就是该 诗的写作思路。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作者,了解诗人写作的背景。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 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情况,知

13、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 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我们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 提取。 练习划重点练习划重点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梅 (宋)王安石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借世俗之人对梅花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 B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 C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

14、了自己的衣袖。 D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C 项,“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不正确,“淋漓”望 文生义,这里“淋漓红袖”指美貌女子,“淋漓红袖趣传杯”意思是呼唤侍女传递酒杯。故选 C。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意为世俗之人满眼看到的只是艳丽的桃杏,却不识凌寒独放色香俱佳的梅花。(2)诗人把 世俗之人对桃杏和梅花的态度作对比,讥讽世俗之人的浅薄与庸俗。(3)借梅花自喻,暗示自己的改革志 向不被世人理解的复杂心情。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句子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

15、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鉴赏的是哪句诗 句,然后找到诗句在诗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从内容、手法、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本题要求分析的诗 句是诗歌的最后两句,需要结合上文来分析。从内容上来看,尾联“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结合上文可知,“此”指的是梅花凌寒独自开放色香俱佳的特点,尾联诗句的意思是,世俗中人的眼中哪 知道梅花的这些高贵品质,他们只知道买一些艳丽的桃花、杏花来栽种。上下句之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把世俗之人对梅花和对桃杏的态度进行了对比,说明世俗之人只喜欢桃杏,反映出世俗之人的浅薄和庸俗, 表达出诗人的讥讽之意。另一方面,联系诗人毕生的理想和追求,结合全诗内容,可知诗人写梅花,也是

16、 在写自己,借梅花自喻,表达出自己改革志向不被理解的复杂心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寄黎眉州 苏轼 胶西 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瓦屋 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 贤。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注)黎眉州:黎錞,四川人。胶西:诸城。瓦屋、峨眉:四川山名。六一:六一居士,指欧阳 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作者登高远眺,“孤云落照”,既是实景,又饱蘸了诗人的情感。 B颔联中作者借助想象,将内心情感融人对瓦屋山和峨眉山景色的描绘中。 C颈联将自己与欧阳修做比较,表达出不及欧阳修贤能的自谦之情。 D本诗

17、语言质朴平易,风格明快,景情交融,动中寓静,平淡中寓激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 能力。C 项,“颈联将自己与欧阳修做比较,表达出不及欧阳修贤能的自谦之情”分析有误。颈联是说如今 再无爱好人才的贤能的欧阳修了,表达出对恩师欧阳修的敬仰。故选 C。 2诗歌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答案】“且待渊明赋归去”借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传达出诗人志向难酬、不满时政、思乡归隐 的想法,表现了作者孤寂清寥、不得志的情感;“共将诗酒趁流年”写出诗人想和友人在流逝的岁月中共 同饮酒作诗的期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期

18、待与朋友相聚的温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第一句诗人用到“陶渊明”的典故,借用了其作品归去来兮辞。 这就需要考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去考虑,陶渊明一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渴望归隐,再看苏轼,苏轼当时 不满新法,故诗人想借此表达自己壮志难酬、对当时的时政不满以及思乡归隐的想法,不难看出作者内心 的孤寂和不得志。 第二句“共将诗酒趁流年”表现出诗人想要和友人共同饮酒作诗,这是一幅相聚的温情 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19、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伫倚危楼”,采用叙事的表达方式,勾勒出一个久久地立在高楼之上的主人公形象。 B“草色烟光残照里”,这一句中“残照”点明时间,已是黄昏,主人公却还不忍离去;又给景色增添一 份感伤。 C最后两句点破诗歌主旨,为何难以摆脱“春愁”,只因“为伊”的相思。这一佳句后来被王国维视为治 学的第一境界。 D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抒情写景, 感情真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C 项,“这一佳句后来被王国维视 为治学

20、的第一境界”说法错误。这句被王国维视为治学的第二境界。故选 C。 2本词中有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请写出并赏析。 【答案】“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这一句化抽象为具象(或比拟),把抽象的愁情写成可以看见其生 长(升起,漫延)的物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愁”之多之浓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本题要求“本词中有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请写出并赏析”, 解读题干,首先要明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句的表现手法是化抽象为具象,那 么词中

21、运用这一手法的诗句应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意思是忘不尽的春 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他首先说登楼引起了“春愁”。全词只有首句是叙事,其余全 是抒情,但是只此一句,便把主人公外在的形象像一幅剪纸那样凸显出来了。他一个人久久的伫立在高楼 之上,向远处眺望。他伫立楼头,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销魂的“春愁”油然而生。“愁”本是摸不着、看 不见的抽象的情感,但在词人的笔下,却犹如可以看见其生长(升起,漫延)的物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春愁”之多之浓重。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 刘克庄 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

22、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 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 少时棋柝曾联句 。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 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 ?快投笔,莫题柱。 注这首词是作者与朋友王实之的唱和词之作,写于淳祜四年(244 年)。两河路:指河北东路、河北西 路,今河北、山西、河南部分地区。棋柝曾联句:化用唐代李正封“从军古云乐,谈笑青油幕,灯明夜 观棋,月暗秋城柝”句。冲梯:冲车、云梯,古代攻城的工具。张许:张巡、许远,唐代安史之乱时 死守睢阳的名将。题柱:司马相如准备去长安博取功名,过成都升仙桥,曾

23、在桥柱上题字:“不乘赤车 驷马,不过汝下也。” 1下列对这首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脉微如缕”,词以譬喻开篇,形象而尖锐地说明国家的命脉已经衰微不堪,赤子忧国之情跃然纸上。 B“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语含机锋,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朝廷不拘一格降人材的殷切希望。 C“谈笑起,两河路”,将边地将土的耽于安乐与下片边地的危殆局势作对比,矛头直指昏聩的统治者。 D此词紧扣“忧边”二字抒情言志,笔力雄壮,又极尽抑扬顿挫之致;大量运用典故,自然贴切,蕴意丰 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 项,“边地将土的耽于安乐”错误。“谈笑起”的主语

24、是前面的“韩五”,即韩世忠。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五,年轻时有“泼韩五”的浑号,出身行伍,既没有名 师传授,也未遇神仙指点,但是却能在谈笑之间大战两河,成为抗金名将。有了这些名将贤相,“国脉微 如缕”的惨状也就有扭转的可能了。和“耽于安乐”无关。故选 C。 2下阙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根据下阙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表达作者报国从军的夙愿。怀才不遇、屡屡丧失杀敌报国之机的忧愤。提出任人唯贤的重 要性。对爱国志士的期望。 【解析】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下片,作者进而联系到自己的遭遇。“棋柝联句”,表达作者报国从 军的夙愿。但这一宏愿都成了过去的梦了。登楼远望,揽镜自照,伤感一事无成,痛心

25、国势日非,怎能不 愁肠百转、感慨万千!一声长叹,将那长期以来怀才不遇、屡屡丧失杀敌报国之机的心情,尽数迸发了出 来。下边两句,将当时边境上疾风扑面、黑云压城的情景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北风,暗指北来的蒙古兵, 它既点出了入犯的方向,也渲染了入犯者带来的杀伐之气。敌方进攻用的冲梯,屡次狂舞于边城,蒙古军 队攻势的凶猛和情势的危急,由此可见。金汤,指坚固的防御工事,张许指张巡、许远,安史之乱时,他 们坚守睢阳,坚贞不屈。大敌当前,假如没有像张巡、许远这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 这里再次提到了任人唯贤的重要性。作者以反问句式写出上面两句,有理有据,足以服人。接着,作者大 声疾呼:好汉们,

26、不需再计较个人得失,不需发无聊之呻吟,赶快投笔从戎,共赴国难吧!这是对爱国志 士的期望,也是和王实之共勉。这两句,句短气促,喷涌而出,极富鼓舞力量。 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双调)水仙子 次韵金陵怀古 张可久 朝朝琼树后庭花 ,步步金莲潘丽华,龙蟠虎踞山如画。伤心诗句多,危城落日寒鸦。凤不至空台上, 燕飞来百姓家,恨满天涯。 (注)南朝陈后主荒于酒色之事,最终在喝酒行乐时被隋兵捕获。南齐东昏侯宠爱潘妃之事,后梁武 帝攻取金陵杀东昏侯,潘妃自缢而死。 1“双调”是这首曲的_名。 【答案】宫调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题干为“双调是这首曲的什么名”,可见具体考查了元曲 中宫

27、调的相关常识。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 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 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宫调,即古代音乐的调。中国传统乐 学把音乐实践中音、律、声、调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起来,用以表明调性范畴的全面情况的基本理论。音 乐实践中所用一定音阶的各个音级,各相应于一定的律高标准,构成一定的调音体系;某一调音体系中的 音阶,又都具体地体现为以某“声”为主的一定调式。审察其间的诸种逻辑联系,包含律高、调高、调式 间各种可变因素在内的综合关系的研究,即

28、是宫调理论。仅仅把“宫”理解为调高概念,把“调”理解为 调式概念,只是对于“宫调”的一种简单化的解释。 2对作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叙事与议论结合 B寓情于景物之中 C用典而恰到好处 D以直接抒情作结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艺术手法的理解分析判断能力。“危城落日寒鸦”中使用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的手法,写的是“落日”“寒鸦”,站在高高的城墙之上,看落日西沉,寒鸦乱飞。傍晚时的凄凉之气油 然而生,和诗人内心对王朝覆亡的沉痛相和,情景交融,表现“伤心”,所以 B 正确。“凤不至空台上, 燕飞来百姓家”化用了典故,“凤不至空台上”化用的李白诗歌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 去

29、台空江自流”一句;“燕飞来百姓家”化用的是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句。“凤不至空台上”,指凤凰台,在南京城西南角。“燕飞来百姓家”言东晋王、谢两大贵族的豪华 住宅,如今已变成百姓的住宅。“朝朝琼树后庭花,步步金莲潘丽华”两句,结合诗文后的注解,可知这 是这里借用的是南朝陈后主和南齐东昏侯的典故他们因为沉迷酒色,从而导致亡国破家作者作为元初 的散曲大家,对南宋的灭亡深感痛心,因此借典故讽喻寄托今日之哀思。所以 C 项“用典而恰到好处”说 法正确。结尾句“恨满天涯”可见“以直接抒情作结”,D 项正确。曲中无议论,A 项说法错误。故选 A。 3作品主要表现的思想情感是_。

30、【答案】对王朝兴亡盛衰的遗恨和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的情感的能力。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 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 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情感。这首曲子抒写南宋亡国之恨,借历史故事寄托今日之哀思。作者写了 陈后主、南齐东昏侯的荒淫无耻,强调尽管金陵是“钟皇龙蟠,石城虎踞”险要之地,也保不住统治者的 衰亡。皇帝的宫阙和贵族的府第,如今都是寻常百姓的茅舍。这就是历史提供的借鉴。 六、诗歌鉴赏,完成下列小题。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31、。 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释)忘机友:相互不设机心、无所顾忌的朋友。 1从体例来看,这首元曲属于散曲中的 _。 【答案】小令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常识类题目,需要考生熟记大纲规定的文学常识,平时 注意分类整理记忆。特别是名家名作以及课下注释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识记时要牢记细节,易错点、易混 点要列出表格对比整理记忆。本题考查元曲的有关知识。小令是散曲的一种,等于一首单调的词。套数: 由两个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起来的套曲。这首元曲共 45 个字,只有单片,从体例上看 应当是“小令”。 2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语言清丽

32、,意象艳丽、境界壮阔,意境优美,表达了备受压抑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理想,因而赢得了人 们的喜爱。 B第五句点明鹭鸥即“忘机友”,表达了作者在世间没有知己的无奈,因而对渔翁友白鹭、侣沙鸥那样恬 适、宁静生活境界的渴望。 C写“不识字”的渔夫的目的是为了表现元朝渔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致。 D最后两句点题,表达了作者蔑视功利、淡泊洒脱的高尚情怀,反映了作者寄情山水、放浪形骸的心态。 【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A 项,“境界壮阔”错。这首元曲的景色“黄 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金黄的芦苇铺满江岸,白色的蘋花飘荡在渡口,碧绿的杨柳耸立在江 堤上,红艳的

33、野草渲染着滩头,意象艳丽、境界阔大,但却“阔而不壮”。B 项,“没有知己”错,应当是 “难得”知己。因为他寄情山水,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心淡泊宁静,这样的人朋友不多,但却未必“没 有”。C 项,“表现元朝渔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致”错,这只是表象,真正的目的并不在此。元代 社会中的渔夫不可能那样悠闲自在,也未必敢于傲视统治他的“万户侯”。不难看出,这只曲子所写的“渔 夫”是理想化了的。故选 D。 3“点秋江白鹭沙鸥”中的“点”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点”一触即起,鸥鹭点水而飞,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写渔父在澄明的秋江上,和鸥鹭相与忘 机,便烘托出他性格的高洁,也从侧面表明他对污浊尘世的厌弃。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的能力。“点秋江白鹭沙鸥”,一个“点”字,尤其用得 好。如果平平淡淡地说,那不过是:江面上有点点鸥鹭。如今变形容词为动词,并且给鸥鹭着色,便出现 了白鹭沙鸥点秋江的生动情景。仅就写景而言,这已经够高明了。但更高明之处还在于借景写人。前面写 渔夫有“忘机友”,那“忘机友”正是指 “点秋江”的“白鹭沙鸥”。以鸥鹭为友,既表现“渔夫”的高 洁,也从侧面表明他对污浊尘世的厌弃,又说明真正的“忘机友”,在人间无法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其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统编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重点06诗歌鉴赏.doc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