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考点1 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2020课标,35,4分)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 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 领域的专家。这表明( ) A.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C.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 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 答案答案 C 由时间“1958年”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美苏冷战对峙时期,但从材料中可知,美 苏在进行冷战的同时,在“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仍有交流,说明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
2、并存,故选C项。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美苏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未提及 经济领域,故排除B项。苏联科学家、工程师赴美,并非旨在向美输出先进科技,故排除D项。 2.(2017课标,34,4分)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 )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答案答案 D 斯大林格勒曾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重要战役的发生地,从漫画信息看,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这座被毁的城市得以重建,尤其是水力发电站开始建筑的消息使西方人感到震惊和失落,结合 画面中一位
3、人物手握“弹头”等信息可知,苏联在“冷战”期间的经济建设成就巨大,美国等西方 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由漫画名称又是斯大林格勒可知,漫画 反映的时间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A、B两项发生的时间均在此之前,排除;受苏德战争的影响,苏 联经济建设受到严重破坏,第三个五年计划被迫中断,C项与史实不符。 3.(2016课标,35,4分)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 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 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
4、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答案答案 A 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开 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援助并控制西欧,通过联合以共同对抗苏联,故要求欧 洲以联合的形式接受援助,这客观上有利于欧洲的一体化,而煤钢联营的建立是一体化的开端,A项 正确。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利用并控制欧洲的一项措施,欧洲于美国是从属关系,并非平等伙伴关 系,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联合而非对峙,C项错误;德国分裂的根源是美欧与苏联在国家利益和意 识形态方面的冲突,D项错误。 4.(2019天津文综,11,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
5、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 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 同也是如此。这反映美国( ) A.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 B.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 C.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 D.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 答案答案 A 二战结束之后,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政府需要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再结合题干中 “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可知,这体现出国家 政策与公司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与苏联开展军备竞赛仅是 美国应对“冷战”的一种措施,不是其根本国策,排除B项;题
6、干中没有提及美国就业人数的变化, 不能推知军工订单解决了失业问题,排除C项;题干仅是提及美国政府为了“冷战”需要,与一些国 内大企业展开合作,没有提及该措施加剧了战争的危险,排除D项。 5.(2018北京文综,22,4分)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 19481968年美国政府财政盈亏示意图(单位:10亿美元) 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 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 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 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 答案答案 D 材料信息表明美国在1948年和1951年前后财政出现
7、盈余,其余时间段基本是财政赤字, 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介入越南战争后,财政赤字严重,D项正确。“马歇尔计 划”是美国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而不是从欧洲吸引援助,A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对美国财政状况 影响不大,当时美国财政赤字主要是深陷越战泥潭,B项错误;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发生在1969年, 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错误。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1.(2017北京文综,22,4分)下图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 处应填写( ) A.罗斯福新政 B.“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 D.欧洲煤钢联营 答案答案 C 漫画中的关键信息是“美国纳税人”“欧洲”
8、“自立”,意在说明美国通过经济手段 推动欧洲自立。马歇尔计划又名“欧洲复兴计划”,美国通过此计划在经济上援助欧洲,帮助欧洲 恢复经济,C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时间、内容均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 B项发表于1946年,与经济无关,排除;D项成立于1951年,时间不符,排除。 2.(2016北京文综,23,4分)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 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 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 的政治背景有( ) “杜鲁门主义”
9、的提出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联合国成立 不结盟运动兴起 A. B. C. D. 答案答案 A 1943年正值美苏结盟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时期,此时的美国出现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 影;1948年后正值美苏“冷战”时期,这一时期美国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是苏联对美国的威胁。 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是“冷战”,因此符合题意。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 国际和平与安全,与题目所述现象无关,排除;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与题干所述时间不符, 排除。 3.(2018天津文综,14,9分)(节选)2015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 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
10、底德陷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洛同盟,雅典 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利克里时期,双 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 “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 称为“修昔底德陷阱”。 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材料二 如果德国认为更大的物质权力优势、更广阔的领土范围、神圣不可侵犯的边疆以及海 上的绝对优势,是实现思想和道德上之领导地位必需的前提那么英国一定会认
11、为,德国肯定将 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力其最终目的则是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 英艾尔 克劳关于英国与法 德两国关系现状的备忘录(1907年) 材料三材料三 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 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 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 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3)指出材料三反映了美国怎样的心态,并分析其原因。(5分)比较材料二、三所涉及的对抗,其方 式有何不同?(2分) (4)综上,你认为大国应如何避免落入“修
12、昔底德陷阱”。(2分) 答案答案 (3)视苏联为对手,谋求领导世界。 二战后美苏同盟基础消失;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国家利益冲突;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 强国。 英德竞争最终走向战争,美苏对抗选择冷战。 (4)答案示例:“修昔底德陷阱”论是后人的引申,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除了对抗,还可合作;构 建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防止战略误判。 解析解析 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直接概括提炼;第二小问,结合二战后的国际形势分析原因;第三 小问,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的史实概括。第(4)问,为开放 性设问,可联系当今国际局势和中国的对外政策回答。 4.(2
13、016江苏单科,23,13分)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 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 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 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 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 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 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 材料二材料二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
14、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 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 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 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 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请回答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 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3分) (3)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
15、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 各自认识的依据。(4分) 答案答案 (1)内容: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苏联是美国最主 要的对手。 原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2)内容: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围苏联;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称霸世界。 (3)共同之处:美苏必然走向对抗;夸大对手的威胁。 依据: “长电报”:苏联的专制传统和意识形态。 诺维科夫报告: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 解析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它认为外 部世界是敌对的。美
16、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等信息概括;第二小问从意识 形态、国家利益、双方实力状况等方面分析。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 多国家”“美国正在对苏联进行包围”“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等关键信息概括。 第(3)问第一小问从美苏关系的发展趋势、对彼此的认识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形成凯南“长电 报”中的认识的依据从苏联传统和意识形态等方面总结,形成诺维科夫报告中的认识的依据从美 国的性质方面分析归纳。 考点考点2 2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2018课标,35,4分)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A
17、.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答案答案 A 从材料可知,19451975年,联合国中来自亚洲、非洲的成员国增加。原因是二战后, 亚、非许多国家获得独立,它们纷纷加入联合国,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大都属于第三世界,A项正确。 欧共体成员增加与联合国成员国增加无关,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世界贸易范围和经济区域化,C、 D两项错误。 思路点拨思路点拨 19451975年间,随着联合国成员国的数量不断增加,各洲联合国成员国的构成比例也 发生了显著变化。1945年,来自美、苏两大国控制下的美洲与欧洲国家占联合国成员国的绝大多 数,而来自亚洲、非洲的
18、成员国数量较少;到1975年,美洲与欧洲国家占联合国成员国的比例下降 至一半以下,而来自亚洲、非洲的成员国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占50%以上。由此可知,随着联合国 成员国数量的不断增加,第三世界的力量在迅速崛起,和平力量在不断壮大;相反,受美苏两大国控 制或影响的国家,在联合国所占的比例日益下降,反映出美苏两大国的控制力在不断衰退。 2.(2016课标,35,4分)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 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 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
19、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答案答案 D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资助、安排一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 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美苏争霸,可以判断出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D项正 确。从材料中“非洲等地”可以看出当时美国争取的不是国内的黑人选民,A项错误;爵士乐展示 的是美国的文化实力,不是经济实力,B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错 误。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中间地带”有三个重要表现:万隆会议是不结盟运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中间 地带”崛起的第一个重要表现。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是“中间地带
20、”崛起的第二个重要 表现。中国重返联合国,体现了不结盟运动的巨大能量,是第三个重要表现。 3.(2020山东,15,3分)1969年美国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法,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 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代之以“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 并要求商业部修订管制清单。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美国( ) A.同苏联关系缓和 B.与西欧竞争加剧 C.陷入侵越战争泥潭 D.国家实力相对衰弱 答案答案 D 结合所学可知,1969年,美国国家实力相对衰弱,继续大力推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政 策已力不从心,于是调整了外贸政策,材料中所述现象即其表现,故选D项;1969年,苏联
21、处于勃列日 涅夫执政时期,美苏正进行军备竞赛,美苏关系缓和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西欧因其一体化发展 增强了实力,加剧了与美国的竞争,这是美国外贸政策调整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B 项;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是美国实力削弱的原因,而不是美国对外贸易政策调整的原因,故C项错误。 4.(2019北京文综,23,4分)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 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 铁出口。这说明( ) 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 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22、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 答案答案 C 日本成为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后,美国为了减少日本对自己的威胁,对日本经济进行了粗 暴干涉,迫使日本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说明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C项正确。“一超多强” 的世界格局是在两极格局瓦解后出现的,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题意体现的是美国对日本经济 的干涉,没有体现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B项错误;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美国世界 经济霸权的建立,D项错误。 5.(2019江苏单科,13,3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 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当时的“世界环境”是( ) A.中国重返联合国
23、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 B.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基本消除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D.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 答案答案 C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欧共体的成立、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世界政 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C项正确。中国重返联合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对峙的格局, 但并未改变这种格局,A项错误;世界各国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依然存在,B项错误;20世纪70 年代中国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并未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D项错误。 6.(2018北京文综,23,4分)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 力
24、的国家集团”。该宣言( ) A.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 B.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政治基础 C.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答案答案 B 材料中的国家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它们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即 反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这一宣言与1961年不结盟运动奉行的非集团、不结盟政策相吻合,B项正 确。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于1 945年,均与题干时间不符,A、C、D三项排除。 7.(2018江苏单科,19,3分)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 超过3
25、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 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 ) 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 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 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 答案答案 D 从材料“20世纪60年代末”可知,此时欧共体已经建立,根据题干中数据分析,这一时期 美国在世界贸易总额和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都有所下降,而西欧所占比例上升,由此可知欧共 体的建立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D项正确。布雷顿森
26、林体系建立 于194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该时期主导世界格局的是美苏两国,B项错误;西欧经济的发 展加剧了其与美国的竞争,加深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C项错误。 8.(2017海南单科,20,2分)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 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 作领域。这表明( )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 答案答案 A 材料中法国与中国建交、与苏联加强合作,反映出两极格局下法国在外交上要求摆脱
27、 美国的控制,改善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表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 是法国与中国建交、与苏联加强合作,未涉及欧洲一体化,B项错误;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是 在两极格局瓦解后,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错误;“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表明法国的战 略目标与价值取向仍然是维护欧洲及本国的利益,没有发生改变,D项错误。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1.(2013课标,32,4分)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 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 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 A
28、.屡遭战争重创 B.社会制度相同 C.发展水平相近 D.历史上关系紧密 答案答案 A 西欧六国的联合首先实现了对煤、钢等重要战略物资的联合管控,明确表达了避免战 争的愿望,故A项符合题意。 2.(2015江苏单科,20,3分)“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 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 ( ) 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 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 答案答案 C 材料强调的是新兴国家间的“和平合作”,属于政治范畴,A项属于经济范畴,
29、排除;B项 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指世界新兴力量的崛起,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 量的变化,C项正确;D项中“消除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考点考点3 3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2020课标,35,4分)1964年,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在19752006年联 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种状况( ) A.确立了世界多极化的格局 B.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C.遏制了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 D.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 答案答案 B 由材料可知,七十七
30、国集团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在对亚非拉国家有帮助的“裁军和 国际安全议题”上,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故 选B项;世界多极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多极化格局至今尚未确立,故A项错误;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 与发展并没有遏制住冷战时期美苏的军备竞赛,故C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仅涉及七十七国集团成员 在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上意见基本一致,无法体现哪些国家主导国际政治,故D项错误。 2.(2020江苏单科,20,3分)在科索沃危机期间,欧盟坚持召开朗布伊埃和谈,希望在欧盟的主导下解 决问题。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欧盟决定设立外交和国防总代表一职,充分表现了独立解决欧洲问
31、 题的决心。这表明( ) A.欧洲已实现政治一体化 B.欧盟在多极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 C.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D.欧盟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答案答案 D 本题考查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世界政 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欧盟希望主导解决科索沃危机和独立解决欧洲问题,并且采取了 实际行动,充分体现了欧盟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故D项正确。1993年欧盟的成立标志着欧 共体开始由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但是欧洲并未实现政治一体化,故A项错误;当今世界的 政治格局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仍然是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占据主导地位,故 B、
32、C两项错误。 3.(2017天津文综,11,4分)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 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 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 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B.两极格局的瓦解 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全球化进程加快 答案答案 A 本题考查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题干信息表明,此次国际会议决定了德国的未来走向, 这说明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故A项正确。当时两极格局尚未瓦解,故B项错误。两德合 并发生在此次会议之后,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
33、用 (2015课标,35,4分)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 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答案答案 C 两极格局的形成是美苏实力均势的结果,而其解体则是美苏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的 结果,因此两极格局确立与解体的主线是国家实力的消长,故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明显错误;两 极格局下美苏两国以“冷战”为主,B项错误;两极格局下,美苏双方带有强烈的敌对意识,D项错误。 答题指导答题指导 要明确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 A A组组 考点基础题组考点基础题组 考点考点1 1 美苏两
34、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2020河南全国卷能力提升一,34)二战后初期,为了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魅力,美国在纽约建 立了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它采用现代主义建筑的自由风格,目的是向全球人们宣传美国的自由观, 以此来抵御社会主义文化的侵袭并展示美国文化的纯熟,以增强美国在全球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由此可见( ) A.“冷战”思维影响美国城市建设 B.美国重视对外文化艺术交流 C.美国尚未处于世界霸主地位 D.现代主义风格影响城市开发 答案答案 A 二战后初期,美国对苏联实行了除军事进攻以外的各种手段,以遏制共产主义,文化宣传 即为手段之一。从材料信息看,美国在纽约建立的林肯表演艺
35、术中心,旨在向全球人们宣传美国的 自由观,以此来抵御社会主义文化的侵袭并展示美国文化的纯熟,这种城市建设明显受“冷战”思 维影响,故选A项。B项属于现象,无法体现“抵御社会主义文化的侵袭”,排除;二战后初期,美国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故C项错误;林肯表演艺术中心体现现代主义建筑的风格,但不等于现代 主义风格影响城市开发,故D项错误。 2.(2020山西阳泉一模,35)二战后初期,美国前总统赫伯特 胡佛在进呈给时任总统杜鲁门的一份报 告中认为,如果继续执行限制德国的政策,除非让德国人饿死,否则德国将成为西方盟国纳税人的 沉重负担,最终也将使欧洲其他国家“衣衫褴褛”。杜鲁门最终接受了胡佛的建议
36、,其在经济方面 的表现是( ) A.将英法美占区合并成联邦德国 B.将马歇尔计划施行于联邦德国 C.将联邦德国吸收为北约成员国 D.推动德法和解和欧洲统一进程 答案答案 B 从材料信息可知,二战后初期,胡佛不希望继续限制德国,杜鲁门最终接受了这一建议, 其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是将援助西欧经济复兴的马歇尔计划施行于联邦德国,故选B项。A项属于 政治方面的表现,排除;C项属于军事方面的表现,排除;D项并非美国的目的,排除。 3.(2020山西适应性调研3月,35)如图为苏联时期的一幅 漫画戴将军,美国的哈巴狗,其中“戴将军”指二战 后法国总统戴高乐。据此可知,当时( ) A.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B.美国
37、完全控制法国 C.欧洲复兴计划失败 D.意识形态对立严重 答案答案 D 材料中漫画主要反映了冷战时期苏联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这表明当 时两大阵营意识形态领域对立严重,故选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两极之外新的大国力量的出现, 排除A项;“完全控制”的说法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欧洲复兴计划(马 歇尔计划)的实施情况,故排除C项。 4.(2020江西九校4月,35)1957年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被美国人看成是“技术上的珍珠港事件”。 美国以此为契机,调整科研发展战略,研究重点由原子能转向空间技术,1969年阿波罗登月成功。 这反映了( ) A.美国对苏联科技全面超越
38、 B.美苏争霸中美国攻势强劲 C.国家间科技竞争被政治化 D.科技领域是美苏争霸焦点 答案答案 C 1957年正值冷战时期,美苏对峙,双方在许多领域展开争夺。从材料信息可知,苏联的人 造卫星上天大大刺激了美国,美国调整科研发展战略,重点发展空间技术,这反映了国家间科技竞 争被政治化,故选C项。题干不能说明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苏联科技全面超越,排除A项;20世纪60 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的态势是苏攻美守,排除B项;美苏争霸焦点涉及政治、经济、军 事、科技等许多领域,排除D项。 5.(2020吉林长春二模,35)20世纪60年代,美国漫威公司创造了绿巨人浩克这一漫画人物形象,情节 是苏
39、联间谍在实验中搞破坏,主人公由于受到伽马射线的辐射而变成了绿巨人。这一艺术创作反 映出( ) A.美国民众对于苏联崛起的恐惧 B.漫画人物形象塑造受到时代影响 C.美苏两极对抗扩展到文化领域 D.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文化事业发展 答案答案 B 20世纪60年代,正值美苏冷战时期。从材料信息“苏联间谍在实验中搞破坏,主人公由 于受到伽马射线的辐射而变成了绿巨人”可知,漫画人物形象塑造受到冷战影响,故选B项。漫威 公司创造绿巨人形象属于商业行为,并不能反映美国民众对苏联的态度,故A项错误;题干仅反映了 美国漫威公司的艺术创作中对苏联间谍形象的塑造,并未涉及苏联的应对举措,故不能得出美苏两 极对抗扩展到
40、文化领域的结论,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6.(2019山西适应性测试,35)1972年,美苏就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达成协议,规定今后不再建造陆基 洲际导弹发射器,导弹拥有数量限制为美国1 710枚,苏联2 358枚。这一协议( ) A.表明美苏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B.使美苏两极格局受到了冲击 C.说明苏联综合国力超越美国 D.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局势 答案答案 D 从材料信息看,1972年时,美苏两国就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达成协议,这种限制军备的举 措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故选D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美苏努力维护世界和平,故A项 错误;美苏之间的协议与冲击两极格局无关,故B项错误;C项
41、与史实不符,排除。 7.(2018江西九校联考,30)1949年7月,苏共中央表示,支持将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一 书从苏联各图书馆中清除的提案。此提案认为该书“千方百计地粉饰英美在二战期间的政策,夸 大英美在战胜德国法西斯中的作用,贬低苏联的贡献和作用”这一做法( ) A.说明冷战缘于二战时期各国政策分歧 B.是苏联内部阶级斗争加剧的典型体现 C.使史学研究背离了真实性的原则 D.与“冷战”宣传的政治需要直接相关 答案答案 D 1949年,美苏“冷战”加剧,苏联与美英等西方大国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从材料信息 看,该做法与“冷战”宣传的政治需要直接相关,故选D项。冷战缘于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
42、和美苏 实力均势,排除A项;材料中苏联的做法主要受国际形势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了史学研 究受政治的影响,但无法说明该做法使史学研究背离了真实性的原则,排除C项。 考点考点2 2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8.(2020全国大联考3月,35)1958年7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问巴黎。他与戴高乐的会谈围绕东西 方关系、法国大国地位、北约、法国发展核武器、黎巴嫩问题、最高级会谈、欧洲等众多话题 展开,但总的基调是分歧大于一致。这一状况的出现反映出( ) A.法国利用强大的欧盟作后盾 B.欧洲已成为美苏争霸的重点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 D.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
43、化 答案答案 D 20世纪50年代末,法国的实力大大增加。材料中美法在许多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这种分 歧是由美、法战略地位的差异以及美国内政外交情况所决定的,说明法国不愿唯美国马首是瞻,反 映出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故选D项。欧盟成立于1993年,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美苏 对欧洲的争夺,故B项错误;当时美国依然是世界经济霸主,故C项错误。 9.(2020陕西西安中学三模,35)1969年冬,联邦德国领导人勃兰特主动提出“新东方政策”,主要包 括承认欧洲各国现有边界,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独立的 主权国家,愿意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这反映出( ) A.冷战
44、的中心将发生转移 B.联邦德国积极谋求政治影响力 C.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发展 D.东欧、西欧间的矛盾得以化解 答案答案 B 20世纪60年代末,联邦德国经济实力迅速上升。从材料信息看,“新东方政策”有利于 改善联邦德国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说明联邦德国积极谋求政治影响力,故选B项。美苏冷战 的中心仍然在欧洲,故A项错误;“新东方政策”与欧洲统一大市场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D项表述 过于绝对,排除。 10.(2019宁夏银川一中二模,34)1956年,时任比利时外交部长斯帕克在一份报告中强调:“欧洲这 一世界制造业的巨头,曾经从其海外市场获得大量重要资源,如今正面临着外在地位衰弱、影响力 衰减的
45、局面,它在分裂中失去了进步的能力。”斯帕克认为欧洲失去“进步的能力”的主要原因 是( ) A.欧洲国家间矛盾尖锐,竞争激烈 B.战后亚非国家纷纷独立,东西欧对峙 C.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经济 D.战后美国独占世界市场并控制欧洲 答案答案 B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前,欧洲国家通过殖民地获得了巨大经济利益,二战后, 欧洲衰落,其殖民地纷纷独立,且欧洲形成东西对峙局面。故斯帕克强调亚非拉国家独立导致欧洲 失去了广阔的市场和大量资源,加之冷战造成的东西欧对峙,欧洲自身发展受到限制,失去了“进 步的能力”,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欧洲国家间的矛盾和竞争,由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 逐渐走向
46、联合,故A项错误。C项是欧洲衰落的原因之一,但与斯帕克的观点不符,排除。“美国独 占世界市场”的说法与史实不符,D项错误。 11.(2019云南大理州一模)1960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问法国,会谈时提出著名的 “缓和、谅解、合作”三部曲政策和“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建设构想。1966年,戴高乐访 问苏联,同苏联签订了贸易文化协定以及空间探索和技术合作协定。法国的举动( ) A.冲击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B.加快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C.表明法国和美国盟友关系破裂 D.推动多极化格局基本形成 答案答案 A 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苏联高层互访,签订协议,加强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结合
47、所学可 知,当时正处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下,在此背景下,法国的举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两极格 局,故A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欧洲一体化是欧洲国家之间的联合,题干信息反映的是法苏关系,故B 错误;法国加强与苏联的关系,是法国独立自主外交的体现,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摆脱美国的控制,但 不能说明法国和美国盟友关系破裂,故C错误;多极化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不是一种定型的 格局,故D错误。 12.(2019百师联盟冲刺二,35)20世纪60年代的不结盟运动发展了万隆精神,团结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 家;1974年,几乎所有的第三世界国家都出席了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述现象( ) A.说明政治格局多
48、极化趋势的加强 B.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 C.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 D.导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质变 答案答案 B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国家出席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表明发展中国家在国 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故选B项。20世纪六七十年代,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而非加强,故A项错误;题干无法体现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 故C项错误;两极格局下,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并未发生质变,故D项错误。 13.(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五,35)1956年赫鲁晓夫上台后,提出了“谁不反对我们,谁就是和我们站 在一起”的口号,并表示会对任何一个提出要求的发展中国家给予经济和技术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