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生物学全册完整教学课件病原生物学全册完整教学课件1 SEM (91) SEM (455) SEM (12,548) SEM (22,764) Challenge of Microbes Methicillin resistant - Staphyococcus aureus E. Coli O157:H7 Emerging viruses AIDS 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 林旭瑷 医学院科研C817 TEL: 88208294 E-mail: Status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Biology Preclinical Medicine Public Health
2、 (2)RNA含量明显增多,但DNA的量无变化; (3)细菌数并不增加 1. 迟缓期(迟缓期(lag phase) 细菌此时生长迅速,以恒定速度进行分裂繁殖,活 菌数以几何级数增长,达到顶峰,生长曲线接近一 条斜的直线。一般而言,该期的病原菌致病力最强, 其形态、染色特性及生理活性均较典型,对抗菌药 物等的作用较为敏感。 2. 对数期(对数期(logarithmic phase) 新繁殖的活菌数与死菌数大致平衡 ,营养的 消耗、代谢产物的蓄积等。 形成芽孢、外毒素、抗生素 3. 稳定期(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 4. 衰亡期(衰亡期(decline phase) 死菌数超过活
3、菌数,如不移植到新的培养基,最 终可全部死亡,此期细菌的菌体变形或自溶, 染色不典型,难以进行鉴定 。 细菌死亡速度大于繁殖速度细菌死亡速度大于繁殖速度 三 细菌的新陈代谢 分解代谢:分解代谢:底物分解或转化为能量的过程,异化过程,伴能量 的释放。 合成代谢:合成代谢:产生的能量用于细胞组分的合成过程,同化过程。 细菌的酶:细菌的酶:不同种类的细菌合成酶类不同,因此生物学性状不 同,这对菌种的鉴定、疾病诊断和研究发病机制等方面有重 要意义;某些细菌的酶类是重要的致病物质。DNA酶、溶纤维 蛋白酶。 细菌能量代谢的形式和主要途径细菌能量代谢的形式和主要途径 发酵:发酵:以有机物为受氢体,专性厌氧
4、菌产能的唯一 途径,1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ATP 有氧呼吸:有氧呼吸:以分子氧为受氢体,1分子葡萄糖生成 38分子ATP 厌氧呼吸:厌氧呼吸:以非氧无机物为受氢体,1分子葡萄糖 生成2分子ATP 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意义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糖酵解试验 吲哚(indol)试验 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 VP (voges-proskauer)试验 枸橼酸盐利用(citrate utilization)试验 尿素酶试验 硫化氢试验 糖发酵试验糖发酵试验 气泡 pH indicator: phenol red (yellow-orange-red) pH 6.6 8.8 E. c
5、oli: S. typhi: + + 吲哚试验吲哚试验 色氨酸色氨酸 吲哚(靛基质)吲哚(靛基质) 玫瑰吲哚(红色)玫瑰吲哚(红色) + 二甲基氨二甲基氨 基苯甲醛基苯甲醛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变形变形 杆菌杆菌/霍乱弧菌霍乱弧菌 甲基红试验甲基红试验 乙酰甲基甲醇乙酰甲基甲醇 pH5.4 葡萄糖 丙酮酸 pH细菌死亡或变异 特点:穿透力弱 2 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和射线 机制:干扰DNADNA的合成;破坏细胞膜; 产生过氧化氢等 特点:穿透力强,不升高温度 (三三)滤过除菌法 用滤菌器除去液体及空气中的细菌 用于不耐热的血清、毒素、抗生素 (四)(四)超声波的消毒作用 可裂解细菌,尤其对G-更
6、敏感 主要用于粉碎细胞,提取细胞组分或 制备抗原等 二 化学消毒灭菌法: 机制: 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重金属盐(高浓度)、酚类、醇类、醛类 干扰酶系统和代谢 重金属盐(低浓度)、氧化剂 改变细胞壁/膜的通透性 表面活性剂、脂溶剂、酚类(低浓度) 二 化学消毒灭菌法: 分类: 高效消毒剂 杀灭所有种类的微生物 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甲醛 中效消毒剂 杀灭细菌芽孢以外的微生物 乙醇、酚、碘伏 低效消毒剂 杀灭大多数细菌繁殖体 苯扎溴铵、氯已定 消毒剂的主要种类、浓度及用途 1 1 酚类: 作用:菌体蛋白凝固;损伤细胞膜;灭活酶类 浓度:石炭酸为3%- 5%、来苏儿为2% 用途:地面、器具
7、表面和皮肤的消毒 2 2 醇类 : 作用机制:使菌体蛋白变性与凝固;干扰细菌代谢 浓度:乙醇70%-75% 用途:用于皮肤的消毒和体温计等的浸泡 3 重金属盐类: 使细菌发生变性和沉淀;酶活性丧失 (1)2%红汞:皮肤、粘膜和小创伤 (2)0.05-0.01%升汞:非金属器皿 4 氧化剂: 氧化作用;使蛋白质变性 (1)0.1%高锰酸钾:皮肤、尿道、水果 (2)3%过氧化氢:创伤、皮肤粘膜 (3)2%-2.5%碘酒:皮肤消毒 (4)0.2ppm-0.5ppm氯:饮水和游泳池 (5)10%-20%漂白粉:地面、厕所等 5 5 表面活性剂: 损伤细胞膜;灭活氧化酶等酶的活性;蛋白质沉淀 (1)0.
8、05%-0.1%新洁尔灭:皮肤粘膜、手术器械 (2) 0.05%-0.1%杜灭芬:伤口冲洗,金属器械、塑料、橡皮类 6 6 烷化剂:烷化剂: 使菌体蛋白和核酸的烷基化 (1)10%甲醛:物品表面甲醛:物品表面、空气空气 (2)2%戊二醛:戊二醛: 精密仪器精密仪器、内窥镜等内窥镜等 缺点:有一定的毒性缺点:有一定的毒性 二 消毒剂的应用 1 病人的排泄物:等量的20%漂白粉、5%石炭酸或2%来 苏儿、搅拌均匀,作用2小时 2 皮肤:2.5%碘酒、70%酒精、2%红汞 3 粘膜:1%硝酸银、3%过氧化氢、0.1% 高锰酸钾等 4 饮水: 氯气、漂白粉 5 厕所:生石灰 6 空气:甲醛熏蒸 7 手
9、:2%来苏儿、2%碘酊、70%酒精 影响消毒灭菌的因素 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 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温度 酸碱度 有机物 特异性防治是应用获得性免疫的原理给机体注射或服 用病原微生物或特异性抗体,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 目的,这种方法称为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人工免疫分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用于人工主动免疫方法通常称为预防接种或疫苗 (vaccination)接种。 人工被动免疫则用于应急预防或治疗某些疾病 二、免疫接种二、免疫接种 获得性免疫的产生的方式 自然主动免疫:患病、隐性感染 主动免疫 人工主动免疫:接种疫苗、类毒素等 自然被动免疫:通过胎盘、初
10、乳 被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注射抗毒素、丙种球蛋 白、转移因子 (一一)人工主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主动免疫是人为地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 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过程。是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 主要用于预防。 常用的人工自动免疫制剂有: 疫苗/类毒素 一)疫苗一)疫苗 1 1 死疫苗:死疫苗: 用理化方法将免疫原性强的细菌杀死制成的。 百日咳、伤寒、霍乱、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膜炎、钩端螺旋体病 2 2 活疫苗:活疫苗: 用减毒或无毒的病原体制成 BCG、鼠疫和炭疽等的疫苗 活疫苗与死疫苗的比较活疫苗与死疫苗的比较 活疫苗 死疫苗 接种次数 1次 2-3次 接种量 小 较大 接种反
11、应 轻 重 免疫效果 较好,维持1-5年 差,维持0.5-1年 毒力回升 有可能 不可能 安全性 有潜在危险性 安全性好 疫苗稳定性 相对不稳定 相对稳定 保存 不易保存 易保存 4 4 核酸疫苗核酸疫苗 DNA疫苗或基因疫苗,将能编码某种病原体抗原的外源性基因克隆 到真核表达载体上,将重组质粒DNA直接注射到宿主体内,使外源基 因在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不需化学佐剂,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安全性问题 3 3 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疫苗 利用带有细菌保护性免疫原的组分制成的疫苗 此种疫苗免疫原性弱,需加佐剂或与类毒素结合成偶联疫苗,以 加强免疫原性 把HBsAg基因插入酵母细胞
12、中,成功表达并制备HBsAg疫苗 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疫苗、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疫苗等。 5 5 治疗疫苗治疗疫苗 慢性复发性感染患者可注射病原体疫苗以增强其免疫应答,显 示不同程度的疗效。疫苗与药物起协同作用,促进康复,目前这一 新领域正处于研究中。 二)类毒素二)类毒素(toxoidtoxoid) 类毒素是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 仍保持抗原性的生物制品 加入适量的磷酸铝或氢氧化铝等制成精制的类毒素 在体内吸收缓慢免疫效果好 DPT(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二)人工被动免疫(二)人工被动免疫 输入含有特异性抗体免疫血清或制备好的免疫细胞,使机体立即 获得免疫力的过程
13、可用于某些急性传染病的应急预防和治疗,但维持时间短。 常用的人工被动免疫制剂有: 抗毒素/抗菌血清/胎盘丙种球蛋白和血清丙种球蛋白 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 区别要点 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免疫物质 抗原 抗体或细胞因子 接种次数 1-3次 1次 免疫出现时间 慢 2-4周 快 立即 免疫持续时间 长 数月-数年 短 2-3周 主要用途 预防 治疗或紧急预防 (三)(三) 其他免疫制剂其他免疫制剂 干扰素:主要为INFINF- - 通过产生炎症反应和活化M M 增强机体对 胞内寄生抗染的能力 IL-2:能刺激T T细胞增殖 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集落刺
14、激因子LAK细胞等 这些细胞免疫制剂在抗菌免疫中应用不多 主要试用于一些病毒性疾病和肿瘤 (四)四) 生物制剂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生物制剂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一)接种对象:一)接种对象: 根据发病的年龄、职业、流行地区确立接种对象 二)接种途径:二)接种途径: 死疫苗、类毒素接种量大,常用皮下注射;活疫苗接种量小,常用 皮肤划痕、皮内注射、口服及喷雾等;丙种球蛋白、动物血清和抗毒 素采用肌肉注射 三)接种剂量、次数及间隔时间三)接种剂量、次数及间隔时间 死疫苗接种剂量大,常分2-3次注射,间隔时间随免疫力建立情况而 定,伤寒疫苗产生免疫力快,间隔7-10天,类毒素吸收较慢,间隔3-4 周。一般需1-
15、2年后再接种一次 四)接种反应及预防接种禁忌症四)接种反应及预防接种禁忌症 1.一般反应: 2.异常反应: 3.应用生物制品的禁忌症 三、微生物感染的治疗三、微生物感染的治疗 细胞壁细胞壁 青霉素青霉素 细胞膜细胞膜 多粘菌素(作用于脂类)多粘菌素(作用于脂类) 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合成 30S亚基亚基 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 50S亚基亚基 氯霉素、林可霉素、大环内酯类氯霉素、林可霉素、大环内酯类 核酸代谢核酸代谢 喹诺酮类、利福平、磺胺类喹诺酮类、利福平、磺胺类 (一)细菌感染的治疗(一)细菌感染的治疗抗菌药物抗菌药物 Antibacterial drugs 1. 化学类药物
16、化学类药物 核苷类药物:如阿昔洛韦、阿糖胞苷等 非核苷类药物:如甲酸磷霉素 蛋白酶抑制剂:如英迪纳瓦、瑞托纳瓦可抑制HIV蛋白酶 2. 新抗生素新抗生素 3. 干扰素和干扰素诱生剂干扰素和干扰素诱生剂 4. 治疗性疫苗治疗性疫苗 5. 基因治疗剂基因治疗剂 6. 中草药中草药 (二)病毒感染的治疗(二)病毒感染的治疗 药物种类 -内酰胺类(- lactams) 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 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 四环素类(tetracyclines) 氯霉素类(chloramphenicol) 人工合成的抗菌药 其他(抗结核药物、万古霉素、多 粘菌素) 抗菌药物的
17、种类和作用机制 作用机制 影响细胞壁的合成 影响细胞膜的功能 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影响核酸的代谢 以该药对微生物的最小抑菌 浓度(MIC)表示。 治疗浓度大于MIC为敏感, 反之则为耐药。 细菌的耐药性 在全球范围内,在全球范围内,“ESKAPE”耐药已成为导致患者发病及耐药已成为导致患者发病及 死亡的重要原因死亡的重要原因 Enterococcus faecium(屎肠球菌屎肠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Klebsiella pneumoniae(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 Acinetobacter baumannii(鲍氏不动杆菌鲍氏
18、不动杆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 Enterobacter species(肠杆菌肠杆菌) NDM-1 (New Delthi Metallo-bata-Lactamase) 固有耐药固有耐药 获得性耐药获得性耐药 1 染色体突变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单一耐药;稳定 2 可传递的耐药性 R质粒决定的耐药性 可从宿主菌检出R质粒;多重耐药;不稳定 转座子的耐药基因 染色体-染色体,染色体-质粒,质粒-质粒 (一)耐药性的遗传机制 (二)耐药性的生化机制 1 产生灭活抗菌药物的钝化酶 2 细菌改变了药物作用的靶部位 3 胞膜通透性改变及主动外排机制
19、(三)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细菌的耐药 性的关系 无直接关系, 抗菌药物只起到一种选择和扩大 耐药菌株的作用 控制耐药性的策略 1 1 研究不受耐药机制作用的新型药研究不受耐药机制作用的新型药 物和物和R R质粒消除剂质粒消除剂 2 2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 3 加强药政管理加强药政管理 4 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呼吸道感染细菌呼吸道感染细菌 1.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2.白喉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3.嗜肺军团菌 (Legionella pneumophila) 4
20、.百日咳鲍特菌 (Bordetella pertussis) 5.流感嗜血杆菌 (Haemophilus influenzae) 6.肺炎克雷伯菌 (Klebsiella pneumoniae) 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器官及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器官及 其以外组织器官病变的一类细菌其以外组织器官病变的一类细菌,主要包括主要包括 目的要求 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免疫性与变态反应关系,结核菌素试验原理;白喉棒 状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熟悉:结核菌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白喉棒 状杆菌免疫性及锡克实验原理和结果判定,微生物学 检查法和防治原则。 分
21、枝杆菌属分枝杆菌属 (Mycobacterium) 一类细长弯曲的杆菌,因有分枝生长的趋势而命名 因染色时能抵抗盐酸酒精的脱色,故又称抗酸杆菌 主要特点主要特点 杆状,分枝状生长 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 常用抗酸染色鉴定,呈抗酸染色阳性 慢性,伴肉芽肿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 非结核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 对人致病的主要分枝杆菌对人致病的主要分枝杆菌 致病特点致病特点 1882年德国细菌学家 Koch 发现 1886年Lenmann与Neumann正式命名。 第一节、第一节、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 致病菌主要为:致病菌主要为: 人型结核杆菌 牛型结核杆菌 俗称结核菌,引起人类结核病的病原菌俗称结核菌
22、,引起人类结核病的病原菌 结核病在旧中国流行严重(200-300/10w),死亡率 高居首位,WHO1993年宣布全球处于结核病紧急状 态(300w/800w),发病率回升原因: AIDS、吸毒、酗酒、贫困 高危人群的流动及移民 耐药率,预防治疗不规范 免疫抑制剂使用 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 (1 1)形态形态 细长, 稍有弯曲, 两端呈圆形,可见分枝状。 人工培养基上呈多形性(球形、串珠形和丝状)。 无鞭毛, 无芽胞,有荚膜。 细胞壁脂质含量占干重的60%。 1. 形态与染色形态与染色 (2)齐)齐-尼(尼(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法)抗酸染色法 (3)莫赫)莫赫(Much
23、) 颗粒颗粒 临床标本中可见有非抗酸性革兰阳性革兰阳性颗粒 , 即 Much 颗粒。 该颗粒在体内或培养中均能转变为抗酸性杆菌。 溶菌酶、青霉素等作用导致细胞壁肽聚糖的正常结构完整 性或其合成受阻, 导致菌体变成 L 型型; 异烟肼则影响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分枝菌酸的合成 , 使 本菌出现抗酸染色阴性抗酸染色阴性。 馋馋-营养要求较高,必须在含血清、卵黄、马铃薯、甘油 以及含某些无机盐类的特殊培养基(罗氏)上才能生长良好。 懒懒-生长缓慢,14-18 h分裂1次,在固体培养基上2-5 w才 出现肉眼可见的菌落。 2. 培养特性培养特性 丑丑-典型菌落为粗糙型,表面干燥呈颗粒状,不透明, 乳白色
24、或淡黄色,如菜花样。 4-6 weeks small and buff colored colonies 专性需氧-液体培养基表面生长(菌膜) 3 3生化反应生化反应 生化反应不活泼,不发酵糖类 与非结核分枝杆菌鉴别: 耐热触酶试验耐热触酶试验;(非结核分枝杆菌) 与牛分枝杆菌鉴别 烟酸试验烟酸试验;(牛分枝杆菌) 4.抵抗力抵抗力 5. 变异性变异性 变变 异异 性性 形态结构变异形态结构变异 典型形态典型形态细菌的细菌的L L型型 BCGBCG牛结核杆菌的减毒株牛结核杆菌的减毒株 毒力变异毒力变异 耐异烟肼及其它抗结核药物的菌株耐异烟肼及其它抗结核药物的菌株 耐药性变异耐药性变异 二、致病
25、性和免疫性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不产生内、外毒素,无侵袭性的酶。不产生内、外毒素,无侵袭性的酶。 ( (一一) ) 致致 病病 物物 质质 脂质脂质 蛋白质蛋白质 糖类糖类 索状因子索状因子(cord factor): 破坏细胞、引起肉芽肿肉芽肿; 磷脂磷脂(phosphatide): 引起结核结节结核结节及干酪样坏死; 蜡质蜡质(wax D): 引起迟发性超敏反应迟发性超敏反应; 硫酸脑苷脂硫酸脑苷脂(sulfatides): 抑制吞噬体与溶酶体的结合 引起迟发性超敏反应 细胞壁表面,类似荚膜,抗吞噬作用 Cord factor 分枝菌酸和海藻糖结合 的一种糖脂。 6,6-双分枝菌酸藻糖 (
26、(二二) )所致疾病所致疾病 传播与扩散传播与扩散 通过各种途径,引起各种结核 细细 菌菌 呼吸道 消化道 破损皮肤粘膜 扩散扩散 侵犯多种组织和器官 引起相应的结核病 体体 内内 血液 淋巴管 消化道 支气管 1.1.肺部感染肺部感染 多发生于儿童,无免疫力,原发综合征 (原发病灶、淋巴管 炎和肿大的肺门淋巴结 )。 90% 以上的原发感染形成纤维化或钙化,不治自愈。少数 病灶扩散,引起全身TB、粟粒性TB。 (反应一般渗出性炎症) 原发感染原发感染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 多见成人,有免疫力 病灶局限,引起局部TB、开放性TB (反应剧烈干酪性坏死、空洞) 继发感染继发感染外源性或内源外源性或
27、内源(原发感染遗留原发感染遗留)性感染性感染 2. 2. 肺外感染肺外感染 经淋巴、血液循环引起其它部位感染: 脑、肾、骨、关节等结核 带菌痰液被咽入消化道引起肠结核、腹膜炎 免疫力极度低下者可引起全身粟粒状结核 Process of pathogenesis M. tuberculosis enters the alveoli by airborne transmission It resists destruction by alveolar macrophages and proliferate To spread to lymph nodes Cell-mediated immune
28、response stops cycle of destruction and spread. To enter bloodstream and seed other organs To reseed the lungs To cause primary tuberculosis Tissue destruction results from cell- mediated hypersensitivity. To lead to post-primary tuberculosis ( ( 三三 ) ) 免疫性免疫性 1机体对结核的免疫:细胞细胞免疫免疫。 2抗结核免疫:感染免疫感染免疫(带(带
29、菌免疫菌免疫)。 3 . 产生免疫同时也产生型超敏反应:免疫与超敏反免疫与超敏反 应同行应同行 郭霍现象:郭霍现象: 注射结核杆菌于豚鼠皮下注射结核杆菌于豚鼠皮下 初次注射 局部反应小,全身扩散,无免疫无超敏反应 再次注射 局部反应大,不扩散,有免疫有超敏反应 郭霍现象郭霍现象 有毒TB菌 以前感染过或免疫豚鼠 24-48 h 局部红肿、浅溃疡 不扩散,有免不扩散,有免 疫有超敏反应疫有超敏反应 皮下皮下 正常豚鼠 10-14 d 局部红肿、溃疡 坏死,经久不愈 局部反应小,局部反应小, 全身扩散全身扩散 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 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杆菌 是否能发生迟发
30、型迟发型(IVIV)超敏反应超敏反应的一种试验。 概念概念 方法方法 材料材料 旧结核菌素旧结核菌素 ( old tuberculin, OT): 结核杆菌加热处理后提取的粗制品,主要为结核 菌蛋白 纯蛋白质衍化物纯蛋白质衍化物 (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PPD): 三氯醋酸沉淀后的纯化物 注射于前臂皮内 结结 果果 红肿硬结直径 5mm者为阳性, 15mm 为强阳性,对 临床诊断有意义。 两侧红肿 若 PPD-C 侧大于 BCG-PPD 侧时为感染,反之则为卡介 苗接种所致, 5mm 者为阴性反应。 48-72 h后观察结果 结结 果果 分分 析析 强阳性反
31、应强阳性反应 可能有活动性结核,应进一步做其他检查。 阳性反应阳性反应(局部红肿硬节)(局部红肿硬节) 机体已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卡介苗接种成功,对结 核分枝杆菌有迟发超敏反应有迟发超敏反应,说明有特异性免疫力有特异性免疫力。 阴性反应阴性反应 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 排除: 感染初期 老年人 严重结核病患者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结结 果果 分分 析析 患有其他传染病如麻疹等导致的细胞免疫功能 低下者;艾滋病;肿瘤;用过免疫抑制剂者。 实际应用实际应用 (1)接种对象的选择及接种效果的测定 (2) 婴幼儿结核病诊断的参考 (3) 流行病学调查 (4) 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测定 综述之:综述之:
32、机体抗结核免疫特点: 传染、免疫、超敏反应 共存共存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标本 1. 标本处理:浓缩集菌(NaOH处理) 2. 直接镜检:抗酸染色、金胺染色 3. 分离培养:培养基、时间 4. 快速诊断:PCR等 5. 动物试验:豚鼠等 药敏试验 确诊的主要依据 浓缩集菌浓缩集菌 痰液、尿、粪等 涂片染色 (105cfu/ml) 分离培养(接种培养基) (102-3cfu/ml) 4%NaOH、3%HCl或 6%H2SO4处理15 m 离心、沉淀 检验程序检验程序 抗酸染色 金胺O染色 染色检查 涂片检查 直接 增菌 临床标本 分离培养 核酸检测 抗
33、体检测 处理过/无污染标本 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豚鼠/小白鼠 病变脏器 图片镜检 6-8 w 菌种鉴定 抗酸染色 药敏试验 菌落特点 慢生长菌 快速生长菌 37 oC, 5-10% CO2 7 d 鉴定试验 抗酸染色报告方式 报告方式报告方式 镜检结果镜检结果 - 仔细检查300个视野未发现抗酸杆菌 300个视野内发现1-2条抗酸菌 100个视野内发现1-9条抗酸菌 2 10个视野内发现1-9条抗酸菌 3 每个视野内发现1-9条抗酸菌 4 每个视野内发现9条以上抗酸菌 四、防治原则四、防治原则 宣传、卡介苗 治疗原则 早期、连用、 适量、规律、全程 常用药物 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 乙胺
34、丁醇、对氨水杨酸钠等 防止耐药 性产生 第二节、非结核分枝杆菌第二节、非结核分枝杆菌 非典型分枝杆菌非典型分枝杆菌(atypical mycobacteria) 是指结核分枝杆菌与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 大多为环境中的腐生菌 对酸碱比较敏感 对常用抗结核药耐受 为条件致病菌,艾滋病患者易感染鸟复合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区别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区别 性状性状 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 菌落 特征 外形 粗糙 光滑或粗糙 色泽 乳酪色 黄或橘色 毒力 测定 索状因子 + 中性红试验 + - 耐热H2O2酶试验 - + 豚鼠致病 + -
35、 防治原则防治原则 正确用药,对抗结核药物不敏感 局限性病变结合外科手术 加强对艾滋病患者的预防和治疗 麻风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 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 为抗酸杆菌 细胞内寄生 标本检测可见成团,束状于细胞中 细胞呈泡沫状,称为麻风细胞 体外人工培养尚未成功 犰狳是动物感染模型 麻风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临床意义与微检临床意义与微检 经呼吸道,破损皮肤、粘膜,接触传播 引起麻风病 微检:标本涂片抗酸染色是诊断麻风的主要依据 细菌主要侵犯细菌主要侵犯 皮肤、神经皮肤、神经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 细胞内少见麻风杆菌 传染性小,病变发生于皮 肤和外周神经,可自行消 退,不侵犯内脏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麻风杆菌
36、在体内大量繁殖 传染性强,若不治疗,病 情逐渐恶化 抗体与自身组织抗原形成 “麻风结节”狮面状 二二 型型 根据机体的免疫状态、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分为二型二类 瘤型(开放性): 结核样型(闭锁性): 病变如一般非特异性炎症, 属麻风的早期病变 病变部位少见麻风杆菌 大多数病例最后转变为结核 样型 为一过度阶段,兼有瘤型 和结核样型的特点,但程 度可以不同,可向两型转 化 病变部位可找到含细菌的 麻风细胞 二二 类类 界线类: 未定类: 防治防治 防防 无特异方法,隔离无特异方法,隔离 治治 抗痨药,砜类药抗痨药,砜类药 (胺苯砜、苯丙砜)(胺苯砜、苯丙砜) 棒状杆菌属棒状杆菌属 (Coryn
37、ebacterium) 概述 G+ 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无荚膜、无 鞭毛,不产生芽胞 多为条件致病菌 致病菌:白喉棒状杆菌 第一节第一节 白喉棒状杆菌白喉棒状杆菌 (C. diphtheriae) 引起白喉的病原菌 白喉为一急性传染病 其特征: 白色的假膜 全身中毒症状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存在于患者鼻咽腔粘膜。 传染源为患者及带菌者,随飞沫或污染的物品传播,感 染后在鼻咽部繁殖,产生外毒素致病,引起局部炎症,形 成灰白色膜状物,称为假膜假膜。 若假膜脱落气管内,即可致呼吸道阻塞窒息,成为致死 原因。本菌不侵入血流,但外毒素入血造成毒血症毒血症。 一、一、 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 形态形态 菌体
38、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 排列不整齐,常呈L、V字母状 有异染颗粒 染色染色 Albert Neisser 培养特性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较高 吕氏血清斜面吕氏血清斜面(含有75%凝固血清,营养培养基) 生长迅速, 形态典型, 异染颗粒明显, 亚碲酸钾血平板(选择鉴别培养基)亚碲酸钾血平板(选择鉴别培养基) 含0.03-0.04%亚碲酸钾的血平板,黑色菌落。 一、一、 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 抵抗力抵抗力 对湿热抵抗力弱对湿热抵抗力弱 100煮沸1min死亡 抗寒冷和干燥 对青霉素、氯霉素、红霉素敏感 一、一、 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二、致病性 白喉外毒素:白喉外毒素:棒状杆菌噬菌体
39、棒状杆菌噬菌体带有编码外毒素的toxtox基 因,在溶原阶段基因整合到染色体上产生。 B B亚单位有结合和转位功能亚单位有结合和转位功能 A A亚单位抑制蛋白合成亚单位抑制蛋白合成 ( (一一) )致病物质致病物质 A亚单位可使细胞延伸因子-2(elongation factor, EF-2) 灭活,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作用特点 毒性作用大,1分子能杀一个细胞 多种细胞,特别心肌、神经细胞均有毒素受体 肿瘤细胞对此毒素特别敏感肿瘤细胞对此毒素特别敏感 B亚单位无毒性,但能与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的表面受 体相结合,协助A亚单位进入易感细胞。 白喉外毒素的作用机制 (细胞毒素的典型代
40、表) Subunit B Subunit A For therapy of DT tumor tumors ! 索状因子索状因子:破坏易感细胞中的线粒体,影响细胞 呼吸与磷酸化 K抗原:抗原:抗吞噬作用和利于细菌在黏膜表面定植 (二)所致疾病(二)所致疾病 传染源:患者及带菌者 传播途径:飞沫或污染 主要侵犯部位:咽、喉、气管和鼻腔黏膜 白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易感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易感 二、致病性二、致病性 (二)所致疾病(二)所致疾病 局部局部 炎症炎症 炎症,坏死,纤维蛋白渗出 假膜形成,呼吸困难窒息 细菌与毒素共同作用细菌与毒素共同作用 全身全身 中毒中毒 症状症状 外周N-N
41、炎:膈肌麻痹-呼吸困难 声带麻痹-声音嘶哑 软颌麻痹-吞咽困难 心肌-心肌炎心肌炎(晚期死亡原因) 毒素作用毒素作用-进入血液进入血液 Diphtheria 菌菌 鼻咽部繁殖鼻咽部繁殖 局部炎症:局部炎症: 假膜假膜 早期致死早期致死 外毒素外毒素 心肌炎心肌炎 软腭麻痹软腭麻痹 声嘶声嘶 肾上腺功能障碍肾上腺功能障碍 晚期致死晚期致死 入血入血 This child has diphtheria resulting in a thick gray coating over back of throat. This coating can eventually expand down thro
42、ugh airway and, if not treated, the child could die from suffocation 抗毒素免疫 (抗毒素中和外毒素) 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 机体还可通过其它方式获得免疫力: 六月以下婴儿-母亲 成人-隐性感染、疫苗 易感者 1-5岁儿童 成人-也有可能 三、免疫性三、免疫性 免疫力的测定:锡克试验免疫力的测定:锡克试验 锡克试验锡克试验 (Schick test) 原理原理:毒素抗毒素中和反应 方法方法:注射毒素(毒性、蛋白质) 试验试验 加热破坏的毒素(无毒、蛋白质) 对照对照 结果结果:48小时观察结果, 有红肿 阳性反应 体内
43、无抗毒素,无免疫力 无红肿 阴性反应 体内有抗毒素,有免疫力 应用应用:检查机体对白喉的免疫力 预防接种前的筛选与接种后的效果观察 流行病学调查 四、微生物学检查法四、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标本 患者病变部位假膜或周边 直接涂片镜检直接涂片镜检 形态,异染颗粒 分离培养分离培养 吕氏血清斜面,亚碲酸钾平板 毒力鉴定毒力鉴定 体内法:动物试验, 体外法:Elek平板毒力实验 Elek immunodiffusion test 五、防治原则五、防治原则 预防预防 人工主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注射白喉类毒素(白百破三联疫苗) 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注射白喉抗毒素 药物预防:如注射青霉素或口服红霉素
44、治疗治疗 白喉抗毒素-皮肤试验、早期使用 抗生素 第二节第二节 其他棒状杆菌其他棒状杆菌 大多不产生外毒素 很少有异染颗粒 大多正常寄生于人体,为条件致病菌 除白喉棒状杆菌外,在鼻腔、咽喉部、外耳道、 眼结膜、外阴和皮肤等处可见一些类似白喉棒 状杆菌的细菌,统称为类白喉棒状杆菌。 一般无致病性或仅能引起混合感染。近年来, 由于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现代化检查手段,如心 导管术等,使这些条件致病菌可致医院内感染, 引起组织和血行感染,包括菌血症、心内膜炎、 骨髓炎等。 嗜肺军团菌嗜肺军团菌 (legionella pneumophila) 军团病(军团病(Legionnaires disease) 是一种是一种新出现的传染病新出现的传染病。 1976年,美国费城的一次退伍军人大会期间爆发的流行年,美国费城的一次退伍军人大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