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掌声 说课稿 设计理念 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学生在每一节课中呈现出的认知水平、 情感态度、 经验感受等并不相同, 而阅读教学又因为充满了人文色彩, 学生在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时又能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 他们必定会 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我们学习语文就是要从语文的特点出发。 语文 学科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换一句话说,就是 从文本出发,这就包括对字词句篇的揣摩和体悟,去感知文本中所蕴 藏的人文精神。所以语文学习既有一个学习语言文字基础的问题,也 有一个打好人文底子的问题,这二者是统一的,是血肉相连的。语文 的学习是母语的学习, 它的根本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感知祖国语言文
2、字的丰富和美丽!怎样感知,当然是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知,除此 以外, 难道还有什么其他的途径吗?语言感知具体表现在阅读过程之 中,而且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 沟通的过程,是不断在预设中生成的过程,不需要任何矫饰与做作, 必须是真实的。语文课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人文情怀的留念,更应该 是语言魅力的回味,又是隽永的。理想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在对话中精 神与语言的整体共提,并能让学生久久回味。 教材简说 课文写的是小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 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 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
3、开始“微 笑着面对生活。 ” 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 的变化。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来源:163文库 设计思路 中年段的阅读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要把低年级的词句 教学予以巩固和运用,还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进段、篇的教学,让学 生对布局谋篇有初步的认识。 在操作模式的四个环节中, 以读为主线: 粗读感知课文内容;细读感悟文本情感;再读拓展文本外延。让学生 在个性飞扬的读书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切切关爱之情, 感悟人与人之 间的相处真谛,从而深深地陶醉于语言文字艺术的魅力,并激发学
4、生 热爱我们的母语,努力学好母语的兴趣与愿望。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我用设置情境的方法导入课题。 由于老师初来乍到, 并不熟悉同 学,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和学生沟通、交流,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 距离。这样既营造了和谐的师生氛围,又自然地引出课题,并在不知 不觉中把第一个问题抛给了学生。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163文库 二、阅读过程 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把初读课文的目标变换一种方式 呈现给学生,也就是在导入结束时留下的问题。学生围绕着情境中的 问题来读书,就会更有兴趣,更积极主动。 2、细读感悟,感受文章真情。阅读教学忌讳对文本语言过多的 分析,支离破碎的讲解,而要尊重学
5、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在这个环 节中,仍然把学生放置到情境之中,与人物同欢笑、共悲戚。 首先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句子、词语采用多种方法感悟、体验、拓 展。语文教学主要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教学去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 生的智力。要充分发挥教材潜在的可以促使学生智力发展的因素,应 该在词句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能力 ,而不是脱离课文语言学习专门去进行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智力。来源:Z|xx|k.Com (1)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抓住“文静、默 默、一角”感悟。 ) (2)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 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感悟“立刻、低”
6、 ) (3)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 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犹豫、慢吞 吞、红红的”体会英子的内心活动) 其次,始终把学生放置到情境中,并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 活动,加深对人物的认识。鼓掌时从英子同学的角度来换位思考;放 学后从英子的角度来体验?在不同角色的转换中来感受人与人之 间的真爱。这样既加深了对人物的印象,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 力及思维的发展。 第三, 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 进行语言训练。训练是达成语文学习能力和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经之 路。一切学习都离不开训练,没有哪一种能力和素养能离开训练
7、而自 动达成。训练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对训练的误解和训练不当。叶老 曾经说, “学生须能读书, 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 , 可见, 要读好书,写好作文就必须通过训练。现在语文新课标里所说的语文 学习的三个维度,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这三个东西哪一个能够离开训练呢?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方法 的探究,情感的熏陶,都应该通过一定的语文实践和训练去实现,否 则就是空谈,而空谈对语文学习只有害处。一节语文课上完后,如果 连语言都没有发展,肯定不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当学生的情感已经 是蓄势待发, 这时就应该在语言形式上予以指导。 如介绍英子后来的 生活时,要求用上一组排比句,对学生来说就不是很困难了。 三、结束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