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自古伤离别 授课教师陆XX年级及班级高一(12)班 授课时间2020 年 5 月授课地点高一(12)班教室 议题 及分析 古代通信、交通极不发达,朋友、恋人、父母离别后, 往往三年五载不能相见。自古文人悲离别,他们将自己的情 感寄托在笔尖,通过文字传情达意,并留下一篇篇千古流传 的佳作,因此送别诗也成为古今文学评论家研究的对象。本 课以送别诗作为载体, 以高一年级语文必修四柳永的名篇 雨 霖铃为研究文本,并联系高考诗歌鉴赏送别诗试题,来进 行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以期让高一学生对送别类诗歌有个全 面了解,为下一步复习做好准备。 选文篇目 选文来源 文本解读 选文篇目选文来源
2、雨霖铃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 送人归京师2010 年高考江西卷 送魏二2010 年高考江苏卷 本课所选文章,雨霖铃为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的 课文, 作者是北宋著名词人柳永。 送人归京师 是选自 2010 年高考江西卷,作者为南宋初期爱国诗人陈与义。 送魏二 选自 2010 年高考江苏卷, 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 这三篇文 章出处不同,时代不同、作者不同、但能出现在高中教材及 高考试题中,足以说明他们的分量很重,极具代表。这三首 诗词都有一个共同的母题离别。多情自古伤离别,文人 高中群文阅读精品教学设计:高中群文阅读精品教学设计: 墨客表达离愁别绪是什么样的呢?通过研究发现,古代文人 在写作离别诗
3、所采用的意象、抒情的方式方法、抒发的情感 都大同小异,这是特质。 本课就是以送别诗为载体,结合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 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鉴赏送别诗的能力,感 悟诗人的离愁别绪,审视与把握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已学过送别诗的回顾及本课群文阅 读篇目,探究送别诗的意象、提高学生分析与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忆一忆、做一做、说一说、写一写总 结送别诗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送别诗的鉴赏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送别诗表达的多样性的情感,感 受送别诗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
4、教学重难点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积累送别诗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 难点:在解题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导入: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 了别离的苦痛。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感情,他们用 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我们透过这些诗 教学环节 (一) 忆一忆忆一忆 师 生 活 动 句, 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 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 母亲盼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 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问题一: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送别诗,你印象最 深的诗句有哪些? 问题二:这些诗有什么相同点? 学生活动: 生 1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
5、君更尽一杯酒,西 出阳关无故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 知己,天涯若比邻”、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生 2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白居易南浦别“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生 3 道尽了离别人的多愁善感,写出了万千人的辛 酸苦楚。 生 4 多情自古伤离别。诗人们将细腻的情感寄托在 笔尖,用文字传情达意。他们或用酒、或借山、或借水 来倾诉衷肠,或勉励、或祝福、尽管形式不一,但透露 出一种不舍。 设 计 意 图 设计意图: 通过设计忆一忆环节,让学生回忆离别诗,有个大
6、 致印象。并训练学生的说话及交流能力,践行高中的语 文核心素养。 预设效果: 上课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回忆起经典名篇名 句,这些句子朗朗上口、情感真挚,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为后文的群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环节 (二) 做一做做一做 师 生 活 动 教师活动: 同学们的回答情真意切, 让人感触颇深。 古往今来, 离别确实是一个特别伤感的词,那么让我们看一看柳永 的雨霖铃、陈与义的送人归京师、王昌龄的送 魏二,看下他们笔下的离别又是怎样的?请各位同学 小组合作,将下表填写完成。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并填写表格,当堂展示答案。 教师活动: 点评学生,并简要串讲三首诗的不同点,鼓励学生
7、 学会概括总结。 设 计 意 图 设计意图: 群文阅读教学关键核心就是让学生多读,多思考, 将相同题材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阅读。考查学生阅读 鉴赏能力,归纳能力。将本课重、难点通过表格呈现出 来,让学生通过自读,小组合作阅读,快速掌握本课重 点。 预设效果: 群文阅读需要掌握快速的阅读技能,并要学会对比 鉴赏分析。高一的学生基础知识积累较少,一是无法快 速完成相应空格,二是无法将信息点连接起来,信息点 脱节,三是认为三首诗无任何关联。学生对雨霖铃 的理解,比较肤浅。 教学环节 (三) 说一说说一说 师 生 活 动 教师活动: 刚刚学习了这三首离别诗, 结合以前学习的离别诗, 大家能否简单概括送
8、别诗的特点?请各位概括一下。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回答,将表格完善。 教师活动: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善表格,并展示。 设 计 意 图 设计意图: 本环节群文的数量更多,不仅要联系本课的三首诗 歌,更要求学生要结合以前学习的送别诗,概括总结送 别诗的特点。 能力要求为审美鉴赏与创造。 通过此环节, 让学生对送别诗有个全面了解。 预设效果: 群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认真严 谨的学习态度,对教师的专业要求很高。因此,教师的 水平决定了本堂课的高度。但在实际课堂中,教师的水 平还需要不断加强,学生还需要广泛阅读,教学效果还 需要进步。 教学环节 (四) 写一写写一写 立足实际立足实际 联
9、系高考联系高考 师 生 活 动 教师活动: 展示 2010 高考天津卷诗歌鉴赏题目,请学生答题, 并讲解。 峡口送友人送蜀客 司空曙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自缘身是忆归人。 (1) 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 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 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 还表达了什么 共同的情感?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题目。 设 计 意 图 设计意图: 本课堂环节为延伸部分,将以上群文阅读所概括出 的知识点融进高考中,转化成学生答题能力。 预设效果: 由于这两首诗比较简单
10、,加上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送 别诗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并不吃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所选文章为柳永 雨霖铃 、 陈与义 送人归京师 、 王昌龄送魏二,都是送别诗,既又联系又有不同,通过 鉴赏对比阅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群文阅读技巧,提升鉴赏 诗歌的能力。作者在教授本课时,既有亮点又有不足。 阅读材料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一阅读材料一】 雨霖铃雨霖铃 柳永(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 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 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11、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亮点:学生初次接触群文阅读教学,对此很感兴趣。课 堂回答问题比较活跃, 学生参与度较高。 学生思维跨度较大, 合作探讨比较多,能简单进行归纳总结。 不足:群文阅读需要广泛阅读,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 但是作者能力不够,虽课堂要求的知识点已讲完,但拓展延 伸的宽度及厚度都不足,还需要下更大的功夫。学生虽能进 行归纳总结,但还不是太深入。 【阅读材料【阅读材料二二】 送人归京师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 一段愁。 【阅读材料三阅读材料三】 送魏二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 梦里长。 【阅读材料四阅读材料四】 峡口送友人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 【阅读材料五阅读材料五】 送蜀客送蜀客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自缘身是忆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