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12021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指导及真题训练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指导及真题训练 一、炼字品析一、炼字品析 题型阐释:题型阐释: 炼字品析,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表达效果这两类 内容。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 精题回放: 例 1. 湖上 (宋)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例 2.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陂(bi) :水岸。漪:水波纹。腔:曲调。 诗中的“衔” “横”两字富
2、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闯关策略:闯关策略: 古人写诗,为了表达的需要,往往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推敲和创造性搭配,使所用的字或 词获得凝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 炼字。 在诗句关键处炼得妙字,犹如画龙点睛,会令全句夭矫生姿,让人拍案叫绝。炼字品析题, 考查考生对语言的感受力,细致、精微地品味、赏析语言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用比较鉴赏法。 第一步, 理解所炼之字的字面意思, 确定它的词性及意思。 如例 1 的“乱”, 字面意思是“杂 乱”“纷乱”,兼有动词、形容词的词性;例 2 的“衔”“横”,字面意思是“用嘴含”“横着
3、坐”,词性是动词。 第二步,推想炼出“妙字”之前的“平字” ,可能是什么。如例 1,可能最初是“花开红树数 莺啼”,例 2 可能是“山连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跨牛背”。 第三步,比较推敲、提炼后的“妙字”比推想出的“平字”在情、态、韵等方面多了一些什 么。 因为古诗词炼字多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上做文章,所以,我们思考时,也应多从 动词的动静、拟人效果,从形容词的修饰性、色彩感,从数量词的夸张效果,从虚词的表情达意 功能等角度切入。 如例 1,如果用“数”,只说明春天红林深处黄莺不止一只。而用“乱”,则既具动感,让 人眼前仿佛有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又闻声音,耳中仿佛听到红
4、林深处传出的 此起彼伏的鸟鸣声。 (朱自清春中“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闹”字与此处的“乱” 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 例 2,前一个动词,用“衔”而不用“连”,不仅在形态上更贴切,而且运用拟人手法,写 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后一个动词,用“横”而不用“跨”,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 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提醒一点,炼字品析的“析” ,不能架空分析,泛泛地说运用了什么修辞,说生动、形象、富 于感染力等空话;要结合语境,分析炼字使怎样的事、景、人、物、情更形象、更含蓄、更有意 蕴等。 2 例 1(答案) :“乱”字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
5、鸟鸣声,还表现 出了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例 2 (答案) : “衔”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写活了山, 写出了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 “横” 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地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 无邪等) 。 二、内容理解二、内容理解 题型阐释:题型阐释: 内容理解,就是理解诗句所叙何事、所咏何人、所写何景等,有时也要求考生根据对诗词内 容的理解作简单的推断、概括、分析、探究等。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个词,指的是什 么” “某个词,包含哪些含义”或“写出某句诗的大意”等。 精题回放: 例 1.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 例 2. 饮 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闯关策略:闯关策略: 赏析古诗词,内容理解是前提,只有先弄懂诗词所写的基本内容,才能进而想象其画面,体 味其情感,感知其形象,领悟其主旨,才能进一步踏入审美的妙境。理解,是赏析的前提和基础。 内
7、容理解,先要扫清字词障碍,这是第一关。中考古诗词考查,虽然一般不会像文言文那样 直接考字词释义,但题目里其实暗含这样的要求。 譬如例 1,“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考场上答题时,可先推想词典里 “望”的义项,应该有四项: (1)向远处看,如眺望; (2)心中所愿,如盼望、期望; (3)拜访, 如看望、探望; (4)有名的,人所敬仰的,如望族、声望。 然后通读全诗,从整体上去理解。第一、二两联,主要是写景,其实也就是写作者眼中所见, 他望到了什么呢?他望到的是山河破碎,春天的凄凉景象。第三、四两联,写作者内心的想法以 及表现在行动上的细节,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出他心中的期盼:期盼亲人团聚,国
8、家安定。如此我 们就知道了春望的“望” ,既是写作者眼中所见,也是写作者心中所愿,有“望见”和“期望”两 层含义。 有时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还远远不够,还得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心路历程。 如例 2,如果是世俗追逐富贵之人,都喜欢热闹,希望自己家门庭若市。倘“无车马喧”, 门庭冷落,难免孤独与寂寞。但陶渊明是一位隐士,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一心归隐田园,就 是为了实践自己“淡泊宁静,心无尘杂”的人格理想。即使身居人境也能尘杂不染,是因为他能 3 做到“心远”。“心远”就是思想上摒弃富贵荣华之念。一个人丢掉了物欲,断绝了尘想,精神 就远远超出于尘世之外了,哪里还会因为“无车马喧”而“孤独与寂寞”呢?
9、 初中阶段,是培养古诗词赏析能力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一定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 一步一步来。 学习古诗词,同学们不妨用点文言文学习的“笨”方法,从题目到正文,先一句句把意思弄 清楚,再进一步深层理解。 例 1(答案) : (1)满头白发,愁苦不堪。 (2 分,每点 1 分。 ) (2)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 粹,春天的凄凉景象。 (2 分)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 (2 分。意思对即可,只 抄写诗句不得分。 ) 例 2(答案) :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 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言之成理即可) 三、描绘画面三、描绘画面 题型
10、阐释:题型阐释: 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这类题目常见 的提问方式是“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 。 精题回放: 望 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齐鲁青未了”所展现的画面。 闯关方略:闯关方略: “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 ,古诗词里面有许多写景的联句,展现的画面之美令人心醉。读 古诗,脑海里能描绘出形象鲜明的画面,光影流动,动静参差,那才能说感受到了美,才能叫欣 赏。 描绘画面,对考生的想象能力、描
11、述能力、审美能力都有要求。 解答这类题目,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是前提。 譬如上面这句“齐鲁青未了” ,先要理解“齐鲁” “青” “未了”各是什么意思。 “齐鲁”是齐 国和鲁国,春秋战国时两诸侯国名,泰山以南是鲁,以北是齐,这里指齐鲁大地; “青” ,是指山 色青翠; “未了” ,是无穷无尽的意思。 这句话合起来意思就是:齐鲁大地那青翠的山色无穷无尽。 但这样回答,不是描绘,而是解释。描绘,还要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结合上一句“岱宗 夫如何” (泰山怎么样啊) ,我们应意识到这一句其实是写作者远望泰山,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巍峨、 辽阔,它“拔地而起,参天耸立” 。接着用描写性的语言组织答案:泰山拔地而
12、起,参天耸立,苍 翠的山色中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 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 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当然,在平时的古诗词学习中,更要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受去看、听、触、嗅每一首 诗歌。 如欣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出这样一幅图画:浩瀚的 戈壁滩上,烽烟孤直上升;奔腾的黄河之上,一轮夕阳悬挂。你眼前的线条、色彩、动静是不是 那么鲜明呢? 四、情感体味四、情感体味 题型阐释:题型阐释: 4 情感体味,即体会诗歌中传达的思想感情、蕴涵的感情基调,以及作者的情绪等
13、。这类题目 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等。 精题回放: 例 1.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例 2.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除夜:除夕之夜。 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闯关方略:闯关方略: 古诗词以含蓄为贵,诗人直抒胸臆、情感外露的并不多见,往往融情于叙述、描写、议论之 中。 情感体味题,考查的是考生“披文入情”的能力,即顺着文辞的通道进入并解
14、析作者情感世 界的能力。 一是明确诗歌的题材。古诗从题材看,可分为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思乡诗、咏物诗、 咏史诗、怀旧诗等很多类,各类诗歌感情的抒发也有规律可循。 如例一村晚是一首田园诗,田园诗往往抒发喜爱山川美景之情,表达远离污浊官场的洁 身自好情怀。照着这个思路理解村晚 ,大抵不差。 例二除夜作是一首思乡诗,思乡诗一般表达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按照这个常识理解除 夜作 ,应该八九不离十。 二是分析诗歌的意象。几千年古诗写作传统的沿承,使很多意象的意义指向都已固定、明确, 如杨柳、孤蓬、浮云用来表达离愁别绪,明月、鸿雁、杜鹃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 例一村晚里出现了青草、池塘、远山、落日、牧童
15、、短笛等意象,尤其牧童是“横坐” 牛背,短笛是“无腔” “信口”吹,这些都描绘出乡村生活的悠然宁静,作者如此描绘乡村晚景, 他的喜爱、欣赏之情自然是蕴藏其中的。 答案: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 向往之情) 。 三是把握表露情感的词语。古诗词的标题、正文部分有时会有一些直接表露作者思想感情的 词语,如书愤中的“愤” , 春夜喜雨中的“喜” , 示儿中“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 字,等等。 例二除夜作中,也出现了很明确的表露心绪的词语“凄然” ,另外“寒” “思” “霜鬓”等 词也含蓄地透露了作者的情感。本题要求分析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
16、 通读全诗,一是“旅馆寒灯独不眠” ,一是“故乡今夜思千里” ,一是“霜鬓明朝又一年” ;用 自己的语言概括,即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是对故乡亲人无比的思念,三是感慨年 华易逝。 解答古诗词情感体味题,为了表达精确,还要储备一些专业性词语,如“离愁别绪、恬淡闲 适、清高孤傲、孤寂惆怅、凄苦烦闷、伤感不平、苦闷无聊、乐观旷达、轻松愉悦、壮志未酬、 忧国忧民、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物是人非”等,在分析古诗词情感时经常用到,不可不知。 五、主旨领悟五、主旨领悟 5 题型阐释:题型阐释: 主旨领悟,即领悟诗词里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理解作品蕴涵的哲理。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 方式是“某句蕴涵了怎样的
17、道理” “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等。 精题回放: 例 1.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例 2.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 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闯关方略:闯关方略: 初中阶段,对古诗词主旨的领悟,主要集中在理趣诗、怀古诗、咏物诗中。 理趣诗中,一般都有脍炙人口的哲理句,有时人们正是因为这些哲理句而记住了整首诗,某 种意义上,这些诗能流传至今,是沾了哲理句
18、的光。 理趣诗中的哲理,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如果是那样,有理而无趣,跟和尚写的阐发佛理的 偈言有什么差别?理趣诗妙在无意说理而理随境生,妙在寓论于景、寄理于物。在理趣诗中,理 语通常与情语、景语融为一体,景语、情语就是理语。 如例一, “问渠”这两句表面是写景,是说方塘之水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 因为有水从源头不断流来,从而成了活水。 但结合题目观书(书法)有感 ,我们知道这其实是作者阐发对书法艺术的感悟:这作品为 什么如此清新隽永呢?原来是由于书写者内心有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注入啊!书法艺术如此,万 事万物也是同样道理。 回答题目的设问,我们还应该结合自身学习知识,或者接受新事物的经历、
19、体会来谈。 示例: 要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 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 (或: 要保持心灵境界的澄明, 就要不断接受新事物的洗礼。 ) 怀古诗,是指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诗作。古人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又 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所以,他们写怀古诗的目的多是怀古伤今,或借古讽今。历史故事、 古人事迹,只是他们感慨的触发点。 如例二,如果将其单纯看作一首写景的诗歌,你可能觉得后两句写出了深邃悠远、朦胧迷离 的江南景色,与前两句的明朗绚丽相映衬,使江南春的图画更加丰富多彩。 但如果你深入一层意识到作者的眼光穿越历史的 “烟雨” , 想到几百年以前的南朝统治者 推崇佛教,大兴佛
20、寺,劳民伤财,但佛寺并不能挽救病入膏肓的南朝政权,而现在晚唐的统治者 正重蹈前人的覆辙那它就不是一首简单的写景诗,而是怀古诗。 作者是在借古讽今:后两句写出了南朝笃信佛教造成寺庙的恶性发展,引发作者的慨叹,表 达对唐朝推崇佛教的现实的不满。 原题答案: 赞同前者:后两句写出了深邃悠远、朦胧迷离的江南景色,与前两句的明朗绚丽相映衬,使 江南春的图画更加丰富多彩。赞同后者:后两句写出了南朝笃信佛教造成寺庙的恶性发展,引发 作者的慨叹,表达对唐朝推崇佛教的现实的不满。 6 咏物诗,即描摹物象的诗歌。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 人描摹的对象。咏物诗往往不是单纯地描摹事物,咏
21、物是为了抒情、言志。如虞世南的蝉 ,句 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可谓物我互释。这 就告诉我们,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六、形象感知六、形象感知 题型阐释:题型阐释: 形象感知,主要是指对诗歌中“人”的感知,包括诗人自我形象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这类 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整首诗(或某一句)勾勒(或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 精题回放 例 1.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 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 狼。 画
22、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例 2.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闯关方略:闯关方略: 诗歌里的形象,主要有两类:一是自然形象,如山川草木、花鸟虫鱼;二是人物形象,包括 作者自我形象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中考考查的一般是人物形象,例一、例二里考查的都是作者自我形象。 解答形象感知题,应先“建模” ,在头脑里储存一些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如心怀天下、忧国 忧民的形象(杜甫登高 )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陶渊明归园田居 ) ,怀才不遇、壮 志难酬的形象(辛弃疾破阵子 )
23、 然后,结合诗词内容,结合作者生平,结合其创作诗歌的背景与心境,进行具体分析。 如例一,从整首词对太守“狂”态的描写,尤其是从下阕引用冯唐的典故和画线句的描写中, 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一位英雄形象,他英武豪迈、气概非凡,内心则壮怀激烈,渴望一展抱负,杀 敌报国,建功立业。北宋仁宗、神宗时期,国力不振,国势衰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 令许多有为之士义愤难平,苏轼即是如此。他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以西 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像冯唐一样的使臣,重新信任、重用自己。 题目答案: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 再如例二,尾联是一个细节描写,写诗人为国事、家事而愁,头发因
24、为频繁的抓挠而越来越 少,以至于簪子都插不上去了。这里描写的是诗人忧愁焦虑、憔悴不堪的形象。 题目答案:满头白发,愁苦不堪。 形象感知题,解答的关键,有时不在诗内,而在诗外。我们要对历史有一些基本的了解,譬 如知道晚唐诗歌多为表达悯农情怀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而南宋诗歌多为表达壮志难酬的忧愤和 对朝廷偏安一隅的不满。同时,对一些重点诗人的生平、心迹也要有个大致的把握,如杜甫诗中 多是忧国忧民的形象,李煜后期词中多是愁苦、悲哀的形象。 7 中考古诗词鉴赏重点篇目中考古诗词鉴赏重点篇目 1.1.关雎 诗经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
25、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 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形容青年男子热烈追求爱情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形容对爱情的思慕和对问题的烦扰因而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诗句:求之不得,寤寐 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关雎 :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 关雎一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 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就是佐证。 2.2.蒹葭 诗经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
26、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 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第一章是写诗人对伊人的深深怀念。第二章是表达了诗人对伊人的强烈追求又得不到的真挚 情感。第三章是表达了对伊人的失望情感。可以把她看成爱情诗,也可以把她看成友情诗。 3.3.观沧海曹操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的观沧海
27、 :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 峙。 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 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是叙述,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4.4.饮酒晋代饮酒晋代 陶渊明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诗中表现诗人恬静闲适的生活方式和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的句子; 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 活志向,其中表
28、现他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形容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 然见南山。 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表明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 诗歌蕴含着这样的哲理: 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 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 句:“心远地自偏”。 5.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朝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朝 王勃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8 .本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 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 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
29、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以全新角度阐明对离别的看法,饱含友情, 让人胸襟豪迈爽朗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用来形容人们在世界各地都有知心朋友,虽然远隔重洋,却如近邻一样亲近的诗句:海内 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4.拓展:高适别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邻。”意境相似。 5.第二句中“望”的表达作用: 一个“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 望中含情, 表达了对友人沿途劳顿的担忧之情。 6.简要分析颈联的内涵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答:这两句
30、以理性的议论展现了友情和别情的新意境:真正的友谊不受时空的阻隔。表现了 诗人高远的志趣和阔大的胸怀 7.“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名句,它告诉我们什么? 答:写出了友谊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 所不在的。 8.这首诗与其他送别诗的不同点是什么? 答: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改以往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 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6.6.次北固山下唐朝次北固山下唐朝 王湾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时序交替中
31、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用 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表达乡愁之情的句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先写“客路” ,后写“行舟” ,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4.颔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更好?“风 正一帆悬”能否改为“风正数帆悬”?为什么? 答:“阔”字更好,它给人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 也更响亮。或“失”更好。它生动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
32、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 觉形象。不能改,诗人意在以“一帆悬”之小景衬“两岸阔”之大景,改了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5.颈联历来为人们所欣赏,请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A.“生”“入”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富有生机。 B.反映了时序的交替,蕴涵自然理趣。 C.“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透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 6.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 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最后两句,诗人由归雁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7.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远离家乡,漂泊
33、江南水上。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 (可从“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 8.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 “妙”在何处? 答: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现出春天的消 息。 写景逼真,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 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9 7.7.使至塞上唐朝使至塞上唐朝 王维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景象,画面开阔、气势雄浑的诗句
34、; 红楼梦中香菱所评论的使 至塞上的两句描写塞上风光的是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 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寂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 暗示诗人 因为受到排挤而激愤和抑郁的内心的句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8.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朝 李白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 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 3.第一句选取了
35、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1)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 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杨花”飘飞给人以漂泊之感,“子规”悲啼使人顿生离别之恨,通 过特定的景物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愁苦、凄凉的气氛。 4.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 5.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6.人们对这首诗后两句尤为赞赏,请你说说其妙处。 答: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9.9
36、.行路难唐朝行路难唐朝 李白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 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暗示世路坎坷难行的句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用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心存被启用的希望(表现人生遭遇变幻莫测的句子) :闲来垂钓碧溪 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与此意境、创作手法相同的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持节云中,何日遣 冯唐? 3.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 比喻人生道路虽然曲折,但是人生理想终会实现的句
37、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10.望岳唐朝望岳唐朝 杜甫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远眺泰山的诗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近望泰山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细看泰山的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表现诗人胸怀崇高理想的诗句; 望岳产生登岳想法的句子; 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 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 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全诗紧紧围绕诗题中的“望”字着笔,依次写了(远望、近望
38、、凝望、展望)的情景,答: 以简劲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 ,显示了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 6.颔联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 割”两字用得好,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 10 析好在何处? 答:一个“钟”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 “割”字运用夸张写出 了泰山的高峻绵长。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 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写出了诗人不怕艰险、勇攀高峰、俯视万物的雄心和壮志,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 远大的政治抱负。读来催人向上,显示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11.11.春望唐朝春望唐朝 杜
39、甫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借花鸟表达忧国忧民之情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作者思念家乡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破”、“深”写出了怎样凄惨的景象? 答: “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 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残垣断壁、 杂草丛生、人烟稀少的冷寂荒芜的景象。 6.杜甫诗有
40、诗史之称,本诗折射出怎样的历史事件?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安史之乱,表现了忧国思家、感时伤坏之情。 7.情景交融在颔联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试加以赏析。 答:花鸟本是怡人之景,而诗人见之而泣,闻之愈悲,可见时局的不幸,这里诗人将悲情融 于乐景,更加重了悲的抒情色彩。 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知道为什么吗? 答:这两句真切地表现了战乱中人们思念亲人、盼望得到亲人消息的心情,能引起人们的共 鸣。 “连三月”写战祸之长; “抵万金”言家书难的。 9.末句“不胜簪”这一细节有怎样的作用? 答: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亲之情。 本诗的前四句写景,所写内容均统在一个“恨”字
41、中;后四句抒怀,一个“搔”的动作(细 节)将一位白发稀疏、孤立于长安城头的老诗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12.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朝 杜甫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依杖自叹 息。 俄顷风定云黑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 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狂风咆哮破物飞茅的句子:八月
42、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连夜遭雨的惨状的句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诗人忧国忧民却能做到忘我的句子:呜 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拓展:与“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意境相同的句子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拓展:与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同属于忧国忧民思想感情的句子:“大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1 6.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安 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喊。 13.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43、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代 岑参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 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 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描写边塞雪景(作者从想象角度虚写雪景)的句子;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忽如一 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写送别场面的句子: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 处。 .从军中大帐写天气奇寒,侧面表现雪的威力的句子: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
44、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从人的感觉角度写天气奇寒的句子: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从雪后沙漠、天空角度写天气奇寒的句子的句子;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写沙漠 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从帐内饯行场面表现友情浓烈与真挚、心胸的豪放与豁达: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 羌笛。 7.表明分别时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本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9.拓展: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 江天际流。 14.14.早春
45、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朝 韩愈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诗中最为精彩描写早春的绿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诗句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2这首诗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哪些? 答:小雨、草色等,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3“近却无”一词好在何处? 答: “近却无”表现了诗人独到的观察体验,早春时节春草娇嫩细小,星星点点,远看一片碧 绿,近看却时有时无,这三个字将初春小草的特点细致的表现出来。 4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绝句的主旨。 答:早春比暮春风光更好。 5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 答: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萌
46、生的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 望和盼头。 6写景须抓住事物的特征,诗中 1、2 句写出了早春怎样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作者所 写的早春之景。 答:写出了春雨细腻滋润、春草若有若无的特点。长安的大街,浸在濛濛的细雨中,雨丝是 那样轻细,那样柔和,那样滋润,好像酥油一般。在细雨的滋养下,那草色,远远望去,碧色朦 胧,极清极新极淡,而待你走近了,反而觉得失却了那绿色,但见细嫩纤小的草芽刚刚钻出土面。 73、4 句中“最”“绝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对早春特别喜爱的感情,也隐含着激励人们珍惜早春美好时光 的意思。 15.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酬乐天扬
47、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赠唐代 刘禹锡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 12 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回忆被贬生活的诗句: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用典故表达对老友的怀念以及世界的变迁, 回归后的畅想与生疏的诗句: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坚信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比喻腐朽势力必然衰亡,新生事物不可 战胜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 理趣)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感谢白居易的同情和勉励的诗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
48、凭杯酒长精神。 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答“怀旧”句借向秀怀念嵇康的典故,表达了对故人已逝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之情; “到 乡”句借王质的故事,暗示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的心情。 7诗歌第三联(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好在何处?(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以“沉舟” “病树”比喻, “形象生动地提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诗人积极乐 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告诉人们: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16.16.观刈麦唐朝观刈麦唐朝 白居易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
49、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 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 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 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表明全家人艰辛劳动的诗句: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表明劳作艰辛的诗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 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4.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17.17.钱塘湖春行唐朝钱塘湖春行唐朝 白居易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点明游览时间和地点的句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从动物(仰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 新燕啄春泥。 从植物(俯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