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山之春天山之春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能感受并说出乐曲欢快的情绪及其具有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 2.能分辨乐曲两个乐段,并能哼唱第一主题。 3.继续巩固对琵琶的认识,能分辨琵琶的音色。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性格活泼开朗,对未知的 事物充满了好奇, 有较强的求知欲望, 也恰巧可以更好的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来分段 欣赏初步地感知音乐中节奏,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和段落的变化以及每个段落的情绪情感, 能随着熟悉的曲调哼唱, 并能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 把肢体语言和欣赏相结合来更好地体会 这首歌曲
2、.www.21-cn- 3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熟悉作品的旋律,并能随音乐哼唱。 4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活动 1【导入】天山之春导入部分 一、组织教学 二、聆听导入 1.教师播放天山之春第一部分音响,引导学生分辨乐曲具有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2.教师总结:乐曲具有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风格,引出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具有维吾尔族音 乐风格的乐曲天山之春。21 教育网 活动 2【讲授】欣赏部分 一、初步欣赏 1.教师完整播放天山之春音响,引导学生分辨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音乐总的情绪 是什么样的. 2.教师总结:乐曲是由琵琶演奏的。琵琶是中国民族乐器,属于弹拨乐器,音色清脆,音域 很宽,表现力丰富。
3、音乐总的情绪是欢快的,但有时也会有抒情的情绪。 二、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部分 (1)教师播放第一主题音响,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乐曲的节拍与情绪分别是怎样的?这 段音乐让你们联想到什么?请为主题起个合适的名字。21cnjycom (2)学生完整聆听第一部分,数一数春天主题出现了几次。 (3)教师总结:第一部分是由一个主题和主题的变奏构成的。第一主题在第二次重复的时 候改变了节奏,显得活跃一些。然后在高音区重复一了遍,速度捡块,情绪略显欢快。 2.欣赏第二部分 (1)教师播放第二部分音响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2)教师总结:乐曲第一部分为小调,优美、柔和;第二部分的调性转为大调,更加明朗, 具有舞蹈性节奏特点,情绪变得更加欢快。 4.完整欣赏 老师播放全曲,引导学生分辨乐曲的两个部分。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