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课 标 阐 释 激 趣 诱 思 1.结合典型案例,了解地形、 气候、河流等自然条件对城 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2.理解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 方式选择、线网密度和线路 走向的影响 3.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 表形态对城市及交通线路分 布的影响 4.结合材料、 案例研究以及当 地实际,发现规律,剖析原因 古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今有“修 路难,修重庆的路更难!”重庆是有名 的“山城”,重峦叠嶂,江河纵横,过去 人们提到重庆,常说一句话,叫做“好 个重庆城,山高路不平”。 重庆市交通 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 一 二 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地形对城市的影响 (1)平原地形: 一 二 (2)山区地形: (3)热带地区: 一 二 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1)影响城市区位 (2)影响城市的内部结构与布局:风向和风速对城市用地有很大影响。 世界上主要大城市都在气温和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特别是气候条件优越的沿海地区 寒冷、干旱、湿热的地区城市相对较少 一 二 3.水对城市的影响 (1)影响城市区位: (2)影响城市形态: 主要表现在位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形态上往往呈带状或被河流分割 成组团状。 一 二 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分布、蕴藏量和开采水平影响很多矿业城市的形成、 规模
3、和发展。 思考讨论 结合教材图4-1-4“中国特大城市分布与地形的关系”,分 析为何我国西部地区人口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稀疏。 提示:一方面,西部地区多山地和盆地,城市建设成本高;另一方面,西 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人口稀少。 一 二 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1.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 (1)决定性因素:产品产地和销售地的分布及相应的运输需要。 (2)地形对线路具体走向影响明显:山地线路弯曲程度大,总长度长; 在平原、丘陵区弯曲程度小,总长度短。 2.对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 (1)分布:线路常选建在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和山口等处。 (2)原因: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好,利于修
4、建并且也适于人们生活和生 产,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大。 一 二 3.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1)靠近河流和海洋的地区适于发展水上运输,陆地上则适于发展铁 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等。 (2)海港建设受到海岸线形态、沿岸水深、附近泥沙移动及工程地 质等条件的影响。 思考讨论 京沪高铁主要经过我国东部平原地区,为何还要采取 “以桥代路”的方式? 提示:尽量少占用耕地,保护东部地区宝贵的耕地资源。 主题活动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下面是我国北方某平原区域图。 主题活动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结合材料探究:
5、(1)图中A、B、C、D表示乡村聚落,其中A、B、C发展的主要有 利因素是什么? 提示:地形平坦,靠近河流,利于航运和灌溉。 (2)A、B、C、D四个聚落中,可能最先发展为城市的是哪个?原 因是什么? 提示:B聚落。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 主题活动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1.地形对城市的影响 (1)平原地形。 平原是建城的理想地形。世界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绝大 多数位于海拔200米以下的濒海、濒湖或沿河平原地区;我国特大 城市也大部分在第三级阶梯上。 主题活动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2)山区地形。 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例如我国 汾河、渭河谷
6、地城市的分布。 山区城市的发展受地形制约。例如我国西北重要城市兰州分 布于黄河谷地,地形较为平坦,取水方便,但因地处谷地,两边有山地 限制,使城市为狭长地带型,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一定困难。 (3)热带地区。 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例如,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分布在亚马孙平原 上。 主题活动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1)气候影响城市的区位。如下图所示: 主题活动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在这个地带内,沿海地区气候条件一般比内陆地区优越,人口又向 沿海地
7、区聚集,使世界城市多数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气候条件 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则 很少有城市分布。 主题活动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2)气候对城市内部结构和布局的影响。 在城市规划中,污染大气的企业用地布局与风向有很重要的关系, 如下表所示: 风向 布局原则 一种主导风向区(如 西风、信风分布区) 污染大气的工业布局在 居住区主导风向的下风 向 风向随季节变化区 (如中国东部、印度、 中南半岛等季风分布 区) 污染大气的工业布局在 与居住区常年盛行风向 垂直的郊外 主题活动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风向 布局原则 最小风频区 污染大气的工业布局在 居住区
8、最小风频的上风 向 主题活动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3.河流对城市的影响 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满足城市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需要。水 运是影响早期城市形成的重要因素。 区位类型 区位优势 典 例 河口处 既可与全河流相通,也可以与海 洋相连,利于物流和人流的集散 上海、广州、新奥尔良 两条或多 条河流汇 合处 大量人流、 物流在此集聚、 中转, 有多个方向的水运优势 宜宾、重庆、武汉分别 位于岷江、嘉陵江、汉 江与长江干流的汇合 处 水陆交通 的转运点 陆路交通穿过河流需建码头处, 是人流、物流的集聚、转运处 南京、兰州 水运起点 人物、物流的转运、集散地 赣州 主题活动 典例剖析 探究一
9、探究二 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 主题活动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方法技巧不同工业部门的环境污染及布局原则 主题活动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例题1】 下图中有A、B、C、D四座城市,试从地形、气候和 河流等方面分析其发展前景。 主题活动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1)从地形考虑,城市 的发展具有一定优势,因为它们位 于 地区。 (2)从气候考虑,城市 的发展较为有利,因为它们位于 , 其中 城市发展更为有利。 (3)从河流因素考虑, 城市沿河而建,其中 城市位 于干支流的交汇处, 城市位于河口。 (4)综上所述, 城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主题活动 典例剖析 探究一 探究二 解析:由图
10、示等高线、纬度、河流等信息可知,B、D位于海拔200 米以下,为平原;B、C、D位于水热条件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D位 于大陆东岸低纬沿海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又位于河流入 海口,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发展前景最好。 答案:(1)B、D 平原 (2)B、C、D 水热条件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D (3)A、C、D C D (4)D 探究一 探究二 主题活动 典例剖析 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下图是2009年12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这条曲折“摇 摆”在贵州省晴隆县山地的公路被称作“二十四道拐”。 探究一 探究二 主题活动 典例剖析 结合材料探究: (1)山区的公路主要
11、分布在哪里? 提示: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2)为什么山区的公路多呈“人”字形或“8”字形分布? 提示:山区地势起伏大,为了减缓道路的坡度,故多呈“人”字形或 “8”字形分布。 (3)山区修建公路时为什么要避开陡坡? 提示:防止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探究一 探究二 主题活动 典例剖析 1.自然条件对线路走向的影响 探究一 探究二 主题活动 典例剖析 2.自然条件对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 3.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探究一 探究二 主题活动 典例剖析 4.交通线路选线原则 (1)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 (2)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 (3)尽可能
12、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探究一 探究二 主题活动 典例剖析 技巧归纳“南船北马”形成的自然条件 探究一 探究二 主题活动 典例剖析 【例题2】 阅读下面的表格,完成下列各题。 表1 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交通运输干线类型 最大限制坡度 公路 7%9% 铁路 3% 表2 在山地地区与在平原和丘陵地区修建 普通铁路的工程量与造价比 项目 土石方 桥梁与隧道总长度 造价 山地/平原 1.52 711 2.23 山地/丘陵 1 以上 23 1.5 探究一 探究二 主题活动 典例剖析 (1)上述材料说明了( ) A.在山区,修建公路的难度大于铁路 B.就对地形坡度的适应性而言,
13、铁路优于公路 C.在山地地区,应优先建造铁路,其次才是公路 D.在山地地区,应优先建造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修建普通铁路的工程量:山地平原丘陵 B.修建普通铁路的造价:平原丘陵山地 C.修建普通铁路的难度:山地丘陵平原 D.同样直线距离线路的弯曲程度:丘陵山地平原 探究一 探究二 主题活动 典例剖析 思路导引: 表1修建公路的最大限制坡度比铁路大山区优先建造公路 表2修建普通铁路的工程量、造价:山地丘陵平原 修建普通铁路的难度:山地丘陵平原 答案:(1)D (2)C 1 2-3 4-5 6 1.下列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平原地区土壤肥沃
14、,便于农耕,不适宜发展城市 B.山区城市一般都在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C.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气候相对凉爽的高原上 D.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数位于平原地区 解析: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耕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 发展的理想场所。 答案:A 1 2-3 4-5 6 读我国某村落分布图,完成第23题。 2.影响地村落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湖泊 3.地村落分布特点是( ) A.呈团块状分布 B.环绕湖泊,呈多边形状分布 C.沿河流呈带状分布 D.沿道路呈带状分布 解析:地村落位于山谷地带,受地形限制,呈带状分布;地村落沿 河分布,受取水和水上交通的影响,村
15、落呈带状分布。 答案:2.B 3.C 1 2-3 4-5 6 读西南地区铁路交通示意图,完成第45题。 1 2-3 4-5 6 4.西南地区自然条件比较复杂,交通建设明显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条件恶劣 B.人口稀少,经济落后 C.资源贫乏,位置偏僻 D.地形地势极为复杂 5.图中所示地区东西部交通线路密度有很大差异,影响的最主要自 然因素是( ) A.河流 B.气候 C.资源 D.地形 解析:第4题,西南地区崎岖的地形使其交通建设落后。第5题,由于 四川盆地东部地势相对平坦,因而其交通较发达,线路密度大;西部 为横断山区,地势高低起伏,不利于交通建设,线路密度小。 答案:4.D 5.D 1 2-3 4-5 6 6.读某历史名城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和 。 (2)你认为旧城区区域和区域哪个形成较早?请说明你的理由。 (3)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1 2-3 4-5 6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旧 城区沿河分布,且附近有煤、铁资源,这是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因素; 旧城区区域和区域相比较,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形成较早; 由新城区沿铁路线分布可知,新城区是随着铁路的修建而兴起的。 答案:(1)河流 矿产 (2)区域。因为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3)交通(铁路的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