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942439 上传时间:2020-12-11 格式:PPTX 页数:59 大小:7.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21年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021年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021年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021年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核 心 专 题 突破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地理地理 2021 内 容 索 引 价值引领 备考定向 知识体系 网络构建 价值引领价值引领 备考定向备考定向 核 心 要 求 核心 价值 通过本专题的复习,提高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环 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一个要素的变化对其他要素的影响及 该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根据某区域植被、土壤的分布及 特点,分析其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利用区域图、示意图或景 观图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成因及特点 学科 素养 强化对现实生活中地理现象的观察,提升学科素养中的综合思 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等方面素养 关键 能力 综合思维

2、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必备 知识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对其他要 素的影响,植被、土壤的分布规律及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自 然带的水平、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非地带性及其成因 试题 情境 高考中本专题知识的“情境”有: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自然地理环 境的整体性,自然带的水平、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非地带 性及其成因;以现实材料为载体,考查植被、土壤的分布、特点与 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考查 方式 本专题考点在高考中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与现实生活联系密 切,难度较大,综合考查考生运用基本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考向 预测 高考试题主要考

3、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带的地域分异 规律、非地带性以及植被、土壤的分布、特点与地理环境之间 的关系等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典型例题剖析指导典型例题剖析指导 考点一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0全国卷)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 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 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 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 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

4、 A.幼树 B.中龄结实树 C.老树 D. 各树龄组混生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2)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 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 C.土壤肥力稳定 D. 岳桦结实线稳定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试题情景 试题以长白山岳桦林分布的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气候变化对 植被分布海拔的影响。 学科素养 地理实践力:一般情况下气温越高,森林分布的海拔越高;

5、树木生 长的前提需有植物的种子。 综合思维:气温对植被分布、生长期的影响。 思路引导 第一步,读文字材料,明设问。 材料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林线的海拔快 速提升了7080米”,说明林线上升时间较短。“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说明 生长季稳定。“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 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说明林线稳定与否受岳桦结实线 稳定与否的影响。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 第(1)题,由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 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

6、稳定”知,长白山北 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刚刚长出的幼树。第(2)题,林线(上限)主要取决于 冬季最低气温,由“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可知冬季升温幅度大;结实主要是 在夏季(据生长季短推测),需要有较优越的温度条件,“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 说明生长季(夏季)升温幅度不大,即生长季稳定。第(3)题,结实线稳定,限定 了岳桦林的种子传播范围,所以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林线上升到一定高度, 超过了种子传播范围,就会趋于稳定。 答案 (1)A (2)C (3)D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知识整合技能提升知识整合技能提升 1.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地理 要素 相互影响

7、典 例 气候 与地 貌 不同气候条件下形 成不同的地貌 湿热的气候条件云贵高原的岩溶地貌; 干旱的气候条件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 不同地貌条件下形 成不同的气候 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与山 高谷深、气温垂直变化大有关系 气候 与水 文 不同气候条件下具 有不同的水文特征 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 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变化小 水文条件不同的地 方,气候也有差异 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 小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地理 要素 相互影响 典 例 气候 与生 物 一定气候条件下,生长着相应 的植物,活动着相应的动物 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亚寒带则 为针叶林 植被对气候

8、的影响 森林茂盛的地方,气候湿润 气候 与土 壤 不同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土 壤类型 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 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长江中 下游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 成贫瘠的红壤 土壤的干湿状况对空气的温 度和湿度都有一定的影响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地理 要素 相互影响 典 例 地貌 与水 文 不同地貌条件下水 文状况不同 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 高地上湖泊多是冰川地貌积水而成的 水文条件对地貌的 影响更是深刻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长江三峡的 峡谷地形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华北平原、 长江三角洲等是由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地理

9、 要素 相互影响 典 例 地貌 与生 物 地貌影响生物 阴坡和阳坡的植被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阴坡 植被比阳坡茂密 生物影响地貌 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快了 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 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原始地表 形态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地理 要素 相互影响 典 例 水文 与生 物 不同水文条件下,生存着不同 类型的生物 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环境,芦苇生 长在水湿环境 生物的出现也改变着水文状 况 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 变着水的化学成分 土壤 与生 物 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 着主导作用 没有生物就没有土壤 土壤也影响着生物的分布

10、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宜茶 树的生长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2.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四大应用 (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 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 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 结合某一区域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区域联系的原理分析某 一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造成的影响。 考点一

11、 微专题(六) 考点二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 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 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 化。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对点训练迁移巩固对点训练迁移巩固 河狸主要分布在寒温带和亚寒带森林的河流中,具有改造栖息环境的能力。 河狸用树枝、泥巴等材料筑坝蓄水,在水塘中部筑巢,达到储存食物和防御 天敌的目的。下图为某森林中的河狸坝景观。据此完成12题。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1.

12、河狸栖息环境的改造使得其栖息地附近( ) A.植被覆盖率降低 B.湿地面积减少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年降水量增加 2.森林中的河狸被大量捕杀,对河流产生的影响是( ) A.年径流量增多 B.含沙量下降 C.河水流速变慢 D.下游枯水期延长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答案 1. C 2. D 解析 第1题,河狸坝可以使该区域蓄水量增加,湿地面积增加,相应的生物 量也会增加,故生物多样性增加;由图中的河狸坝形状和材料可以推测,其 筑巢的河段一般都是小支流,蓄水量较小,对气候的影响可以忽略。第2题, 河狸被大量捕杀,河狸坝就会消失,其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功能消失,河流下 游枯水期延长,D正确。年

13、径流量、含沙量、河水流速受其影响较小,A、B、 C错误。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生物量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所含生物个体的总重量。 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青藏高原气候变暖,78月降水减少,高寒草地植被生 长格局受到影响,但是气候变化对一年中整体的生物量没有太大影响。据 此完成34题。 3.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 ) A.生长速度变慢B.最适生长期提前 C.消耗水分减少D.夏季生物量增加 4.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秋季生物量变化的主要 因素是( ) A.地表温度B.光照时间 C.昼夜温差D.土壤水分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答案 3. B

14、 4. D 解析 第3题,气候变暖,青藏高原气温回升早,高寒草地植被最适生长期提 前,B正确。气候变暖,青藏高原热量变得相对充足,生长速度变快,消耗水 分增多,A、C错误。青藏高原气候变暖,78月降水减少,高寒草地植被可 能不适应温度升高、夏季生物量并不增加,D错误。第4题,气候变暖,青藏 高原秋季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土壤水分减少,高寒草地植被秋季生物量会 减少,D正确。地表温度不是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秋季生物量变化 的主要因素,A错误。光照时间没有变化,B错误。昼夜温差变化不大,C错 误。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典型例题剖析指导典型例题剖析指导 微专题微专题( (六六) ) 土壤

15、与植被土壤与植被 (2020山东卷)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性,进而使山地景观类型随海拔升高而 变化。太行山区地处华北地区,其间分布有盆地和丘陵;黔桂喀斯特山区岩 溶地貌发育,形成了基座相连、异常陡峭的峰丛-洼地集合体。下图示意两 山区各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 ) A.垂直分布高差大 B.总分布面积占比小 C.各海拔梯度均有分布 D.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低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2)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主要由于该山区 ( ) A.山体陡峭 B.水分充足 C.土

16、壤肥沃 D.热量充足 (3)两山区农田分布上限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条件不同 B.水热组合不同 C.耕作技术不同 D.耕种历史不同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试题情景 试题以太行山区和黔桂喀斯特山区各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 的面积占比情况图为背景材料,考查植被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学科素养 区域认知:两山区不同海拔农田、针叶林及其他(阔叶林、灌木 丛、草丛、城乡用地等)的分布及景观类型面积占比的特点。 综合思维: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有热量、水分、土壤等。 思路引导 第一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 (1)材料分析:材料中“黔桂喀斯特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形成了基座相连、异 常陡峭的

17、峰丛洼地集合体”,喀斯特地貌区,特别是异常陡峭的峰丛,水土 流失严重,土壤贫瘠。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2)图示分析: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 第(1)题,据图可知,太行山区针叶林垂直分布高差较小,总分布面积占比小, 只分布在部分海拔梯度,面积占比最大处的海拔(2 2002 400米)高于在黔 桂喀斯特山区面积占比最大处的海拔(600800米)。第(2)题,充足的水分、 热量和肥沃的土壤环境条件下,针叶林相对于阔叶林来讲不具备竞争优势。 由于该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山体异常陡峭,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在黔桂喀斯 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第(3)题,

18、两山区农田的分布上限 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太行山区纬度较高,水热条件较差,随海拔的升高, 水分逐渐增多,但热量快速减少,农田分布上限较低;黔桂喀斯特山区纬度 较低,水热条件较好,海拔较高处的热量条件也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因此农田分布上限高于太行山区。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答案 (1)B (2)A (3)B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知识整合技能提升知识整合技能提升 1.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1)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的关系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2)成土母质与土壤: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 影响如图所示: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3)生物

19、与土壤: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 的因素。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4)气候与土壤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5)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6)人类活动与土壤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2.植被形态与环境 影响因素 植物形态 指示作用 水分 湿生 植物 叶子硕大柔嫩,根系退化,茎内有孔,如莲藕、 芦苇等 水湿环境 旱生 植物 叶子退化为刺,根系发达,叶面有蜡质,茎粗 大,如仙人掌、骆驼刺等 干旱环境 光照 喜光 植物 对光照需求量大,分布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如树林上层的马尾松等 光

20、照充足 喜阴 植物 对光照要求低,分布在阴暗处,如树林下部 的冷杉、地衣、苔藓等 光照不足 土壤 酸性土壤:具有喜酸性的特点,如铁芒萁、茶树、 马尾松等 酸性土壤 碱性土壤:具有耐碱性特点,如碱蓬等 碱性土壤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3.影响植物种类多少的因素 (1)气候:热量和降水。 (2)地形:类型复杂多样;海拔高,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3)生存空间:面积大,且自然条件差异大。 (4)天敌情况、灾害污染情况。 (5)人类活动影响:开发早晚;距人类活动密集区远近。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对点训练迁移巩固对点训练迁移巩固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

21、的形成 受地球表面风化物、气候、生物、地形等多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 如赤红壤主要分布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燥红土主要分布在热带干热地 区。下图示意海南岛土壤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海南岛的土壤分布( ) A.深受季风洋流影响 B.受人类活动干扰强烈 C.呈明显的环状分布 D.与气候类型对应明显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2.推测海南岛水稻土分布区( ) A.地形平坦,人口密集 B.河流落差大,蜿蜒曲折 C.雨热同期,温差较大 D.隧道比重大,公路较少 3.海南岛燥红土分布区的植被是( ) A.热带雨林 B.常绿硬叶林 C.稀树草原 D.常绿阔叶林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答

22、案 1. C 2. A 3. C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海南岛的土壤分布呈明显的环状分布,C正确; 海南岛的土壤受季风洋流影响小,A错误;土壤的形成受地球表面风化物、 气候、生物、地形等多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小,B错误;海南为热带季风气候,而燥红土主要分布在热带干热地区,与气 候类型不对应,D错误。第2题,海南岛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海南的北部和东 部的边缘地区,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人口密集,A正确;河流落差小,雨热同 期,温差较小;沿海公路多。第3题,海南岛燥红土主要分布于海南岛的西南 部,相对降水较少,气温较高,主要形成的是稀树草原。故选C。 考点一 微专题(六

23、) 考点二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部某区域地形和植被分布。读图,完成46题。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4.该区域( ) A.以高原为主B.海拔高且相对高度较大 C.山顶较平坦D.坡度从山麓到山顶渐增 5.该区域山脊发育硬叶灌丛,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降水 B.太阳辐射C.土壤 D.人类干扰 6.该区域的缓坡沟谷( ) A.植被纬度地带性规律显著 B.植被叶面宽大 C.土壤因富含有机质而肥沃 D.植物种类单一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答案 4. C 5. C 6. B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该区域山顶是常绿植被,说明海拔较低且相对高度 较小;该区域的山地具有麓缓、身陡、顶平的特点,

24、故坡度从山麓到山顶并 不是渐增。第5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的山地具有麓缓、身 陡、顶平的特点,山脊坡度较大,土壤易受侵蚀,土层较薄,保水保肥能力差, 故发育硬叶灌丛;山脊与山顶在降水、太阳辐射和人类干扰程度等方面差 异不大。第6题,该区域地处亚热带,缓坡沟谷气候湿热,发育季雨林,体现的 是非地带性;季雨林植被叶面宽大;缓坡沟谷水热丰富,有机质分解、淋溶 作用强烈,土壤较为贫瘠;季雨林植物种类比较丰富。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典型例题剖析指导典型例题剖析指导 考点二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20江苏卷)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

25、图”。读图 完成下列要求。 (1)两山地属于( ) A.昆仑山脉 B.秦岭 C.祁连山脉 D.横断山脉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2)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 原因是乙山地( ) 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 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 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 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试题情景 试题以两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变化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影响山地 自然带类型的因素。 学科素养 区域认知:甲、乙两山地不同海拔垂直自然带分布的类型及经 度位置。 综合思维: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主要受热量和降水的影响。 思路引导 第一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 (1)材料分析:“甲、乙两山

26、地同纬度”,说明相同海拔热量条件差异小。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2)图表分析: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 第(1)题,该山地山脚下(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干热河谷灌丛,说明该山地地 处亚热带,排除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山顶有冰雪也就是冰川存在,排除秦 岭。第(2)题,乙山地基带为干热河谷灌丛,说明乙山地比甲山地的基带降 水更少,横断山脉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在山地的背风坡,气流下 沉,降水少,焚风效应明显,两地纬度相同,经度不同,焚风效应不尽相同,导致 两地降水和基带植被类型出现差异;如果乙山地海拔更高,热量不足,蒸发 弱,则不易形成干热河谷,和图中信

27、息不符;基带植被类型和山谷风强弱无 关;人类活动不会改变一个地区的基带植被类型。 答案 (1)D (2)C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知识整合技能提升知识整合技能提升 1.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1)垂直地带性的一般规律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2)判读基带与水平自然带的相互关联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基 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3)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 的高大山脉,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脉。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

28、脉, 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规律。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与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冰雪量大,雪 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雪线高。)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2.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气温 (纬度位置)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降 水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地 貌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季 节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 迁及人类活 动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

29、,局 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 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 等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 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3.降水、热量与植被分布高度的关系 (1)在基带热量盈余区,水分是决定自然带高低的主要因素。 在热量盈余的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中的水分逐渐减少,降水较少的 坡向总是先因缺水而不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从而造成同一植被在背风 坡的分布高度低于迎风坡。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以南,热量充足, 南坡地处东南信风的山地迎风坡,降水条件优

30、于北坡,相同自然带的分布高 度南坡高于北坡。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2)在基带热量非盈余区,土壤的水热状况是决定植被分布高度的重要因素。 在水分充足、两坡热量有明显差异的山区,同一植被在热量较好的坡向 海拔较高。阳坡的热量条件优于阴坡,在水分充足时,相同的自然带分布上 限高度,阳坡高于阴坡。阿尔卑斯山地处西欧,受西风影响降水充足。南坡 为阳坡,热量条件优于北坡,相同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在水分充足、两坡的热量差异不大的山区。降水较少的背风坡的植被 分布比多雨的迎风坡高。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蒸发减弱,降水较多的山地迎风坡就会在某个 高度

31、,首先出现土壤中水分含量过多,土壤温度下降,土壤缺氧,影响某类植 物生长的现象。于是这个高度就成了此类植物在此迎风坡的分布上限。 而在背风坡相同的高度上,由于降水较少,土壤中的水分适宜,土壤供给水 分、养分、空气和热量能力较好,植物生长状况良好,反而没有达到该类植 物的分布上限。同一种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就会出现降水较少的背风坡比 多雨迎风坡高的现象。 (3)水分短缺的地方,水分是制约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降水多的坡向能够 较好地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植被分布的高度要高。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对点训练迁移巩固对点训练迁移巩固 某山地位于阴山山脉东段南侧,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下图示意该山

32、 地阴、阳坡垂直自然带谱。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自然带分别为( ) A.落叶阔叶林带 山地典型草原带 B.常绿阔叶林带 针阔混交林带 C.温带荒漠带 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草原带 落叶林带 2.与阴坡相比,阳坡( ) A.降水较多,湿度较大 B.降水较少,湿度较小 C.蒸发较强,湿度较小 D.蒸发较弱,湿度较大 考点一 微专题(六) 考点二 答案 1. D 2. C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山地位于阴山山脉东段的南侧,阴山地处内蒙 古高原,山地的基带与所处地区的水平自然带一致,所以甲为温带草原带; 乙自然带位于阴坡,阴坡蒸发较弱、水分较多,结合乙所处的海拔,及相邻 上下两自然带名称,可推知乙为落叶林带。第2题,阴山为东西走向的山脉, 其南坡是阳坡,也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相对较多,但图中显示的阳坡各 自然带没有森林植被的分布,与同海拔的阴坡相比,说明其水分条件更差, 原因是干旱半干旱区的山脉阳坡热量条件好,蒸发旺盛,湿度较低,森林植 被难以存活,所以,C正确。 知识体系知识体系 网络构建网络构建 生物 由赤道到两极 从沿海到内陆 非地带 整体 其他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高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