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4 讲讲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前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版图的中国版图的 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一、选择题 1.(2020 山东威海一模)明朝曾设都察院,“纠劾百官,辩明冤枉”;设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官员;设按察司, 监察地方。同时,还设立了厂卫秘密监察的特务制度。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削弱宰相权力 B.防止地方分裂 C.加强专制制度 D.健全监察体系 2.(2020 黑龙江大庆二模)明朝初年建都南京,“去边塞六七千里,元裔时出没塞下,捕杀吏卒,以故命并 边诸王得专制国中,拥三护卫重兵”。朱棣即位后,将沿边诸王内徙,并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朱棣 此举( ) A
2、.加速血缘宗法关系的瓦解 B.消除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对明朝的威胁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使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重叠 3.(2020 山东济宁二模)明初,政府在江南地区大量设立官田。下面为这一时期苏州、松江二府官田和 民田比率表。 地区 官田 民田 田额百分比 税粮百分比 田额百分比 税粮百分比 苏州 62.99 94.7 37.01 5.3 松江 84.52 94.3 15.48 5.7 明政府的这一做法( ) A.刺激了江南经济的恢复发展 B.遏制了地主和官僚势力的膨胀 C.巩固了江南经济的重心地位 D.加强了政府对江南地区的控制 4.(2020 河南模拟)明代时期,商人及其他平民传
3、记的广泛出现,以及“弃儒就贾”等风气的形成,乃至最 后汇聚成社会史层面“士商互动”的潮流,构成了一幅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的宏伟图景。造成这种现 象的关键因素是( ) A.“工商皆本”思想的深入 B.儒学世俗化的不断扩展 C.西学东渐的进一步发展 D.传统“义利”观念的嬗变 5.(2020 山东潍坊一模)明朝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实行海禁。沿海人民生路被断,于是与倭 寇连结为乱。政府遣戚继光等人平倭,同时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沿海形势逐渐稳定。材料 表明当时( ) A.东南沿海的私商是倭寇主力 B.倭患隔断了中外商品贸易 C.政府失去对民间贸易的控制 D.政策转变促成倭患的解决 6.明
4、朝前期,政府在服饰上有一系列严格的繁杂细致规定:例如力主汉服和严禁胡服等。到明朝中后 期,民众服饰呈现出千姿百态风格并有了一定的穿着自主意识。这一变化表明( ) A.社会发展冲击传统礼制 B.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C.程朱理学失去独尊地位 D.外来文化影响了审美观 7.(2020 山东聊城二模)理学是对先秦孔孟之学在新形势下的发挥和解释,王阳明的诗句“不离日用常 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正是这一发挥的写照。由此判断,这种“发挥” ( ) A.标志着理学形成 B.批判了正统思想 C.有利于学术下移 D.开创了朴实学风 8.(2020 湖北宜昌一模)雍正时期的朝廷规定,军机大臣昼夜轮替值班,随时以供
5、召对,军机章京必须每 日凌晨五点当值,确保当日谕旨当日发出。这反映出军机处( )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促进了清朝统治吏治清明 C.提高了中枢机关行政效率 D.强化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 9.(2020 山东济南二模)下表是学者对明清时期 4 035位举人通过进士考试的概率进行的分类统计。 据此可知科举制( ) 类别 通过进士考试的概 率 乡试中的排名 每提高 10% 增加 3% 考取举人的年 龄 每增加一 年 下降 8% A.公平公正选拔人才 B.立足提高官员素质 C.加强社会的流动性 D.任用官员不重资历 10.(2020 湖北荆门调研)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
6、,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 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据此可知“改土归 流”( ) A.阻碍了当地社会进步 B.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治理 C.破坏了民族团结 D.彻底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 11.(2020 福建泉州一模)唐宋时期,长江下游地区土地利用主要以土地开垦、扩大耕地面积为主要特 征;明清时期,则从土地开垦转向农田改良,注重多种经营,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这一变化( ) A.能应对人口急剧增长的挑战 B.导致小农经济的解体 C.启动了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 D.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政策 12.(2020 山东淄博一模)据记载,海神妈祖信仰起源于宋代的福建,到明清时
7、期遍及德州、济宁乃至整 个北方地区,并从海神兼而“河运之神”。这一变化是由于( ) A.明清海外贸易发达 B.运河流域商业的繁盛 C.妈祖信仰符合需求 D.女性地位的逐渐提高 13.(2020 山东淄博二模)明清时期土地交易更为频繁,下表是有关明清时期民间土地买卖类型的材料。 由此可知,当时( ) 类 型 具体做法 活 卖 卖方在契约上写明“卖活契”,保留土地所有权,数年后可买回。 找 贴 卖方有权要求买主在地价上升后进行经济补偿,在反复几次后,原主人才会完全丧 失土地。 绝 卖 卖方一开始就通过立下“绝卖契”等方式出卖土地,不允许赎回、找价。 A.租佃关系与契约关系盛行 B.土地高度集中现象
8、严重 C.土地所有权变更灵活多样 D.土地的市场化程度提高 14.(2020 河北唐山二模)李贽的祖父两辈都是商人,因而他自幼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黄宗羲的父亲 黄尊素是东林党人,被阉党迫害致死,这使黄宗羲受到很深的刺激。这说明这一时期的儒学新思想 ( ) A.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 C.反映了市民阶层价值取向 D.是对祖辈政治思想的继承 15.(2020 河北模拟)黄履庄是清代前期很有作为的发明家,他制作的奇器五花八门,如显微镜、千里镜、 望远镜、取火镜等,运用的知识涉及数学、力学、光学、声学等多种学科。这折射出当时中国( ) A.科技仍领先于世界 B.科技具有向近代
9、发展的趋势 C.近代化在缓慢发展 D.社会生产力取得了较大发展 二、非选择题 16.(2020 海南普通高中高考调研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传统社会,尤其是明清时期,朝廷皇室和军队是最大的集团消费者,承接他们的生意是商 人提高社会地位和迅速致富的重要途径。特许经营和官商制度扭曲了市场规律,形成了恶劣的经营 导向,商人们并不把发展的希望寄托于市场开拓和由此而增加对科技发明生产创新的兴趣,而在于谋 取流通领域的超经济特权,其经营注意力始终游离于生产领域之外。官商以政治特权攫取厚利,其不 仅不会措意于科技创新,而且也不注重于经营,赢利的大部分用于奢华靡侈的生活消费。在明清的专 制体制
10、下,市场和市场主体始终都得不到独立自由的发展空间。明清商业资本的这些特点,导致当时 中国的社会资本呆滞于流通领域,而没有广泛地向生产领域渗透,生产的规模化、社会化难以发展;科 学技术得不到经济利益的激励,科技发明社会化发展的道路被堵塞。在视科技为“奇技淫巧”的社会 价值取向环境中,科技发明的社会精神动力也丧失殆尽。 摘编自樊卫国论明清经济演进的内向化倾向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营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商品经营产生的影响。 17.(2020 湖南郴州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资本主义是文艺复兴的土壤,并不是文艺复兴的唯一因素。在同样的经济
11、条件下,历史的新时 期在意大利表现为文艺复兴,在德国却表现为宗教改革。其重要原因是,德国处于分裂的状态,罗马天 主教廷对它进行残酷的剥削,教廷的丑恶行径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廷与德国的矛盾是民族性质 的矛盾,所以德国民族的觉醒和反抗就表现为宗教改革的形式。还有一例,有的国家如中国在晚明时 也有了资本主义萌芽,社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既没有文艺复兴,也没发生什么宗教改革。什么原 因呢?国情不同,当时的中国统治者腐朽昏庸,他们非但不能去建设新的文化,甚至对已经破土而出的 资本主义的萌芽还进行扼杀,实行闭关政策。 摘编自张椿年从信仰到理性 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 依据材料,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
12、学中外历史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 辑清晰) 参考答案 第 4 讲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前) 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1.C 解析 这些举措体现了监察制度的强化,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为国家利益和皇帝利 益服务的,强化监察的目的是加强专制,故选 C 项;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排除 A项;防止地 方分裂是通过削弱地方权力实现的,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 B项;厂卫特务制度是为皇 帝个人服务的,并不能说明监察体系的健全,排除 D项。 2.C 解析 朱棣“将沿边诸王内徙,并迁都北京”,既减少了地方拥兵自重,又有利于加强对 北方边疆的管理和控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 C 项
13、;材料体现的是国家对地方 政策的调整,不能体现出血缘宗族关系的变化,排除 A项;材料只体现出了朱棣加强对边 疆的防御,不能体现出消除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对明朝的威胁,排除 B 项;明清时期经济重 心在江南地区,明朝都城由南京迁往北京,体现的是政治重心北移,排除 D 项。 3.D 解析 通过表格中数据可知,明朝初年的苏州和松江地区,官田的田额和税粮占比都 要比民田高,这说明明政府加强了江南地区在官田劳作农民的人身控制,反映出明政府对 江南地区的控制加强,故选 D项;官田赋税沉重不利于农产品商品化,不会刺激江南经济 的恢复发展,排除 A项;民田大部分是地主和大官僚所有,民田赋税较少,说明地主和大官 僚
14、的收入增多,排除 B 项;题干表格内容仅是反映官田和民田在“田额(即数量)”与“税粮 (即纳税)”两个方面的对比,未涉及江南经济与其他地区经济的比较,排除 C 项。 4.B 解析 根据材料“商人及其他平民传记的广泛出现,以及弃儒就贾等风气的形 成士商互动的潮流”可知明朝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其原因除了大型商帮的影 响,其次就是儒家言论引发的“思想地震”,影响着人民对商人的看法,故 B项正确;明清时 期虽有“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但并未深入,重农抑商思想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故 A项错 误;明朝西学东渐影响甚微,故 C 项错误;传统“义利”观念虽有一定的变化,但并不是嬗变, 故 D项错误。 5.D 解
15、析 明朝厉行海禁,导致沿海居民生存困难,转而和倭寇勾结,在戚继光等人平倭后, 政府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从而使沿海形势逐渐稳定,这种海禁政策的放松促成 了倭患问题的解决,故选 D项;东南沿海的私商不是倭寇主力,排除 A项;明朝还有官方的 对外贸易,排除 B项;C 项“政府失去对民间贸易的控制”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6.A 解析 随着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冲击了传统礼制,故选 A项;材料 说的是明朝社会生活的变化,没有涉及政治方面,排除 B项;明朝中后期,程朱理学虽然受 到一定的冲击,但仍然是官方的主流思想,排除 C 项;材料只反映了明朝后期民众有了穿 着的自我意识,并没有提
16、及是否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排除 D项。 7.C 解析 王阳明认为良知就在日常的生活行为里,但其本质却是早在圣贤道出之前就 存在了,即注重人伦日用、脚踏实地致良知,故选 C 项;理学在宋代已经形成,排除 A项;材 料强调人伦日用,没有批判正统思想,排除 B 项;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 的学术实践,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排除 D项。 8.C 解析 军机处自设立后逐渐成为中枢机关,“随时以供召对确保当日谕旨当日发 出”的规定提高了中枢机关行政效率,故选 C 项;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是通过“军国大事均由 皇帝一人裁决”体现的,而不是材料中的现象,排除 A项;吏治清明指为官者清正廉洁,少 有
17、贪污腐败现象,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 B 项;强化皇帝对官员的控制是通过皇帝的做 法体现的,但材料中并未提及相关信息,排除 D项。 9.C 解析 根据表格反映的信息可知,明清时期影响举人通过进士考试概率的主要因素 是乡试的排名和举人的年龄,这说明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标准主要是考生才华,而不是家世 门第,这有利于下层平民通过科举制获得晋升,加强了社会的流动性,故选 C 项;表格反映 的是影响科举选拔的因素,而公平公正是选拔人才过程中的特点,排除 A项;科举制的立 足点是选拔人才,提高官员的素质是其客观效果,排除 B项;表格反映的科举制选拔人才, 没有体现官员的任用情况,排除 D项。 10.B 解析
18、“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 能有效地执行中央的政策,从而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治理,故选 B项;材料中的措施加强 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理论上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文化的进步,排除 A 项;“进行清查户口、 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没有涉及民族矛盾,排除 C 项;材料中的措施不会变动封建 国家的经济基础,也不能消除地方割据的根源,排除 D项。 11.A 解析 明清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以及赋役制度的改革等,导致人口急剧增长,人地矛 盾突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故选 A项;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是鸦片 战争后开始的,排除 B 项;材料并未提及农产品的商品
19、化,且“启动”一词无从体现,排除 C 项;传统的经济政策即重农抑商,贯穿整个封建社会,并未改变,排除 D项。 12.B 解析 海神信仰在明清时期遍及德州、济宁乃至整个北方地区,从海神兼而“河运 之神”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运河沿岸商品经济繁荣,因此“河运之神”出现,故选 B项; 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海外贸易萧条,排除 A项;运河流域商业发展促进了妈祖信 仰的传播,妈祖信仰符合需求并非最主要原因,排除 C 项;明清时期理学是官方哲学,男尊 女卑,排除 D项。 13.D 解析 明清时期土地交易更为频繁,“找贴”类型中卖方有权要求买主在地价上升后 进行经济补偿,这反映土地的市场化程度提高,
20、故选 D项;地主把部分或全部土地出租给 农民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就形成了租佃关系,材 料未体现,排除 A项;材料强调明清时期民间土地买卖类型,没有涉及土地高度集中现象 严重,排除 B项;“活卖”保留土地所有权,没有涉及土地所有权的变更,排除 C 项。 14.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李贽、黄宗羲的新思想与他们的经历和社会环境有关,故选 B 项;材料反映的是李贽、黄宗羲的思想受其经历和社会环境影响,与历史传统无关,排除 A项;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阉宦恶政、君主专制的危害,不能反映市民阶层价值取向,排 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李贽、黄宗羲的思想受其经历和社会环境影响
21、,与祖辈政治思想 无关,排除 D项。 15.B 解析 清代前期即 1718 世纪。黄履庄的重大发明具有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这 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呈现由传统向近代发展的趋势,B项正确;明清时期我国的科 技已经落后于西方,排除 A项;中国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排除 C 项;反映生产力水平的 是生产工具,排除 D项。 16.参考答案 (1)最大的消费者是朝廷、皇室和军队;以特许经营和官商经营为主要形式; 受专制体制和自然经济的束缚;不注重科技创新,缺乏动力;资本主要集中于流通领域。 (2)满足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中 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缓慢转型;不
22、利于科技发明的社会化;制约了商品的扩大再生产 等。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朝廷皇室和军队是最大的集团消费者”“特许经营和官商制度扭 曲了市场规律”“商人们并不把发展的希望寄托于市场开拓和由此而增加对科技发明生 产创新的兴趣,而在于谋取流通领域的超经济特权,其经营注意力始终游离于生产领域之 外”,从消费对象、经营方式、发展的阻力等方面概括。第(2)问,由材料“赢利的大部分用 于奢华靡侈的生活消费”,可知满足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由“当时中国的社会资本呆滞 于流通领域,而没有广泛地向生产领域渗透”,可知制约了商品的扩大再生产等;由材料 “科学技术得不到经济利益的激励,科技发明社会化发展的道路
23、被堵塞”,可知不利于科技 发明的社会化;长远看,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转型。 17.参考答案 论题:新的文化建设与国情密切相关。 论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14、15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新兴资产阶级不 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了弘扬资产阶级思想 文化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而处于分裂状态的德国,虽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由于罗 马天主教廷对它进行残酷的剥削,教廷与德国的矛盾是民族性质的矛盾,所以德国民族的 觉醒和反抗就表现为宗教改革的形式;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涌现出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著名的思想家,儒学思想活跃,但封建自然经济 根深蒂固、专制统治不断加强,统治者未能建设新的文化,中国未能出现西方式的文艺复 兴、宗教改革。 结论:综上所述,新的文化建设,经济发展是土壤,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它与国情密切相 关。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首先阅读材料信息并结合材料出处获取有效信息,拟定观点, 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仔细阅读材料,材料主旨是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状态下,不 同国情的国家呈现不同的文化建构。就此,可拟定论题新的文化建设与国情密切相关,可 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等史实进行 阐述。注意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最后进行总结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