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九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942622 上传时间:2020-12-11 格式:PPTX 页数:160 大小:6.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九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2021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九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2021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九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2021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九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60页
2021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九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生 活 与 哲 学 专题九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思想政治思想政治 2021 内 容 索 引 高频考点 微专题整合 专题素能 多维度提升 高频考点高频考点 微专题整合微专题整合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真题重练真题重练体味高考体味高考 微专题一微专题一 美好生活的向导美好生活的向导 1.(2020浙江卷,28)由于史料奇缺,一直以来人们对古滇国所知甚少,但是大 量古滇国青铜贮贝器的出土改变了这一状况。贮贝器盖上精美的立体雕 刻生动地展现了古滇人的社会生活,如农事、牧畜、纺织、狩猎、祭祀等, 视觉冲击力极强,堪称“青铜铸造的无声史书”。这表明( ) 客观世界是可知的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不同发展阶段的 生产实践是各不相同的 古滇国的生产方式决定着古滇人的社会生活 面貌 A. B. C. D.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世界的客观性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调动和运 用知识的能力。古滇国青铜贮贝器的出土,改变了人们对古滇国的认识,体 现了客观世界是可知的,正确;“青铜铸造的无声史书”体现了艺术源于现 实又高于现实,正确;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不符合题意,排除;体 现了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2.(2020江苏卷,27)有人说:你我一起看一棵被称之为“树”的植物,我看到的 是我理解的树,你看到的是你理

3、解的树,不管你我看到的树是多么相似,而 “树”本身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并不知道。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蕴含的哲学 观点一致的是( ) A.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B.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C.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旨 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树”本身究竟是什么样子,我 们并不知道,这属于不可知论,A项属于不可知论,符合题意;B项属于主观唯 心主义;C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D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3

4、.(2018全国卷,2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 话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 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 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 发展的深远影响,来自于它( ) 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设计 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 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客 观真理 A. B. C. D.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答案 B 解析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这让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 命力,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正

5、确;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 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正确;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没有提供统一的模式,也没有提供解决 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错误。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4.(2019天津卷,9)改革开放之所以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让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把握了我国的国情与实际。 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A.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是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C.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6、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论 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所有的哲学包括错误的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统一,都是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但并非所有的哲学都具有积极作 用,所以A、B两项不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 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但C项不构成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原因。遵循人 类社会基本规律是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原因,D项入选。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5.(2019江苏卷,26)“基因编辑婴儿”“人工智能作恶”科学技术的进步在 给人类带来健康、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

7、题。为此,人 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技术伦理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进行反思,希望 科学技术能够真正造福人类。材料启示我们( ) A.哲学源自于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具体科学每一次进步都推动哲学的发展 D.具体科学需要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的有关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技术伦理的角度”是指哲学角度,“对科学发展进 行反思”是指要发挥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D项符合题意;A、B、 C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选D项。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8、整体架构整体架构联结彼此联结彼此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金线引领金线引领考点突破考点突破 核心价值引领 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坚持无神论,反对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第 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它把唯物辩证 的观点贯穿于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唯物主义的无神论否定一切精神的独立存在,也不信有鬼神的世界。在广 义上,是指一种不相信神明存在的信念;在狭义上,无神论是指对相信任何 神明存在的一种抵制。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意识)是世界的第一性质,物质是世界的第二性质。

9、唯 心主义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考点整合梳理 (一)哲学的内涵 1.哲学的起源 (1)哲学是什么: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 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2)哲学的产生: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 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 学习、工作和生活。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2.哲学的内涵 内 涵 注 意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 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不能将世界观等同于哲学,并非所有的 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 一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

10、维 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 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指导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1.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 题。 (2)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 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尽 相同。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

11、无法回 避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 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 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3.哲学的基本派别 阵营 基本观点 内部派别 主要区别 唯物 主义 物质是世 界的本 原,物质 决定意识 古代朴素唯 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 火、气、土等 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把一切运动都 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动 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马克 思主义哲学) 实现了科学基础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 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

12、自然 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实践基 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阵营 基本观点 内部派别 主要区别 唯心 主义 意识是世 界的本原, 意识决定 物质 主观唯心 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 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 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 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 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 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 表现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三)哲学发展史上的两个对子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

13、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前提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 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 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 性质 观点 阐述 科 学 的 理 论 有着科 学的思 想理论 基础 马克思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承认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使无产阶级从根本上摆脱了唯心主义和神学 论的束缚,为无产阶级政党认识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使共产党人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4、揭示了 人类社 会的发 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重视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认为社会的主 要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 盾,科学地论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态和进程,从而把握了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和发展规律,把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性质 观点 阐述 科 学 的 理 论 提供了 改造世 界的科 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关于坚守人 民立场的思想、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关于人 民民主的思想、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关于社会建设的 思想、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等为各个时期共 产党人制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发

15、展、外交 等战略提供了方法论支撑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性质 观点 阐述 人民 的理 论 在坚定 人民立 场中逐 渐确立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 益的独立的运动。在共产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马克思、 恩格斯反复强调共产党人与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 地方,表明了共产党人已经把人民性融入了自己的血液 之中 在满足 人民需 求中不 断丰富 坚定人民立场,是共产党人的属性使然,也是共产党人赢 得民众支持和拥护的根本保证。在中国革命、建设和 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确立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理 念,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

16、系、利为民所谋”,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性质 观点 阐述 人民 的理 论 在满足人 民美好需 求中飞跃 发展 中国共产党新时代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 “共享”社会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生动 阐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时代飞跃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世界,第 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它把唯物辩证 的观点贯穿于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

17、观的统 一。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 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 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 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 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 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8、的重大理论成果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真题重练真题重练体味高考体味高考 微专题二微专题二 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与规律性世界的物质性与规律性) ) 1.(2020天津卷,10)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来阐述问 题,注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比如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 面协调、坚持调查研究等。上述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应正确的 是( ) A.坚持实事求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B.坚持问题导向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C.坚持全面协调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D.坚持调查研究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答案 A 解

19、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A项正确;坚持问题导向对应的是矛盾的观点,B项错误;坚持 全面协调对应的是矛盾的对立统一,C项错误;坚持调查研究对应的是物质 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或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D项错误。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2.(2020全国卷,21)习近平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尊重 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大 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原因在于尊重规律。这说明( ) 认识规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掌握和尊重规

20、律才能避免主观 盲动 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 按规律办事就不能改 变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A. B. C. D.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就在于他把尊重规 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能根据规律的特点利用规律造福 人类,避免了主观盲动,符合题意;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世界,说法太绝对,排除;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 发挥,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排除。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3.(2020全国卷,22

21、)右图是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会标,会 标的设计理念来源于中国的剪纸艺术和印章文化,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与大会主题相呼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受好评。这表明( ) 优秀艺术作品总是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 主体的知识和审美 观对艺术创作有深刻影响 艺术作品表达的是创作主 体的理想与情感,不具有客观内容 审美标准具有客观 性,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因时代变化而改变 A. B. C. D.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 的能力。“会标的设计理念来源于中国的剪纸艺术和印章文化,反映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

22、表明优秀艺术作品总是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还表 明主体的知识和审美观对艺术创作有深刻影响,符合题意;错误,艺 术作品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客观内容;错误,艺术作品的价值会随 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4.(2020全国卷,21)“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这一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改变, 可以改变的是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毛泽东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邓小平说,“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 过去了”。人们在时间规律面前要“争”,要“抓”,其哲学依据是( ) 时间的价值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性 承认时间规律的客观性是科学利 用时

23、间的前提 时间规律的普遍性决定了人们对待时间态度的统一性 时间的流逝是客观的,对时机的把握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A. B. C. D.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时间规律为背景,考查规律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辨识和判断 问题的能力,渗透科学精神。时间是客观的,时间的价值是由其自身属性决 定的,不是因人而异的,错误;毛泽东主席强调“只争朝夕”,邓小平强调“抓 住机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岁月不居”,均体现了;承认时间规律的客观 性,在实践中把握和利用时间规律是科学利用时间的前提,正确;人们对 待时间态度的统一性取决于人们对时间规律的把握,错误。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24、 5.(2020浙江卷,25)新冠疫情出现后,内容不同、风格各异的条幅亮相各地 街头:有醒目的抗疫方针,有简洁的防疫要领,也有幽默的防疫注意事项。 它们都表达了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关爱,既提高了民众的防疫意识,又促使人 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说明( ) 意识可以指导实践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 映象 意识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A. B. C. D.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 能力。新冠疫情出现后,各种条幅亮相街头,体现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 映象,正确;条幅内容既提高了民众的防范意识,又促使人们养成

25、良好的 卫生习惯,体现了意识可以指导实践,正确;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排除。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6.(2020江苏卷,26)“乡野路,田地旁,帮扶队员不辞忙;东家奔,西家访,不落一 个送芳香。”这一民谣成为某地脱贫攻坚中广大扶贫干部工作状况的真实 写照。由此可以看出( )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发展必须对人民群众负责 意识是对 客观存在的反映 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 B. C. D.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 知识的能力。材料中这一民谣成为某地脱贫攻坚中广大扶贫干部工作状 况的真实写照,表明

26、发展必须对人民群众负责,体现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 反映,符合题意;材料既没有涉及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也没有体 现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排除。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整体架构整体架构联结彼此联结彼此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金线引领金线引领考点突破考点突破 核心价值引领 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2.相信科学,尊重事实,追求和传播真理。 解读:科学精神是指科学实现其社会文化职能的重要形式,是科学文化的主 要内容之一,包括自然科学发展所形成的优良传统、认知方式、行为规范 和价值取向。科学精神集中表现在:主张科学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

27、是检验 科学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和认识发展的动力;重视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作 为科学认识的一种方法;倡导科学无国界,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不 承认终极真理;主张科学的自由探索,在真理面前一切平等,对不同意见采 取宽容态度,不迷信权威;提倡怀疑、批判和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考点整合梳理 (一)物质与运动 1.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正确表述 反对错误倾向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 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 学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 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 义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2.

28、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 的和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的统一。 (2)反对错误倾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 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原理) 方法论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指导人 们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推 动物质世界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 碍物质世界的发展 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 正确的意识,克服错

29、误的意识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三)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1.本质: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 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作用: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 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 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 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含义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 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

30、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 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依据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做法 四个 要求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 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 指导实践 两个 结合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 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两个 反对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 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做法 辩证 法 角度 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 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握变化

31、发展的客观 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 对待客观实际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五)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规律具有客观 性和普遍性,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会受到 规律的惩罚。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 识和利用规律,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造福人类。 2.方法论要求: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 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六)比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32、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系 一切从实际出 发 实事求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区 别 含义 我们想问题、 办事情要把客 观存在的实际 事物作为根本 的出发点 从客观存在的实际 出发,找出事物本身 固有的而不是主观 臆造的规律性,作为 我们行动的依据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 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 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 正确方法 原理 依据 物质决定意识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 挥主观能动性 矛盾的特殊性 侧重 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主观主义 按客观规律办事,反 对违背规律 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用 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 矛盾,反对“一刀切” 角度 唯物论 唯物论 辩证法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关系

33、一切从实际出 发 实事求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联 系 突出强调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根据不同 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去认识事物的不同性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表现 唯物论与辩证法是统一的,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必 须看到客观实际是联系的、发展的、普遍存在对立统一关系(矛盾) 的,所以坚持唯物论就必然坚持辩证法,不坚持辩证法就不能真正坚 持唯物论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真题重练真题重练体味高考体味高考 微专题三微专题三 把握世界的规律把握世界的规律(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34、) 1.(2020全国卷,21)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是城市转型发展亟待解决的问 题。许多城市巧妙利用闲置的厂房和设备,精心打造文创产业园、时尚设 计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厂房变成博物馆,仓库改成音乐厅,厂区转为 影视基地工业遗产的“华丽转身”表明( ) 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意识无关 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是正确 认识和有效利用事物的前提 事物发展的关键在于把事物的内部联系 转变为外部联系 人们可以通过实践调整事物之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 的联系 A. B. C. D. 考点一 联系观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分析与综合、 辨识

35、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许多城市巧妙利用闲置的厂房和设备,实现工业 遗产的“华丽转身”,表明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是正确认识和有效利用事物的 前提,人们可以通过实践调整事物之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符 合题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调整事物 之间的原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与人的意识无关”说法错误,且材料 未强调联系的客观性,排除;事物发展的关键在于利用事物之间的内部联 系,不断创新,错误。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2.(2020浙江卷,27)漫画意外收获(作者:吉俊明)针砭时弊,富含哲理。 从所含哲理看,下列诗句中与漫画最接近的是( ) A.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

36、团圆永无缺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花自凋零水自流,月自独行我自愁 D.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意外收获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联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 能力。漫画中的意外收获体现了主人公没有正确把握树与果实之间的联 系,启示我们要坚持联系观,正确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A项体现了用片面 的观点看问题,不符合题意;B项体现了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不 符合题意;C项体现了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不符合题意;D项体现了没有 把握住刀和水、酒和愁之间的联系,与漫画寓意相符,符合题意。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3

37、.(2020江苏卷,30)有些同学喜欢边听音乐边学习。有研究表明,当学习任 务比较简单时,越不熟悉背景音乐歌词的语言,背景音乐对学习的影响越小; 当学习任务比较难时,越熟悉背景音乐歌词的语言,背景音乐对学习的影响 越小。这启示我们( ) A.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B.局部的变化制约整体功能 C.事物的量变必然促成质变 D.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 知识的能力。材料体现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 自在事物的联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排除A、B两项;C项错误,事物的量 变只有

38、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促成质变。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4.(2019全国卷,22)在科技创新中,时常存在“管理孤岛”“资源孤岛”“信息 孤岛”“技术孤岛”等现象,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 导致科技创新效率低下。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就要( ) 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 克服封闭观念,实 现系统中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 题,促进系统优化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的效果 A. B. C. D.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点,考查获取

39、和 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观点错误,应立 足整体;表述错误,应实现系统中各个要素功能的有机统一,而不是最大 化;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就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促进系统优化, 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符合题意。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5.(2019全国卷,22)最近,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这种小蛋白自 我组装成螺旋状的蛋白长丝。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丝,进而 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如超过蜘蛛丝强度的人造纤维等。这表明 ( ) 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 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人为事物的

40、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 高级、更复杂 人为事物的联系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人化”的特点 A. B. C. D.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的相关知识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 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表述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与自在事物的 联系没有可比性,排除;观点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都 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排除;材料中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 小蛋白,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体现了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 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符合题意。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6.

41、(2019全国卷,22)毛泽东说:“战争历史中有在连战皆捷之后吃了一个败 仗以至全功尽弃的,有在吃了许多败仗之后打了一个胜仗因而开展了新局 面的。”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处于非支配地位的部分及其变化不影响整体的功能 B.在一些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整体服从和服务于部分 C.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D.只要充分发挥部分的作用,就能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一个败 仗”会导致前功尽弃,“一个胜仗”会导致新局面出现,体现了关键部分的功 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C项

42、观点正确。整体与部分相互 影响、相互制约,A项观点错误;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B项观点错误;只有 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才能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D项说 法太绝对,排除。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7.2020全国卷,40(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河。“九曲黄河万里 沙”,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曾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中华民族始 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黄河屡治屡决的状 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20世纪中叶,黄河治理的千古难题历史性地交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手中。 1952年,毛泽东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

43、好”的伟大号召,动员和激励了千百 万黄河儿女兴修水利、筑坝拦洪、修复生态,开启了破解黄河治理千古难 题之旅。经过几代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拼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进行的全面整 治,黄河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持续明显向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黄河儿女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治 黄答卷。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2019年9月,习近平郑重宣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 战略。他深入剖析黄河水少沙多等难题症结,强调黄河治理要坚持“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

44、抓住水沙关系调 节这个“牛鼻子”;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习近 平关于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了行 动指南。 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黄河治理战略思想的科学性。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答案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抓住 关键部分,选择最优方案。黄河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环境修复保护和 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紧紧抓住水沙关 系调节这个关键,推动黄河治理工作整体发展;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 源头治理,统筹水沙治理、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各项工作,实现 整体最优

45、目标。 解析 首先明确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黄河治理战略思想;其次提炼战略思想 中“生态优先、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等关键信息;最后,全面准 确阐述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扣住这一哲理,可从生态、经 济社会发展的成效、人民生活的获得感等方面阐释和论证黄河治理战略 思想的科学性。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整体架构整体架构联结彼此联结彼此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金线引领金线引领考点突破考点突破 核心价值引领 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 1.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2.坚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解读: 唯物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建立在彻底

46、的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 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本身有着自己的辩证运动规律,任何事物 都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任何事物都有它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 程;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 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 核心。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形而上学指同辩证法根本对立的哲学理论。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 观点去看世界,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的。如果有 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没有质变。而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 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由于外力的推动。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 发展的动

47、力。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考点整合梳理 联系观 原 理 方法论 联系的 普遍性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他 事物有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 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 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 问题 联系的 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 物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 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 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 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 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 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 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 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 建立新的联系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联系观

48、原 理 方法论 联系的 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 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 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 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 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 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整体和 部分的 关系 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 不可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 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 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的 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整体 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 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 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 ,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 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 的最优目标;重视部分 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 推动整体的发展 微专题一 微专题二 微专题三 联系观 原 理 方法论 系统优 化的方 法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 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 成的统一整体,具有整 体性、有序性和内部 结构的优化趋向的特 征 第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 于事物的整体性;要遵循系统内部 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 构的优化趋向。第二,用综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政治 > 高考专区 > 二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九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