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19,孟子名轲,战国时人,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又一位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主张行“仁政”而“使天下人皆归之”,主张以民为本,曾说“民为贵,社稷轻之,君为轻”。曾游说各国,但主张不被采纳,退而与弟子们闭门著书,成孟子一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名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 增强安全忧患意识,以乐观生活对待生活。,1. 背诵这篇短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孟子的主 张。,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 等修辞的表达效果。,(重点),(难点),(重点),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人,战国中期思想家、教育家,
2、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孟子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孟子是一部由孟子及其门人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他虽有宏伟的政治理想,但始终不得志,最后只得走孔子的老路:从事教育,著书立说。另外,孟子的一生又是战斗的一生,当时的社会是“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因而,孔子之道不著。孟子以发扬孔子学说为己任,勇敢地担起思想界“拨乱反正”的重担,顽强地击败
3、了一个个强大的敌手,终于使“邪说者不得作”。所以说,孟子的才干和思想也是在激烈的斗争中磨炼出来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是他人生经验的一部分。,战国时候,孟子跟梁惠王谈话,打了一个比方,有两个兵在前线败下来,一个逃跑了五十步,另一个逃跑了一百步,逃跑了五十步的就讥笑逃跑了一百步的,说他不中用。其实两人都是在逃跑,只是跑得远近不同罢了。“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讥笑别人。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五十步
4、笑百步,畎亩 傅说 胶鬲,qun,yu,g,b( )士 f( )乱 zng( )益,拂,拂,曾,(一)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入则无法家拂士,(“曾”通“增”,增加 ),(“衡”通“横”,梗塞,不顺 ),(“拂”通“弼”,辅佐 ),(二)古今异义 1.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用来的方法;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古义:通晓;今义:比方,(三)一词多义 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动词,起,指被任用),(动词,发出),3.拂: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4.于:舜发于畎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生于忧患 征于色,(动词,违背),(通“
5、弼”,辅佐),(从),(给),(介词,由于),(介词,在),(四)词类活用 1.必先苦其心志 2.劳其筋骨 3.饿其体肤,使动用法,使痛苦。,使动用法,使劳累。,使动用法,使饥饿。,4.空乏其身 5.所以动心忍性,使动用法,使贫困。,都是使动用法,使惊动,使坚强。,(五)文言句式 倒装句 舜发于畎亩之中 点拨:“于畎亩之中”是“发”的状语,本 句是状语后置句。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点拨:“于版筑之间”是“举”的状语,本句 是状语后置句。,(六)名句积累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 其所为。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导思1.文章提出了怎样的
6、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关键词: 治国,导思4.文章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思想?,孟子思想,导思3. 文章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导思2. 文章采用了怎样 的思路来论证中心论点的?,论证思路,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注释: 发:起,指被任用。 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
7、思。 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士,狱官。 海:海边。,畎亩:田间、田地。,市:集市。,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和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百里奚从集市中被举用,,译文:,原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注释: 故:所以。 是:指示代词,这。 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空乏:使动用法,使贫困。 乱:动词,扰乱。 忍:使动用法,使坚强。,任:责任,使命。 苦
8、:使动用法,使痛苦。 饿:使动用法,使饥饿。 拂:违背。 动:使动用法,使惊动。 曾:通“增”,增加。,所以上天将要降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经受筋骨劳累(之苦),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译文:,原文: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注释: 恒:经常。 困:被围困,引申为“困惑”。 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表现于脸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 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9、过:过错。这里用作动词,犯错误。,于:介词。,喻:通晓。,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才想明白。,译文:,原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入:指国内。 拂:通“弼”,辅佐。 出:指国外。 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然:如此,这样。 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 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注释:,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这样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10、译文:,1. 开篇作者一下子列举了六位名人,他们有什么共同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他们都出身卑微,都经历过磨炼,干出 了一番出色的事业。作者用排比句列举六位由卑 微而显贵的杰出历史人物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 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炼,这就为 下文论理奠定了事实基础。,2. 作者认为要成就人才必须经历一些磨难,这 些磨难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答案】思想(苦其心志)、生活(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和行为(行拂乱其所 为)三个方面。,3.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这里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阐明了作 者的什么观点? 【答案】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句式短
11、促有力,生动地 描写了担当大任的人所经历的种种肉体和精神上的 折磨。作者的观点:磨难能培养一个人坚强的意 志,能增加一个人担当大任的能力。,4.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有总结全文的作 用:常处忧患,多受磨难,可以促使人奋发图强, 从而得“生”;耽于安乐,庸庸碌碌,可以使人腐 败、堕落,从而得“死”。人生如此,国家的兴盛 衰败亦如此。,重难点小结,本文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磨难挫折产生的积极作用,然后从反面深入论述国家没有经受磨难,安乐无忧就会灭亡,最后得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答案】这两篇短文都用了类比论证:第一篇以战争中的事例作为例证,强调“天
12、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第二篇从个人事例说起,在得出“困境出人才”这个观点后,转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事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 两篇短文提出论点的方式不相同:第一篇短文的中心论点在文章开头部分点明,然后对论点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和阐述;第二篇短文在文章结尾处揭示出论点,不再对论点进行解说。,【手法探究】这两篇短文提出、阐述论点的方式有什么相同 和不同之处?,论据,出身低微 历经磨难 终担重任,忧患造就人才 安乐致国灭亡,论证,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点,历史事例 (六人),正面论证 反面论证,生于忧患,死
13、于安乐通过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论述了人才和困境的关系,明确指出了国家和人才一样,要在艰苦环境中生存发展强大的道理。,1.多种论证方法综合使用。 文章采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如把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类比,如列举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如把成就伟人与国家灭亡进行对比等等。,2.层层深入的论证特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再推及与此相似的“是人”,从个别到一般,阐述人才需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接下来从个人作为推论到治国,最后归结出全文论点。作者论述的逻辑思路,外化为一种“层进式”结构。,3.语句整齐流畅,气势磅礴,富有说服力。 多处运用排比,不仅气势磅礴,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文中还运用了一些骈句,例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名言警句迭出,句式工整,表意蕴藉,闪烁着哲理的光华。要改,?本课件配套全册教案、课件、素材、试题、教学计划等欢迎到163文库下载全套资料! ?网站地址: 或 百度“163文库”即可找到,?163文库 欢迎各位教师 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