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一册教案 初初 备备 补备及反思补备及反思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 1、发现物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
2、征进行描述。 难点: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器材准备】 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 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谜语:体形 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 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学生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自己的理由。 )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表述理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每种物体都有自己的特征,同时培养学生 说话时要有理有据。 补备及反思补备及反思 2
3、初初 备备 3 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 我们要学会发现。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描述来了解学生对物体的观察、比较和描述能力,为教师后面 的教学调整提供借鉴。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 一起来学习。 (板书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二、观察物体二、观察物体 (一)观察一个物体 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 (要认真观察) 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利用
4、眼、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特别提醒学生在未经教师允许的情况下, 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 。 (板贴板贴: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学期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观察方法。 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 8 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 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4 现在, 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 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了什么,力求引导学生调动所有感 官来观察物体的特征
5、,如用眼看颜色或形状、用手摸软硬、用鼻子闻到气味,这样可以了 解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描述性词汇,同时为下面的“两两对比观察法” 活动埋下伏笔。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1刚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 2例如:我们要观察木块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 之处。木块是正方体,乒乓球是球形,它们的形状不同,所以说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 这种方法叫两两对比观察法。然后把木块再分别与螺母、橡皮、泡沫块、纸片、一次 3 00 初初 备备 补备及反思补备及反思 性塑料杯依次比较观察,看你能不能发现木块更多的特征。 3随机抽取学生表述如何去做。 44 人一
6、组,通过小组合作,将物体进行两两比较,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发现。 5怎样详细记录物体的特征呢?我们先来看看活动手册吧! ()教师示范活动手册的使用:投影展示实物,指导学生先填写日期。 (物品名称可 替换) ()指导学生填写记录表格。 以木块为例:把木块与乒乓球对比后发现形状不同,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然后 填写在记录表上(强调: (1)可以把活动手册最后一页词汇表上的词汇剪下来,粘贴在相 应位置,也可直接填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2)边观察边记录,顺序建议是:颜色 形状气味是否透明粗糙程度轻重,但不强调一定是这个顺序) 。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学生利用活动手册记录物体特征,书写上会有一定的
7、困难,需要教师耐心 指导、示范。通过指导,使学生认识到要边观察、边比较、边记录,记录结果要真实。 6. 交流评价“我的记录” 。 (1)请学生到展台展示并介绍“我画的记录” 。 (2)学生相互评价观察和记录的是否准确。 (3)教师小结:记录时要真实、准确。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学生到展台展示并介绍自己的记录,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 面继续巩固学生对物体特征的科学认识,引导学生用“准不准”的标准来评价自己和他人 的记录,进一步强调科学记录要真实、准确。 7 出示班级记录表单, 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 教师补充班级记录单。 8看看我们的班级记录单,你有什么发现? 9教师总
8、结:通过两两对比观察,我们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 10通过观察比较活动,我们对木块已经非常熟悉了,谁来描述一下木块的特征?比 一比谁描述得最好。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是为了考察学生是否学会了利用各个感官及两两对比观察的方法 4 00 初初 备备 补备及反思补备及反思 来更全面、更准确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三、小结、延伸三、小结、延伸 1谁来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 2要想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应该怎么做? 3课后,同学们也可以根据物体的特征编一些小谜语让别人猜,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 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突出学以致用,同时用编谜语的方式继续培养学生观
9、察和表述能力。 【板书设计】 1、发现物体的特征 看 大小、颜色、形状 闻 气味 两两对比观察法 摸 表面粗糙程度 掂 轻重 5 初初 备备 补备及反思补备及反思 2、谁轻谁重、谁轻谁重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 确程度不同。 2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掂量、称量等方法的准确程度不同。 【教学重难点
10、】 重点重点: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2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 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难点难点:用称量的办法进行测量并记录 【器材准备】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简易天平 1 台(含称量盘)、同样大小的回形针若干、学生活动手册每组 3 条记录单、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聚焦概念一、复习导入,聚焦概念 展示上节课用到的各种物体(乒乓球、木块、橡皮?)的图片,提问: “看一看我们 观察过的这些物体,我们怎样知道它们的轻重呢?”让学生说说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 设设计意图计意图:调查
11、学生对比较轻重方法的原有认知水平,了解学习前的概念掌握程度, 为认识并实践科学的比较方法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二、二、围绕概念,实践探究围绕概念,实践探究 用不同的方法比较 5 个物体的轻重并排序。 1预测物体的重量。 6 00 初初 备备 补备及反思补备及反思 (1)出示 5 个物体: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 大橡皮。在预测轻重之前,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这几个物体的形状及大小。 (其中,木 块和塑料块的大小一样,两个橡皮的材质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的且比木 块大) (2)安排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预测排序结果并记录下来。排序方法采用先
12、提问“我们 怎样记录排列的顺序呢” ,引导学生讨论记录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讨论的方法统一 为一种,比如用数字表示轻重,数字越小,表示越轻,即学生认为最轻的物体,就用 1 表 示,认为第二轻的,用 2 表示,最重的,用 5 表示。准备一张记录单发给每个小组,填好 预测结果后贴在黑板上(这样便于对比较的结果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说说预测的理由。 (3)对每组的排序进行比较,将学生的讨论聚焦在“对于两块橡皮,你们是如何预测 的?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你们又是如何预测的?”这类问题上,以引发他们的进一 步思考。适当时,做简要的小结,说明预测有可能不准,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 判断物体的轻
13、重,比如,掂量和称量。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借此活动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比如,对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 材质和现状但大小不同的橡皮,它们轻重学生是如何判断的。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继续 指导、落实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2掂量不同物体的轻重。 (1)掂重。学生亲自动手掂量 5 个物体,感受 5 个物体的轻重,这时需再次将比较的 结果记录下来(提醒学生统一用数字来表示轻重) 。分发给学生一条记录单进行记录, 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 (2)掂重后,先小组研讨,再围绕数据全班研讨。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掂重的方法并不完全准确。 3称量物体的重量。 (1)首先要确定标准物。教师通过多媒体屏幕呈现几个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该选什么 样的物体作为标准物呢?“比较重的物体可以吗?比如玻璃珠。 ” “比较大的物体可以 吗?比如乒乓球。 ”通过这样的引导,促使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应该选择比较轻的、小 的、容易放在盘子中的物体作为称量的标准物。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证明,回形针的大小 和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