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021高中地理必修一》)(001).docx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文档编号:971266 上传时间:2020-12-2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021高中地理必修一》)(0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021高中地理必修一》)(0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021高中地理必修一》)(0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021高中地理必修一》)(0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单 科 命 题 备考导航 素养解读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 层 2.大气受热过程和逆温 现象 3.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4.大气水平运动风 1.区域认知 以区域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大气垂直高度差异及 其原因、大气受热状况差异引起的温度差异,以及风力和风向的判断 依据。 2.综合思维 结合区域生产、生活现象或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考查大 气热力状况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大气受热不均与大气运动及 其等压面分布的相互关系。 3.地理实践力 结合现实生产、生活实例或实验活动,考查局地风与 热力环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探究点一探究点一 大气组成和垂直分

2、层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干洁空气主要由 氮气和氧气 组 成(25千米以下占 99%),此外,还有二氧化碳和臭氧 。 (2)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上升的是 B 层,与人类活动最密切的是 A 层,臭氧层存在于 B 层,电离层存在于 C 层。(填字母) (3)图示地区最可能位于 中 (高、中、低)纬度地区,判断的依据是 对流层的高 度 。 1.大气的成分及作用 大气成分 主要作用 主要 成分 氮气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氧气 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微量 成分 二氧 化碳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臭氧 吸收

3、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水汽 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特别提示 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导致大气成分比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使某些 成分的比例加大,如化石燃料的使用使大气中 CO2含量增加,制冷设备的使用,导致大气中氟氯烃 含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使某些成分的比例减少,如氟氯烃具有破坏臭氧的作用,随着氟氯烃含量的 增加,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 2.各垂直分层的特点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垂直分层 成分 厚度 温度 运动状况 天气 与人类的关系 对流层 集中了 大气圈 质量 3/4 和几乎 全部水 汽、杂 质

4、平均 12 km,低纬度 地区 1718 km,高 纬度地区 89 km。同一地区夏季 厚,冬天薄,白天厚, 晚上薄 温度随高度升高 而降低,每升高 1 km 约下降 6 对流运动(即热 空气上升,冷空 气下沉的垂直 运动)显著 各种天气 现象复杂 多变 与人类关系最 密切,对人类 影响最大 平流层 有臭氧 层 对流层顶到 5055 km 高空 温度随高度升高 而迅速上升 平流运动为主 晴朗、能 见度好 地球的天然屏 障;利于高空 飞行 高层大气 有电离 层,处于 高度电 离状态 平流层以上至 2 0003 000 km 高空 温度随高度增加 先降后升,之后接 近宇宙空间 空气质点常散 佚到宇

5、宙空间, 气压低、密度 小 接近宇宙 空间 80500 km 高空电离层反 射无线电波 命题视角 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的气压值与对流层顶的高度密切相关。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上空 对流层顶各月多年平均的气压值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 A.12 月 B.45月 C.78 月 D.1112 月 1. 答案 B 在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在同样长度的时段内,对流层顶的气压值减小 越多,说明对流层顶的上升幅度越大。根据图中曲线,45月气压值减小最多,青藏高原地区对流 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 2.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

6、气压最低,主要原因是该季节( ) A.植被恢复,吸收大气中 CO2最多 B.雨季来临,大气中水汽含量最高 C.全球变暖,大气对流运动最强烈 D.地表增温,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 2. 答案 D 对流层顶的高度,与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有关,近地面大气温度越高,对流层顶的海拔 也越高。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最低,主要原因是该季节地表增温,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 3.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可能与( ) A.经度呈负相关 B.纬度呈负相关 C.海拔呈正相关 D.河网密度呈正相关 3. 答案 B 对流层顶的高度,与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有关,近地面大气温度高,对流层顶的海拔也 高。纬度升高,近地面大气温度降低。所

7、以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可能与纬度呈负相关。 探究点二探究点二 大气受热过程和逆温现象大气受热过程和逆温现象 1.大气受热过程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含义 a 太阳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大气吸收 ,d 大气逆辐射 。 (2)根据图示,完善大气受热过程 (3)图中显示的大气的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 吸收 、 散射 。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 。 2.云层对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影响 (1)当有较厚云层时,白天,云层的 反射 作用明显,地面温度比晴天的 低 ;夜间,云层 的 大气逆辐射(保温) 作用显著,地面温度比晴天的 高 。因此,晴天比阴天的昼夜 温

8、差大 。 (2)由图可知,白天和夜间都存在 大气逆辐射 ,而且白天比夜间 强 。 1.图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农业实践 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3.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 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

9、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 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 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 般小于陆地。 知识拓展 逆温成因及其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上升 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 (1)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如下图所示 (2)逆温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成雾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 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大气污染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

10、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 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对航空造 成影响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 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 命题视角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应用 2019年 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为“大气受热 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 图 1.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中( ) 增大 增大 减小 减小 A. B. C. D. 1. 答案 B 大气受热过程图中,表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表示被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 表示地面辐射,表示大气逆辐射。云海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11、即增大,导致到达 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即减少;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使地表温度较晴天低,地面辐射减弱,即 减弱;云层中的水汽会加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大气逆辐射,即增大,B项正确。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 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 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2017 课标,9,4分)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2. 答案 B 本题考查气温日变化规律。膜内温度高于自然状态下的温度,且膜内平均温度日变

12、 化要小于膜外自然状态下的平均温度日变化,故为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有积雪时的温度日 变化要小于无积雪时的温度日变化,则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 3.(2017 课标,10,4分)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 答案 C 图示为膜内温度日变化,其中变化很小,而有较大变化;又分别为丰雪 年和枯雪年的温度日变化,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即 C 正确。 命题视角二 气温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 14 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13、下图示意某区 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下题。 4.(2013 山东文综,5,4分)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 A.6 时 B.9时 C.12 时 D.14时 4. 答案 B 本题以等温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大气受热过程。读图可知,该时刻同纬度海陆气 温相同。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降温、升温的速度也不一样,6时(日出前后)陆地气温达一天中 的最低值,此后陆地气温开始回升,而此时海洋气温还处于下降过程中,只有再过一段时间两者气 温才会相同,故 A项错误,B项正确。12时陆地气温已较高,而海洋气温也已开始回升,但陆地气温 高于海洋

14、气温,故 C 项错误。14时陆地气温达最高值,应高于海洋气温,故 D 项错误。(如下图所 示) 命题视角三 逆温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大规模在十 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 变化平均结果。完成下面两题。 5.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5. 答案 A 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根据图示,强逆温层上界海拔低,故 A 对;逆温强度在 4 点 左

15、右达到最大,而不是午夜,B错;逆温现象 15 点左右出现,10 点左右消失,C 错;强逆温前半夜曲线 陡、增速快,后半夜曲线缓,降速慢,D错。故选 A。 6.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6. 答案 C 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逆温层上界峰值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是因为夜晚山 风将冷空气带到谷底,且冷空气向上运动需要一个过程,空气热量上下传递存在时间差异。大气 吸收地面辐射、散射、反射与大气成分相关,与昼夜无关,与高度无关

16、。下垫面反射率与地面性 质相关。综上所述,A、B、D项错误,C 项正确。 探究点三探究点三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 (1)在图中四条“=”上画上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提示:顺时针 ) (2)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压高低状况是 甲乙丙丁 。 (3)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升高,气压 降低 ,气温 降低 。 (4)在同一海拔,气压高,等压面向 高空 凸,气压低,等压面向 近地面 凹。 (5)若图示区域甲为陆地,乙为海洋,此图显示为 黑夜 (白天或黑夜)或 冬季 (冬季 或夏季)的盛行风向。 (6)若该图为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其中表示城区的是 乙 地。

17、 (7)结合以上分析知,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 地面冷热不均 。 1.热力环流的形成 学习热力环流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 (1)一个过程 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 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2)两个气流运动方向 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热上升,冷下沉。 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 (3)三个关系 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两地所示) 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 A、B 处风向所示) 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a.受热地(甲地):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b.冷却地(乙地):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2.常见的热

18、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 成因分析海陆热力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影响与应用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 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空气污染的工业。 (3)城市风环流 形成 由于市区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形成“城市热岛”,引起空气在市区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区,在市区 与郊区之间形成城市热岛环流 影响 一般将绿化带布局在气流下沉处及城市热力环流内,而将

19、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 局在城市热力环流之外 命题视角一 热力环流原理及模式判断 2019年 1 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为大气受 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 图 1.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 ) A. B. C. D. 1. 答案 A 夜晚因无太阳辐射收入,地面温度和近地面大气温度均不断下降,在日出前后,地表 温度为一天中的最低值;库区水域热容量较大,降温慢,相对于库区周围地区温度高,空气上升,水汽 凝结而形成云海;选项中,表示的是山谷风,白天山坡增温快,山坡温度较山谷温度高,表现为谷 风,而夜晚相反,表现为山风,表示山风

20、,与库区云海日出形成原理相符,正确、错误;表 示的是海陆风,白天陆地增温快,陆地温度较海洋温度高,形成海风,夜晚相反,形成陆风,表示白 天的海风,表示夜晚的陆风,故错误、正确。 命题视角二 等压面的判读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2.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温:甲乙丁丙 B.海拔:丙丁甲乙 C.空气密度:乙甲丁丙 D.气压:甲乙丙丁 2. 答案 D 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甲处气压高于乙处,丙处气压高于丁 处;同一垂直面上,海拔高气压低,故四地气压大小关系为甲乙丙丁。 3.此时,图中 M 地吹(

21、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3. 答案 A 同一水平面上空气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北半球近地面最终形成的风 向向右偏转与等压线成一定的夹角,故 M 处为东北风。 探究点四探究点四 大气水平运动大气水平运动风风 读下图,完成下列内容。 (1)图中 A、B、C 分别代表的力及对风的影响: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影响: 风向和风速 ; B. 摩擦力 ,影响:风向和风速; C. 地转偏向力 ,影响: 风向 。 (2)甲、乙、丙三条等压线气压大小关系是 甲乙丙 ,判断理由是 水平气压梯度 力由甲指向乙、丙 。 (3)图示地区位于 北 (南或北)半球,判断理由是 风向

22、向右偏转 ;是 近地面 (高空或近地面)风,判断理由是 风向与等压线存在一定夹角 。 1.影响风的因素 影响风向的主要因素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等。具体表现是: (1)同一平面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与等 压线垂直;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若考 虑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及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应该是斜穿等压线,且从高压吹 向低压。 (2)近地面的风运动过程中往往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高空 的风一般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风向与摩擦力的方向总是

23、相反;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总是与风向、摩擦力的方向垂直;地转 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总是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相反。 (4)高空和近地面没有明确规定的高度,但是一般以 1 500米为参考数值。 2.等压线分布图上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断 (1)风向的判定方法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 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 30 45 (高空的风偏转 90 ),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近地面 为例)。 (2)风力

24、的判读 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 大。如上图,风力:ABCD。 要注意不同图幅上的气压梯度和比例尺两种情况的变化。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 等压差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越密集,则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单 位距离间的等压线越稀疏,则风力越小。如下图中,A、B、C、D四处风力的大小关系是 ABCD。 命题视角一 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 14日 6 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 200千米/天的速度 东移。读下图,完成下题。 1.图中甲地 14日 69 时的风向为( ) A.偏东风 B.偏

25、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1. 答案 B 本题以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风向的判读。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 且指向低压,北半球风向向右偏的规律,可判断甲地 14日 69时的风向为偏南风。 读下图,回答下题。 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 2.在上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 2. 答案 D 根据等压线图可以判断出 5月 6 日 14 时:北京为东南风、首尔为西南风、上海为 东南风、台北为东北风。5月 7 日 02时:北京为东北风、首尔为偏南风、上海为东南风、台北 为东北风。故选 D。 命题视角二 等压线图中风力的判断 下

26、图为 2016年 2 月 20 日 14 时北太平洋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读 图完成下面两题。 3.济南与高知之间的气压差可能为( ) A.16 百帕 B.20 百帕 C.24 百帕 D.28 百帕 3. 答案 B 读图可知,济南的气压为 1 0321 034 百帕,高知的气压为 1 0121 014百帕,故两地 的气压差为 1822百帕,B项符合。 4.下列城市中,风力最小的是( ) A.长崎 B.首尔 C.平壤 D.上海 4. 答案 D 读图可知,选项所列的四个城市中,上海附近等压线分布最为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 最小,风力最小。 读图攻略读图攻略 3.等温线图的判读

27、等温线图的判读 典图 1:陕西省 7月平均气温等 温线分布图 典图 2: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 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 时气温()变化图 典图 3: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 等温线分布图 考向:考查气温的空间分布及 主要影响因素 考向:考查气温日较差变化特 点及区域特征 考向:区域特征、市中心与郊区 气温差异及影响 等温线图是等值线图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具有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但也有其特殊的地方。 1.等温线数值的判读 (1)弯曲状况:主要看等温线弯曲的方向,若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表明该处温度比两翼偏低;反 之,表明该处温度比两翼偏高。即“凸高值低,凸低值高”。 (2)闭合状况:“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28、”。 2.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走向 影响因素 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 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 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海陆分布或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 地形、地势 等温线闭合 山峰、盆地 3.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1)海陆与季节: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季,陆地上 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北半球也可以概括为:1(月)陆(地上的等温线 向)南(弯曲),7(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 (2)地形: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 (3)洋流:洋流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

29、相同,等温线由高值向低值方向(向高纬)凸出的为暖流, 等温线由低值向高值方向(向低纬)凸出的为寒流。 4.等温线的疏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温差的大小,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 差较小。 (1)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2)温带地区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 热带地区。 (3)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单一且比热大, 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洋。 (4)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锋面天气系统中锋线附近等温线密集,因为冷暖差别大。 (5)平

30、原、高原上等温线稀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地区的等温线比较密集。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该城市可能位于( )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 N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 N附近大陆东岸 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答案 D A 素养引领情境命题素养引领情境命题 现代智能温室,运用物联网技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监测各类环境参数,利用嵌入式系统实现 对温室的自动控水、控肥、控温等,从而获得植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图

31、为湖北某地玻璃温室的 照片;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图 图 1.冬春季节温室内温度高的原因是( ) A.温室内空气吸收的多 B.难以释放到温室外 C.温室外还给地面多 D.温室内释放到温室外多 1. 答案 B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太阳辐射,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为大气 辐射。冬春季节,温室内温度高的原因是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所释放的地面辐射难以透过玻璃 释放到温室外。 2.拍摄照片时,发现当地农民准备给温室覆盖黑色尼龙网。其拍摄照片的可能的月份及覆盖黑色 尼龙网的主要目的是( ) A.78 月,削弱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B.1011月,阻

32、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12 月至次年 1月,增加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D.67 月,增强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 2. 答案 A 当地农民给温室覆盖黑色尼龙网是为了遮阳,减少进入温室的太阳辐射,应为湖北 高温时间段。 时间:40 分钟 分值:51 分 一、选择题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最底层,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下图示 意 1907年南极布伦特冰架上的哈雷站位置(图)和 19571993年哈雷站 1 月和 7月低层大气 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图 图 1.(2019 安徽合肥二模)1月份,哈雷站对流层上界高度约为( ) A.1.5 km B.8.5 k

33、m C.12.5 km D.22.5 km 1. 答案 B 南极地区近地面 1月气温高于 7月,则图中 b月为 1月、a月为 7月。由对流层大 气“上部冷、下部热”,结合图中曲线特征,可判断 1月该站对流层上界高度在 510千米之间,即 B 正确。 2.(2019 安徽合肥二模)a月,高度 1.5km 以下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哈雷站所在地( ) A.大气削弱太阳辐射 B.冰面强烈辐射冷却 C.冰架融化消耗热量 D.冰面反射太阳辐射 2. 答案 B 图示 a月 1.5 千米以下气温垂直方向上下冷上热,即出现了逆温现象。结合上题分 析,a月为南半球冬季,南极地区太阳高度很低,太阳辐射很弱或无太阳辐

34、射,冰面辐射使近地面降 温快,导致下部气温低于上部。 在冰川覆盖的地区,冰川表面较稳定,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冰缘区较 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称作冰川风。珠峰北侧海 拔 5 3007 000米为冰雪表面,盛行下山风,风力强劲,阵风达到 78级(78级风风速为 13.9 20.7 m/s)。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2019 皖江名校联盟联考)与冰川风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东北信风 B.盛行西风 C.东亚西北季风 D.太行山东坡的干热风 3. 答案 C 东亚西北季风的形成原理与冰川风相同。 4.(2019 皖江名校联盟联考)珠峰北侧

35、冰川风势力强劲的主要原因是( ) A.冰雪覆盖面积大 B.坡度和落差均大 C.人类活动影响小 D.冰雪厚度大 4. 答案 A 珠峰北侧冰雪覆盖面积大,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故风力强劲。 5.(2019 皖江名校联盟联考)推断风力最强的时段为当地时间( ) A.04 时 B.610时 C.1418时 D.1923时 5. 答案 C 冰川表面与冰缘区温差最大时风力最强,当地午后气温最高,温差最大。 细颗粒物(PM2.5)的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升高,此时如果受 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2016 年 12月,入冬以来最持久雾霾天气来临,全国多 个城市达到严重污染。

36、下图是我国南方局部区域该时段某日海平面与相应 5 000 m 高空等气压 差分布示意图(单位:hPa)。据图回答下面三题。 6.(2019 天津河西一模)此时,下列城市近地面气压最高的是( ) A.长沙 B.重庆 C.南昌 D.武汉 6. 答案 B 图示四个城市中重庆近地面与 5 000 米高空的气压差最大,说明重庆近地面气压最 高。 7.(2019 天津河西一模)此时,南昌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 )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7. 答案 C 图示南昌东南部气压差高于西北部,说明近地面气压南昌东南部高于西北部;依据 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可判断南昌近地面风向

37、为偏南风。 8.(2019 天津河西一模)若仅考虑天气因素,对此时该地区雾霾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武汉风力较小,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B.重庆风力较大,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C.武汉盛行上升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D.重庆盛行下沉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8. 答案 D 依据上述分析可知,重庆为高压中心而盛行下沉气流,雾霾不易扩散且持续时间较 长;武汉为低压中心,气流呈上升运动,利于雾霾扩散且持续时间较短。 我国南方某地一座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 下面三题。 9.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 B.水库中心

38、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9. 答案 B 据图分析可知,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白天低于东西两侧地区,夜晚高于东西两 侧地区,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10.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于该热 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10. 答案 C 据气温分布的特点分析可知,白天时,水库中心气温低,形成高气压,东西两侧地区 气温高,形成低气压,风由水

39、库吹向四周,夜晚正好相反。 11.与 15时水库及其东西两侧的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相符的示意图为( ) A B C D 11. 答案 C 据图可知,15 时时,水库中心的气温较低,气流垂直下沉,近地面气压高于两侧;水库 中心高空形成低压,气压低于两侧。 二、非选择题 12.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 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 M、O、P 各为什么类型的气压中心。 (2)判断图中三处中风力最大的点,并说明理由。 (3)判断图示地区所属的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说明判断依据。 (4)尝试在下图中画出甲、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 12. 答案 (1)P 是高压中心

40、,M、O是低压中心。 (2)。理由:处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 (3)北半球。水平气流向右偏转。 (4) 13.(2018 广东广州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单位为。 兰州市区位于黄河河谷之中,周围群山环抱。其城市建设速度和扩展速度迅猛,1978年城市 化水平为 45.6%,2010年时已经达到 62.7%,热岛效应逐渐增强。下图是兰州某日热岛效应强度 变化统计图。 (1)描述兰州该日热岛效应强度的变化规律。 (2)说明兰州该日正午前后热岛效应特点的成因。 (3)推测兰州热岛效应季节变化的规律,并说明理由。 (4)分析兰州城

41、市化引起下垫面性质改变与热岛效应的关系。 13. 答案 (1)夜间强,白昼弱;22 时前后最强,正午前后最弱。 (2)正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强烈,中心城区地表和建筑物大量吸收太阳热量,大气对流、湍流作 用增强,利于散热;城区与郊区热力环流加强,城区、郊区温差减小;城区上空盛行上升气流利于散 热,而郊区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散热。因而引起城区气温低于郊区气温的“冷岛”效应。 (3)规律:冬季最强,夏季最弱,春秋居中。 理由:冬季受冷气团控制,天气稳定,有利于热岛的形成与发展;受山谷地形影响,冬季逆温层加 厚,不利于城区散热;冬季正值供暖期,排放热量多;冬季取暖燃煤污染物排放量大,使得城区大气逆 辐射增强,收入热量多。 (4)兰州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力性质,人工建筑物吸热快而热容量小;城区地面和 建筑物对太阳辐射反射率较低,吸收率较高;城区密集的建筑群、纵横的道路桥梁,构成较为粗糙 的城区下垫面,因而对风的阻力增大,风速降低,热量不易散失;城市化发展使绿地和水体减少,地表 含水量减少,热量更多地以显热形式进入空气中,导致空气升温,使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021高中地理必修一》)(001).docx)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