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021高中地理必修一》)(001).docx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文档编号:971277 上传时间:2020-12-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021高中地理必修一》)(0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021高中地理必修一》)(0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021高中地理必修一》)(0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021高中地理必修一》)(0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单 科 命 题 备考导航 素养解读 1.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 形态的影响 2.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 形态的影响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区域认知 以区域经纬网图、区域地形分布图或相关文字材料为 背景,考查板块位置、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综合思维 以区域地形、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地质作用变化过 程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影响。 3.地理实践力 结合科学文献材料或实验数据,考查内、外力作用的 表现、影响及其原因。 探究点一探究点一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主

2、要是地球内部 放射性元素 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影响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壳 运动 水平运动 形成绵长的 断裂带 和巨大的 褶皱山脉 (如图 甲 ) 垂直运动 引起地势的 起伏变化 和海陆变迁(如图乙) 岩浆活动 有喷出和侵入两种形式,岩浆只有 喷出地表 (如图 丙 )才能直接影响 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 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结果:使地表变得 高低不平 。 2.读全球板块分布图,完成下列内容。 图甲 图乙 (1)补全图甲中板块的名称。 (2)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现象 地中海面积在缩小是因为其位于 亚欧 板块与非洲板块的 消亡 边界,红海面积在

3、扩大是因为其位于印度洋板块与 非洲 板块的 生长 边界。 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区处于板块 交界 处,地壳比较活跃,多 火山、地 震 。 非洲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较小是因为其位于非洲板块 内部 ,地壳比较稳定; 南美大陆西海岸地势起伏大,多高大山脉是因为其位于美洲板块与 南极洲 板块的挤压碰撞 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3)由图乙可知,海沟属于 消亡 边界,海岭属于 生长 边界。 一、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 直运动。如下表所示: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层运

4、 动方向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 平位移和弯曲变化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 模的隆起和凹陷 对地形 的影响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 举例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脉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 的变迁 相互关系 它们相伴发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地壳运 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2.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对地表形 态的塑造 举例 岩浆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 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 火山地貌,如富士山、夏威夷群 岛、五大连池 变质作用

5、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 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规律总结 内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 (1)水平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 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水平挤压作用,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的褶皱山脉。 东非大裂谷:是由地壳强大的水平张裂作用,使岩层发生断裂而形成的。 (2)垂直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 台湾海峡:在远古时代,台湾岛是与中国大陆相连的,约在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 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将台湾岛与大陆隔开。 二、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板块相对运动对全球 构造地貌的影响可总结图表如下: 板块运动 张裂 相撞

6、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 挤压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对地球面貌 的影响 形成裂谷或海 洋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举例 东非大裂谷、 红海、大西洋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 美洲西岸山脉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 消亡边界 | 图示 特别提醒 特殊板块及其地区分布 (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2)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 (3)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7、安第斯山脉为南 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命题视角一 内力作用的判断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B.、 C.、 D.、 1. 答案 D 处是断层,处是岩浆侵入,均为内力作用所致。 命题视角二 内力作用的表现及影响 2.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搬运作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 2. 答案 B 本题以实景图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地质构造是由地壳运动 导致岩层的变形或位移而形成的,故图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地壳运动,故 B项正确。 命题

8、视角三 板块构造理论的实践运用 3.2019 课标,37(1)(4),10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 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 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 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 的影响。(6 分) (2)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4分) 3. 答案 (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

9、,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 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解析 (1)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抓住这些特征变化与里海由海变为湖 并且面积缩小的联系即可。 (2) 据材料可知,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是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 续北移,山脉隆起,使黑海、地中海与海洋分离。 探究点二探究点二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读下图,完成下列内容。 (1)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太阳辐射能 ,其主要表

10、现形式有 风化 作用、 侵蚀 作用、搬运作用和 堆积 作用。 (2)图甲中 a表示 风化作用 、b 表示 搬运作用 、c表示 堆积作用 。 (3)图乙是 三角洲 ,其形成原因是 流水沉积作用 ,分布于 河口 处。图丙是 风蚀蘑菇 ,其形成原因是 风力侵蚀作用 ,多分布于 干旱地区 。 (4)图乙所示地貌,以面积大小论,我国的 东部沿海 地区面积最大;图丙表示的地貌,以地 区分布来看,我国的 西北内陆干旱 地区较为典型。 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不同性质的外力作用因其作用过程和强度不同,对地貌的影响和主要分布区也有很大差别, 具体分析如下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

11、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 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 的) 普遍(例:花岗 岩的球状风化) 侵 蚀 作 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 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流 水 侵 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 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 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 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 灰岩)分布地区 (例:桂林山水、 云南石林)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

12、原、冰 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 威峡湾) 海水侵蚀 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等海蚀地貌 濒海地带(例:海南的天涯海角) 堆 积 作 用 冰川堆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堆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 口)、三角洲(河 口)、冲积平原(中 下游) 颗粒大、比 重大的先 沉积,颗粒 小、比重小 的后沉积 三角洲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 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堆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 丘、移动沙丘)和沙 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 原的黄土) 海水堆积 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濒海地带 规律总

13、结 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海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 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形成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风力作用:在风源地附

14、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在风力搬 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命题视角一 外力作用类型及其判断 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 A. B. C. D. 1. 答案 D 丘陵地貌海拔较低,相对高差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因此选项 D正确。画中山高谷 深,相对高度大,描绘的是山地景观。画中峰林峻秀,描绘的是喀斯特景观。画中地表千沟万 壑,描绘的是黄土高原景观。 2.画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 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

15、.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2. 答案 C 画描绘的是黄土高原景观,黄土高原的形成是风力堆积作用的结果。黄土高原表 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造成的。 命题视角二 流水作用的表现及影响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 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 完成下面两题。 3.(2019 课标,9,4分)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 A.构造运动 B.流水 C.冰川 D.风 3. 答案 B 霍林河为山前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说明山前平原受到河流的

16、影响,流水堆积作 用形成了山前冲积扇平原,故山前平原的主要营造力量是流水作用,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说明该 地区的地质状况,A项错误;该地区没有冰川作用,C 项错误;风力作用对该平原的影响主要是侵蚀, 而不是堆积,D项错误。 4.(2019 课标,10,4分)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4. 答案 C 依据材料可知,河流为平原“带来流水及泥沙”,则平原上多河流堆积物,地表物质疏 松;上游修建水库使山前平原流水作用减弱,但因该地位于东北半干旱区,风力侵蚀作用明显,从而 形成较多的风蚀洼地,故 B项错误、C 项正确;地面沉

17、降多是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而该地区人口 相对较少,且靠近河流,地下水开采量较少,A项错误;冻融作用是该区域的长期现象,不是断流期间 形成洼地的主因,则 D项错误。 命题视角三 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5.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 材料 洛杉矶及周边地区晴天较多,海滩、沙漠等多样的景观为电影拍摄提供了良好的自然 条件。左图是该地区盛行风作用下形成的某一新月形沙丘局部图,右图是沙丘所在地风频图。 结合右图,判断左图中箭头所指方向并说明理由。 5. 答案 方向:南(偏南); 理由:盛行风向为西风(偏西风),沙丘缓坡为迎风坡(沙丘两翼顺着风向延伸),缓坡坡向为西 (偏西)。 解析 本题以沙丘

18、景观图和风频玫瑰图为切入点,考查新月形沙丘的形成原因和风频图的判读。 读风频图可知该地的盛行风向为西风,沙丘缓坡为迎风坡,即缓坡坡向为西,根据箭头和坡向垂直 可判断箭头方向。 探究点三探究点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内容。 1.岩石圈的组成 类型 形成 常见岩石 A 岩 浆岩 侵入岩 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上部冷凝形成 花岗岩、玄武岩 B 沉积岩 地表岩石风化产生的碎屑物质经搬运、堆 积、固结成岩形成 石灰岩、砂岩、页岩 C 变质岩 高温、高压下原有岩石矿物成分和结构发 生改变而形成 大理岩、板岩、片麻岩 2.地质作用 a表示 冷凝作用 ;

19、b+c表示外力作用; d 表示 变质作用 ; e表示重熔再生作用。 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1)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 地貌景观 ; (3)实现了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 (4)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 号码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 岩浆 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 岩浆岩、变质 岩和已生成的 沉积岩 外力作用(风化、 侵蚀、搬运、沉 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 岩浆岩、沉 积岩和已生 成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温度、 压力) 变质岩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 方法技巧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

20、浆(以下图为例)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1)岩浆:三进一出。 (2)岩浆岩:一进三出。 (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2.判断箭头含义 (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4)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命题视角一 物质循环中的地质作用判断 1.(2012 山东文综,3,4分)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

21、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1. 答案 D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地质构造、地壳物质循环等。读图可知,甲向上拱起为背斜, 其顶部缺失说明该地先是受到外力侵蚀,甲上覆岩层为沉积岩,说明该地在受到侵蚀之后又发生 了沉积作用,然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形成了花岗岩,故 D项正确。 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2.关于图中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双选)( ) A.指化学沉积作用 B.指搬运作用 C.指成岩作用 D.指火山喷发作用 2. 答案 AD 图中所示箭头均指

22、向沉积岩,表示的是水圈、岩石圈中的各种沉积物经过物 理、化学以及生物作用变为沉积岩的过程,故 A项正确,B项错误。所示箭头由变质岩指向沉 积物,应是对岩石的风化、侵蚀作用,故 C 项错误。表示岩浆中的物质进入大气圈,应指火山喷 发作用,故 D项正确。 命题视角二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3.(2018 北京文综,4,4分)图中( )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3. 答案 C 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物质来源于地幔 中的

23、软流层,A项错误;读图可知,甲在丙之后,断层在丙之前,故甲在断层之后,B项错误;乙在岩浆 岩附近,高温高压下易变质,C 项正确;溶洞景观由流水溶蚀作用造成,D项错误。 命题视角三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其影响 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4.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4. 答案 C 石灰岩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变质成大理岩。过程代表变质作用,则这一过 程中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5.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A

24、. B. C. D. 5. 答案 C 大洋中脊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岩浆从板块的分离边界处喷发形成海岭。大洋中脊 处新的洋壳是因为岩浆活动形成。图中表示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 素养引领情境命题素养引领情境命题 攀岩运动是从登山运动中衍生出来的一项竞技体育项目。它集竞技、健身、观赏、挑战于 一体,有“岩壁芭蕾”之称。我国某省区甲地的地貌为攀岩提供了极佳的场地,一个个独立的山峰鳞 次栉比(如图),每一座独峰都有陡峭的岩壁,岩壁节理发育,因风化多凸起、坑洞、拐点、裂隙等, 而且表面非常粗糙坚硬,攀岩爱好者评价这里说:“这是上帝专门为攀岩爱好者创造的天然攀岩圣 地。” 1.甲地的典型地貌为( ) A.丹霞

25、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雅丹地貌 D.黄土地貌 1. 答案 B 结合图示经纬网信息及省区轮廓知,该省区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岩石主要为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发育显著。 2.该地山体岩壁表面较为粗糙坚硬的原因是( ) A.峰顶多植被,保护作用强 B.岩体为石灰岩,质地坚硬 C.岩壁上的风化物被雨水及时冲走 D.岩体为岩浆岩,质地坚硬 2. 答案 C 结合上题分析,受当地气候和岩石性质影响,岩壁上岩石风化严重,并且岩石风化物 会被雨水及时冲走,使该地山体岩壁表面较为粗糙坚硬。 时间:40 分钟 分值:51 分 一、选择题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

26、一。它建在裂隙发育、岩层近于水平、 颗粒较细的砂岩石壁上,虽历经多次地震,但仍保存至今。千余年来,云冈石窟风化严重,岩石呈板 状剥落。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19 云南统一检测)当地岩石( ) A.形成于地球表层 B.由岩浆侵入形成 C.经历高温、高压作用 D.由侵蚀作用形成 1. 答案 A 读材料可知,云冈石窟建在砂岩石壁上,砂岩为沉积岩,形成于地球表面或接近地表 处,A正确。 2.(2019 云南统一检测)导致云冈石窟风化严重的主要因素是( ) A.植物 B.地震 C.风 D.水 2. 答案 D 风化是云冈石窟目前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温度和水分的变化是造成石窟岩体风 化的主要原因,

27、尤其是在反复冻融条件下岩体更易风化,D正确。 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平行于大陆大洋边界,宽几十至几百千米。根据 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大类。读“大陆边缘类型示意图”, 回答下面两题。 3.(2019 北京西城二模)图中( ) A.是岩浆发源地 B.是岩石圈 C.a是板块生长边界 D.b 是稳定型大陆边缘 3. 答案 D 为洋壳,而岩浆发源地是软流层,A错误;是地幔,B错误;a是海沟,由大洋板块和 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为消亡边界,C 错误;b 处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运动方向相同,较为稳定,D 正确。 4.(2019 北京西城二模)示意图中的大陆是(

28、 )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 D.美洲大陆 4. 答案 D 图中大陆的西海岸是海沟,为消亡边界,结合六大板块图可知,亚欧大陆的东侧是消 亡边界,非洲大陆西侧及澳大利亚大陆的西侧均与图示不符,只有美洲大陆西海岸处于美洲板块 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符合图示信息。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出产于广东肇庆市端溪,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其石质主要 为泥质变质岩。其中,带有“石眼”的端砚尤为珍贵,“石眼”是一种特殊的火山尘泥结构。端砚易雕 刻、蓄水不涸、发墨快。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2019 云南昆明模拟)推测带有“石眼”的端砚原石形成的地质过程最可能是( )

29、A.外力沉积火山喷发变质作用地壳抬升 B.火山喷发变质作用外力沉积地壳抬升 C.地壳抬升外力沉积火山喷发变质作用 D.变质作用外力沉积火山喷发地壳抬升 5. 答案 A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带有“石眼”的端砚原石形成过程如下:第一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 较为柔软的沉积岩;第二是在岩浆活动的作用下火山尘泥侵入先形成的沉积岩中,并在高温高压 作用下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带有“石眼”的泥质变质岩;第三是经过地壳运动将该类岩石带到地表, 并形成了端砚原石。 6.(2019云南昆明模拟)端砚能“蓄水不涸”的主要原因是( ) A.透气性好 B.岩性致密 C.吸水性强 D.硬度较大 6. 答案 B 根据“端砚易雕刻、蓄水

30、不涸、发墨快”的特点便可分析,蓄水不涸的原因是端砚原 石岩性致密、透水性差,水不易被吸收;而透气性好、吸水性强会导致墨水迅速渗透到石头里面, 不易保水;硬度较大与材料中端砚易雕刻不符。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手绘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2019 北京丰台期末)岩浆岩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 B. C. D. 7. 答案 B 根据岩浆通道及岩浆岩状态来判断岩浆岩形成的先后顺序,岩浆岩被上层沉积岩 层覆盖且上层沉积岩层被切入,故形成最早;岩浆通道也上覆沉积岩层,岩浆通道没有被 岩层覆盖,而且岩浆岩切入岩浆岩,故形成最晚,则先后顺序是。故选 B。 8.(2019 北京丰台期末)图中( )

31、A.甲处的断层由内外力共同作用而形成 B.乙处是因地壳水平运动而形成的向斜 C.丙处可能有化石且可能存在变质作用 D.丁处地表形态是由火山灰堆积而成的 8. 答案 C 甲处的断层是岩层挤压断裂后形成的,是内力作用的结果,A错误;乙处岩层向上拱 起,是因地壳水平运动而形成的背斜,B 错误;丙位于沉积岩层,可能有化石存在,又在岩浆通道附近, 故可能存在变质作用,C 正确;丁处是岩浆喷出后冷却凝固形成的,火山灰堆积作用形成锥体的可 能性很小,D错误。故选 C。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9.(2019 山东临沂期末)该地区地貌景观一般会历经下图所示的四个演变阶段,目前该地区

32、地貌所 处的演变阶段是( ) A.渗穴期 B.洼盆期 C.锥丘期 D.残丘期 9. 答案 C 该地区是喀斯特地貌,通过与四个阶段图示的对比,可知该地区地貌处于锥丘期。 10.(2019 山东临沂期末)图示地区( ) A.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B.没有流水沉积作用 C.河流左岸堆积,右岸侵蚀 D.河流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10. 答案 A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导致的,据此判断该区域流水侵蚀作用显 著。图示区域河流弯曲发育,弯曲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结合所学知识,河流凸岸有流水沉积作 用存在。 11.(2019 山东临沂期末)该地山区难以生长高大的树木,其原因是( ) 气候冷湿 土层浅薄 人

33、为破坏严重 地下水埋藏深 A. B. C. D. 11. 答案 D 该地山区难以生长高大的树木,主要是因为地表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容易发生渗漏, 不易储存地表水,地下水丰富但是地下水埋藏深,同时土层浅薄,肥力较低。 二、非选择题 12.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降雨侵蚀力,是指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闽东南是福建省经济重心,西部为山地,东 部为平原丘陵区,土壤以红壤、赤红壤为主,土层薄,细碎岩石颗粒较多。 闽东南月均降雨侵蚀力与降雨量的年内分布 (1)简述闽东南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的关系,并分析二者的年内变化特征。(6 分) (2)分析闽东南 7月份降雨侵蚀力较 56 月份低的原因

34、。(4分) (3)推测 8 月份降雨侵蚀力升高的原因。(4 分) (4)指出闽东南地区可能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并分析原因。(10分) 12. 答案 (1)关系:闽东南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的大小呈正相关。(2分)年内变化特征:两者年内 变化较大,季节分配不均匀,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时间均呈双峰变化规律(或呈 M 型分布规律),主 要集中在 58月份,8 月份降雨侵蚀力最大,6月份次之。(4 分) (2)56 月份,东南季风逐渐增强,锋面雨带北移,闽东南进入雨季,降雨量大、时间长,导致降 雨侵蚀力增大;7 月份,锋面雨带北移,闽东南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雨量减少,降雨侵蚀力随之减小。 (4 分) (3

35、)8月份,东南沿海一带进入台风多发季节;受台风影响,降水量大且多暴雨,降雨侵蚀力达到 峰值。(4分) (4)水土流失。(2分)闽东南多山区,地形崎岖,坡度陡;降雨量大且集中,降雨侵蚀力强;不合理 开发山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土层薄,土质疏松,土壤极易遭受侵蚀,导致水土流失 严重。(8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科学家惊奇地发现青藏高原以每年 730 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移动。下图 示意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下图为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 (1)材料一图中板块 a是 板块,和材料二图中 (填“A”或“B”)处的板块一致。 (2)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外力作用是 ,主要自然资源 有 。 (3)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 是 。 (4)根据材料一,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13. 答案 (1)印度洋 B (2)流水侵蚀作用 水能、地热能、太阳能等 (3)冰川作用 (4)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持续碰撞,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使亚欧板块受挤压导致青藏高原 向东和向北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021高中地理必修一》)(001).docx)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