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docx

上传人(卖家):青草浅笑 文档编号:973377 上传时间:2020-12-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13 页 2020 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化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化 学研究基本方法学研究基本方法 1. 类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列类推结论正确的是( ) A. 向Ba(NO3)2溶液中通入CO2不产生白色沉淀,则通入SO2也不产生白色沉淀 B. 电负性:C N O,则第一电离能:C N O C,故 B 错误; C.氢氧化铜具有弱氧化性, 能将乙醛氧化, 溴具有强氧化性, 所以乙醛能被新制Cu(OH)2 氧化,则乙醛也能被溴水氧化,故 C正确; D.分子晶体熔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氢化物的稳定性与其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 性

2、强弱有关,非金属性Br I,相对分子质量HI HBr,HBr 的沸点小于 HI的沸点,则 HBr 的稳定性大于 HI的稳定性,故 D错误; 故选 C A.碳酸酸性小于硝酸, 且二氧化碳和硝酸盐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 能和硝酸盐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元素的电负性与得电子能力成正比, 元素第一电离能与失电子能力及原子核外电子排 布有关; C.氢氧化铜具有弱氧化性,能将乙醛氧化,溴具有强氧化性; D.分子晶体熔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氢化物的稳定性与其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 性强弱有关 本题考查探究化学规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熔沸点及稳定性强弱判断、电负性和 电离能等

3、,明确物质的性质及元素周期律即可解答,易错选项是 A,注意二氧化硫能和 硝酸盐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答案】B 【解析】解:A、中和滴定可以采用传感器釆集 pH数据,绘制出中和滴定曲线图,效 果好,故 A正确; B、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冶炼铝,在实际生产中,向氧化铝中添加冰晶石 是为了降低熔化温度,不是降低氧化铝的熔点,故 B错误; C、使用可再生资源、注重原子的经济性、推广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生成的生物降 解材料等可以消除对人体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的化学品,都是绿色化学的内 容,故 C 正确; D、光学显微镜距离直接观察原子和分子实在太遥远了,而电子显微镜虽然比光学显

4、微 镜前进了一大步,但是离开直接观察原子和分子还有一段距离。20 世纪 80 年代初发展 起来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是使人们能够直接观察和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新型显微镜, 故 D 正确; 故选:B。 A、中和滴定可以采用传感器釆集 pH数据,绘制出中和滴定曲线图; B、氧化铝熔点很高,加入冰晶石,为了降低熔化温度; C、绿色化学是用化学的技术,原理和方法去消除对人体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有毒有 害的化学品; D、光学显微镜距离直接观察原子和分子实在太遥远了,而电子显微镜虽然比光学显微 镜前进了一大步,但是离开直接观察原子和分子还有一段距离。20 世纪 80 年代初发展 起来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是使人们能够直

5、接观察和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新型显微镜。 第 6 页,共 13 页 本题主要考查数字化实验、铝的冶炼、绿色化学的思想等知识,难度不大,注意知识的 积累。 3.【答案】D 【解析】解:A.塑料中含有塑化剂,塑化剂是一种有毒的化工塑料软化剂,所以长期使 用塑料奶瓶不利于健康,故 A 错误; B.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所以不能提高转化率,故 B错误; C.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杀菌消毒,还原产物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胶体具有吸附性,所以能吸附悬浮物而达到净水目的,故 C 错误; D.硅燃烧生成放出热量多,且生成物是二氧化硅固体易控,对环境污染程度低,故 D 正确; 故选

6、:D。 A.塑料中含有塑化剂,塑化剂是一种有毒的化工塑料软化剂; B.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限度; C.依据高铁酸根离子氧化性及还原产物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的吸附性解答; D.硅燃烧生成放出热量多,且生成物是二氧化硅固体。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化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环境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有利于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4.【答案】C 【解析】解:A.Mg(HCO3)2加热时易分解,一般情况下生成MgCO3,但在解热时分解生 成Mg(OH)2沉淀,说明Mg(OH)2比MgCO3溶解度更小,故 A 正确; B.由于分馏是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分离液

7、体混合物的一种方法, 故可以用沸点数据推测两 种液体混合物用分馏方法分离开来的可能性,故 B正确; C.反应热的大小取决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能量大小关系, 反应速率与物质的自身性质 以及外界条件有关,不能用反应热数据的大小判断不同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快慢,但可用 来比较相似反应的快慢,故 C 错误; D.原子(或离子)半径越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小,原子(或离子)越易失去 电子,还原性越强,则离子的氧化性越弱,故 D 正确; 故选 C A.根据的Mg(HCO3)2性质和Mg(OH)2的溶解性分析; B.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可用分馏的方法分离; C.反应热的大小取决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

8、能量大小关系, 反应速率与物质的自身性质 以及外界条件有关; D.根据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比较得失电子难易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物质的分离、反应热以及物质的性质 等问题,本题难度不大,注意化学中的数据与物质的性质的关系,多积累 5.【答案】D 【解析】解:A、从宏观维度去审视化学变化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故 A 正确; B、从微粒观角度看化学变化的本质,有原子的重新分配与组合的过程,故 B正确; C、从能量观角度,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伴随着能量变化, 故 C 正确; D、从物质能量观角度,能量变化需要以物质的变化为基础,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能

9、 量变化,故 D 错误; 故选:D。 A、从宏观维度去审视化学变化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 B、从微粒观角度看化学变化的本质,有原子的重新分配与组合的过程; 第 7 页,共 13 页 C、从能量观角度,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 D、从物质能量观角度,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 本题考查多重视角去审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有利于我们提升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力。 6.【答案】C 【解析】解:A、Zn、Cu、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活泼金属锌做负极,故 A 错误; B、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不仅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故 B错误; C、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中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还原剂中元素的

10、化合价升高 失电子,氧化剂、还原剂之间得失电子数目相等,故 C 正确; D、汽油中含有 C和 H 两种元素,而水中只存在 H和 O 两种元素,故不可能通过化学 变化直接将水转变为汽油,故 D错误 故选 C A、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锌是负极,铜为正极; B、盖斯定律指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 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C、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之间得失电子数目相等; D、水中只含有 H和 O两种元素,汽油中含有 C 和 H两种元素,依据元素守恒解答即 可 本题主要考查的原电池负极判断、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综合性较

11、强,难度不大 7.【答案】C 【解析】解:A、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和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所以燃烧不一定要 用火去点燃,如白磷的自燃,故 A 错误; B、 地沟油的成分属于酯, 汽油的主要成分属于烃, 对“地沟油”进行分馏得不到汽油, 故 B 错误; C、科学家们设计出多尺度复杂化学系统模型,将传统化学实验搬到了网络世界,为更 全面了解并预测化学反应进程奠定了基础,故 C 正确; D、硝酸盐属于硝态氮肥,但是尿素属于有机氮肥,故 D错误,故选 C A、燃烧的条件:和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B、地沟油的成分属于酯,汽油的主要成分属于烃; C、根据化学界科学家们的重要科研成果等知识来判断; D、铵

12、态氮肥和硝态氮肥是氮元素的存在形式不一样,都是无机氮肥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燃烧的条件、化学史以及化肥的分类等方面的知识,属于综合知识的 考查,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是关键,难度不大 8.【答案】A 【解析】解:A、合成氨反应在低温下能够自发进行,是因为断开旧化学键所需要的能 量较低,不需要较高的温度,故 A 错误; B、元素分析仪作为一种实验室常规仪器,可同时对有机的固体、高挥发性和敏感性物 质中 C、H、O、N、S、Cl、Br等元素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测定,故 B 正确; C、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故 C正确; D、2014 年德美科学家因开发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获诺贝尔化学奖

13、,使光学显微镜分辨 率步入了纳米时代 利用此类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活细胞内蛋白质等大分子, 故 D 正确, 故选 A A、合成氨反应在低温下能够自发进行,是因为断开旧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较低; B、元素分析仪作为一种实验室常规仪器,可同时对有机的固体、高挥发性和敏感性物 质中 C、H、O、N、S、Cl、Br等元素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测定; 第 8 页,共 13 页 C、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利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活细胞内蛋白质等大分子,据此解答即可 本题为综合题,考查了化学史、研究化学的方法、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原理,依据相关知 识即可解答,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积累 9.【答案】

14、D 【解析】解:A.中国首次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标志着人类在 化学合成技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故 A正确; B.结晶牛胰岛素是蛋白质,水溶液为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故 B 正确; C.结晶牛胰岛素的多条肽链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互不相同,合成之前,应先确定每条 链上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故 C 正确; D.胰岛素分子的两条肽链之间通过二硫键连接,故 D错误 故选 D A.1965年 9 月 17日,中国首次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B.结晶牛胰岛素是蛋白质; C.结晶牛胰岛素的多条肽链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互不相同; 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二硫键有关 本题考查

15、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难度不大,注意掌握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肽链之间的作 用力 10.【答案】B 【解析】解:A.用溴水和CCl4除去 NaBr 溶液中的少量 NaI,需要先滴加溴水,除去碘化 钠,然后通过萃取、分液操作,用到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液漏斗,故 A 正确; B.蒸发操作不能直接蒸干,以防止温度过高而导致分解而变质,故 B 错误; C.由现象可知,KI3溶液中存在 I3 I2+ I平衡,分别加入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平衡 均正向移动,故 C 正确; D.光学显微镜距离直接观察原子和分子实在太遥远了, 而电子显微镜虽然比光学显微镜 前进了一大步,但是离开直接观察原子和分子还有

16、一段距离20世纪 80年代初发展起 来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是使人们能够直接观察和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新型显微镜,故 D 正确 故选 B A.用到萃取和分液操作,用到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液漏斗; B.蒸发操作不能直接蒸干; C.碘遇淀粉变蓝,I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黄色沉淀; D.光学显微镜距离直接观察原子和分子实在太遥远了, 而电子显微镜虽然比光学显微镜 前进了一大步,但是离开直接观察原子和分子还有一段距离20世纪 80年代初发展起 来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是使人们能够直接观察和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新型显微镜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实验原理,注重实验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中等,需要学生 理解掌握实验

17、原理 11.【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反应以及环境污染等知识,侧重于物质的性质的考 查,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不是新分子,故 A错误; B.化学反应的最小微粒为原子,不能制造出新元素,可用核反应的方法制备新元素,故 第 9 页,共 13 页 B错误; C.氮氧化物为导致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也可导致酸雨,故 C正确; D.明矾不具有氧化性,不能用于杀菌消毒,故 D 错误 故选:C 12.【答案】C 【解析】解:A.阿伏伽德罗首先提出分子概念,与现代分子学说吻合,道尔顿提出了原 子学说,

18、故 A 错误; B.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故 B 错误; C.汤姆逊发现了电子,揭开了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序幕,故 C正确; D.近代原子学说的创始人是道尔顿, 被称为“原子之父”。 卢瑟福是著名实验物理学家, 其成就之一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 D错误。 故选:C。 A.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1811 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首先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B.1811年,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概念,他认为分子是保持物质一定特性的最小单位,分 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C.19 世纪末,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首先发现了电子, 从而揭开了人们对原子内部的认识; D.道尔顿提出了原子

19、学说,被称为“原子之父”。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被称为“原子核之父”。 本题考查化学史,熟记化学发展史中各科学家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即可解答。 化学必将 使世界变的更加绚丽多彩。 13.【答案】A 【解析】解:A.生产水泥以黏土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经研磨、混合后在水泥回转窑中 煅烧,再加入适量石膏,并研成细粉就得到普通水泥;生产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 和石英,高温下,碳酸钠、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反应分别生成硅酸钠、硅酸钙;石灰石还 是炼铁的一种原料(造渣材料),所以在炼铁、制玻璃、制水泥三种工业生产中都用到石 灰石,故 A正确; B.用于苯有毒,所以不能使用苯代替酒精擦拭手机屏幕,故 B

20、错误; C.红外光谱法不能用于研究反应历程,故 C 错误; D.选用含氯消毒剂的处理方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核心,故 D 错误; 故选 A A.根据炼铁、制水泥、制玻璃的主要原料分析; B.苯有毒,不能用于擦拭手机屏幕; C.根据化学反应历程的确定方法来回答判断; D.根据绿色化学的核心,要注意从源头消除污染 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 性质为解答关键,试题知识点较多,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14.【答案】B 【解析】解:A.2014年德美科学家因开发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获诺贝尔化学奖,使光 学显微镜分辨率步入了纳米时代 利用此类光学

21、显微镜可以观察活细胞内蛋白质等大分 子,故 A 正确; B.外接直流电源保护铁质建筑物利用的是电解池原理,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属于原电 池工作原理,故 B 错误; C.储氢材料是一类能可逆地吸收和释放氢气的材料, 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H2形成金属氢 化物,是目前解决氢气的储存和运输问题的材料,故 C 正确; D.分类方法、统计方法、定量研究、实验方法和模型化方法等是化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第 10 页,共 13 页 故 D 正确; 故选:B A.依据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解答; B.外接直流电源保护铁质建筑物利用的是电解池原理; C.镧镍合金是金属金属和金属形成的合金材料,能大量

22、吸收H2形成金属氢化物,目前可 以解决氢气的储存和运输问题; D.依据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解答 本题为综合题,考查了化学史、研究化学的方法、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原理,依据相关知 识即可解答,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积累 15.【答案】B 【解析】解:A.德国科学家维勒在制备氰酸氨时得到了尿素,从而打破了有机物和无机 物之间的界限,故 A 正确; B.质谱法常用于分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而核磁共振氢谱通常用于分析有机物中的 H的种类及数目,故 B错误; C.分析红外光谱图可以判断有机物中具有哪些基团,故 C正确; D.根据同位素原子的去向可以确定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的位置,故 D 正确; 故选:B

23、。 A.德国科学家维勒在制备氰酸氨时得到了尿素; B.核磁共振氢谱通常用于分析有机物中的 H 的种类及数目; C.红外光谱图可确定有机物中的化学键及官能团; D.同位素示踪法可以通过观察同位素原子的去向分析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 的问题。 本题考查化学史、研究化学的方法,熟悉核磁共振谱、质谱、红外光谱的区别、了解同 位素示踪法的原理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对相关知识的积累。 16.【答案】D 【解析】解:A.“蒸令气上”为蒸发的操作,“其清如水”为冷凝,这句古诗表述的为 蒸馏,故 A正确; B.KN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扫取水淋汁、后煎炼而成,水淋为溶解过程、煎炼为蒸 发、结晶过

24、程,故 B正确; C.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 在海面上由于太阳光的加热使得海面上的空气从下到上形 成密度差,而太阳光在不同密度的介质中的折射率是不同的。使得光线在传播中发生了 全反射,从而形成了海市蜃楼,而云属于胶体,通过丁达尔效应可观察到此现象,故 C 正确; D.硫不能发生焰色反应,故 D 错误。 故选:D。 A.蒸令气上,其清如水,这句古诗表述的为蒸馏; B.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这句古诗表述的为溶解、蒸发、结晶; C.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光学及胶体知识有关; D.不是所有元素都有焰色反应。 本题考查了基本实验操作、物质的性质应用等知识点,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 不大

25、。 17.【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错误;B、1869年,俄国化学家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正确;C、阿佛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错误;D、阿伦 尼乌斯提出电离学说,错误,答案选 B。 第 11 页,共 13 页 考点:考查对化学史的掌握情况 18.【答案】B 【解析】解:A.李比希创立有机化学,被称为“有机化学之父”,故 A 错误; B.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将一种无机物NH4CNO的水溶液加热得到了尿素 (NH2CONH2),是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故 B正确; C.凯库勒发现了苯环的结构,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无关,故 C错误; D.诺贝尔,硝化甘油炸药

26、发明人,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无关,故 D错误; 故选 B。 因为在早期化学的发展史中, 人们一般认定有机物必定是有生命的物质借助生命力所产 生的,不能通过普通无生命活动的化学方法取得,但是维勒在加热异氰酸铵时生成了异 氰酸铵的同分异构体尿素,成功的在不借助生命力的过程中,合成了有机物。 本题考查了化学史,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加强化学史重要任务和成就的记忆。 19.【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门捷列夫在科学界的主要贡献是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绘制出第一张 元素周期表,答案选 B。 考点:考查有关元素周期律化学式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常识性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属于识记性的,记住即可。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学

27、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动力。 20.【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类推这一思维方法在化学学科中的应用,属于方法与知识相结合的内容,注意 把握常见物质之间的反应,题目难度不大,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解答】 A.活泼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 NaOH和H2, 但是金属活动顺序表金属铝以后的金属通常均 和水不反应,故 A 错误; B.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和Na2SO3+ 2HCl = 2NaCl + H2O + SO2 都 是强酸制弱酸,所以类比合理,故 B正确;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生成的亚硫酸钙会

28、被氧化为硫酸钙,故 C错误; D.硫是弱氧化剂只能将铁氧化成亚铁, 所以铁和硫直接化合能得到 FeS, 而得不到Fe2S3, 故 D 错误。 故选 B。 21.【答案】D 【解析】解:A.光解过程中生成双氧水分子,然后双氧水分解再分解,所以消耗的能量 较高,故 A错误; B.I为断键过程,吸收能量;II为成键过程,放出能量,故 B 错误; C.II中有H H、O O之间的非极性键形成,没有极性键形成,故 C错误; D.利用膜分离技术分离氢气和氧气不需要浪费电力资源,所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故 D正确; 故选:D。 根据图知,I为水分子分解生成OH、H原子,II为生成H2和H2O2,III为生成

29、H2和O2, 断键吸收能量、成键放出能量,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反应历程及反应热和焓变关系,正确判断反应过程中断键和成键方式、化学键 断裂和形成与反应热关系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图象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第 12 页,共 13 页 题目难度不大。 22.【答案】D 【解析】解:对物质性质进行研究的基本程序是: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性质 实验和观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得出结论,只有 D符合。 故选:D。 对物质性质进行研究的基本程序是: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性质设计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研究物质的过程,是化学研究的基本知识,难度较

30、小,意在考查学生对学 科整体知识的把握。 23.【答案】C 【解析】解:A.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门捷列夫制作的,是根据素的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 量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而制作的,故 A 正确; B.氨气易溶于水,氨气先通入 NaCl 饱和溶液中,然后再通入二氧化碳,溶解度小的小 析出,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具有弱碱性,且无毒,所以 NaHCO3和Na2CO3在食品工业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故 B正确; C.蒸发氯化镁溶液时氯化镁水解生成氢氧化镁和 HCl,加热促进盐酸挥发,所以蒸干氯 化镁溶液得到的固体不是氯化镁而使氢氧化镁,故 C错误; D.冶炼生铁的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

31、石; 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原料:海水、石灰乳; 制普通玻璃的原料:石英砂、石灰石、纯碱等;制硅酸盐水泥的原料是石灰石和黏土, 所以都用石灰石,故 D 正确; 故选:C。 A.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门捷列夫制作的; B.氨气易溶于水,氨气先通入 NaCl 饱和溶液中,然后再通入二氧化碳,溶解度小的小 析出,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C.蒸发氯化镁溶液时氯化镁水解生成氢氧化镁和 HCl,加热促进盐酸挥发; D.冶炼生铁的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原料:海水、石灰乳; 制普通玻璃的原料:石英砂、石灰石、纯碱等;制硅酸盐水泥的原料:石灰石和黏土。 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物质制备、盐类水解等

32、知识点,为高频考点,明确元素化合物性 质、 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是解本题关键, 注意 B中通入气体先后顺序, C 为解答易错点, 题目难度不大。 24.【答案】B 【解析】解:A.侯德榜是我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纯碱工业的创始人,1943年创立侯氏 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为我国化学工业作出重大贡献,故 A正确; B.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 B 错误; C.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故 C 正确; D.化学科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是在微观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 化、制备和应用等方面,故 D 正确; 故选:B。 A.侯德榜是我国化学工业的奠

33、基人,纯碱工业的创始人; B.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C.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除此之外,建立假说和化 学模型在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D.根据化学的概念来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了化学科学的意义和特点,注意化学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实验、分 类、 比较等方法, 关注化学学科成就,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题目难度不大。 第 13 页,共 13 页 25.【答案】D 【解析】解:A.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验成功,标志着中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以 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未获诺贝尔奖,故 A错误; B.中国科学家于 1965年首次人

34、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未获诺 贝尔奖,故 B 错误; C.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方法为:向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CO2生成 NH4HCO3(碳酸氢铵),然后加入食盐充分搅拌,两者发生复分解反应,由于碳酸氢钠的 溶解度很小,便呈晶体析出,将析出的碳酸氢钠加热得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被称为 侯氏制碱法,未获诺贝尔奖,故 C 错误; D.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研制抗疟新药青蒿素(C15H22O5),获得诺贝尔奖,故 D正确; 故选:D。 2015年10月5日, 为表彰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研制抗疟新药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 作出的杰出贡献,获得 1015 年诺

35、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化学史,平时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不大。 26.【答案】B 【解析】解:A.侯德榜制的碱是Na2CO3,故 A错误; B.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原子结构与行星绕太阳运行模型相似,提出了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 B正确; C.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故 C 错误; D.凯库勒的贡献在于确定了苯的分子结构,故 D 错误; 故选:B。 A.侯德榜制碱是向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和氯化铵, 碳酸氢钠分解得到纯碱; B.卢瑟福采用类比法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认为每种单质均由很小的原子组成, 不同的单质由不同质量的原子 组成。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个坚硬的实心小球。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 D.凯库勒发现确定了苯的结构。 本题考查原子的构成及有关的化学史, 学生了解化学的发展和科学家对化学发展的贡献 即可解答,属于了解性的知识,难度不大。 27.【答案】D 【解析】解:182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首次用无机物质氰酸氨(一种无机化 合物,可由氯化铵和氯酸银反应制得)与硫酸铵人工合成了尿素, 故选:D。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史,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化学 > 高考专区 > 三轮冲刺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docx)为本站会员(青草浅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